《囧妈》:我们一面排斥父母的做法,一面又在和父母做同样的事

徐峥最新导演作品《囧妈》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母子关系的错位,夫妻关系的破裂,似乎也正是现实中许多这个年纪的人最真实缩影,母亲想要的是一个幻想中的儿子,对于儿子的衣食住行都过于干涉。而这种行事作风也慢慢延续到了儿子的身上,儿子同样用蛮横而又强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太太,而这也让儿媳叫苦不迭,最终两人走向离婚的边缘。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我们排斥父母的做法,但一面又在和父母做同样的事。


《囧妈》:我们一面排斥父母的做法,一面又在和父母做同样的事


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由于朋友老公生性暴躁,对待孩子的事情虽然非常上心,比朋友还要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但却不能好好地跟孩子沟通,总是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而这个粗暴的方式毫无疑问已经深刻影响了这个年仅八岁的孩子,在学校里,如果有小朋友不小心跟他碰了一下,孩子立马就会像时刻准备着的小公鸡一样,不管老师怎么劝,这孩子就一定想着要跟小朋友打上一架,来出出恶气。

学校里的老师也多次与朋友沟通,但孩子还是我行我素,也让朋友很是头疼。这个八岁的孩子不希望爸爸如此对待自己,但却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着同龄人。或许这个爸爸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却用错了方式。


《囧妈》:我们一面排斥父母的做法,一面又在和父母做同样的事


那么为什么父母总是想要干涉孩子的所有,总是希望孩子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呢?

第一、每一个父母心里都住着一个幻想的孩子

电影中的母亲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个理想中的儿子,连这个儿子应该什么时候上厕所,什么时候要孩子等等细枝末节的事情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而电影中的儿子却对这些安排非常讨厌,他并不想成为母亲理想中的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但让人觉得震惊的是,儿子对待妻子的时候却是同样的方式,儿子的心里同样住着一个幻想中的太太:她应该喜欢什么,应该做出什么选择,也同样被儿子设计得清清楚楚。

但这种想法似乎每个人都难以跨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幻想,幻想的对象无外乎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包括父母,孩子和爱人。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希望父母不要太过唠叨,希望父母能够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希望孩子聪明伶俐,希望孩子成绩名列前茅。当我们有了爱人的时候,也同样希望爱人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希望爱人能够多多分担家庭的压力。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们所希望的,往往不能完全如我们所愿,于是我们就会陷入焦虑痛苦的心理怪圈当中。认为家庭关系的破裂都是因为别人,当这种情绪愈演愈烈的时候,争吵也就随之而来,很多时候,双方都没有做错什么,而只是因为不同想法之间的冲突罢了。所以,我们都要记住:不管年纪大小,都是独立的个体,爱所需要的是接纳和尊重,却不是控制和索取。


《囧妈》:我们一面排斥父母的做法,一面又在和父母做同样的事


第二、不愿意承认孩子已经长大

现实中也有许多对待孩子无微不至的母亲,总是会担心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不需要如此周全的照顾了,而母亲之所以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只是不愿意直面自己已经渐渐老去的事实,也许母亲能从照顾孩子这件事情上,还能让她重新拥有一种仍然被需要的感觉。

而等到曾经的子女变成了父母之后,也会变得和自己的母亲一样,对于孩子的衣食住行非常的关注,小到孩子什么时候需要喝水,大到学校志愿该怎么填。但孩子跟我们的曾经一样,他们也不喜欢这种面面俱到的照顾,也不希望在妈妈的眼中是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低能儿,没有人愿意被看轻,但成为父母的时候却总是惯性地看低了孩子。作为父母不能一辈子陪着他,未来的路也只能靠他自己去走,所以在能放手的时候,就尽量放手吧。


《囧妈》:我们一面排斥父母的做法,一面又在和父母做同样的事


第三、控制欲太过旺盛,却总是打着为你好的幌子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父母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说:“我这是为你好啊,你怎么就是不懂呢”可为你好的背后是什么,是干涉孩子人生节点的重要决定,比如说孩子没有对象的时候,催着早点找对象,等到结了婚了,又催着生娃,孩子有自己的考虑,为什么父母都要这么着急呢?而父母之所以要控制孩子,归根结底还是对孩子不够信任,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能力应付生活中所有的酸甜苦辣。母亲的出发点其实没有错,但有句话说得好,有界限的爱是爱,跨界的爱是害。而这跨界的爱恰恰变成了孩子痛苦的源头,也就会成为家庭矛盾的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的忍耐限度就会到达临界点,而到那时,家庭的矛盾就会避无可避。


《囧妈》:我们一面排斥父母的做法,一面又在和父母做同样的事


第四、不屑于和孩子沟通

许多母亲总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孩子年纪太小,是不会懂的,也就不屑于和孩子沟通。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孩子虽然不能用太好听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是可以感受到的。如果父母不跟孩子沟通,孩子也就学不会怎么和别人沟通。那么就很有可能当他长大之后,在处理家庭关系这方面,也只会采用从原生家庭当中学来的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对方无法容忍。年少时无法抹去的记忆,在潜移默化之中,就会慢慢变成了自己惯有的处事方式。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和孩子以朋友的态度进行相处,应该和孩子进行积极乐观的沟通,让孩子慢慢受到家庭的情绪渲染,这样才能够养成和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的习惯,养成了好的沟通习惯,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也有莫大的好处。


《囧妈》:我们一面排斥父母的做法,一面又在和父母做同样的事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他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父母用过于理想的方式对待孩子,有爱与温暖,同时也有可能存在恨与伤害,这种影响不会被迅速抹去,而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