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個15年發展最快的產業可能是房地產和汽車,後15年發展最快的應該會是哪個產業呢?

咪眼看天下


產業的發展依靠什麼?前15年發展最快的房地產和汽車依靠什麼才得到大規模和大躍進式的發展?(這裡說的大躍進是突飛猛進的意思)。想一想,15年之前以及這十五年,發展的勢頭可以用前所未有概括。

而今後的15年,什麼產業會得到大發展?憑想象,憑直覺告訴我,某某產業會大發展,我是不信的。為什麼?因為產業發展有其前提和基礎。這個前提是物質儲備和社會需求。基礎則是社會穩定和科技進步。

可以說,任何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我們都已具備。預測那些產業會在今後發展更快,不得不重溫十三億中國人的長達百年的願望。這願望只有兩個字:富強。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可以說做到了“富",但還沒有做到“強"!這需不需要論述呢?我認為無須贅述。

應當承認,我國的產業門類已經齊全。也應當承認我們的發展仍處於"不平衡不充分"階段。既然"強"是今後要走的路,那麼再認識"不平衡不充分"這一論斷。我們也就有理由對產業發展進行預測。

首先,世界大勢不允許我們富而不強。那麼“強″體現在哪些領域呢?國防工業,軍品研發。發展武器產業,這是大家都可以想到的。

其次,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機場水壩橋樑墜道海島建設是我國的強項,我們完全可以將其作為一個,獨立於其它門類的產業。如果真把它當作一個基礎產業進行整合,那麼,系統的優勢,信息的優勢,其它各門類產業的優勢會得到優化和綜合利用。如此做"強"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第三,其它門類各產業都處於"不平衡不充分"的階段,依然抱著大水漫堤的資本去突擊房地產市場,汽車市場的想法恐怕不再現實。這種大躍進式的產業不會出現。因為資本將向做"強”的產業傾斜。向"不平衡不充分"的產業傾斜。


趙老夫子1


前15年,在中國,所有的行業都敵不過房地產,雖然行業發展不太健康,但這是事實。後面的15年,我個人覺得除了房地產外,還會有以下幾個產業頗具投資前景的:

1,醫療健康

說實話,買了房子後,鉅額的債務讓國人都不敢吃好的,用好的,只能玩命地加班,但越是這樣,就越有可能生病。生病了總不能不去看醫生吧,一看就是一堆藥。再者,現在的老年人越來越多,而且老年人都有這個或那個的慢性病,這其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藥物保健品,所以這市場潛力巨大。

2,教育培訓

現在的父母生怕自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是各種培訓班,一個培訓課程少則三五千,多則上萬。

當然,每個人看法不一樣,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小猴子學金融


未來15年,我認為發展最快的前三個是: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包含工業自動化,語音處理,大數據,仿生機器人,家用機器人等。隨著工業4.0的推廣,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選擇購買更多的智能產品,這是未來的趨勢之一。

二,教育產業

教育產業包含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以及衍生出來的各種教育智能產品,教育網站,培訓班等。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教育,投資教育。而中國的教育發展相對落後,特別是職業教育,遠程教育等。未來的15年中,勢必會有更多的教育公司出現,發展出教育的多樣化。

三,醫療產業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各種新技術的不斷出現,醫療產業也會出現一次大的革新和增長。有原來的掛號問診發展為互聯網問診,由原來的人工手術發展為機器人手術等。原來不能治癒的疾病也會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出現新的治療方式而被治癒。

當然,發展是全方位的。不斷革新的科技,勢必練變引起質變,而產生基礎學科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釘瓜


前個15年發展最快的產業是房地產和汽車,現在我國的房地產和汽車產業已飽和,並且開始過剩,後15年發展最快的應該會是哪個產業呢?筆者認為:

第一應當是智能化的產業,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新技術不斷湧現,各行各業產品的智能化已成趨勢,對製造業來說,智能化是方向,向智能化進行升級是淘汰落後產能的趨勢。

第二是消費升級,目前我國的各種初級消費都已經滿足,各行各業和初級產品或服務都已經過剩,消費升級是需要各行各業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消費者更高的消費需求,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中國人出國到歐美日韓去都是大包小包地買東西,出國成了出成國購物。只有各行各業都能打造中國人的大品牌,我們出國就不再是出國購物,而只是出國旅遊。

第三是醫療健康產業,我們經常批評日本,日本雖然最近三十年經濟沒有發展,日本的醫療產業依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日本的人現在長壽,我們到日本看到七十歲的人還在工作,有人說是日本老人沒有錢了,出來工作,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日本的老人都非常有錢,他們出來工作,是為了自己活得更長久,一個工作的老人和一個不工作的老人,肯定是工作的老人活得更長久。日本的老人出來工作一方面是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太低了,另一方面是日本的醫學發達日本人長壽。當前醫療產業的發展已經從“治病”階段邁向了“預防生病”的階段。醫療健康產業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來臨,未來是有前景的。你在現實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財富生活聯盟圈諮詢。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創業的難題,生活的難題,企業發展難題,產業升級的難題,資本運作的難題,理財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一、盲目的預測是一回事,選參照物來對比更客觀和科學。

看看我們的鄰國日本,可以作為參照物,屬於發達國家行列,2018年人均GDP達到3.93萬美元,我們國家2018年的人均GDP為9800美元。

日本的經濟水平領先我們多少呢?這裡有一個奧運指標參考,即東亞三國的經濟水平,以奧運會舉辦時間為座標衡量,在二十世紀時,日本是1964年10月舉辦第一次奧運會,韓國是1988年舉辦第一次奧運會,中國是2008年舉辦第一次奧運會,因此,經濟學家的奧運指標為,日本領先韓國24年,韓國領先中國20年,這樣的話,日本領先中國經濟44年,2020年日本再次舉辦東京奧運會,距離上次中國舉辦為12年,至少差距是12年(冬奧會不算)。這一點我們需要客觀承認,至少有一點,日本百年以上的企業有3萬家,我們有多少?市場經濟我們才走了40年。

二、以日本為參照物來看,有很多可參考的地方:

首先日本也經歷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包括製造業的飛速發展帶動房地產、金融。日本曾經也經歷了房地產泡沫巨大的繁榮期,一個東京的地價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和我們現在驚人的相似,還有日本企業在海外任性的買買買,我們不也在做嗎?所以15年後的產業狀態和經濟狀態,看看近幾年的日本就很有參考意義。

三、產業方向或者產業機會:

1、養老醫療行業,老年保健行業。日本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他的老年醫養領域比較發達。

2、機器人領域,日本的機器人制造技術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首先基礎紮實,才能在今後的5G以及人工智能方面全面銜接應用,他們重點做基礎工作,這是其他國家的短板。

3、高端材料的研發,日本產業大部分向高端材料領域發力,比如電子芯片需要的各種添加劑、高分子材料日本都是世界領先,也能以此制約韓國。再一個例子,高端服裝面料、複雜工藝面料以及高級化妝品添加劑都是日本的強項。

4、服務行業,還是餐飲業為主,特別是精細化、特色化餐飲蓬勃發展,這是任何高科技都取代不了的。


瑞慕雲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不僅催生了房地產一二十年的黃金大牛市,城市群的出現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汽車的需求量也是急劇增加,目前中國的機動車輛保有量已達3.4億輛,那麼,在未來的一二十年,什麼行業又將成為新的風口呢,我認為可能有以下幾個:

一、規模化農業:

這是我一直看好的,之所以看好,是因為:我覺得隨著城鎮化進程逐漸完成,農村人口逐漸遷移到城市,留下了大量的拋荒土地,過去傳統的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整合小塊兒田地,發展規模化農業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國外成熟的莊園式農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而且,從國家戰略來說,推進城鎮化,請農民上“樓”,就是為了身後的大片土地,發展規模化農業才是國家戰略的終極目標,在城鎮化過程中所催生的房地產黃金二十年,在我看來只是這步“大棋”的“附屬產品”,真正的“主菜”是規模化農業,不過,遺憾的是,估計普通人很難分享這個巨大的蛋糕~

二、人工智能、智能家居:

科技在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科技也只有應用於生活才有“溫度”,隨著5G技術的成熟並被廣泛應用,依靠5G強大的數據傳輸及處理能力,很多處在“概念”階段的高新技術都有望變成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車聯網、智能家居等各方面都將得到快速的發展,“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智能溝通將越來越普遍,我們的生活將越來越智能化、越來越“科幻”!

三、健康文旅產業:

這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越來越看重精神層面的滿足,二是由我國的人口結構決定的,五六十年代是我國人口出生的高峰期,現在這波人漸漸步入老年人的行列,而隨著結婚率、出生率逐漸下降,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老年人口的需求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知識迭代越來越快,職業教育也將凸顯出其重要性,“活到老、學到老”將不再是一句玩笑話,職業教育也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前15年發展最快的是房地產和汽車產業,哪麼後15年哪個行業會發展很快?只有搞清楚其中的邏輯,根據邏輯推斷哪個行業會發展很快。前15年房地產業和汽車業為什麼發展快?原因是貼近老百姓的需求,有巨大的市場,產能才可以放大。也就是說在解決衣食住行上有著巨大的需求。

按照馬斯洛理論,人有五個層級需求,第一層次是生理上的需求,也就是吃飽穿暖;第二層次是安全上的需求,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第三層次是情感和歸屬的需求,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心和照顧;第四層次是尊重的需求,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第五層次是實現自我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達到自我實現境界。

現在,人生理上的需求基本得到滿足,面臨著衣食住行升級的問題。而現在最迫切的升級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機器人城求。因為有很多工作正面臨著用機器人代替。比如工業生產中,隨著人工使用費用的增加,用機器人代替手工生產正成為趨勢。還有就是家中用機器人打掃衛生,已經開始興起。因此,機器人將成為未來發展很快的行業。目前,在南方部分地區,機器人使用已經出現了苗頭。另一個是智能穿戴和家居問題,比如利用手機控制家中的電視、錄相等等,人沒到家早早開啟空調,到家後家中溫度已經調整完畢。

同時,在第二層次還有滿足精神上的愉悅方面,在市場也能找到上市公司。隨著人民日益增工和需求得到了滿足,人們更追求精神上的需求。比如,文化傳媒行業、旅遊行業。未來,文化傳媒、旅遊行業會有更快的發展速度。

另外,隨著著我國進入老齡化速度加快速,養老行業市場前景也非常大。現在,居家養老還佔主流,但其他養老形式正開始興起。留心的朋友可以發現,在一些小縣城裡,也興起了不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可以說,這種養老形式需求也很大。

綜合起來說,我以為未來15年,不會象前15年哪樣,資金都集中於房地產和汽車行業,而會分散佈局。發展前景廣闊的行業應該有:1、機器人行業;2、智能家居行為;3、智能汽車行業;4、文化傳媒行業;5、旅遊行業;6、養老行業。我以為,從這些行業中挑選股票,容易出牛股。

以上是小不點的感悟,歡迎朋友們評論!


小不點333


各種大神各種牛逼觀點。各種論據。其實都是屁。你們要是能看懂為何不自己去做。未來什麼發展好。你去看外國曆史,2020年相當於發達國家的哪個時期。到2050年30年這個國家發展了什麼出現了什麼。中國就會出現什麼。比如1990年的日本地產滕飛和2010年的中國地產爆發。中國的工業革命比歐美晚了半個世紀。然後也出現了霧霾也就是當年倫敦霧都一樣的階段。醫療健康是永遠的產業,沒有未來沒有過去。只不過形式和手段不同了。中國工業化已經走完了。下一步智能化需要30年。未來應該出現管理智能機器人的警察(懂控制能拆解可以對抗機器的身體)。維修機器人的師傅(懂電路機械還有編程)。未來戰爭都像打遊戲一樣前線是沒有人的。都是智能機械。中國下一步就是青年減少。從14億人口用30年下降到10億。未來最貴的是人工費。2025年以後誰手裡有人。誰就是老大。所謂的文化產業都趕不上未來的遊戲產業。目前的年輕人除了旅遊看電影就是在家玩手機。如果有房貸的。基本就和旅遊告別了。


遼寧太陽能產品總部


房地產解決了住的問題,汽車解決了行的問題,這些年食品飲料發展的也很好,解決了食的問題,這些年服裝店遍佈大街小巷解決了衣的問題,其實衣食住行都是人們的基本需求問題。

在基本的需求滿足後,這些商品和服務新增量的價值就會減少,成為一般性行業,我們再尋找新的黃金行業就要看未來社會的痛點在哪裡。


保險行業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安全的渴求與日俱增,也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為自己的安全埋單。

如圖我們一眼就能看出來中國社會對於保險的需求正處於爆發的前段,以前大家都把賣保險的當騙子,現在都是四處打聽,主動買保險,條件好的一個人買好幾份。

我的意思不是讓你去買保險,我是推薦你去買保險的股票。

教育行業

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人才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要,我國提出了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強調自主創新能力在競爭中的重要地位。2014年全國財政教育支出22906億元,同比增長4.1%。2018年全國財政教育支出32222億元,同比增長6.7%,教育支出佔2018年GDP比重為3.58%。


國際上衡量教育支出的標準線為當人均GDP達到800~1000美元時,財政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要達到4.07%~4.25%,才能實現教育與經濟的良性發展。我國人均GDP早已跨入800~1000美元行列,但財政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未達到4.07%~4.25%的國際標準。由此可見,我國教育投入總額逐年增長,但相對於我國逐年增加的教育需求來說仍然是不足的,未來我國教育行業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這幾年學區房有多火每個人都知道,同樣的房子有學區和沒學區價值相差十萬八千里,各種教育機構也是此起彼伏,教育的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比例也逐年上升。

旅遊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全域旅遊,壯大旅遊產業”。國家與地方政策、良好的經濟環境、社會觀念和社會結構的改變以及技術共同推動全域旅遊的發展。2018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55.4億人次,入境旅遊人數1.4億人次,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1.5億人次,保持增長態勢。在與全域旅遊結合的典型旅遊產業中,冰雪旅遊、鄉村旅遊、海島旅遊、親子旅遊、工業旅遊等具有較大的投資前景。2017-2018冰雪季,中國冰雪旅遊人數達到2.0億人次;2018中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人次達30.0億人次。2019年,旅遊產品逐漸從線下市場轉移至線上市場。


出境遊、自駕遊、組團遊等等不同的形式為這個行業注入更多的活力,對於我們普通人雖然不能暴富,但也是挖金子的好地方。


我是大富翁,對投資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用理性思維穩步變富。


貧民窟的大富翁


前15年發展最快的不僅僅是房地產、汽車行業,還有銀行、醫藥、保險、電器、製造業、互聯網等等行業,可以說百業乘興。要說未來15年發展最快的應該會是哪個產業,我認為有兩大產業會是方向:人工智能行業、農業。

我們先來講人工智能行業,為什麼說人工智能行業會是未來15年裡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呢?隨著信息傳輸的速度越來越快、硬件基礎的發展更新越來越完善,人工智能的時代我認為會到來,能代替更多的人工,比如機器人、智能駕駛、智能製造業、智能物流等等。這些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更新,我認為每一年都會有著一個臺階的發展。

可能現在我們還沒有任何感覺,認為汽車的智能駕駛仍舊是不安全的,但未來可未必。隨著信息傳輸速度的提升,智能駕駛的技術將會得到飛速發展。當然,飛速發展的不僅僅是人工智能中的智能駕駛技術,還有其他領域,甚至包括醫療手術、教育等等行業有著顛覆性的發展。在未來15年,我認為都是有可能實現的。

還有一個行業就是農業。很多讀者可能認為未來發展最忙的就是農業,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如果深入到農村調研,會發現這個行業很多地方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讓我來說,現在發展潛力最大的行業,其中就有農業。

原因很簡單,我國消費市場實在是太大了,前幾十年製造業得到了飛躍,但農業成規模種植、養殖的地區還是少。並且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也是較弱,所以對於工廠化養殖、規模化種植仍舊有著極大的需求。而未來15年在眾多行業逐漸成熟的基礎上,農業將會迎來大發展,甚至說空前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