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時感覺充滿刻意和做作感,應該怎麼改變?

簡單的知足


這種情況是常有的事,特別是初學寫作者。下筆艱難滯澀,文筆不暢,寫出來總覺不滿意。

我也是初級寫作者,下面就此問題,談一下個人的寫作經歷和體會,以便和條友們交流學習。

首先是靜不下心,總被身邊的瑣事纏繞著,大腦不能集中精力去思考,這種情況就應該放下筆,儘量條理自己的心境,理清思路再寫,這樣會好一點。有時也可能是大腦疲勞所致,大腦反應遲鈍,寫前言不搭後語,這就需要休息,待頭腦恢復正常再動筆。

其次,對寫作的主題不熟悉,頭腦中缺乏這方面素材資料,這就會出現題目中所說的情況,有刻意做作之感。這種情況,就要閱讀相關方面的資料,涉及到社會上的具體事物,還是要通過走訪、接觸來體驗生活,這樣大腦中積攢了第一手材料,寫起來就會流暢得多,洋洋灑灑,下筆千言一揮而就。

再次,平時文章寫的少,寫起來生澀,想半天寫一句。這樣的文章缺乏連貫性,意思也表達得不通暢。實際做什麼事都有一個鍛鍊的過程,不做,就永遠做不了。文章也是,常寫常練,越寫越通暢,越寫越有思路。寫作的過程中,既鍛鍊大腦,也鍛鍊文筆。

總之,文章的內涵來自閱讀和生活實踐,多讀書,多體驗生活是寫作的先決條件。讀一下南宋朱熹的《觀書有感》使大家更形象地體會讀書的重要性,這也就是古書常說的,有詩為證。

《觀書有感 》

南宋 ·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所以,文章內容的源頭就是讀書和生活,只有多讀書,多體驗生活,文章內容才會更豐富、更生動、更有內涵。



戈壁灘上的駝鈴


開宗明義地告訴你寫作就是觀察,觀察的越仔細描寫的才能越透徹。記得著名作家賈平凹在給我們講座時說過:靈魂的注入和細節的描寫是一篇文章的魂魄。


寫作的大忌就是華詞麗句的堆砌,所以最好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誇誇其談的假大空是沒人喜歡看的。一篇具有唯美意境的文字最能打動人,境界可以讓人浮想聯翩,所以一篇浮華其表的文章就是刻意做作的。想改變那就要從語言的描述開始,抒真情表達真意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優美的意境吸引人。比如我曾發過的《思念》的人這篇帖子,就要看看是否注入了作者的靈魂看意境是美妙:

風吹拂著一排排的楊柳,如美妙的琴音,沾滿你的暗香,在我空寂而寒冷的房間纏繞縈迴。於是,一幅古典的圖畫,展現並濃縮於我的眸光裡,你的馨香便溫潤我的每一片花瓣。這個冬天,只有你為我綻放著馨香和美麗。

寫作需要聯想而聯想是寫作的通衢。有人問錢鍾書寫作的秘籍,錢老回答的很乾脆就兩個字:聯想。泰戈爾的詩就是靠美妙神奇的聯想來征服讀者的。如果一個人禁錮自己的思想那就別談寫作,不會聯想就沒有強烈的創作激情。置身於芸芸眾生裡沒有發現美的眼睛沒有聯想就什麼也看不到,還談什麼心鶩八極,神遊宇宙!

寫作就是抒發和張揚自我的個性,把自己的所感所悟一吐為快,天馬行空酣暢淋漓,把文字變成心靈的哲理,思想,情愫,美趣。這樣就可以改變你的刻板做作!



向哲洪濤



這是作者目前的寫作階段所決定的,並會隨著時間的延展和認知的改變而逐漸走出這樣的一個認知區間。

我們把文學創作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最初級的學習寫作階段。這個時段裡,初學者從矇昧無知到敢於拿起筆,是要經歷內心的無數拷問和掙扎的,當然也有一些把文學創作看得虛無縹緲的人,喜歡白日做夢,內心已然堆疊了大部頭的文字,就是感覺甫一下手,立刻感到六神無主,不知該從哪兒說起。

第二個階段,是從懵懂生澀過渡到能寫出文字的階段。這個階段裡,寫作的人不追求字詞的華麗和篇什的構建,只是能將心中所思所想較為完整的表達出來而已。語句有些勾三搭四不挨邊,整篇也只是一種記錄體。

第三個階段,是能完整表述自我觀點的階段。這個時段根據個人的開悟和感知可長可短,並不統一。

第四個階段,就是題主言及的這個階段。開始追求一種文字上的駕馭感和凌峙感,總是搜腸刮肚的在心中尋找一些生澀的詞彙形容所思所想,有一種刻意和堆疊,正是這個時段的通病,過了這個階段自然會好。

第五個階段,是追求文本嚴謹、通透的階段。這時候的作者已經拋棄了生澀和偏僻,開始從文字中體會和玩味字詞的意境與完備,完全走出了那個堆疊刻意的誤區。使文章看起來自然而暢達,新穎而有趣。

第六個階段,是文字上的遊刃有餘階段。思想和文字形成了完整的統一和諧,對文字的稔熟和駕馭空前良好,感覺一切字詞都能為我所用,是文學表述的上層階段。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充滿了靈性的自由驅使階段。無論是文字本身還是思想內涵,都會在這個階段裡自由馳騁,也可以根據文章需要開闢自己的文字園地,獨造出一些時人都懂、皆可稱善的語句,妙造天人,臻於化境,不惟文章高屋建瓴內質豐富,外表也奇絕華美獨處高丘,對天下文字有一種俯視的美。

這也是我們最終的文學創作目的。



龍吟148119260


我有過與你相似的迷茫,我認為問題產生的原因大概有下面幾條。

1.不適的語言習慣。最普遍的是學生腔。因為在學校時間長了,接觸的書本和人都是文縐縐的,習慣成自然,一下子很難改過來。但這種語氣文風與社會大眾是不融合的,是寫作的大忌。

2.對語言文字缺乏正確的審美觀。只認可巴金式的文風,不習慣趙樹理式的作品。殊不知文學中的語言必須與人物身份相一致,用一種模式無法表現形々色色的人物和複雜的事物。

3.缺乏社會生活實踐。人的寫作能力不只在學校裡學到,光有寫作知識,而沒有到社會體驗生活,在實踐中煅練,無法寫出好作品。

4.存在虛榮心。無論說話,寫文章,總認為用華麗詞藻顯得有學問。

在瞭解了這些原因之後,我想你一定有所啟發。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想總的來說就兩條:

一,要端正認識。這一點很重要。就我的經歷來說,我本來是學工的,後來領導讓我幹起寫文章的活來。按說我在校時就喜愛文學,從小就看武打小說,有幾十部,在大學裡中外小說也沒少看,可以說我寫文章不缺詞彙。但是給領導寫報告稿時,總以為華麗語言好,一般話不夠勁,常常堆砌詞藻,而被領導批評學生腔改不了。也許是我愚鈍,就這一點,從認識提高到改正,足有兩年時間,才交完了答卷。

二,到生活和實踐中汲取營養。解決刻意,做作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裡沒有捷徑,也沒有速成之法。寫作能力需要沉澱積累,要通過不斷學習――實踐――提高再提高。

1.深入基層,向群眾學習。做到與他們共呼吸,有共同語言,共同情感。這樣就不用擔心什麼刻意,做作。寫起他們來信手拈來,有血有肉。1971年,我隨地委領導到內蒙一個鋼鐵廠蹲點,指導工程會戰,一蹲就是兩年。走遍各個礦山,高爐,鋼鐵廠,與各階層幹部工人一起奮戰第一線,一起在野外啃冷饅頭,住帳蓬。他們有什麼話,什麼要求都跟我們說,像是一家人。後來在會戰結束時,領導指示把會戰寫出一篇報告文學,向全地區和全省人民報告。我和另一位同事接受了寫作任務,把工人在會戰中的英雄事蹟寫了出來,刊登在吉林日報頭版頭條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2-在實踐中學習寫作。在寫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同題材的任務,通過寫作學會寫各類文章。我在十年中寫作過領導報告,各種公文,經驗總結,先進典型經驗,通訊報導,報告文學等。不得不說我是從一個外行在實踐中蹩出來的,慶幸我有此機遇。

最後,祝頭條各領域創作者大展身手,創造出不愧於時代的光輝文章!

謝謝!


用戶泰和


開篇立論,定義先行。拿下開頭,萬事皆可達,寫作更是如此!

如何才能寫一篇好的文章呢?作者通常先確定題材,定位明確,再展開思路,構想,分析等等。主要大概為幾個特點或幾個部分的突岀外,然後一一分析它的獨特和個性之類的,再次用簡單的內容提岀文章的論點。

由此如同開門見山,文如山,段如樹,字如草,重重疊疊,整整齊齊,清清楚楚,一目瞭然!




零度華哈哈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寫作時充滿刻意

做作感,說明你還處在寫作的初級階段,為何這樣說呢?

穆老師打個形象的比喻

初學自行車,必須雙手緊握龍頭把,充滿“刻意和做作感”;

熟練掌握自行車技巧後,你就會感到心應手,可以單手,甚至雙手脫把。

有的學生沒有掌握語言表達技巧,只知道方法和技巧,比如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孩子只會運用明喻,卻不會運用暗喻和借喻。即便是運用明喻,也是缺乏想象力。

倘若你想學習“華麗之詞藻”,可以效仿朱自清的《春》;

倘若你想學習“語言質樸有內涵”,可以效仿朱自清的《背影》

如何改變這種“做作”的現狀呢?穆老師給出如下建議:

〖1〗模仿優秀作文是如何“語言表述”的



〖2〗閱讀經典著作,摘抄好詞佳句

〖3〗平時可以注重修辭手法的訓練

〖4〗語言要有“內涵”,寫作素材也要真切

〖5〗學習文言與白話結合寫法,並在生活中去運用


〖6〗掌握長短句寫法技巧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明白了嗎?加油哦!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作為一個一名美文領域的創作者,我有時也會陷入這種情況,刻意的做作,加入大量的華麗辭藻,可結果反而不理想。從自身經驗說起,我覺得你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多看書。多去看看名家大作,看看人家是怎麼著手寫入的。個人就比較喜歡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可能是《背影》的影響,上學時,不覺得有感觸,初入社會,感受到社會的壓力時,才覺得這邊文章是多麼的感人,我也試著了我的父親,卻找不出這種感覺。

二、注意細節。現在寫文章,多數人就只圖個大意,文章思路不明確,不細膩,讀到某個細節時,直接概括而過。還記得《背影》買橘子的那段了,真的是太細膩了。讀起來一點都不彆扭,而且真摯感人。細節的話,估計還是多善於觀察周圍的事物。要慧眼識物。

三、靈感。有靈感時才寫,沒靈感也不要瞎寫。現在很是提倡寫作,鼓勵大家拿起筆就寫,管它三七二十一的,所以就造成了刻意和做作。靈感是很重要的,它是是文章的內在精華,沒有靈感的文章是雜亂無章的。

以上僅是個人愚見,如有不同意見的,可以留言評論


綜藝歡娛樂


俗話有說,熟能生巧,要做到寫作用詞不覺造作生硬的不易法門就是要靠多讀書,多動手寫作,在不斷的學習、積累過程中使自己的知識庫不斷得到豐滿,而在寫作過程中做到厚積薄發,信手拈來。

謀篇佈局需要技巧,譴詞造句需要精確,適當飾以華麗詞澡之於文章相當人身上的衣裳,運用得當然可以使文章錦上添花,使用不當那肯定是東施效顰了。

寫作的最終目的是要把作品呈現給讀者,達至與讀者進行思想交流併產生共鳴。由此可見,華麗詞澡不是文章的必需品,選擇自已熟悉的甚或是深思熟慮的題材進行創作更容易打動人,感染人。如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散文《背影》通篇都沒什麼華麗的詞澡,只是以寫實的語言描寫父親在火車站給兒子送別的情景:



欲語難休


寫作和性格有關,天賦有關,勤奮有關。你所提出的這個問題,也是寫作中的大忌,一般初寫者,急於求成者會出現這種毛病。

如何克服這種毛病?多讀書!尤其要多讀一些大家名家的作品,要謙虛,要多寫勤問,最後還要看你的悟性。如果你的悟性不高,讀再多的書也沒用。

文學作品,不是靠炫技,靠花裡胡哨的語句吸引人,而是要靠裡面的故事情節,意境,思想性吸引人。好的文章,要動人心絃,讓讀者能深入其中,並從中有所領悟,得到智慧。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真的很難,並非一日之功。

寫出好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會有一個過程。只有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修正自己,刻苦努力,使自己進入一種狀態,才能改掉自己的毛病,寫出好文章。


津河六郎


“接地氣”,這個詞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了,你理解透了就知道,它的含義不僅僅只是土氣,而是真真切切的發生我們身邊的人物,事件。渾然天成的,水到渠成,順其自然的呈現出來的。

體會來自身邊的真實生活中,工作中,一點點感觸就會讓你泛起漣漪,這個時候的心裡刻畫描述就是最真實的。你就會不知不覺的寫出你的感受,而不會去生搬硬套的詞彙,或者用別人的場景,亂描述一番。自己經歷是最補素的事。就用你最簡單的字眼講事情陳述。就是有靈魂的文章。別人的事再好。你沒有體會。你抓不住主人翁的心裡變化。所以儘管用很多修飾詞去點綴,但是魂丟了,你找不見,就是自說自話,反而會誤導讀者也讓自己產生迷糊,在自己設置的迷幻森林裡迷了路。

寫作初期,我們不要求像知名小說家那樣有很多場景故事。也不需要刻意的用很多成語詞彙去刻畫人物等等。

首先我們要善於觀察身邊人,事,積累閱讀知識,可以幫助我們在寫作中對文本大意的組織。就簡簡單單的把你的想的表達清楚就行。

其次,經過簡單的寫作後,去看你寫的,去分析,寫作文本是裡的中心大意是否有靈魂的。可以逐步把難度提高。框架結構擴大,就要不斷增加知識面。線序漸進。多研究詞彙的意義,深刻的理解了,簡單的詞都變得很有靈性。

最後願你寫作邁上新臺階。寫出好的文章供大家欣賞。祝你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