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小孩遠離電子產品,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快樂成長之好好學習


鼓勵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多參與到家務活當中,而在孩子完成了一定的任務之後,給予孩子一些獎勵,這些獎勵不一定是錢,也可以是一些食物啊,或者是帶他出去玩這樣的獎勵。

當然也不能讓你的孩子養成一個做家務就是為了錢這樣的習慣,這只是一種激勵,不能因小失大,就算是給錢孩子,也要先問清楚錢的用途,防止孩子把錢投入到遊戲中,這樣才能達成遠離電子產品的效果。

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大的,尤其是對於自己的父母,因此啊,有空就多多給孩子講一下自己的過去,還有多多在家裡面擺放一些自己的相冊,孩子看到相冊就會感興趣,然後就跟你提問啊,這樣就能加強自己跟孩子之間的溝通,將孩子拉離電子產品的世界。

有空就讓孩子一起參與到你的烹飪當中,在中國,很多的家長認為廚房是很危險的,有很多能夠傷害到孩子的利器,而且孩子比較調皮,覺得孩子幫不到忙之餘還會搗亂。

這個的話是要慢慢培養的,孩子比較喜歡玩就給他玩,小孩子都是很喜歡玩水的,在廚房裡可以讓他幫忙洗一下東西,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參與到生活當中,還能提高他的動手能力,轉移他的注意力,使得他遠離電子產品。

孩子的童年不應該只是反映在照片跟視頻上的,孩子的童年是應該跟小夥伴一起度過的,如果孩子是獨生,多多帶孩子到外面交多點朋友,不然孩子就會覺得孤獨,容易沉迷於電子產品。

而且孩子是很容易滿足的,有很多的小夥伴一起玩,玩得開心了自然就會忘記打遊戲了。

與孩子的相處當中,多跟孩子進行一些比賽對孩子是很有幫助的,鍛鍊到他的競爭意識,如果孩子贏了就給與一些獎勵,但是如果孩子比賽輸了,就可以理所當然地不給他打遊戲了。

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不能讓他過分沉迷於電子產品,家長沒空而讓孩子自己去打遊戲,這樣是很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多多陪一下孩子,其實小孩子是很單純,很容易滿足的。


六六家蓓趣


現在的孩子對電子產品非常感興趣,甚至有些孩子還對電子產品產生了依賴,一空下來就要玩,不給玩還發脾氣,這確實是個很頭痛的問題。現在是個互聯網信息時代,網上的信息五花八門,我們大人都一天抱著個手機玩個不停,更何況小孩,所以我們大人要以身作則,督導孩子。我家裡有平板,手提電腦,我女兒從上中班開始就開始迷戀平板電腦,剛開始她喜歡聽些兒歌,看視頻、圖片,我們也覺得小孩子聽些兒歌也好,但慢慢的到大班的時候就開始玩抖音了,有時間就玩,這時我就感覺到有些嚴重了,開始限制她玩,但她根本不聽,還是會偷偷的玩,現在上一年級了,都會自己下一下游戲來玩了。好懊惱,沒辦法,我開始尋找各種辦法來阻止她玩,吼她,跟她講道理等等都不起作用,後來我發現,因為我就這一個獨姑娘,我們平時都是手機不離手,她找不到其他人玩,我們又不陪她,所以她才會去玩電腦,從那一刻起我就覺得放下手機,好好陪女人,一起做些簡單的手工;一起探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一筆一畫的教她怎樣寫好字等等,我們還一起起草了一個作息時間表。慢慢的我發現,平板電腦已經沒充電好長時間了,女兒也慢慢的習慣了作息表上的作息規律,到時間也不用我囑咐她自然的會去做,而且做的很好,我欣喜若狂,女兒不在依賴平板電腦,而我也不再一天抱著手機玩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說的一點沒錯。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必要因素。


130931


Hello!這裡是樂多君,很榮幸能回答您這個問題。

首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現在還是一名大學生,並沒有孩子,但由於我寒暑假期間,都有去科普俱樂部當志願者的經歷,接觸到的孩子也比較多,所以想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在我看來,孩子的創造力一直是無窮的,但這需要孩子有意識的耐心培養。

第一,家長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會先天性的模仿家長的行為,如果家長在家中能多看書、多做一些有趣的手工製品,孩子看了也會主動的模仿家長的行為。家長也可以帶動孩子去進行手工製作,網上都有比較全面的教程,可以自行搜索,合作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的成就感對孩子來說是巨大的,從而自然而然也會遠離電子遊戲。

第二,多參加趣味活動。我們舉辦的很多活動都是以動手以及實踐為主的,一堂課前20分鐘講述知識要點,後面40分鐘便是孩子們自由發揮的時刻,您也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多參加此類科普活動。孩子們的創造力會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孩子可能有些環節有困難,家長需要在旁邊協助,而不是自顧自的玩手機。

第三,購買一些培養動手能力的玩具。比如樂高積木,現在孩子們的玩具種類也越來越繁多,但是樂高可以算得上是玩具中最出名的一家了,我認識的許多老師現在仍有購買樂高的習慣,樂高能很好的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甚至是一些機械的原理,從簡單的產品入手,逐漸培養孩子對這一方面的興趣,我相信一定能起到動手動腦的作用。

最後,我想說的是,電子產品也不一定需要完全遠離,現在計算機軟件、編程都比較發達,如果孩子真的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您也可以試著讓孩子接觸比較簡單的電腦編程,用電腦製作一個小遊戲之類的,都是能培養孩子動手動腦能力的。不能將電子產品一概而論,也許您的孩子未來可能是一位出色的軟件工程師。

圖一:小朋友自己製作的太陽能風車

看到自己的風車在轉 非常的開心😊

圖二:家長和孩子們在合力製作機械魚

製作難度比較大 家長在旁邊幫忙

圖三:小朋友們在上一週的編程課

電腦上是他們自己編寫的小遊戲

都是我自己拍的照片👇





hello樂多君


如何讓小孩遠離電子產品,提高動手能力?

這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何讓小孩遠離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的概念太廣,我們一般情況下講的是電視、平板等,因為這些產品屏幕有藍光,長時間使用對眼睛有傷害,所以要適當的控制時間。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電子產品所帶的藍光對眼睛的傷害越來低,與其控制使用電子產品,倒不如防止孩子視疲勞,視疲勞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即使長時間看書,如果造成長期視疲勞,也同樣會造成近視。所以,防止視疲勞一方面是控制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比如每天20分鐘,長時間使用眼睛,中間要休息調整一下。

當然,兒童長期使用電子產品,會造成專注力降低,影響創造力的發揮,對於兒童情商培養,甚至是學習,都有一定的負面作用。

提高動手能力,只是遠離電子產品的一種替代方式。

1、到戶外去,戶外活動是最容易讓孩子參與動手的有效方法。撿點葉子做葉子拓印,收集一瓶雪,觀察融化後是什麼樣子的~這些活動可以根據年齡特點去設計。

2、參加體育活動,比如跑步,跳繩,踢毽子,打籃球🏀,體育活動容易參與進去,既鍛鍊身體,又能提高專注力~

3、帶孩子去人群中,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小孩子提高動手能力也是很有作用的!


糖妞妞成長記


據美國兒童醫學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兒童長期接觸電子屏幕會影響兒童的閱讀和書寫能力,還會影響視力,我認為小孩在3至6歲時給小孩買些智力拼圖,橡皮泥和簡筆畫等動手動腦分玩具,再大點時多帶孩子大學、體育館、鄉下,郊外等地體驗生活,多向小孩提出問題等,引導孩子動手動腦,讓孩子有成就感。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


二大華雜談


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假如不玩手機、不看電視,他們可以做什麼?”

因為可怕的不是孩子玩手機和看電視,而是放下手機和離開電視就不知道幹什麼。

甚至將學習棄之不顧,對父母的管教不聞不問,或者大發脾氣對抗。

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更豐富一點的資源,比如好的圖書、優質的玩具。不需要太多,定期增添就好。

而家有一兩歲的孩子,那就讓大人帶著玩。要麼在家裡,要麼出門,千萬不要丟一部手機給孩子玩。

另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能幫很大的忙。在學習與閱讀習慣完全培養好之前,最好完全不要看電視。

經常看電視的孩子,往往喜歡看電視而拒絕閱讀,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電視比圖書要刺激,視集聲、光、影為一體,擁有不斷變化的畫面、豐富鮮豔的色彩、動聽好玩的聲音……這些刺激對孩子而言一定比書本具備更大的吸引力。

和電視比起來,閱讀就顯得枯燥很多,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選擇看電視,如果沒有家長的介入和引導。慢慢的,圖書在他們的世界裡消失了。

給孩子提供一個出口,因為孩子需要你的引導而不是禁止。

首先,告訴大家一個事實:禁止孩子接觸電視和手機,是幾乎不可能的。

這個“電影時間”就是一個出口,用來滿足孩子的需要,又能有效管教。

注意把握三點:

第一,觀看的時間固定,定好規矩,不要輕易改變。

第二,觀看的內容可以把關,但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第三,陪同孩子一起看,而不要把孩子丟給“電子保姆”。

父母要做好榜樣,提供好的環境。

為什麼孩子都看電視去了?往往因為家裡大人天天帶他看電視。很多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看。

當然,愛追劇的爸爸媽媽,自己帶孩子也是端著手機看,而孩子就盯著電視或者平板看。

這時候,就需要勇敢跟老人說不!將看電視對孩子的壞處好好說清楚。一整天都開著電視機,肯定是不行的。



米爸爸說


想要孩子遠離電子產品,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家長帶頭,以身作則,也遠離電子產品。

幫助孩子提高提高動手動腦能力,可以根據以下幾點:

1.家裡可以放置一些樂高、積木、拼圖等有利於孩子動手動腦的玩具。

2.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可以讓孩子來幫忙,不要是那種指示孩子幫你拿東西的活,可以全家一起大掃除,你幹一樣,他幹一樣。

3.多帶著孩子出去開闊眼界,引導孩子提問為什麼,然後再引導他找出答案。這個過程家長要有耐心,一點一點來,多陪陪孩子。

4.還可以讓孩子學習畫畫、手工、彈琴等興趣技能,當然要以孩子選擇為主,看他喜歡哪一個。

5.多運動,每天帶著孩子跑跑步,踢踢球,孩子身體發育慢,不要太劇烈,適當的鍛鍊可以強健身心,還有利於身體和大腦發育。

其實帶著孩子提高動手動腦能力的過程,就是讓孩子脫離電子產品的過程。


小式


遠離電子產品其實沒有必要,越是對孩子控制反而適得其反,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與其遠離,不如正確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控制好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以及使用方式,反而可以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的東西,滿足孩子的求知慾。

當然,自律不是輕易可以達到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認為能夠做到自律的人都是很偉大的。成年人面對誘惑往往很難控制自己,更何況一個孩子。那麼讓我們換個思路吧!把問題交給孩子,通過下面三步可以有效解決。

把問題交給孩子自己解決。

對孩子表達理解

父母對孩子喜歡電子產品表示理解,讓孩子放下防備,讓孩子知道我們的態度不是反對他們玩電子產品,孩子反而能接受我們的意見。

尊重孩子

父母可以表示自己也非常喜歡玩電子產品,當然這也是事實。此時孩子的興趣應該起來了,那麼我們的機會來了,跟孩子討論一下電子產品有哪些好處,哪些壞處。當然討論必須要和孩子保持互相尊重的態度。

讓孩子制定時間

我們可以通過啟發性問題問孩子怎麼使用電子產品才能不讓自己受傷害的同時又能娛樂和學習。相信孩子會說出很多見解。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孩子往往願意遵守自己參與制定的規則。

當然,這種方法孩子能保持多久的時間主要取決家長的態度。下面還有另外一個方面要說,這裡就先不做深入討論了。

下面再說提高孩子動手動腦能力

很多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在某寶買來很多的玩具,像樂高,積木等等。我給自己孩子也買了,但是大多都是我拿來拼了。當然這種方法不是說不好,但是我感覺這種方法捨本逐末了。我覺得要培養孩子動手動腦能力,最好就是讓孩子參與到我們生活中來。

培養孩子家務能力

家務能力能夠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當然也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現在很多的學生眼高手低,家長也更多的關注學習,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畢業適應不了社會。我們最好制定一份值日表,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鼓勵或者要求孩子自己去做。

提高動腦能力

提高動腦能力主要是看家長的引導了,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是值得思考的,我們只要留心注意隨時都有機會引導孩子進行深度思考。就像我們上面說的如何使用電子產品的問題,或者我們可以讓孩子去收集家人的信息,思考怎樣做出美麗的家庭冊。

生活處處是驚喜,讓孩子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很好的鍛鍊孩子而且更能培養孩子一些優秀的品質。


若辰老爹


要想孩子遠離電子產品,最好的方法是改變孩子的生活環境!“孟母三遷”就是最好的例子,孟子在自己的家鄉生活,周圍很多小販,所以孟子學做小販,孟母遷移到街道,很多賭徒,孟母學會了賭博,後來孟母搬遷到書院旁,孟子才開始學道,最後成為“亞聖”!

如今,電子產品已經普及,要想孩子遠離,只能改變家庭環境,把家裡的電子產品撤掉或限時開放,父母家長在家也不能沉迷電子產品,如果父母在家長時間對著手機,電腦,孩子就會感覺被忽視,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同時也會覺得孤獨,無聊,也會有樣學樣,用電子產品打發時間,久而久之就會對電子產品沉迷!

如孩子回到家,有家長的陪伴,生活過得充實,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自然就不再用電子產品來打發時間了!家長回到家,儘量把手機收起,多陪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作業,陪伴孩子玩一些益智類遊戲,如積木,拼圖,下棋等,既可以加強親子關係,又可以開動大腦!還可以帶孩子一起做一些家務,如洗菜,切水果等,邊娛樂邊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要想孩子遠離電子產品,首先父母要遠離電子產品,這樣孩子才有可能遠離電子產品!





好奇人生彭琪皓


小孩子喜歡玩電子產品,是因為對別的沒有興趣,或者家長過於放縱,還可以有別的原因吧。

但是,電子產品畢竟對眼睛不好,所以必須控制。家長可以問孩子為什麼要看電子產品,讓孩子自己說一說看電子產品時間過長的危害。家長可以適當引入自控力的概念,因為能把握固定時間的孩子,自控力更強。

這樣,跟孩子約定好一天玩幾分鐘,一週最多幾分鐘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