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疫魔”讓人避之不及,有一群人卻挺身而出!暫別父母妻兒,義無反顧奔赴抗疫前線,迎“魔”而戰!


記者收集到一批通州馳援前線的醫護人員“戰疫日記”和他們特殊的“工作照”,看看那一雙雙長滿裂口的手,一張張口罩勒出傷痕的臉龐,一件件汗水浸溼的衣服,只想說——白衣戰士,願你們平安歸來,春暖花開!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東直門醫院通州院區5名護士,對口支援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位於醫院住院部六樓的消化科普通病房,如今被改建為隔離病房,目的是接收更多發熱患者,讓更多人可以得到治療。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護士長張春花此前照片和參加到一線工作的照片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手術室二區護士張徵:出發前剪掉了心愛的長髮


張徵:一天工作結束,汗浸透了、鼻子磨破了、臉勒紅了


為了預防交叉感染,在出發武漢前我剪掉了心愛的長髮,雖然看著鏡子裡看著有些不習慣,但還是安慰自己“頭髮嘛,早晚還是會長出來的”。


手術室出身的我,主要負責消毒隔離工作。我將泡在消毒液裡的護目鏡,進行了清水沖洗、酒精擦拭、晾乾備用,並按照比例配置好新的消毒液。對於每一個步驟,我都不敢馬虎,因為我的工作是在為戰友們的健康平安保駕護航。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張春花必勝、楊玉婷加油……”大家在防護服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為自己加油,為武漢加油!


進入隔離病房後,我們兩兩交班巡視,瞭解病區危重患者,聽取患者主訴,關注患者的主觀感受,除了瞭解病情還需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


“12床的老爺爺,今天精神很好,很配合治療,喝的水比昨兒多了不少。”“27床,是我們剛剛新收的患者。”“39床,病情有變化,臨時加了液體,還有急查的化驗。”


幾個小時的工作結束了,消毒液噴灑在衣服上,傳來了刺鼻的味道,讓人嗆得有些難受,但是冰冷的消毒液落下,帶走一身的炙熱,倒是蠻舒服的。


小夥伴們一個一個安全走出隔離區後,我用消毒液進行房間的最後消毒,隨著身後升起紫外線燈管的紫光緩緩升起,我們一天的工作結束了。汗浸透了、鼻子磨破了、臉勒紅了,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病魔無情,人間有情。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泌尿外科二區、眼科高曉明:新入院的老奶奶對我說“你們是北京來的吧,辛苦了,謝謝你們來幫我們!”


高曉明:連續工作6小時,身體一直溼漉漉


即將進入病房時,我的內心有些忐忑不安,但當我做好防護、踏進病房、看到需要護理的患者後,內心的不安瞬間散去了。這裡的患者需要我們,醫護人員是他們的救命稻草。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幫他們和病魔對抗,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救治他們。


我與張徵搭班,為新入院患者抽血化驗,需要抽取動脈血氣。與靜脈抽血不同,動脈的位置不好找,抽血時也會有些疼。我安慰著患者的情緒:“老奶奶,我們要給您抽點動脈血做化驗,可能有點疼,馬上就好了。”“抽吧,我不怕,當初治療癌症的時候比這個疼。”老奶奶目光中帶著一絲堅毅。“你們是北京來的吧,辛苦了,謝謝你們來幫我們!”“您別客氣,北京和武漢,本來就是一家人,咱們都是中國人。請您相信我們的醫生,配合我們的治療。”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密封的隔離服從頭到腳包裹著我,不一會,汗水已經浸溼了我的衣服。六個小時的連續工作,身體一直是溼漉漉的。


當我走出病房區,脫下防護服進行一層一層消毒時,腦海中不斷閃現著病房內無助的患者,想起了領導對我們的叮囑,想起了那些奮不顧身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內心無比的澎湃。只要我們萬眾一心,沒有邁不過去的坎。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困難面前,醫務人員絕不畏懼。武漢加油!中國必勝!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護理人員張玉婷 :脫去一層層防護裝備,她的額頭被勒出厚厚一道印痕


張玉婷:打水、餵飯、喂藥…在各種生活小事上去幫助病人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凌晨一點半起床,吃塊巧克力喝點水,張玉婷便和同組的戰友們乘班車趕往醫院,凌晨三點她開始工作。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到達醫院後,按要求一步步穿好防護裝備,戴帽子、戴口罩、穿鞋套,穿防護服,戴手套,穿隔離衣,戴護目鏡,再戴手套鞋套,兩人組互相幫助,互相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這裡的病人因為沒有家屬陪伴,所以我們要在各種生活小事上去幫助他們,打水、餵飯、喂藥、做治療。”張玉婷說道。


帶上了護目鏡和雙層手套,做穿刺時會影響手感,張玉婷安慰病人:“現在扎針會比以前困難些。” 病人很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說沒關係,還會主動把臉轉過去避免與之面對面交談。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護理人員高建楠


高建楠鼻樑和腦門上特別深的印,是護目鏡加上N95口罩壓的。她說,“脫下防護服後還挺疼的,會盡量的保護好,不讓它感染。”


高建楠:裝備護具需要半小時,穿完渾身都是汗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高建楠和李佳航是北京胸科醫院護理組第一批第一組進入的隔離病房的護理人員。進去前,她們穿了刷手服,一層防護服,一層隔離衣,然後戴著護目鏡,戴了一層N95,外面又戴了一個外科口罩,當時穿衣服用了半個小時。穿完以後渾身都是汗,穿個衣服就已經非常耗體力了。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左一腫瘤科醫生史亮、左二重症醫學科醫生張楠


1月30日,在北京醫療隊進駐武漢的第三天,醫療隊中來自北京胸科醫院的醫生張楠和史亮,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正式進入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他們每天工作6小時,6個醫生一個班,被分為兩組,每3個小時交替進入隔離病房。張楠告訴我們,雖然工作量不比平時大,但穿上隔離服帶來的呼吸不暢、脫水等問題,讓這3個小時顯得很是疲憊。


幾天時間裡,他們感受到武漢的抗疫氛圍,看到這裡的醫護人員每天的狀態,體會到病人緊張的情緒,感受到了什麼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張楠第一次準備交班進病房的時候,看到協和西院和北京的護士們有序的穿隔離衣、穿防護服、戴口罩,然後義無反顧的拉開門走進病房,每個人都步伐堅定,沒有一絲猶豫。剎那之間,張楠突然明白了什麼叫“硝煙的戰場”,醫護人員就是這場抗疫戰爭的戰士。


▲重症醫學科醫生趙麗:抗戰一線度過26歲生日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在抗疫一線,重症醫學科的趙麗迎來她26歲生日,醫療隊的戰友們為她慶生,沒有鮮花、沒有蛋糕,一盒泡麵代表大家濃濃的深情。她向隊友們說出,“我們一起挺住!有你們很溫暖。”


致敬,你們的義無反顧!

保重,遠方家人在等候!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勒疼的臉,泡傷的手……看到馳援武漢的通州醫護們這些照片,真的想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