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過年回家第一天吃飯時,兒子的行為,看了讓其心酸

現在在農村有一種普遍現象,留在家了的絕大部分是老人和留守兒童,是社會很現實的縮影,青壯年為了生活外出打工,那麼小孩就留給爺爺奶奶來照顧,家裡的幾畝地也要老人來勞作,基本上是一年回一次家,有的甚至一年也不會,這樣就與家裡人的關係有點疏遠了,老人只不過有點孤獨,而小朋友就渴望爸爸媽媽能夠在身邊陪伴,心裡是這樣想的,一年盼來的爸爸媽媽,到跟前且感到很生疏,很膽怯,有的可能要好幾天的引逗才能叫一聲爸爸媽媽,每當看到這種情景年輕的父母感到心酸,淚水刷的奪眶而出。


爸爸媽媽過年回家第一天吃飯時,兒子的行為,看了讓其心酸

留守在農村老家的小孩和老人


一:概述了農村生活的青年人的現狀

講述了農民生活的不易和艱辛。假如農民也能像城市裡的人一樣,就不會出現自己的小孩見面不敢喊爸媽,剛一見面就躲到一邊,跟陌生人一樣,保持一定的距離窺視,回來時兒女不理不睬,做父母的心裡難過的掉眼淚,來讓爸爸媽媽抱抱,越喊越遠的樣子,很謹慎。在家裡跟家人團聚個把月,小孩剛熟悉了,過完年就不得不踏上打工的征程,為了讓家人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付出了艱辛的汗水,吃盡了苦頭,無論春夏秋冬,寒來暑往,用自己的汗水換取勞動報酬,雖然很辛苦,很疲勞,想想家中的老小,苦點累點不算什麼,咬咬牙就扛過去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乘年輕出去打拼。臨走時兒女哭喊著不想讓爸爸媽媽離開,是多麼的撕心裂肺的痛,小朋友的哭喊聲聽到是那麼的悽慘,父母流淚依依不捨的情景,是多麼的揪心。含淚叮囑兒女,在家庭爺爺奶奶的話,好好唸書長大了有出息,不要像爸爸媽媽一樣,沒有好好上學,只有下苦力,可惜沒有後悔藥買,現在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為了不被別人看不起,家人能夠在別人面前能夠抬起頭,沒有錢誰都看不起,別說旁人,親戚都看不起,在這個很現實的社會,生活很現實,社會不慣人,理想和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不能有絲毫的麻脾大意,只有努力拼搏,一步一個腳印的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別人才會對你另眼相看,才能贏得大家的尊敬和羨慕。別人看到揚眉吐氣的樣子,心裡有多少艱辛只有自己清楚,灑了多少汗水只有自己明白,農民苦農民難,農民的心酸千千萬,為了生活無怨言,擼起袖子加油幹。

爸爸媽媽過年回家第一天吃飯時,兒子的行為,看了讓其心酸

留守兒童期盼父母能夠回來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為了家人生活得更好,不得不背井離鄉去拼搏。鄰居小張家兩口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到過年才回家團圓,剛回來兒子都不肯喊爸爸媽媽,媳婦在這種場景下流出愧疚的淚水,是媽媽不好沒有在家陪你,但是媽媽也沒有辦法能夠陪伴在你身邊,爸爸媽媽在外邊打工就是為了你以後有更好的生活,你好好學習,聽老師和爺爺奶奶的話,只要你好好學習,爸爸媽媽就拼命的打工供你上學,常言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你上學有出息了,爸爸媽媽不希望能享到你的福,爸爸媽媽希望你不要像我們一樣受這麼多罪,你有能力了,你的下一代就會過得比你現在的生活過的好的多。剛回來的時候,總是對父母有點隔閡,膽怯。所以就會出現在飯桌上孫子把雞腿分給了爺爺奶奶,如果不知道的人會說兒子對老人不孝順,還沒有兩三歲的小孩懂事,就會對小兩口指責謾罵背黑鍋,其實是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剛從外地回來,人常說小朋友跟誰長大的就跟誰親,別看人小心裡很聰明,從記事起就是爺爺奶奶每天帶著他,爺爺奶奶待他最好,所以寧肯自己不吃,也要分給爺爺奶奶,父母要都要不來,雖然是親生父母,但是陪伴的時間少了就感情疏遠了。感情就沒有爺爺奶奶那麼親近,當爸爸媽媽要的時候,他倔強的躲開,直奔自己的爺爺奶奶跑去,一點都不理會爸爸媽媽。兩個人哽咽地說,因生活被迫所致,這樣既對父母有愧,對孩子也有愧,既照顧不了年邁的父母,也照顧不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爸爸媽媽過年回家第一天吃飯時,兒子的行為,看了讓其心酸

小孫將雞腿給了爺爺


二:這一代年輕人希望用自己的智慧能改變現狀

看到孩子的行為,心裡感到不是滋味。要是在家門跟前有工作的話,不但每天能夠一家人生活的津津有味,和睦相處,每天能過陪小孩生活和監督學習,咱沒有能好好學習,再不能讓下一代在走自己的路,能夠如願以償地走進大學學堂,用自己學到的文化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不像他的父母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種啥啥不成,啥成啥不值錢。所以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農民的命運,以後即使在農村,沒有文化知識是寸步難行,只要有知識才能改變生產方式和方法,用新方式,新的生產力來改變落後的生產力,大家可能有所瞭解,不論在哪各行各業能發家致富的,80/%的是有相當知識的人,最起碼是在牧歌領域與特長的,努力學習的幹勁的人,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所以只有小孩能過努力學習,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術,才能擺脫生產方式方法的科學普遍應用。不久的將來,才能改變農村面貌的有生力量,改變農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讓我們的鄉村變得更加美麗。

雖然現在並不現實,但是我們這一代人要麼慢慢的改變長期以來的這種方式方法,學會一項技術,因地制宜,既能夠保障生活不能變低,又能夠照顧到老人和小孩的學習和生活,讓小孩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不給自己留下一生的遺憾。耽誤了孩子的學習那是會後悔一輩子的。咱們中國人都有這樣一個傳統,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孩子。看到孩子生活過得幸福美滿,生活沒有後顧之憂,才是父輩們最大的心願。

關注我,廣大朋友對現在的農村生活有什麼樣的建議,歡迎吐槽,評論。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