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優秀的孩子因為累自殺,到底應該怎樣教育?

餘堅銳


給這個問題作答的動力,筆者的感受是,社會責任使然。

教育的定義,決定了教育的目的意義和方式方法。

教育的方式方法,是為教育的目的意義服務的。達不到教育目的和意義的任何方式方法,都是錯誤的。而教育意義的體現,有絕對的“排他性”。不需比較他人,而是僅僅以教育對象的個體為依據。舉例:同樣的師父,教會了大徒弟,方式方法就是正確的;教不會小徒弟,方式方法就是錯誤的。這就是“因材施教”的意義。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

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我國非常樸素的教育目的和意義,即:使教育對象德智體的全面發展。這一併意味著:教育者本身,要德智體兼備具有。

必須承認的事實是:教育者本身,必須德智兼備,包括家庭和學校。

我們迴歸本題,優秀的孩子因為累而自殺,這是教育結果的悲劇,亦是教育方式方法的悲劇,亦是教育案例的悲劇。而這個優秀的孩子,並非教育、教育方式方法的最後一個悲劇案例。

到底應該怎樣教育?教育者應迴歸教育定義的本身,對教育對象“因材施教”。這是教育者履行教育職責及義務所必須掌握的教育觀念,而後是教育技能。

若能因材施教,便會量體裁衣。原本優秀的孩子,才會更優秀。

累,自疲倦到厭煩,乃至無奈,是對“累”的詮釋。而教育,不是給孩子製造累,而是發現孩子的興趣,從而對學習產生樂趣。

一臺複印機不停歇的工作,也會產生高熱。如果拔了電插銷,就能恢復到初始狀態。但是,孩子不是複印機,孩子的高熱狀態,不會因為停歇歸到初始,而是累積了高熱。不論是對優秀孩子誇讚式綁架,還是對非優秀孩子激將式綁架,大而統的複印模式教育,有可能導致“統教毀材”。

學校的條件,多數滿足於統教。而家庭的條件,可以補足“因材施教”,做到因人而異。

多數家長還在盲信於純粹學校統教而忽略家庭個性教育的重要性。

多數學校即便注重校家互動卻缺乏平等式對接,並且高高凌駕於家庭教育的個性實質功能。

學校老師素質岑差不等;家庭父母水平良莠不齊。

好的教育方式方法,可以把“差等生”教活;

差的教育方式方法,可以把“優秀生”教死。

教育,是國家規劃戰略的重中之重。

孩子,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

優秀的孩子因為累而自殺,肯定不是因為教育。教育的目的意義是讓任何教育對象越活越好的。怎麼會累到死呢?

這孩子,本身接受的就不是教育。

一篇文章,遠遠說不清楚“累及死”。

對不起,原本都很優秀的孩子們!

對不起,恕我無能。幫不到需要答案的人們!



如法如水


我孫女今年十五週歲上高一,每天五點半起床,中午十二點回家吃飯,除寫作業,只能休息十分鐘左右,晚上十點放學,每晚都要學習到零點左右才睡,我真擔心她身體受不了。半月過一個雙休,作業多之又多,一點休息的空都沒有,孩子們太累了,真能累死了!!!


海闊天空2837633639702


這個話題咋說呢,我兒子從沒補過課,從初中的中上到高中的倒數,現在高三了,看不到半點緊張,也曾說上不了算了,人家還要上,上又不用心學,現在也不太說了,補課孩子累,不補課缺乏自律學習跟不上,就怕以後找不到工作養活自己,現在孩子不容易,父母也不容易,每次想到這個問題感覺心臟立馬不舒服。


青藤輕聊


累好還是餓死好?身在福中不知福。多少孩子上不起學、吃不起飯,沒有家庭。竟然有人因為學習苦自殺?真該讓他去貧困家庭體驗生活。不但學習要搞,還得幫父母做家務。甚至有的父母離婚,母親癱瘓,自己一邊照顧母親,一邊打工,一邊讀書考上大學。我小時候也苦,但是我告訴自己,還有比我更苦的,堅持吧!所以我每天挺開心的。挖到一根野菜做晚餐開心,同學家蹭一頓飯開心,在垃圾堆找到一件可以穿的破衣服開心……有時候傻也挺好的!我見過地震中父母雙亡的孩子,見過父母因為貧窮而遺棄的孩子,見過父母在外地工作無人照看的孩子,見過天生殘疾被人嘲笑的孩子,見過小學畢業就輟學照顧妹妹的孩子,見過父母離婚帶著癱瘓的母親上學的。哪一個不比他一個有家庭有父母有吃有喝的孩子苦的?就因為學習就叫苦連天,怕是溫室花朵,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父母太嬌寵孩子了!


麥吉的世界


我總認為,一個人適合做什麼,不是教育決定的,而是天賦決定的,後天的教育只是讓天賦得以施展而已。人類的不幸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豐富多彩千奇百怪的人生,不知扼殺多少人的天賦。我家兄弟三人,我是天生愛讀書,從小愛書如命,選擇讀書應該是順理成章的。老二打死也不讀書,小學沒畢業,便跟母親求情,只要不讀書,幹什麼都行。母親說:你這麼小,不讀書能幹什麼呢?老二說:我去放牛。母親無奈,應了他,他十一二歲就放牛,一天能掙三分工,後來看兩頭牛,掙六分工,還負責打柴,他十五歲就能掙十分工,在生產隊是頭一個。後來政策開放了,他幫別人焊幾十噸的挖砂船,自己也做了一艘,把家打點的風生水起,十分紅火,修了六間三層樓房,生了三個兒子。可惜英年早逝,癌症奪走了他的生命。老二沒讀完小學,是母親一生的遺憾,時常叨嘮這個,老二卻從沒抱怨過。有句詩說的好“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天公降的是不拘一格的人才,我們何必要用“一格”去看人才呢?



朵朵佬爺


話題沒說清原因和具體年齡。但我也要藉此說幾句,現在的孩子們累是真累啊!我從事多年代課親自體會到孩子們的累有哪些:揹著超幾倍十幾年前的書包,裡面裝著那麼多根本不合理的學科。每天因新社風的壞影響,孩子們要寫到半夜都寫不完的幾乎沒有意義的作業。每天滿滿的課節幾乎不重樣,誰的腦袋能承受的了啊!還有一些瞎專家還在瞎忽悠!孩子們跟誰訴苦去啊?跟爹媽,去補課!每天這班那班!跟老師,你不能拖班裡的後腿!無耐啊!沒有合理的科學的年齡段的教學安排,家庭負擔著超十年前多少倍的經濟負擔,別怪現在的孩子們累啊!如果十年前也這種現狀,也照樣累!剛剛放假,孩子們還沒進家,家長早就給孩子安排好滿滿一個假期的補課!大家去挨家挨戶看看,有幾個孩子能在家開開心心地玩啊!……[流淚][流淚][流淚]真替孩子們苦啊!


李文彬531


身邊都是孩子週一到週五上課,六日補習班,作業天天寫到晚上10點多。放寒暑假還得上各種小班,大人累孩子也累。現在學校里老師成副業了,課外班成主業了呵呵。孩子平時都學習,沒有時間放鬆鍛鍊身體,體育課和運動會強度大點孩子身體不舒服的很多。


蛋蛋漆


感覺是個很好的問題 個人認為孩子學習壓力大 去走極端 這既不是學生家長的問題 也不是學校的問題 這個已經上升到了社會問題

從我身邊周圍舉例 本人上海人 孩子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學習語文拼音和英語 身邊的孩子估計80%也都是開始上各種補習興趣班 直到現在初三 沒有一年停過 這已經是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 不做 家長就會感覺自己沒有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其實這是不對的 大家冷靜想一想以下幾點:

1 每個人都在補習 和每個人都不去補習 是不是大致是一樣的?

2.孩子一直在學習 每個星期上午六點起床 晚上十點入睡 一個星期起碼六天 這樣的生活換了是你 你是不是願意?會不會反抗?

3.如果我們把這些補習的時間和金錢 用在我們帶他們去旅行 郊遊 動手能力 興趣班上 是不是更有意義?


佛系佛系溫柔


現在的教材太難,孩子學著困難,大家輔導著累死,想減負,得看教材,我們本地,孩子累,大人累,媽媽們輔導,輔導不了的還給孩子報了輔導班,不報班自己不會教啊,這是目前的教育,看著兒子每晚都寫到十點多,我的心真是疼。


沉默26398


這事要從根上抓。取消課外作業,所有作業在學校完成。回家後孩子自己願意學的隨他便。想玩的孩子讓他玩。課外輔導班沒有了。家長也就不攀比了。比如興趣班可以有,象美術,樂器,各種體育活動。孩子可以去學學。還給孩子一個輕鬆的童年。我記得我小學放學就是玩,玩到吃晚飯。飯後洗洗老早就休息了。沒覺得累。現在有的學習特別好的孩子因壓力大自殺了,多可惜呀!沒準其中就有未來的科學傢什麼的人才。卻過不去這道坎,早早夭折了。想想都心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