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有5個高危時刻,需高度警惕,是指哪些時刻?

健康之養生


猝死是指看似健康的人,卻有潛在的疾病或者是突發惡化發生急劇的死亡,是心腦、肺等生命器官急劇而嚴重的功能障礙,突然終止活動造成的死亡,一般是指從症狀開始發生到死亡的時間在一個小時以內的死亡,最常見的猝死是心源性猝死,其次為腦猝死,而一般健康人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很低。但是,由於現在人的生活作息改變、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的改變等很多因素造成年輕人猝死的發生率增高。

出現以下症狀時需要高度警惕猝死的發生:

1、短期內出現或加重的胸悶不適感,如果短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休息一段時間可緩解,出現這種症狀要高度懷疑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很有可能是斑塊還不穩定,隨時有可能發生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是猝死的高發疾病。

2、心慌、心悸, 就是感覺心跳的不行,或者是心跳不齊,便出現心律不齊,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不會引發猝死,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心律失常,有可能發展為室顫或房顫的風險,導致心臟傳導性的疾病,嚴重者數分鐘之內即可導致死亡。

3、心跳過緩,是感覺心跳很長時間跳動一次,或者自測時心率過慢。心臟的起搏細胞功能會隨年齡增長逐漸變差,年齡大的人群起搏細胞功能會逐漸變差,心率也會逐漸減慢。如果出現心率小於50次,且血壓降低明顯,容易導致猝死。

4、暈厥,是人的意識突然喪失,時持續幾秒鐘後意識能自行恢復,多數是因為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如果長期不能恢復,便可能造成猝死。

5、不明原因的疲乏無論,很多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較大,經常出現疲勞、乏力,或伴有胸悶、水腫,則應警惕猝死的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

6、眼前發黑、頭痛,突然出現眼前發黑,或者頭痛、頭暈、肢體無力、走路不穩,多是因為腦卒中的發生,有的腦卒中起病較急,幾分鐘內就會發生肢體癱瘓、血壓增高,嚴重者可影響呼吸、心跳,導致猝死。


小曉醫生


還記得鄧麗君嗎?華語歌壇上的傳奇人物!直到現在還有非常多的人還記得她"漫步人生路""甜蜜蜜""北國之春",燦爛的笑容,甜美的歌聲,當之無愧的歌后!可惜,就是這麼一位英才1995年的時候,42歲的她卻突然猝死在泰國。一代歌后就此香消玉殞!

除了鄧麗君,其實還有非常多的名人也死猝死,比如功夫巨星李小龍,"大哥"柯受良,相聲大師侯耀文等等。

那麼,什麼是猝死?

根據WHO的定義,猝死是指的平常身體看起來健健康康,沒有什麼疾病,但是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就因為"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這裡有三個關鍵的地方。

  • 第一,平時身體健康,起碼看起來健康。
  • 第二,是因為"自然疾病"死亡的,不是因為車禍,中毒,自殺等外部原因。
  • 第三,時間非常短,通常1個小時,幾個小時,最多24小時內就死亡了。

回到題目,猝死有5個高危時刻,需高度警惕,指的是哪5個?

1. 胸悶悶的時候。如果你突然感覺自己胸口悶的厲害,並且坐下來休息也難以緩解,那麼一定要警惕猝死來臨。這可能是心臟發出的信號。

2. 心慌慌,亂亂跳。正常人心臟的跳動是有節律的,不會出現心慌亂跳的的情況。而猝死的一大死因是心源性猝死。所以,當心髒電生理活動出現明顯障礙的時候就早的症狀就是心慌!尤其是加班熬夜的年輕人,一定要注意了。

3. 頭暈暈,眼花花。腦血管的突發供血不足會導致頭暈眼花。有的可能休息一下就能緩過來,有的可能一直都會有。如果你頭暈眼花,甚至發展成昏迷,那麼一定要警惕是不是猝死來臨。

4. 手綿綿,腳軟軟。手腳無力,全身發軟也是猝死的先兆。

5.心跳慢。心跳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我們知道心臟跳動會泵血,而當心髒跳動慢了以後泵血不足。循環血量不夠,心臟跳的慢,很容易就猝死了。

哪些人容易猝死?如圖,下列人群容易猝死。


骨科木匠劉醫生


近年來,猝死頻發,已經成為剝奪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猝死,往往會在一瞬間發生,平時身體看上去很健康的人,會突然死亡。

生活中,猝死容易發生在一些特定的時刻,需高度警惕。

比如,人在酒精的作用下,心臟的跳動加快,血壓升高,血管的壓力增大,加速血栓的形成,如這時在發生高強度的運動,造成血管痙攣,雙重的刺激下,發生猝死的幾率提升2倍。

在臨床上,這樣的事件比比皆是,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的心臟,血管的功能下降,發生危險的幾率更大。

醫生提醒:猝死有5個高危時刻,需高度警惕

1、性生活過程中

適當的性生活對身心健康有益,然而不恰當的性生活,則有可能誘發猝死,時間過長、過於激烈、酒後辦事,都不可取,容易突發中風或猝死。

2、過於疲勞時

近年來經常看到某某因連續加班過勞猝死。身體長時間處在勞累狀態,腦力和體力時刻都在透支,當超過身體最高承受能力的時候,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導致猝死。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

3、飯後1-2小時

人在進餐後,血糖血壓等會有變化。一些心血管疾病的人,血壓下降幅度較大,更容易出現血管淤血、血流減慢的現象,進而誘發血栓等。

進餐要適量,不可暴飲暴食,尤其晚餐不要吃太飽,以免誘發疾病。

4、如廁排便時

如廁排便時,過於用力或者起身過猛也會增加猝死的風險。排便時,腹壁肌和隔肌會強烈收縮,這會導致腹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會隨之增加,血壓也容易突然升高,容易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等,這都是猝死的直接原因。

5、久坐後

新研究顯示,每天坐6小時以上將增加患病機會,且早死風險增加25%。

長期久坐容易形成靜脈血栓,一旦脫落,導致肺栓塞,結果將是致命的,有瞬間發生猝死的可能。

生活中,如何預防猝死?

1、常飲茶,保護心血管

猝死中,心源性猝死,是最主要的死因,約佔80%。心源性猝死,多數患有心血管疾病,因此,養護好心血管,可預防猝死。

常飲茶,可稀釋血液,消脂排毒,對心血管健康,大有益處。蒲公英苦荷茶,泡水喝,可調血脂,降壓,促排毒,有益心腦血管健康。

蒲公英,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小植物,非常常見,其提取物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中不好的膽固醇,增加好的脂蛋白的含量,可以平衡血脂,保護血管健康。黃花苗的根莖保肝作用更好,所以,平時可將其泡水代茶飲,可以幫助修復肝損傷,還能排肝毒、清肝火,輔助防治肝炎。

藕葉其含有多種有效的成分,尤其是其含有的黃酮類和生物鹼類,對於身體中的總膽固醇具有降低的作用,並且還可以全血比粘度、紅細胞壓積、從而改善血液濃粘狀態,具有明顯的降脂作用。

2、多運動,增強免疫

適當的運動,能夠使心跳加快,心肺功能會有所增強,血液循環更順暢,機體免疫系統也會增強。

研究表明:每星期快走75分鐘,相對於不運動的人,平均延壽 1.8 年。低量的運動能降低死亡率 20%,適量的運動降低死亡率約 40%。因此,生活中,不論多忙,都要注意增加適當的運動。

3、戒菸戒酒,減負擔

吸菸、喝酒,都會增加猝死風險,一定要儘早戒掉。

香菸燃燒後,會釋放出百餘種有害物質,對五臟六腑、血管等,都具有嚴重的損害。

並且,長期大量吸菸,容易導致動脈硬化、血栓的形成,誘發腦梗、心梗等,甚至導致猝死。

喝酒,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增加猝死風險。

預防猝死,要注意戒菸戒酒,給身體減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