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心法經驗分享:如何避開用戶增長、轉化盈利的坑


運營心法,其實是個很虛的東西,因為它不如兵馬糧草般實在;



但它又極其重要,因為它如兵法,如神令,能指點江山,決勝千里。
這篇文章不講兵馬糧草,專供心法。



行文會比較生澀難懂,部分人會讀起來很爽,部分人會讀起來吃力,部分人會讀不下去。
但先不管吧,且看看,就知道你是否有收穫了


運營心法經驗分享:如何避開用戶增長、轉化盈利的坑

【跳出用戶增長的坑】
有多少人知道:流量和用戶增長分幾個階段? 哪個階段應該做哪些事情?



不瞭解這些階段,就看不到更遠的佈局,沒辦法做出正確的事情。



幾乎90%的人做項目,只做了第一個階段的增長——拼命不斷從外面拉新。



一旦沒有流量,就死翹翹,所以他們才說流量為王。



這個階段處於冷啟動狀態,是最苦逼的,獲客成本高,拉新效率慢。



他們不知道過了第一階段的增長後,就會步入第二階段的增長—— 賦能種子用戶,口碑溢價和裂變新用戶。
這個階段應該深挖現有種子用戶,賦能和提供價值,讓用戶進入自然裂變的增長階段。



很多人不知道這個事情,他在完成第一階段的流量積累後沒有,依然粗暴追求第一階段的流量,四處尋覓流量技能,百般測試,累累被割韭菜,苦苦耕耘卻不得法,最後流量上不去自己就放棄了,或者項目死了。



這也是為什麼市面最流行最暢銷的課程是——流量課程!



大家也更容易為流量課程買單。



不懂進入第二階段的增長,就像你辛辛苦苦賺了第一桶金,但是你不會以錢生錢,當錢被消耗完後你又在重複以前苦逼的方式積累財富。


落到具體項目,舉例詳解:
你運營一個公眾號,第一階段冷啟動的時候0個讀者,你把你的文章發到知乎、簡書、頭條、百家號,或者你去豆瓣引流,貼吧引流,小紅書引流,拉回來了前面500個讀者。



如果你不懂第二個增長階段,你還是繼續沿用原有的方法拉新。



如果你懂得第二個增長階段,你就會用心做好內容,服務好這500個種子用戶。你的內容溢價了,他們自然會幫你傳播和轉介紹。


大家說互推最快



確實,互推是最快的!
但,其實小圈子小行業內的互推,嚴格上不算拉新



同一個池子裡撈魚,是吃不到好吃的,賺個熱鬧而已。


用戶重疊太大,你的產品如果做不到差異化和自溢價,你只是多了一些圍觀的人而已。



控粉能力? 沒有內容,別談控粉,狹路相逢,大吃小。
這個問題會在下面轉化的環節談到,這裡不多說。

運營心法經驗分享:如何避開用戶增長、轉化盈利的坑

【鏈接和強關係】是人與人交互的基礎


流量是什麼?



流量不是人數,流量是人心! 這一點在微信生態裡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做保險牛逼的人,都不會一直做陌生拜訪的 陌生拜訪只是啟動階段,保險做的好的人一定是靠強關係、轉介紹、和復購來產出大部分業績。
所以我們做項目,不要只做“陌生拜訪”,也要做好“強關係裂變”



裂變最核心的兩個點:



①無法拒絕的價值
②人與人的關係平衡
你能提供無與倫比的價值,就不需要用**式的裂變機制



因為**式的裂變機制,會打破人和人的關係,那麼多社交電商進入微信拉人頭,一頓操作猛如虎之後都悄無聲息了,就是因為打破了平衡。


運營心法經驗分享:如何避開用戶增長、轉化盈利的坑

【跳出轉化盈利的坑】


所有公司本質上只做兩件事:“做出來,賣出去”
通俗一點說就是“要產品、要客戶”



所有的生意,無非就是三步:“拉新,留存、轉化”



通俗一點說就是“拉客-留客-宰客”



產品,能做出來的就做出來,做不出來就借別人供應鏈,沒有供應鏈的就用人家的現成產品,優質產品可遇不可求,特色產品也很快會爛大街, 先談實體產品追求利潤最大化。



私域淨利潤大的實體產品:



1.黑五類



2.金融
3.保健:蜂蜜、燕窩、海鮮、阿膠,燕窩
4.文玩、珠寶



你玩哪種? 你熟悉哪種? 風險都很大 如果都不玩,做正規產品,那麼要解決溢價問題



產品溢價,是很難解決的問題,利潤越來越薄,因為雖然銷售額在擴大,但入局的人越來越多,流量越來越貴,大家不停的買流量、價格戰、降低成本、賠錢換位置品牌才能解決問題,品牌才是槓桿。 因此需要
品牌賦能為產品溢價。 品牌賦能,需要前期種草,才能實現長尾賦能。



長久的轉化,一定不是簡單粗暴的引流,扔話術,成交。



黑五類等產業如果是操盤高手,長期對ROI控制有經驗的人才能通過這個方式盈利。



它的邏輯基於大流量篩選,和剛需**。



但是大流量的難度和成本都是很大的,普通人很難掌握這種項目,而且這種項目也是游擊戰,難以形成有效積累。



儘量在一條線上做事,不要頻繁變換賽道,因為重新開始的代價一定是巨大的!



這個成交體系在過去信息差較大的時代是可行的,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扁平化去中心化的商業時代,



要長久盈利要做到以下兩點:



1 種草佈局越長尾越好
2 交易的閉環越短越好



成交的路徑,一定不能太繞,客戶是很懶的,別想著他能爬山涉水來給你送錢,能點一下,你別讓他點兩下。路徑越簡單越好,門檻越低越好 路徑太遠,客戶容易弄丟!



所以社交電商才會依託於小程序商城作為交易場,即用即走,不用再跳到其他app,從種草到拔草,全部在一個閉環裡面成交。



內容電商,也儘量別走出微信生態去交易,能上荔枝上荔枝,能上千聊上千聊……別想著自己開發app。



微信更新,從企業微信改革和微信好友上升,以及短內容注入,2020年應該會有大動作。
不管是正規電商還是三流九教都一定會在這裡多做文章,而且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說完實體產品,我們說虛擬產品 ,
高價虛擬產品都有哪些?



1 風水



2 命理
3 情感諮詢



4 AI面相



5 星座塔羅牌



6 法律諮詢



邊界在哪裡,盈利在哪裡?線上命理行業一年能跑200億 客單價300起步,網上幾千上萬都有,而且復購極強! 外圍流量從哪裡來? 哪裡流量大,哪裡來! 免費內容 + 付費信息流 一通跑 全部抓到微信生態,維護求終身價值!
所以流量流向是:其他平臺 — 公眾號 — 個人號



但是對於轉化,業界普遍都認為:個人號 > 公眾號 > 其他平臺粉絲



再說說內容創業 ,在我看來,內容創業三個基本原則是一定不能丟失的。內容就是流量,內容解決信任,內容就是產品,上面這個三點是所有內容創業者吃飯的根本。



內容三大形式:圖文、視頻、音頻



深耕一個,就夠吃了 別貪多!



圖文,深耕知乎、頭條;
視頻,深耕抖音、快手;



音頻,深耕喜馬拉雅等。



內容創業是個一體工程,它自成體系,是一個極致模型的全新物種!
怎麼理解它的變態?
1 內容本身就是流量,內容是獲取流量的方式和唯一捷徑;



2 內容本身解決信任,內容不需要再另外圍繞產品去做品牌種草;



3 內容本身就是產品,它不需要你重新去打造極致產品。
所以,所有內容創業者只有一個事——做內容! 未來的生態,持續產生內容的活下來,持續產生優質內容的活得好!
內容分層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普羅大眾的 3 大內容偏好: 窯子(擦邊球,18 歲少女洗澡)、蟒蛇(新奇特,大馬路上出現 100m 蟒蛇)、婦產科(圍觀新聞 x 高齡產婦 48h 產子起死回生) 這種是低層內容需求,需求量大,但是粘性小



我們做什麼內容? 不做普羅大眾的內容,因為普羅大眾轉化路徑繞,而且不垂直沒沉澱。



做內容,要往深了做,要往專了做。
你喜歡烹飪,你就做美食,十年不變 你喜歡畫畫,你就做手繪,十年不變 你喜歡旅遊,你就做旅遊博主,十年不變 ……



在微信生態裡小富即安,還是全平臺營銷大富大貴?



這些年總結的教訓就是—— 有錢必須得賺! 現金流是最大的保障!



我不建議全平臺營銷求大富大貴,最起碼我見到的,成功的幾率太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