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饅頭怎麼看饅頭髮好了可以蒸了啊?

流星雨larry


饅頭真是一種普通而又“神秘”的主食,有的人蒸出來就潔白暄軟、得心應手,但有的人就總是摸不到竅門。這次我們就再次解答一下這個蒸饅頭的問題,讓大家都不再迷茫,都可以在家就蒸出潔白暄軟的饅頭!

蒸饅頭怎麼看饅頭髮酵好了,可以上鍋蒸了?

做饅頭的流程步驟簡述一下就是:和麵→發酵麵糰→排氣製坯→二次醒發→開火蒸制。

雖然發酵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步驟,但是要蒸出一鍋好饅頭這些步驟都是十分關鍵的,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解析一下,一次性解決所有饅頭疑問,也會重點解答關於“如何確認饅頭被髮酵好了”的問題。

★和麵

①麵粉選擇:現在的麵粉有各種噱頭,比如高筋麵粉、低筋麵粉、自發粉等等,其實對於蒸饅頭來說,只要選擇最常見的普通麵粉,也就是中筋麵粉就可以了。所謂的“筋性”就麵粉的蛋白質含量,筋性太低饅頭過於綿軟、發不起來,筋性太強饅頭的質地太過瓷實,吃起來腮幫子都酸。

②發酵源選擇:麵糰要想發酵起來,那麼發酵源就少不了,一般情況下我們有老面加鹼、酵母、泡打粉這三種選擇。其中老面和酵母的原理一樣,都是通過微生物的增殖過程產生氣體讓麵糰膨脹,區別就是老面發酵需要用鹼來中和酸味,而泡打粉的原理是純粹的化學變化,這三者之間綜合考慮還是酵母最為合適。

★發酵麵糰

①適宜的發酵條件:我們都知道麵糰要在溫暖的地方進行發酵,28到30度是最適宜麵糰發酵的。其次麵糰在進行發酵的時候要蓋上溼布或者保鮮膜,這是因為酵母菌本身是兼性厭氧菌,而且蓋上布發酵可以裡面麵糰失去水分變幹變硬。如果想要加快麵糰的發酵速度,那麼可以加一點點白糖在裡面,讓發酵菌可以獲得更直接的能量;如果想要讓饅頭更暄軟一些,可以在麵糰發酵好之後揉一點豬油進去,類似做麵包的“後油法”。

②判斷髮酵是否完成:可以影響麵糰的發酵速度的因素有好幾個,所以我們很難用“發酵多長時間”來作為準確判斷髮酵程度的標準。最簡單的有三個標準:⑴麵糰整體膨脹至原來的2倍大左右,這說明內部充滿了氣體;⑵手指沾麵粉在麵糰上戳一個洞,不回彈不塌陷就是發酵的剛好;⑶把麵糰撕開,可以看到裡面呈現出好像蜂窩一樣的緻密孔洞結構

★排氣製坯

麵糰發酵好了之後其內部充滿了氣體,這些氣體會將麵筋拉伸到其所能承受的極限,所以我們需要將麵糰重新揉一遍,將這些氣體排出去,恢復麵糰的延展性、筋性,然後再製成饅頭生坯。不然的話饅頭會過度的膨脹,具體表現就是在鍋子裡蒸的時候膨脹的非常好、特別大,但是隻要一開蓋或者溫度降低,那麼饅頭就會開始快速塌縮下去,並且綿軟無力沒有彈性。

★二次醒發

在揉麵排氣之後,我們就可以把麵糰分成小份、製成饅頭生坯了,而這個饅頭坯雖然已經恢復了該有的彈性,但是其內部的氣體已經非常少了。所以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相對短暫的二次醒發,讓生饅頭內部產生一點氣體,這樣在加熱蒸制的時候這些氣體就會因為熱脹冷縮而急速膨脹起來,進而讓饅頭變得暄軟蓬鬆。

開火蒸制

蒸饅頭的具體時間要看饅頭的大小,冷水入鍋和開水入鍋都能蒸,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可以進行充分的二次醒發,那麼就水開了再蒸,反之就冷水入鍋開始蒸。在蒸好之後不用著急打開鍋蓋,尤其是在北方冬季室內溫度比較低的時候,驟然的溫度變化會讓饅頭內部氣體的體積急速縮小,可能會導致開蓋的瞬間饅頭萎縮成一團。

那麼以上就是從和麵到發酵,再到蒸制饅頭的全過程解析了,最後我們再總結一下判斷饅頭髮好可蒸的標準:

  1. 首先麵糰會膨脹至差不多原來的2倍大左右;
  2. 其次用手指沾麵粉在麵糰中間戳個洞,這個洞不回彈不塌陷;
  3. 可以將麵糰撕開,能看到其內部有致密的蜂窩結構;
  4. 最後就是二次醒發的時間不用太久,只要感覺饅頭生坯明顯變大、手感輕盈即可。
如果本次內容有所幫助的話,記得點贊和轉發留用哦,也歡迎評論分享你的蒸饅頭秘訣!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大家好,我是丹姐小廚。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對於蒸饅頭我一般用兩種方法,

第一種辦法:如果是做為早餐,我就會晚上臨睡前把面和好,蓋上保鮮膜放冰箱冷藏發酵一晚,第二天早晨面就已經發好了,直接取出排氣就行。第二種辦法:不用發麵,一次成型,非常的節約時間,做出來的效果和發麵的是一樣的。

先來說一下第一種方法,要經過二次發酵。

首先500克麵粉中加入5克酵母,分析加入250毫升溫水(37度左右,溫度太高會燙死酵母)和成光滑的麵糰,蓋上保鮮膜發酵至2倍大。

麵糰在2種情況下都可以發酵,適宜的溫度,27-30度之間麵糰在1-2小時就可以發好。或者放冰箱(不低於4度)冷藏發酵,一般需要8小時左右。

第一次發酵如何檢測麵糰是否發好?

1.麵糰體積明顯變大(變成原來的2倍大)。

2.在麵糰上插個洞,洞口不回縮。

3.扒開面團,裡面有漂亮的蜂窩狀。

具有以上3個特徵表示麵糰已經發好了,如果沒有請繼續發酵。

那麼麵糰為什麼會發不起來呢?

1.酵母量少或者過期。

2.水溫過高,燙死酵母。

3.室內溫度過低,影響發酵速度。

如何加快麵糰的發酵?

1.酵母提前用溫水化開。

2.加1勺白糖促進發酵。

3.在麵粉中加入少許的小蘇打,再用酵母水和麵。

4.和麵時加點啤酒。

麵糰發酵好以後要經過排氣、整形、二次醒發才能上鍋蒸,那麼第二次發酵如何檢測已經發好了呢?

1.醒發好的生坯體積明顯變大。

2.醒發好的生坯拿在手裡輕飄飄的。

3.醒發好的生坯按壓可以緩慢回彈。

再來說一下第二種做饅頭的方法,不需要一發,直接整理成型,這種非常地節省時間。

這種做饅頭的方法是指把面揉成團,不需要經過一發,直接把揉好的麵糰做成饅頭的形狀,放進鍋裡,鬆弛一會。

如何檢測饅頭已經發好呢?

1.體積明顯變大。

2.把饅頭生坯放在手裡輕飄飄的。

3.輕輕的按壓饅頭表面,可以緩慢回彈。

這種饅頭鬆弛時間和室內的溫度有關,一般夏天20分鐘就可以,冬天要30分鐘左右或者更長時間。

以上就是我對怎麼看饅頭已經發好的個人想法,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大家好,我是丹姐。一個熱愛美食,喜歡下廚房的寶媽,我會每天分享自己的美食心得,喜歡的就關注我吧,感謝大家的支持,如果有什麼想法可以留言評論啊!

丹姐小廚


蒸饅頭最關鍵的就是面的發酵和生坯的二次發酵,如果發不好,蒸出來的饅頭會死麵,乾癟,發硬等等。

蒸饅頭怎麼看饅頭髮好了可以蒸了?

我們用酵母粉發酵面蒸饅頭,揉好的饅頭都要經過二次醒發,二次醒發會使做好的饅頭髮酵充分,蒸出來的饅頭更加的柔軟蓬鬆。二次醒發也決定了蒸出來的饅頭的大小和鬆軟程度。如果饅頭沒有經過二次醒發,蒸出來的饅頭可能會不鬆軟,乾癟,死麵等等情況。吃起來也是燃的,不好吃。

下面我來分享怎麼看饅頭好了可以蒸了

揉好的饅頭靜置20到30分鐘,根據家裡的溫度,夏季溫度高一般15分鐘左右,冬季放在溫暖的地方,如果外面有太陽的話,放到太陽下面哂,也是可以的。二次發酵好的饅頭體積變大,用手拿起來手感輕飄飄的就說明發酵好了。可以上鍋蒸了。

如果你不好判斷蒸好饅頭是否發酵好,那就涼水上鍋蒸,因為涼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逐漸上升,水開需要一段時間,燒水到水開這期間有利於饅頭生坯的進一步發酵,以免蒸出的饅頭乾癟,發鄒或乾硬。 如是已經發酵好的饅頭,是要水開上鍋蒸。

成品圖:

蒸成功的饅頭,表面是非常光的,不會有坑坑窪窪,非常的香甜鬆軟。

我是唐小糖,頭條美食原創作者,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給您帶來幫助。

唐小糖


對於絕大多數北方人來說,稀飯就著小菜和饅頭、油條就是一頓美味的早餐。那白白的、大大的饅頭,嚼著都帶著一股筋道。這麼蓬鬆喧軟的饅頭是怎麼做出來的呢?這話說來,在家庭蒸饅頭,就是大半輩子與鍋碗瓢盆打交道的“主婦”也未必能做得出,因為她們揉好了饅頭胚即刻上鍋蒸制。而外面專賣饅頭的,做好的饅頭胚非經過“二次醒發”不可。其實,這個過程也就是這裡所說的“發饅頭”的工藝流程。

既然這個“發”是“二次”,那第一次“發”是什麼?答案是發麵。

這前後兩次“發”,概念不同,目的也不一樣,還有不可斷舍的關係。

頭一次“發”指“發酵”麵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麵了。發麵是加了一定的發酵物的,通常有三種發麵的方法:

【老面發酵】:老面也叫面引子、麵肥等,有些地方乾脆叫“酵子”。它是在上次蒸饃時,留一小塊麵糰,妥善保存。待下次發麵時,將其捏碎並用溫水泡化,再加入麵粉中。經過一定的時間、在一定溫度下面團會發酵起來。這種發麵法,不會破壞麵粉中的營養物質,麵粉中含有的植酸被分解,植酸又阻礙了鈣、鐵、鎂等營養元素的的吸收,容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這些營養成分。

【酵母發酵】:酵母是新型培育的一種菌體,屬於單細胞微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酶類,尤其是維生素B族。有抗衰老,預防腫瘤和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是營養學家最推崇的麵粉發酵的方法。一般是將酵母用25——30度的水化開,麵粉和酵母按100:1的比例使用,4小時以後就會快速發酵。

【小蘇打發酵】這裡的小蘇打是指食用的,呈鹼性,它也是酵母的主要成分。先用溫水將小蘇打融化,拌入麵粉中。這種發麵法與酵母發麵是同樣的原理,蒸饅頭時也不用再加鹼。

不管採用哪一種發麵的方法,其目的都是將面發酵好。因為只有發酵好的面,才是蒸出“好”饅頭的先決條件。

如何判斷面團發酵比較到位

麵糰是否發酵完成,一般都是憑經驗,靠雙眼去判斷的,可以從直感上觀察麵糰是否有了這些變化:

【1】麵糰體積的增大。如果看上去,麵糰比和麵時體積幾乎增大了1.5——2倍以上,說明麵糰發酵好了。這個時候,麵糰中有蜂窩狀的氣孔明顯存在。若用手去壓,有彈性,還有面團內氣泡的“爆炸”聲。

【2】麵糰會變“輕”。由於麵糰有氣泡的存在,用手掂量麵糰感覺“輕”了。其實,只要你稱量了麵糰,重量還是一樣的。這只是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模糊。

【3】饅頭胚表面“紋路”變得不清。面發得好不好,也會給人產生一種錯覺,怎麼感覺麵糰“重”了,其實是面沒有發好。還要看揉出的饅頭胚表面有沒有變得光滑了一點,其紋路因變大也快看不清了。

饅頭胚“二次”發酵好的判斷方法

麵糰經過揉麵(若是老面發麵,要加純鹼水),充分揉勻揉好麵糰成饅頭胚子後,會產生很強的筋力。若即揉胚即上熱蒸鍋,饅頭胚還沒有回軟,也沒有恢復自身的延伸性,這樣蒸出的饅頭“個頭”小,還發硬,口味不足,影響食慾。必須要將擺放好饅頭胚子的籠屜在蒸鍋上預熱,再疊加起來,讓其自然醒發,也就是常說的“二次醒發”。

醒發時間依季節不同而不同,比如夏季不得超過20分鐘,冬季不能少於40分鐘。饅頭胚只有經過“二次醒發”,才能是老面(或酵母)等發酵物繼續產生它們的“後勁”,使饅頭胚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使胚子膨脹,為蒸出“大饅頭”奠定良好的基礎。

判斷饅頭是否發好,主要有四種判斷的方法:

【1】估計一下。這裡所說的“估計”,就是累積的經驗,比如季節氣溫,酵母發麵的狀況,面是否“發過”了;老面發的面,兌鹼是否有把握,畢竟是純人工操作;揉胚的時間長短(如中途停歇),還有室內溫度,如夏季,冬季有取暖設施等等情況統盤考慮,一般在30分鐘得觀察一下。

【2】看一下。眼見為實,想的,經驗並不完全準確。去打開籠蓋,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饅頭胚子“發大”了。“大”了,還仔細再看一番,饅頭胚子是否“大”到了原來的1.5倍以上(超過兩倍,若多層籠屜就是發過了,最頂層籠屜蒸出的饅頭會變形)。

【3】聞一下。這是針對老面發麵來說的。若在“二次醒發”中聞過饅頭胚有酸味,一定粗心了,兌鹼少了。在這種情況下,不要再急著上鍋蒸制。千萬別嫌麻煩,趕緊將饅頭揉在一起,再重新加純鹼水,重新揉過,重新揉制饅頭胚,重新醒發。不然,蒸出的饅頭因缺鹼會發酸,最頂層可能還是生的(指多層籠屜)。

【4】拍一下。饅頭胚發好後,用手輕輕一拍,會發出“砰砰”的聲音,讓人覺得饅頭“芯”像是空著的。但是用手拍,也要注意,不要用手指心拍已經發了的饅頭胚,因為手指慣性的作用,“不小心”在饅頭胚上留下“指印”,蒸出的饅頭會有硬塊。而要用手指背輕輕去拍一下,若感覺有明顯的彈性,就是發好的。

饅頭胚發好了,接下來就是蒸制了。這一點也很重要,饅頭胚“發好”了,一定要用開水蒸制,加熱上氣;若用冷水或大溫水,已經經過了“二次醒發”的饅頭胚,在強力加熱上氣的過程中,又要經過一次“醒發”,這樣蒸出饅頭會嚴重變形,最頂層籠屜的饅頭問題多。


為生活而提神


蒸饅頭怎麼看饅頭髮好了可以蒸了啊?答曰:從兩個方面看:一是用手掂一掂,感覺輕飄飄的,很輕盈的;二是體積比沒醒發之前大了約1/3多。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饅頭基本就醒發好了可以上鍋蒸了。其實這個步驟在蒸饅頭的過程中是屬於二次醒發。所以從和麵開始的第一次(麵糰的)醒發也很重要。如果一次(麵糰)醒發不好,二次(饅頭)醒發更難做好。這兩個步驟是相輔相成的,就像事件的起因和結果。

下面我以南瓜為例,分享一下我在家自己做饅頭的全部過程,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哈。咦,饅頭為什麼發黃不發白呢?別誤會哈!這是用南瓜發的面。既蓬鬆暄軟,還有南瓜淡淡的清香味兒,味道特別好吃。喜歡的朋友可以試一下哈!

【南瓜饅頭】

製作過程:

1.南瓜洗淨削皮切成薄片上鍋蒸熟。

2.蒸熟後取出搗碎,晾至溫涼,加入酵母。利用南瓜的餘溫融化酵母。分次添加麵粉,邊加邊攪拌,攪成面絮下手揉成光滑的麵糰。放置溫暖處,醒發至兩倍大。

3.醒發好的麵糰,用手輕輕一拉,會看到豐富的蜂窩組織。移到案板上進行揉搓排氣。多揉搓一會兒,排淨裡面的空氣,饅頭的口感會更蓬鬆暄軟。

4.最後搓成長條,下手揪成大小均勻的劑子。雙手配合揉成圓饅頭形狀。放至溫鍋中進行二次醒發。留好間距,防止粘連。

5.饅頭的間距變小了,體積也比原來大了1/3多,用手拿起一個掂一掂,感覺輕飄飄的,很輕盈的,這個時候可以上鍋蒸了。注意看下圖

6.大火燒開後轉成中火,蒸20分鐘,關火再燜5分鐘後掀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關火再燜5分鐘,關火再燜5分鐘,關火再燜5分鐘。防止饅頭遇冷回縮影響外觀和口感。

饅頭做好了,外觀圓潤有食慾。掰開一個蓬鬆暄軟;咬上一口,非常的有嚼勁,特別好吃。

【冬季發麵小竅門兒】

1.冬季氣溫低面不好發,怎麼辦呢?教大家我自己用的一個很好用的方法。一是用溫水和麵,也有加白糖促進發酵的,我從來不用。我始終認為甜東西儘量少吃或者不吃。個人喜好哈,不喜勿噴。

2.做一鍋溫水,把面盆坐在溫鍋內醒發。這樣面會發的又好又快。怎樣識別水溫呢?用手試,能禁得住手的溫度剛剛好。

——蒸饅頭小tips——

1.麵糰揉不光滑不用著急,蓋上蓋子放一邊醒面30分鐘。中間揉兩三次,很輕鬆就揉光滑了。等待的時間裡看手機,做家務都不耽誤的。最主要的是省力氣哈。

2.蒸饅頭的時間不是固定的,根據饅頭的大小決定蒸的時間。關火後再悶5分鐘掀蓋是固定的,必須的。

3.冬季蒸饅頭,涼水上鍋蒸最好。隨著水溫的慢慢升高,有助於饅頭二次醒發。夏季則相反。

4.一次吃不完的饅頭,裝進食品用塑料袋,放冰箱冷凍。吃的時候回鍋蒸一蒸和剛出鍋的一樣新鮮好吃。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了,願大家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關於我的分享有任何疑問或者做法的討論,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另外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也請您關注點贊收藏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曉鳳美食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蒸饅頭看發好主要有兩個特點:

1 ,500克麵粉內加入5克酵母粉,可以加入10克白糖促進發酵加適量溫水將麵粉攪成絮狀和成麵糰,蓋上保鮮膜。如果麵糰發至原來的兩倍大,內部佈滿蜂窩狀小孔,就可以判斷已經發好了。

2 ,麵糰發至原來的兩倍大,用手指在麵糰上戳一個洞,如果不塌陷,也可以判斷面已經發好了。取出麵糰,面板撒薄面粉,揉一揉排氣,做成饅頭坯,涼水下鍋放入蒸鍋蓋上蓋子二次醒發10分鐘,也可以放面板蓋上保鮮膜二次醒發。這一步很關鍵,10分鐘後饅頭坯也比原來膨脹很多,開火蒸30分後停3到5分鐘將饅頭取出。這樣做出來的饅頭暄軟可口,不塌陷,賣相也分不錯呦!



悅璐美食生活錄


首先講一下純鹼饅頭(用老肥發麵),將麵糰用刀從中間切開,觀察發酵後的麵糰氣孔的大小和分佈是否均勻,如果氣孔大小不均勻,分佈不規則,則是麵糰發過頭了,如果氣孔太小,麵糰有實實的感覺,是麵糰還沒發好,還得繼續發酵,氣孔大小均勻分佈規則,用手拍打有空空的聲音表示發的正好,那麼發過了和發酵正好的麵糰怎樣使用鹼呢?

首先說一下面團發酵正好的麵糰,很多人認為麵糰發酵正好就直接蒸唄,這樣是不行的,因為麵糰只要發酵就會產生酸味,所以蒸出來的饅頭吃起來也酸酸的,必須得加鹼提酸,那麼加多少鹼合適呢?我家蒸饅頭一般都是一次發一袋面,加2.3兩的鹼(用熱水融化),和麵機攪勻,揉成饅頭狀,30度再次醒發15分鐘,就可以蒸了。

那麼發過了的麵糰怎樣使用鹼呢,很簡單,就得加大鹼的使用量。

還有就是用酵母發酵的麵糰,這種方法蒸饅頭方法簡單,只要和好的麵糰發酵至兩倍大,揉成饅頭狀,常溫醒發15分鐘就可以蒸了,但蒸出來的饅頭口感不如純鹼的饅頭好吃。

不知我的回答能否幫到你。



句句都是大實話1


大家好,我是愛美食的曉鏡。

蒸饅頭怎麼看饅頭髮好了可以蒸了啊?我的回答是:1.饅頭直觀看起來體積稍微變大;2.拿起一個饅頭生胚,用手去感覺,是輕飄飄的;3.饅頭醒發需要時間,夏天是20分鐘左右,冬天大約40分鐘。掌握好這3點,就能通過二次醒發蒸出白胖暄軟的饅頭。

我家裡基本不在外面買饅頭吃,都是自己親手做,自己做的饅頭安全放心,勁道,吃起來面香味十足,特別香甜,因為自己經常做饅頭,也是從一個做饅頭的小白到現在家人都誇獎的“大師”,哈哈,說笑了,自己在做饅頭中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下面我把蒸饅頭的過程和步驟與大家分享。

準備中筋麵粉,按照500克麵粉放入5克酵母粉的比例,用溫水和麵,徐徐倒入麵粉中,邊倒邊用筷子攪拌,攪拌成絮狀下手揉成麵糰,麵糰軟硬程度適中就可以。蓋上蓋子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冬天如果溫度低,可以在鍋裡放入溫水,不能太燙,把放面的盆子放在上面,可以幫助發酵,縮短髮酵時間。

看看,面發成這樣就好了,內部呈現豐富的蜂窩狀,記住,面一定要發到位,這個步驟很重要。它直接決定著您做饅頭的質量。

把發好的麵糰放在案板上,撒上乾麵粉,使勁揉,揉至麵糰光滑有韌性,您如果喜歡吃勁道有口感的饅頭,那就多次反覆往裡面揉入乾麵粉,直到您感覺麵糰夠硬,揉起來費勁,就可以了。

搓成長條,分成大小均勻的饅頭劑子。

展開自己的手藝,揉饅頭吧。

做好的饅頭生胚放在蓋簾上進行二次發酵。

這張圖片是饅頭生胚剛做好的樣子

發酵的時間與溫度有著直接的關係,夏天20分鐘左右,冬天40分鐘左右,二次醒發的時間可以長一些,醒發不到位蒸出的饅頭質量不好,當您用眼直觀看到饅頭體積稍微變大,饅頭便“胖”時,就好了,拿起一個,手裡是輕飄飄的感覺。

這是二次醒發好的狀態,體積稍微變大了。

冷水上鍋,水開後根據饅頭大小,選擇蒸制時間,我做的饅頭劑子是一個拳頭大,蒸制時間為25分鐘,時間到,不要著急掀開鍋蓋,3分鐘後再掀開,防止饅頭回縮。

看,我蒸的饅頭,看起來就很好吃。

這是揉乾麵粉比較多的饅頭,內部結構層次分明,口感勁道,面香味十足。

以上是我的一點經驗做法,希望能幫到您,圖片都是我做饅頭的實拍。


鏡非臺


本期導讀:蒸饅頭怎麼看饅頭髮好了可以蒸了啊?

饅頭生胚發好就可以上鍋蒸了,這一次的發酵我們俗稱“二次發酵”,二次發酵前揉麵排氣,使麵粉和水、酵母更加充分的結合,經過二次發酵的饅頭口感會更加蓬鬆宣軟。


發麵做饅頭要經過兩次發酵,第一次麵糰的發酵比較好判斷,第二次發酵最為關鍵。二次發酵和饅頭的軟硬度,饅頭出現塌陷的可能性直接掛鉤,那麼如何判斷饅頭生胚是否發好了,可以上鍋蒸了呢?我通常用一看、二按、三掂的方式來判斷。

一看,就是觀察饅頭生胚體積的變化。二次發酵到位的饅頭生胚體積一定會有明顯的增大,酵母發麵製作的生胚要增大一倍至一點五倍左右,老面發酵製作的生胚要增大一倍左右。二次發酵饅頭生胚的體積最好不要超過兩倍大,超過兩倍大,蒸好的饅頭就發虛,饅頭內部空洞明顯,吃著沒有嚼勁。


二按,就是按壓饅頭生胚的表皮。二次發酵到位的生胚用手指輕輕按壓後會立即回彈,如果按壓的地方起不來,則需要繼續發酵。我們按壓的時候力度要小一些,畢竟是面做的很柔軟,即使是發酵好了如果很用力按壓下去,也可以會出現無法回彈的現象。

三掂,就是把生胚拿在手裡掂量一下。二次發酵到位的生胚拿在手裡不像剛揉好的生胚有些實沉,發酵好的生胚拿在手裡感覺很輕,很柔軟,讓人不敢去用力取觸碰。



夏季氣溫高,一發二發都比較快,只要注意不要發酵過頭即可。冬季氣溫低,一發二發都很慢,發酵時要給麵糰和生胚保溫,才能達到快速發酵的效果。我們經常會把製作好的生胚擺入蒸鍋中,利用水蒸氣加快二次發酵,如果此時水溫過高,可能會燙死酵母菌,導致生胚二次發酵失敗。也會使饅頭表面溼答答的,造成生胚軟榻,所以水溫要保持在四十度左右。

小貼士:第一次發酵和二次發酵的時間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因為季節不同,溫度和溼度也不同,發酵所需的時間是很難確切的表達出來,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裡製作發麵食品時多觀察,積累經驗,就能只通過看的方式來判定饅頭的醒髮狀態。

我是楚香村,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楚香村


饅頭蒸得好不好,關鍵在於面的醒發,麵糰醒發直接關係到饅頭的口感和味道。發酵到位了,饅頭才能蒸的蓬鬆暄軟且富有彈性。一般發麵製作需要有兩次發酵的過程,第一次醒發是基礎發酵,可以確保麵食發酵成功;第二次醒發稱之為鬆弛發酵,可以使蒸出來的麵食更加完整漂亮!而很多人就忽略掉了兩次醒發的步驟,或者是沒有掌握好二次醒發的技巧,使蒸出來的饅頭關火後容易回縮,或者形成死麵,就是人們常說的“鬼抓饅頭”。

下面以甜酒刀切饅頭為例,跟隨玉米的腳步一起來看看饅頭是怎麼做的吧!

【準備原料】500克麵粉、5克酵母、50克白糖、20克甜酒、180克溫水

【製作過程】1、酵母用溫水化開,然後靜放一分鐘,可以看到表面有很多氣泡,這樣就可以證明酵母是有效的。

沒有溫度計如何才能知道水溫是否合適呢?一般酵母最適合生長的溫度是25度至35度之間,發麵所用的溫水按照經驗來說就是用手摸,能感受到水暖暖的不燙手,基本上這樣的水溫就沒有問題了。水溫切記不可過高,以免把酵母菌殺死,使麵食發酵失敗。

2、把麵粉、白糖和甜酒放進容器裡,然後用化開的酵母水一點點倒進面裡攪拌成絮狀。

為什麼要放甜酒?放甜酒的目的是為了讓饅頭吃起來口感更好更香甜。
為什麼要放這麼多糖?因為家裡人喜歡吃甜饅頭,所以加的糖比較多;再一個加糖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酵母的活性,加快發酵速度。

3、然後把絮狀的麵糰一點點的揉均勻,第一次揉出來的麵糰比較鬆散、表皮也比較粗糙、還帶著一些乾麵粉,這時候需要靜放10分鐘再反覆揉勻,這樣揉出來的麵糰才會光滑。

4、然後蓋上保鮮膜,放在溫暖處進行發酵,發酵至麵糰的兩倍大,扯開能明顯地看到蜂窩狀,第一次醒發就算成功了。

冬天怎麼發酵?發酵適宜的溫度大概在30度左右,冬天室內溫度較低,可以用蒸鍋燒適量溫水,再把麵糰放上面進行發酵,水溫和酵母水溫差不多即可。利用水溫進行發酵,可在較短的時間內使麵糰發酵完成。

5、然後重新把發酵好的麵糰給排氣,不斷的反覆揉勻。這個過程大概需要揉十幾分鍾,然後把麵糰切開,能看到麵糰非常的平整,沒有氣孔就表示這一步揉麵完成了。

6、然後把麵糰整形成長條形狀,再用刀切開,儘量切的大小均勻些,這樣可以在蒸的時候能同時蒸熟。

7、擺入蒸籠裡,每塊饅頭生坯要間隔開來,保持足夠的距離。

8、最後進行二次醒發,也是如第一次醒發一樣,燒適量溫水進行醒發,一般需要再醒發30分鐘左右。

蒸饅頭怎麼看饅頭髮好了可以蒸了啊?
第一看麵糰,觀察麵糰可明顯看到麵糰稍稍膨脹了一些;第二掂饅頭,取一個饅頭坯放在手裡,掂一下,感覺饅頭輕飄飄的,不像剛做好時那麼紮實;最後是按壓,用手指輕輕按壓,能看到按壓處馬上回彈就表示二次醒發完成了。

9、最後就可以用蒸鍋的溫水直接開火蒸了,大火燒開之後改中火蒸13分鐘,關火之後先不要開蓋,繼續燜5分鐘再揭開蓋子,又白又胖又軟的饅頭就做好了。

其實每次蒸好饅頭揭開蓋子前心都非常忐忑,也總是擔心會出現“鬼捏饅頭”的現象,好在基本上每次都能蒸的很好。

玉米飯後總結:

1、饅頭要想好吃就必須多揉麵,我這鍋饅頭其實揉的時間明顯不夠長。

2、溫水和麵的水量僅供參考,可根據麵糰的吸水性適當加減用水量。

3、發酵時間是不固定的,判斷髮酵是否成功,第一次是發酵至兩倍大,第二次是看到饅頭體積稍稍有點膨脹就好了。

4、蒸好的饅頭先不要開蓋,靜放五分鐘再揭開蓋子,可有效避免饅頭回縮。

5、吃不完的饅頭放涼之後放冰箱冷凍,食用時再重新蒸軟,可保存一個月左右。

我是玉米愛家愛美食,一個特別囉嗦連狗都嫌的超級吃貨。如果您覺得本文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點贊或收藏。玉米也會不定期更新家常美食的簡單製作,非常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