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可能帶來的變化之一:互聯網醫療概念

節後開市第二天,醫藥醫療概念開始分化,口罩概念股依然成為資金追逐的焦點,

我們在君弘的直播欄目《後市鏡》節目中已充分說明此類“疫情概念股”上漲和補跌的邏輯:

大浪淘沙之下,情緒衝擊終歸價值。在SARS爆發期下跌的行業未來一個月得到不同程度的補漲,爆發期抗跌的行業未來一個月會有不同程度的補跌。“口罩工廠”它們在抗疫行情中的真實利潤增長其實是很有限的,很多生產後直接對接給政府,由相關機構進行分配,所以價格和利潤都是控制好的。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發現隨著疫情的發展,截止發稿前,醫藥板塊中三日漲幅超30%的有八家上市公司,分別是魯抗醫藥、南衛股份、聯環藥業、泰林生物、海王生物、四環生物、達安基因、未名醫藥;三日跌幅超10%以上的已超20家。

那麼如何在分化的醫藥股中找到投資機會呢?

信號1.阿里健康上線湖北地區義診後四天,有超過160萬人訪問在線義診。

信號2.火神山醫院將正式運行,消息稱,同時由華為提供技術支撐的“遠程會診平臺”也將正式投入使用。通過這一平臺,北京的優質醫療專家,可遠程與火神山醫院的一線醫務一同進行會診。

該系統配備了5G網絡備份,用以支持火神山遠程會診

劃重點:生活習慣的改變已經逐漸開始——醫療信息化概念呼之欲出


新冠疫情可能帶來的變化之一:互聯網醫療概念/線上問診服務

來源: 國泰君安【佘錚_S0880615050006】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平臺部分資訊內容、數據來源於公開信息或第三方,不代表國泰君安觀點,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本資訊內容不應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投資者需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