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諸葛亮真的有那麼神嗎?真實的他到底是怎樣的?羅貫中為什麼要神話諸葛亮?

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


一、《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

首先小編要說一點,《三國演義》是小說而不是歷史,《演義》當中的諸葛亮形象是經過作者羅貫中藝術加工之後而成的。在《演義》當中的諸葛亮幾乎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人般存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會算懂神鬼莫測之術,內政、外交、軍事無一不精,具備完美的道德品質和忠貞的精神信仰……等等,各種優秀這裡就不再一一敘述。

二、歷史上的諸葛亮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又是什麼樣的呢?小編在這裡為大家試著還原一下。

首先,諸葛亮最為出色的不是軍事能力而是政治能力。從其追隨劉備之初,其主要從事的工作便是後勤保障及郡縣治理的工作,對於一線的作戰指揮基本沒有參與。比如劉備集團前期著名的博望坡之戰,平定荊州南部四郡戰役,入蜀之戰等等,諸葛亮實際上僅僅只是一個局外人。

諸葛亮真正展露頭角的是在出使東吳,雖然沒有“舌戰群儒”那麼經典,但是卻成功的說服孫權最終決定聯劉抗曹。在劉備奪取荊南四郡之後,諸葛亮又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接下來在劉備入蜀之後,諸葛亮任職軍師將軍,管理左將軍府事物,劉備外出之時通常讓諸葛亮留守成都,以補充前方的糧草和兵員。

接下來說一下夷陵戰後,劉備病逝,諸葛亮以丞相之尊執掌西蜀大權。此後諸葛亮治理巴蜀更是展現出卓越的政治能力,嚴明法令、興修水利、督造蜀錦等等一系列措施下,使得蜀漢從凋敝的狀態中快速的恢復過來。

所以,諸葛亮是一代賢相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諸葛亮在軍事層面長處與短板均十分明顯。在軍事戰略層面,流傳千古的《隆中對》大家都已經十分熟悉了,這一劉備集團崛起的整體戰略構想足以說明其在戰略規劃層面的超凡水平。所以諸葛亮絕對稱得上一個一流的戰略家。

但是在實際作戰過程中,陳壽曾經在《三國志》當中評價諸葛亮“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也就是說一線作戰指揮中缺乏靈活應變的能力。這樣的評價與司馬懿的“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基本相一致,所以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認為諸葛亮在戰術層面確實沒有達到一流的水準。

但是,這絕不是說諸葛亮在作戰層面不行!歷數諸葛亮北伐,無一不是以弱擊強、以少打多,而且對於曹魏集團造成了極大的震動,尤其是第一次北伐險些兵臨渭水擊破長安,從而使得曹魏不得不調整自身戰略將重兵駐防於關中、隴西一線。那麼這一系列戰績足以說明諸葛亮的實際指揮能力足以對強大的曹魏構成極大的威脅。

所以我們可以綜合評判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戰略上是超一流的謀劃者,但是整體戰術指揮水平達尚不到一流水平。

三、羅貫中為什麼要神話諸葛亮

前文對《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和現實中諸葛亮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總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現實中的諸葛亮較之羅貫中在小說中的塑造人物還是存在明顯差距和不同的。那麼接下來我們來分析,究竟羅貫中為什麼要如此神話諸葛亮?我想這應該站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本人的角度來談!

一是諸葛亮代表了華夏知識分子最高的精神境界。所謂“修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每一個華夏知識分子的最高夢想。而諸葛亮恰恰詮釋了這種最為優秀的品質,對君王一諾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是一種終極的價值信仰而為世代所傳頌。羅貫中本人對於這種信仰具有極強的價值認同,諸葛亮作為這種精神的代表當然要大書特書。

二是在羅貫中時代,諸葛亮已經成為了“全民偶像”。自唐宋以來,以“三國”為題材的各類文學、文藝作品遍及民間,而諸葛亮的忠貞之節也已經被統治階層和民間百姓所廣為傳頌。為了自己的《三國演義》能夠得到普遍的價值認可,如此得到全民公認的人物形象羅貫中自然要再進一步大大的頌揚一把。

三是諸葛亮與羅貫中有著類似的悲劇人生,羅貫中卻缺少了諸葛亮的“高光”時刻。羅貫中在元末明初曾經是張士誠的幕僚,但是可惜其卻並不受張士誠所重用,最終心灰意冷捲鋪蓋捲走人。所以羅貫中心中同樣有著“壯志未酬”的情節。但是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實際上在另一層面又算是實現了羅貫中畢生的追求,所以對於羅貫中來說,寫諸葛亮等於寫自己,既寫自己的悲劇人生,又寫自己的畢生追求!

綜合上述三個理由,所以羅貫中會將諸葛亮寫成一個神乎其神的完人!。


華夏問長安


一、正史記載中的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其出山,諸葛亮提出著名的三分天下的“隆中對”,幫助劉備佔荊州,取兩川,佔漢中,奪益州,使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佔據川蜀割據一方。劉備死後,輔佐幼主,平定南蠻,五伐曹魏,穩定朝廷,使蜀地人民安居樂業,得到蜀地老百姓的愛戴和朝廷官員的敬佩。諸葛亮有真才實學,治國理政安邦樣樣精通,有管仲、樂毅的才華。這方面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註釋,並沒有誇張的寫法,而是就事論事。



二、《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羅貫中先生依據民間的故事、平話、小說等題材,在《三國演義》中誇大了諸葛亮,把諸葛亮塑造成一個“無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奇才”。“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舌戰群儒”等等事蹟,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謀天下無雙,貶低了他人如周瑜、司馬懿、曹真等人,加上配上眾多的感情戲,讓我們深深的被諸葛亮所折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了諸葛亮一生的寫照,確實為了成功塑造諸葛亮本人藝術的效果,羅貫中確實誇張了一些。


那麼,羅貫中先生為何花如此多文筆與篇幅取去給我們塑造諸葛亮的偉大光輝形象呢,這就要結合羅貫中本人的一些經歷來看了。羅先生生於元朝暴政末年,群雄並起,曾事主張士誠,是一位“有志圖王者”,後張士誠敗於朱元璋,羅先生髮奮著書,以小說來抒發自己“圖王”霸業的胸襟和想法。我們從羅的經歷可以看出,他與諸葛亮一樣身處亂世,想以自身才學,實現抱負,但事與願違。故從小說裡極力渲染諸葛亮的多智多謀,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我覺得羅先生神話諸葛亮,其實是想神話像諸葛亮一樣有治國安邦之才的文人,比如他自己,加上諸葛亮本人也的確有真才實學,所以諸葛亮就被羅貫中先生選中,把諸葛亮塑造成今天我們所認知的大智慧的化身,以及後世文人鼎立膜拜的千古一相的形象。

參考文獻《三國志》《三國演義》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真實的諸葛亮肯定沒有小說那麼神,誇大不過是文學需要而已,讓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諸葛亮。

眾所習者諸葛亮,大眾見皆本於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書中所繪之亮是個智,忠,懷天下之權略,兵家。其輝煌事,譬如,七擒孟獲,草船借箭,六出祁山。然猶誇,今帶汝探歷史上之亮。

01.被人認為腦子有問題的人。

《三國志》書之曰“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亦。父圭,字君貢獻,漢末為山都丞。明早孤,從父玄為袁所署豫章,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大意謂父在袁手下官,其兄弟亦得官,後父下臺,父子三人遂奔劉表,父死之後,諸葛亮當也夫,常自比管,人皆知其人心有疑,惟崔州平、徐元直願與之交友。


02.有真材實料,但絕沒有演義中那麼神。

後來,劉玄德屢,隆中策亮,為先主定了先奪荊州,再下西川,成鼎峙矣,北伐曹操,南伐孫權,混一天下。雖後隆中策見也,而不曰諸葛亮不可,相反,其能以此之事略言之猶有點真材實料之。後十許年中亮直在湖南管而窺,不帶一兵一卒。

03.赤壁之戰,只是遊說,並無借東風。

諸葛亮一預軍事則為在赤壁之戰中,備使其說吳,孫共拒曹公,共拒曹。亦但說,並未將,亦並未與周瑜有一集,亦不謂之草船借箭,借東風之曰。

04.官拜丞相。

赤壁之戰後,先主拜諸葛,後為劉備攻成都,蜀王建立,拜為丞相。可言者,羽荊州被殺之事。諸葛亮平生謹,羽北征之半里,荊州素虛,而蜀將廣,亮又豈知,可以不管,蓋羽不聽,諸葛亮用人素以聽其命者,此亦轉致其後蜀人也。



金陵少年評曰:至於七擒孟獲,以無史據,後人率臆為摧其基址之七。後諸葛亮出師表記,五出祁山,死五丈原。諸葛亮一生功,紛紛,可以盡瘁,死者精神可所推。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諸葛亮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都堪稱傑出的偉大的人物,他的成就地位並不是因為演義神化而來。在正史上諸葛亮就是一個神人。在唐朝及宋朝諸葛亮都是武廟十哲之一。千百年來受人祭祀,到了明代,諸葛亮又被請進文廟西廡,為第四十五先儒。


歷代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有很高的評價,且推崇諸葛亮軍事才能的,往往都是真正的帶兵將軍和軍事家,在東晉王朝時就因其卓越的的軍事才能被追封為【武興王】,其祖上司馬懿察看蜀軍遺留的營壘,也讚歎諸葛亮是“天下奇才”。 司馬懿聽聞蜀軍在斜谷發喪後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此事也被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孫子即後來統一三國的晉武帝司馬炎讚美諸葛亮:“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唐昭宗時期也追封諸葛亮為【武靈王】,立廟堂於隆中。甚至到了元代,這個時代武廟很多人都被請離了,但是諸葛亮地位仍巍然不動。元英宗還追封諸葛亮為【戌烈忠武顯靈仁濟王】。蜀漢時期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死後諡號【忠武侯】。 後人也常稱諸葛亮為武侯。 稱號始終都離不開一個“武”字,可知其的軍事才能歷朝歷代一直都是被尊崇的!這些可不是小說演義!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還沒出生呢!

諸葛亮青少年時期居隆中,好為《梁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這份自信真不蓋的!《三國志》記載“管,蕭之亞匹”,有蕭何的治理能力,也有管仲軍事能力。諸葛亮有才不僅僅在於他可以治國治軍,還在於他德才兼備,是中國古代極其少有的各方面都有傑出成就的全才,會音樂,繪畫,書法,發明,水利,天文,兵器學,農業學……,

身為丞相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把廉政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設來抓,創造了一個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圍,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制訂了蜀國的法典《蜀科》,還親自起草了各種科條律令數十則,其內容包括了《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條規。經濟上在漢中休士勸農,開拓農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軍事上傳世兵書《兵法二十四篇》《便宜十八策》在理論實踐和兵器製造上都有有著廣泛的影響力。諸多軍事著述《南征》《北出》《北伐》《兵要》《傳運》 《軍令》等,皆在《諸葛亮集》有所記錄。他推演的【八陣圖】,使中國傳統軍事陣法達到了最高峰,並且為後世學習。晉朝大將馬隆就用諸葛亮的陣法平定了西北少民的叛亂。唐初名將,武廟十哲之一的李靖就說:“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歷代名將,用其一二,成功者亦眾矣”。他十分佩服諸葛亮的戰法,並且自己精悉其術。

來看看他的發明創造:增強國家實力的蜀錦、山河堰、堰官、火井製鹽、九里堤;用於軍事上發明的諸葛連弩、木牛流馬、八卦陣、火獸、地雷、鐵蒺藜、五折剛鎧、簡袖鎧、搭橋槍、鍋盔、蒲元刀、孔明燈,其它還有孔明鎖、孔明棋、饅頭等等……太恐怖了!不得不服!任意一二項拿出來幾乎都能青史留名!

歷史上還有很多名人對諸葛丞相的讚頌和評價,這群人可都是沒看過演義。

李白: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杜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李商隱:管樂有才真不忝,梁父吟成恨有餘。

杜牧:子夜星才落,鴻毛鼎便移。

元稹: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

劉禹錫:軒皇傳上略,蜀相運神機。

白居易: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孟浩然:誰識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陳子昂:猶悲墜淚碣,尚想臥龍圖。

岑參:遺廟空蕭然,英靈貫千歲。

楊萬里:四川全國牙旗底,萬里長江羽扇中。

王安石:武侯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范仲淹:留侯武侯者,將相俱能任。

王陽明:八陣風雲布時雨,七擒牛馬壯秋風。

蘇軾: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

蘇軾: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辛棄疾: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

朱熹:英姿儼繪事,凜若九原作。

羅隱: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康熙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文天祥:天下皆傳清獻節,人心自有武侯碑。

陸游: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諸葛亮一生謹慎勞心勞力治國理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智與忠的化身。三國時代要選出一個完美的人,那非諸葛亮莫屬。









大道至簡2019888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把諸葛亮寫成了一個智慧通達的妖人,說錯了,應該是多智近乎妖。然而,誰都知道歷史上的諸葛亮只是人,不是神,或者說是一個智慧超出一般人的人,而不是能掐會算、無所不能的妖人。至於說羅貫中為什麼要把諸葛亮吹噓的這麼厲害,其實這很簡單,因為羅貫中是小說家,在小說家的筆下,任何人都可以被安上翅膀。再者說了,《三國演義》中的奇人異士太多了,比如黃巾起義的農民領袖張角就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害死小霸王孫策的那個左慈也是個不會死的道士。連關二爺死了之後都可以找呂蒙索命,所以說,對於小說家,別太較真。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怎麼樣的呢?其實,答案很簡單,他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也有成功和失敗,也要娶妻生子,也有生有死。諸葛亮出生於公元181年,他的父親是個東漢的小官員,可是在諸葛亮8歲的時候就去世了。諸葛亮從小跟隨叔叔長大,由於叔叔去了荊州做官,諸葛亮也來到了荊州。在諸葛亮16歲的時候,他的叔叔也死了,沒辦法。諸葛亮只能自立自強、自耕自種的來養活一家人,忘說了,他還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   

雖然出身不高,生活艱難,但是,諸葛亮從小就有大志,他一心要提高自己的本領,想要有出息,更想要能為那個動亂的時代做些什麼。從小諸葛亮就很聰明,不僅學習東西能夠舉一反三,而且不是讀死書,對什麼事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諸葛亮是有目標的,他經常自比管仲、樂毅,不是說他自大,而是立下了“出將入相”的偉大志向,這也說明他的不平凡處。當時荊州畢竟太平些,所以很多名人都來到荊州隱居。比如司馬微、黃承彥、龐德公等人,他們都很賞識諸葛亮,黃承彥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諸葛亮。  


 劉備在荊州混的很不怎麼樣,就到郊外問司馬微計謀,司馬微給他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來到諸葛亮家中,見到了諸葛亮,兩個人一番詳談。諸葛亮把自己對於天下的見解說了出來,並給劉備指明瞭方向,那就是先拿下荊州,再奪取益州,最後北伐曹操,統一天下,這算是定下了戰略。劉備感到這個年輕人很有見識,就希望他出山幫助自己打天下。諸葛亮看到劉備誠心,他又是漢室後裔,同時諸葛亮自己也不願意一輩子當個種地的農民,就跟隨劉備了,這一年諸葛亮27歲。  

 諸葛亮出山後,先放了兩把大火,火燒新野和火燒博望坡,打退了曹操的兵馬。為了應付曹操的八十多萬軍隊。諸葛亮提出連吳抗曹的戰略,並且主動請纓,前往東吳做說客。在諸葛亮的努力下,劉備和孫權結成聯盟,打敗了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隨後,劉備進兵益州。留下諸葛亮管理荊州和供應軍需。劉備佔領益州後,登基做了皇帝,封諸葛亮為丞相。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不聽勸阻,執意要伐東吳,結果夷陵之戰被陸遜一把大火給燒敗了。諸葛亮在劉備死後,作為託孤的丞相,總領蜀漢軍政。為了鞏固政權,諸葛亮親自帶隊南征,收服了以孟獲為代表的南方蠻族。隨後諸葛亮多次北伐,並寫下了《出師表》等名篇,結果都沒有北伐成功,最後在北伐途中的五丈原病逝,這一年是公元234年,他53歲。   
所以說,諸葛亮只是一個人,只不過他的能力比一般人大點,可最後還是要死的。諸葛亮是個政治家,他治理的蜀漢很好。諸葛亮還是個文學家,他的文章《出師表》、《誡子書》都寫的不錯。諸葛亮還是個音樂高手,他彈琴特別好。諸葛亮是個發明家,他發明了木牛流馬、諸葛連弩能武器。當然,諸葛亮也是個軍事家,畢竟他多次帶兵北伐曹魏。綜上所述吧,諸葛亮是個比一般人都要聰明些、能幹些,可這些也都是靠勤奮幹出來的,要知道他最後是積勞成疾而病逝的,換句話說諸葛亮是累死的。小編仵三源說,我們不應該吹噓諸葛亮,但對於這樣一個能人,我們也應該崇敬,畢竟他確實很了不起。


文史學生仵三源



演義小說是在歷史基礎上經過藝術加工的,講究的是一個賣點和看點。所以作者在人物描寫方面也是儘可能的按照大眾喜歡的口味來進行操作。諸葛亮是被官方推崇、民間封神的人物,在人們心中,諸葛亮就是當時的頂級流量,自然是需要大書特書、無限褒獎的。

演義小說裡的諸葛亮多智近似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能治國、武能統兵;彈指揮間能退百萬之眾......【對於演義中的諸葛亮,即使末將掏出平生所學的所有褒義詞來誇獎都不夠。】

那真實的諸葛亮又是怎麼樣的呢?

演義小說主要以爭雄、爭霸為主,在軍事方面著墨較多。其實軍事方面還真不是諸葛亮的強項。

  • 火燒博望坡【假的,這是劉備的戰績】
  • 赤壁之戰【諸葛亮並沒參與軍事方面的討論,而是擔任外交官和後期部長的職位】
  • 入川之戰【諸葛亮領兵入川有功也有勞,但功勞也和趙雲、張飛差不多】
  • 漢中之戰【諸葛亮差點扯了後腿,詳情可關注《三國志.蜀書.楊洪傳》,諸葛亮一味求穩的性格差點延誤前線戰機】
  • 夷陵之戰【諸葛亮沒有參與】
  • 南征孟獲【作戰思想“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是馬謖提出的。諸葛亮實施雖七連勝,但對手只是低智商的蠻族而已】

  • 北伐之戰【面對曹真、郝昭、張頜、司馬懿...哪個不是勁敵,哪次諸葛亮討著了好。當然了,諸葛亮北伐無功也不怪諸葛亮軍事能力不強,更多在於背後的國家綜合實力太弱】

經過上面的總和,我們就可以看出來,諸葛亮的軍事水平確不像演義描寫的那樣神乎其神。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到:統兵征伐並非諸葛亮的長處。

司馬懿在與諸葛亮交鋒數次之後,也曾向曹睿指出諸葛亮軍事水平的嚴重問題和缺陷。

末將在這裡說了這麼多,大家也千萬不要以為諸葛亮的軍事水平就差。注意:末將想表達的只是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沒我們想象中那麼神而已,想要在軍事領域勝過諸葛亮也非一二般人能做到。

諸葛亮的真實能力在於政治方面。

看看劉備死後的蜀國是什麼樣的?

  • 曾經四方將軍(關、張、馬、黃)智謀之士(法正、馬良、劉巴...)全部亡故。
  • 一線青年將領悉數陣亡。
  • 荊州軍區全軍覆沒。
  • 能打仗的竟然損失殆盡。
  • 黃權帶著江北軍降了、孟達攜東三軍叛了。
  • 南中蠻族造反、國內士族豪強起義。
  • 各政治派系間矛盾重重。
  • ......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而,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諸葛亮硬是憑藉著出色的個人能力,力挽狂瀾。重新扶起了這即將坍塌的弱小國家【試問,幾人能做到?】

諸葛亮對外與孫權重修盟好,加固漢中防線。對內迅速堪平內亂。

諸葛亮依法治國,抑制土地兼併之風。鼓勵農耕...數年間,打造出了一個清廉沒貪腐的國家。看看別國或其他朝代,國家雖富,富的卻都是達官貴人、士族權貴,苦的窮的都是老百姓。而蜀國國家雖窮百姓卻不苦,因為百姓與官僚卻能得到一個公平待遇、人人平等。

諸葛亮治下的蜀國走向了法治社會,是一種進步。最終的失敗也是因為諸葛亮的這種進步違反了當時整體的趨勢。


左將軍


是的,諸葛亮確實很厲害。羅貫中也沒有神化諸葛亮。可能有人又反對了。說三國演義寫的不是正史。但是更多的資料證明諸葛亮確實是一個千古奇才。

諸葛亮的功績自然不用多說,大家也都知道。“隆中對。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不僅如此,諸葛亮還發明瞭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也是中國傳統,智慧與忠誠的代表人物。

有些人認為是三國演義,羅貫中神話了諸葛亮。可是羅貫中是明朝人。他在明朝的時候寫了三國演義。但是在明朝以前。就有大部分史料記載。包括我國著名詩人。杜甫,李白。等等都寫過有關於諸葛亮的詩。難道他們也看過三國演義嗎?

所以我個人認為。諸葛亮是有真才實學的。羅貫中也沒有誇大諸葛亮。只是三國演義裡離我們太遠了。我們感覺那麼聰明的人是不應該存在的。


劉雨昊vlog


關於諸葛亮,人們時有貶詞。人們貶諸葛亮,往往是根據兩句話和一件事。這兩句話,一句是陳壽的諸葛亮"用兵非其所長",另一句是魯迅的"狀其智往往似妖"。一件事是諸葛亮未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關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我之前在回答中已分析了它的不可行性。

魯迅的話是針對小說的寫法而言的。不是評論諸葛亮。

陳壽之言,僅說“非其所長",無否定諸葛亮軍事才能之意。

真實的諸葛亮是什麼樣呢?

小說所寫的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罵死王朗,等,這些是虛構的,史無其事。除去這些,我們看到一

《隆中對策》是真實的存在。在此策中諸葛亮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及為劉備的劃策,都是天才的英明的。

赤壁之戰,諸葛亮身體力行,促成孫劉聯合,大敗曹操,是歷史事實。這之後,諸葛亮一直堅持維護孫劉聯合,從未動搖過。這是大智慧的表現。

佔荊州,取西川,建蜀漢政權,是歷史事實。這一切成就,都主要是諸葛亮領導策劃取得的。這個成就,可以說,證明諸葛亮的才能超越了其他同時代的謀士。

荊州失守,夷陵慘敗,劉關張去世,蜀漢精銳盡失,後主劉禪平庸,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諸葛亮從容應對,一手抓政治,一手抓軍事,在較短的時間內,醫治好了戰敗的創傷,使蜀漢恢復了元氣,安堵如山。這也是歷史事實。“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正是在這生死存亡之秋,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示。

平南中之戰,諸葛亮注重收服人心,七擒七縱孟獲,使南中此後再未反叛,譜寫了民族和平融合的佳話。

北伐之戰,諸葛亮以有限兵力,屢挫曹兵,收姜維,斬王雙,殺張郃,逼司馬懿。創造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雖最終因英年早逝,未收全功,但也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這也是歷史事實。

另外,《前,後出師表》尚存於世,從中可以看到諸葛亮的內心世界。

以上這些都是歷史事實。真實的諸葛亮就是這個樣子。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諸葛亮只有在頭條才誰都不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