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從什麼時候取消農業稅的?

又睡過頭啦


題主問得問題比較多啊,全部回答完可以寫本書了,小編就簡單回答一下吧。

先說說對於農業稅的感受吧。

農業稅是壓在農民身上的一座“大山”

小編70年代生於山東,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我呢,自打記事兒時候開始,家裡生活就沒離開過“稅賦”二字。

那時候家裡無論收了麥子、玉米、棉花,考慮的首先不是家裡人吃好、穿好,而是先要交公糧、交集資、提留。這意味著啥呢?就是收穫的莊稼要麼上交給國家要麼賣錢來交稅。

那時候自己還小,糧食曬乾後就跟大人裝好、裝車趕往糧管所交糧,然後家裡再留點小麥,過年過節的時候吃點白麵饅頭,平時一年四季基本都吃窩窩頭,艾瑪,那酸爽,簡直了……

賣莊稼的錢,除了交稅,再就是買點種子、化肥、給孩子交點學費,然後口袋裡就剩不下幾十塊錢了,這就是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開支,反正我自打懂事開始到小學畢業階段,經過我手消費的零花錢,絕對沒超過50塊錢吧。

反正在那個年代,農民們對於這種稅賦沒一個不怨言百出的,但是時代如此,抱怨完了之後還不是要交啊。

小編記得,我1996年當兵離開家鄉時,農業稅依然在交,家裡的日子還是過得很是清貧,那時候的農村基本家家戶戶之間沒啥可攀比的,最多比的就是誰家趕集時買了幾斤肉、給孩子多買一雙鞋,或者是家裡比別人多吃了一段時間白麵饅頭。

在那個年代,跳出農門是農村孩子的最大夢想,考學、當兵幾乎是不二選擇。

農業稅曾是古時候主要稅源收入

中國的農業稅起源較早,在封建社會時期農業是最主要的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體,畢竟那時候全世界都是農耕社會,官方也沒其他稅收渠道啊。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加快經濟發展,當時我國確立了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實行“以農補工”政策,通過提取農業剩餘用於發展城市和工業,這對整體經濟發展來說無疑是必要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下降,當代世界多數國家的農業稅已不是主體稅收,而是作為財政收入的輔助手段。“十五”(2000-2005)之初,中國開始了以減輕農民負擔為中心,取消“三提五統”等稅外收費、改革農業稅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稅費改革。

農業稅的取消是農民幸福生活的開始

農業稅的取消、種地補貼的發放,真正讓農民過上了幸福生活。

2004年3月,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五年內取消農業稅。”當月底,國務院決定免徵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兩省的農業稅,降低其餘11個糧食主產省的農業稅稅率。2005年初,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已有28個相繼宣告“免徵”農業稅。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取消除菸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全部免徵牧業稅。

農業稅的取消可謂是順應時代的發展,首先2000年以後農業稅僅佔全國全部稅收的1%,農業稅已處於無足輕重地位,變成了真正的稅收“雞肋”。其次農業稅稅收成本過大,有些地方基層也在搭“農業稅”便車徵收各種雜稅。並且沉重的稅賦導致農村社會矛盾日趨尖銳。

而農業稅的取消可謂是得民心、順民意,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廣大農民的關愛、對農業發展的關注,更關係到的國家的長治久安。

現如今,農民種地不但不交稅,並且還有各種農業補貼,比如種一畝地給你家補貼多少化肥錢等等,這就讓農民能有充裕的資金和積極性來種地。

除此之外,近些年中央對農業產業的政策扶持是一波接著一波,農業開發、農業現代化、城鎮化推進……農村的面貌可謂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說到底,還是政策在變好,受益的始終是老百姓。


盛廷徵地拆遷律師



用戶思己過


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十六次會議於1958年6月3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中國的農業稅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現在的農民不用交農業稅,每畝地還有將近50元的補貼。也就是說不用交錢,國家還要倒補。


跪射俑


胡錦濤,溫家寶取消了農業稅。


說實話03


感謝溫家寶總理吧,溫總理祝您健康!長壽!


貽生


取消農業稅。得益的是承包有耕地,完全不用種田的轉入城市的人,因為他不需再繳農業稅了。可是還靠種田的農戶雖然不用交稅,可是農資卻上漲超過農業稅,所謂補貼不夠上漲了的種子錢,只有還種田的農戶才知道免農業稅的好處。為什麼免交農業稅後丟荒的農田更多?只有不種田的農戶才得 到好處。


莫勝蘭


毛主席逝世後30年取消農業稅,這沒什麼值得誇張的。


用戶55957166289


2006年1月1日。決策者一定會名垂青史的!


老z大叔


取消了農業稅,不要以為農民揀到便宜了,現在的生產資料(種子、農藥、化肥等)價格一路彪升,比當年交的農業稅更恐怖!


福哥31997381


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