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歷史事件,你瞭解之後,感覺有種顛倒三觀的感覺?

不才講史


三觀是指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雖然是簡簡單單的三個詞,可是卻是人生的重要的一部分。交友要求三觀符合,戀愛要求三觀一致,畢竟道不同,不相而謀。

人是很奇怪的,才華出眾並不總是代表著品行純良。往往飽讀詩書的人,做出的事才是離經叛道。

民國才子徐志摩,這位在康橋上吟唱的人,比起才華,他和三個女人的感情糾葛更為世人樂道。

張幼儀見過他最壞的樣子。徐志摩出身富裕家庭,不然也不能自費留學英國。出國留學之前,家人替他相看了妻子,就是張幼儀。

傳統女性代表的張幼儀,以夫為天。年少風流的徐志摩更是讓她見之鐘情,婚後的張幼儀操持家務,孝順公婆,很得徐家人的喜愛。

不久兩人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這讓徐家人更是高興,經濟上大力支持小兩口。本來其樂融融的日子在徐志摩留學的時候,都毀了。

留學英國的徐志摩偶然間結識了林徽因,相貌清秀,又有自己的學識見解。這樣的女性是徐志摩以前從未接觸過的。

動情的才子覺得自己碰到了愛情,覺得這世界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阻擋自己追求真愛的步伐。

他對林徽因展開了瘋狂的追求。但是林徽因拒絕了他。有妻有子,就該收起風流的心思。徐志摩覺得是因為有張幼儀的存在,女神才拒絕自己的。

他逼著張幼儀和自己離婚。這個時候,他的妻子已經懷著第二個孩子。可惜孩子也喚不醒徐志摩被真愛衝昏的頭腦。

痛苦萬分的張幼儀不知該如何是好,身懷六甲,還在異國他鄉被自己丈夫強逼離婚。走投無路的張幼儀想到了死,似乎唯有一死才能解脫她。

幸好最後關頭,這個可憐的女子想通了,在徐家兄弟的幫助下,她生下了第二個孩子。這時候,徐志摩又找上門來要求離婚。徹底死心的張幼儀認清了眼前這個人,痛快的答應離婚。

以為恢復單身就能追到白月光的徐志摩失望了,因為林徽因回國和梁思成結了婚,兩人婚後的日子始終甜蜜如初。

陸小曼享受了他所有的柔情。心懷一片森林的浪子是不會為了一個人停下腳步,回國後的徐志摩成天和好友王賡玩樂。王賡的老婆是陸小曼,是當時頗有盛名的交際花。

王賡因職務變動得去哈爾濱任職,喜歡玩樂的陸小曼不願意隨同。心疼嬌妻的王賡就委託自己的好兄弟—徐志摩,照顧一二。

哪知卻是引狼入室,徐志摩對陸小曼展開了追求,不久兩個人就頂著世俗的壓力結為夫妻。

這一對的結合,讓所有人都非常反感。無論哪一方的親人,都是極力反對。甚至不惜掐斷對二人的經濟支持。

陸小曼還是一如既往的沉迷於享樂,嬌生慣養的徐志摩不得不承擔起養家的重擔。最後死於一次飛機失事。

徐志摩辜負了張幼儀的一片深情,不顧倫理道德,一味的追求自己心中的愛情。縱使是打小泡在詩書中長大的才子,在婚姻一事上,卻無半點的責任擔當。


喻小廚不熬雞湯


“孔融讓梨”伴隨著我整個童年,每次與妹妹吵架了,家裡人總是要我像孔融學習,慢慢地孔融也就成為了榜樣。後來發現孔融不只是讓梨,他還會拋棄妻兒崇尚不孝,真是毀三觀啊,我的榜樣竟然是這樣的人。

孔融是一個狂妄自大、恃才傲物之人。在建安九年,袁紹的兒子袁譚率兵圍困青州,城內的守兵僅僅剩下了百來人,形勢萬分危急。當時的孔融正在青州城內,因為擔心有損自己處變不驚的名士形象,故作淡定,並堅持飲酒作詩,絕不督戰,令很多人十分頭疼。後來,在敵軍打破青州之時,孔融竟然無情地丟下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在士兵的掩護下自己悄悄地逃離了青州城。也是在這一次的戰爭中,他的妻子和孩子都被殺死了。


其次,孔融還是一個“不孝”之人。在三國時代,曹操是孔融的領導,當時孔融經常對曹操出言不遜,十分傲慢。當時孔融最出名的是他的“不孝言論”,一是說:“父與子,有什麼恩?論其本義,不過當時情慾發作而已”。“子與母,又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倒出來後就什麼關係都沒有了”。二是說:“鬧饑荒時,有點吃的,如果父親不好,便寧肯拿給別人去吃”。這樣的言論在封建時代當然被認為是大不敬,就算現代也是大不敬,所以曹操在得知此事後,大怒,再加上平時孔融對於自己的態度,曹操氣不打一出來,直接處死了孔融。


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也熟悉吧!從小就被老師、家長拿來當榜樣,要學習他用功刻苦的學習精神。故事的主人公匡衡也確實通過讀書考取了功名,做了官。

可是匡衡同學最後幾年卻非常貪財,可能是小時候窮怕了的補償心理在起作用。而且他非常聰明,利用國家地圖的錯誤,私自把自己食邑封地擴大了四萬畝。此事最終被告發,匡衡貶為庶人,不久病死。匡衡因貧窮而發奮圖強,因努力而名利雙收,因忘形而身敗名裂。



雖然這些人整體素質不高,但他們的優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雁城流浪僧


1、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之後做了大官,但是最後卻貪汙,侵佔國家土地。

2、中舉後的范進之後仕途一帆風順,最後一直做到了四品官。相當於現在市廳級的。

3、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的朱熹,自己生活非常放蕩,而且還勾搭尼姑。曾經嚴刑拷打一個妓女,就是為了讓妓女誣陷他的一個政敵,結果妓女寧死不屈。

4、天天想要北伐的辛棄疾其實不是南宋的,而且金國的。他當年在金國造反之後帶到一群人投奔南宋的。而且辛棄疾做官並不怎麼樣,經常貪汙受賄。

5、大多數人認為東漢和西漢沒有任何關係,劉秀並不是西漢皇室的後代。三國時期的劉備就更不用說了。


6、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都喜歡一個女的,這個女的是甄宓。而且這個女的是袁紹的兒媳婦。

7、我們經常說的“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最初就是慈禧說的。


8、北宋的柳永,是中國第一個專業填詞的人。在婉約派非常出名。不過柳永經常出入妓院。他的詞都是應妓女要求寫的,柳永去世的時候,還是妓女湊錢埋葬的。

9、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克文還是青幫成員,也經常出入風月場所。死後有近千妓女送葬。

10、國學大師章太炎,有一個特殊的癖好就是喜歡小腳女人和聞裹腳布。

11、春秋時期的管仲在齊國改革的時候有一項重要的決策,就是開妓院。這樣可以留住各國人才,還可以帶來稅負。所以管仲被認為是妓女的祖師爺。


12、窩囊廢的開國帝王之路

開國皇帝一般給人的印象都是大智大勇,出類拔萃的頂尖人才,他們擅長權謀,懂得馭人,英明有為,才能卓著,能吃苦,有著雄心壯志的偉大人物,受後世所敬仰!但中國歷史上卻還真出現過一個顛覆人們三觀的開國皇帝,他才能並不出眾,也不善權謀,更不懂得馭人,最後更是被臣下屈辱的給被迫之死,真是開國皇帝中的一朵奇葩,他便是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

司馬睿是東晉的開國皇帝,說起司馬睿就不得不說一個人,那便是王導,當時琅琊王氏的掌門人!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司馬睿因王導而興,最後也應王導而亡。司馬睿在王導的輔助下,逃離了當時戰亂不斷的北方,在南方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當時也出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社會現象,叫做“王與馬共天下”,其實就是當時王家的權勢已經蓋過了皇室!後來王導的兄弟王敦更是叛亂犯上,王導也默認暗許,直接將開國皇帝司馬睿當成了一個傀儡,最後司馬睿被逼的羞辱而死,這個開國皇帝實在是當得窩囊。

13、秦始皇和漢高祖,有沒有覺得他們隔了一個時代?

說起秦始皇嬴政和漢高祖劉邦,大家是不是會有種錯覺,覺得他們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感覺兩人年齡相差很遠,感覺在秦始皇的時代劉邦似乎就是不存在的,而在劉邦的時代,秦始皇早已死了很久?

不過歷史的真相會讓你大吃一驚,秦始皇僅僅大劉邦三歲,沒錯,只有三歲!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而劉邦(前256年—前195年)!有沒有大吃一驚。

14、殷商時期的河南曾經有黑人和白種人

殷商像今天的美國一樣,是一個由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構成的多民族社會。在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先生的著作《安陽》裡特別提到了這一點,在殷墟出土了蒙古人,黑人還有高加索人的頭骨,但是這些人的頭骨都是在殉葬坑裡出土的,頭骨的主人都被殘酷的處決,這說明河南本來是有黑種人和白種人的,最後只剩下黃種人。至於黑種人和白種人為什麼後來在中原地區消失了,這又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15、日本曾經主動向新大陸和歐洲派出使團

幕府時代早期,日本曾經積極的參與早期大航海時代,利用西班牙和葡萄牙人開闢的航路去探索世界。1609年,西班牙大型帆船聖弗朗西斯科號在從馬尼拉至阿卡普爾科的途中遭遇惡劣天氣而在江戶附近的千葉失事。船員們被救起並受到熱情款待,船長也同德川家康會面。1609年11月29日,雙方簽訂了一個條約。條約中約定西班牙人得以在日本東部建立工廠,並從新西班牙引進採礦專家,西班牙商船在必要時允許拜訪日本,而日本方面將會派遣一位使者到西班牙王室。

幕府將軍決定建造一艘大型帆船將比斯卡伊諾連同一個日本使團帶到新西班牙。造此船總共享了45天,幕府派了800名造船工匠,700名鐵匠及3000名木匠參與此項工程。工程完成之後,該船便於1613年10月28日出發前往墨西哥阿卡普爾科。隨行的有180人左右,包括了10名幕府武士(由海軍大臣向井將監提供)、12名仙台武士、120名日本商人、船員和隨從、以及大概40名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經過三個月的海上航行,該船於1614年1月25日到達阿卡普爾科,使者們受到了隆重的接待。


史料未及VL


歷史悄悄話悄悄給您講歷史!

不讀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下面我們盤點兩個令人三觀顛倒的歷史知識,記得不要對正在上學的孩子們說哦!

1、《憫農》作者是個人渣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這兩首詩可以說上到六七十歲的老人,下到兩三歲的娃娃都能朗朗上口。而對於這首詩的作者李紳,我們肯定也是覺得他是一個勤儉節約,公正廉明的人!

然而李紳的真實情況卻令人難以置信!

李紳幼年喪父,由他母親一手拉扯大。在還沒有做官的時候家族中的一個叔叔李元將非常照顧他,經常給他們幫扶。李紳經常去族叔李元將家裡做客,一口一個“叔叔”的叫著甚是親密。後來李紳仕途順利,卻再也不理會這個族叔了,李元將反過來討好李紳。李元將主動降低了自己的輩分,管李紳叫“哥哥”、“叔叔”,李紳都不滿意,李元將只得將自己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了!


有一次李紳的一個同窗前來拜訪,由於天色已晚只好先找了賓館住下。期間家僕和一名百姓因為瑣事發生打鬥,李紳得知這是同窗的家僕後,下令將家僕和百姓都施行了極刑。並且把同窗也抓起來,對他說:“咱倆相識,你來到我的地盤,為什麼不來拜見?”同窗嚇得急忙磕頭謝罪,李紳下令將同窗打了20大板才算了事。

李紳出任淮南節度使期間,江都縣尉被別人舉報貪汙受賄,強搶民女。李紳立即將縣尉抓捕,判為死刑。朝廷情況後,懷疑有冤情,於是派人前來查明情況,調查後發現縣尉雖有些許貪汙,但並未強搶民女,罪不至死。李紳卻不聽勸告,直接將縣尉給咔嚓了!


李紳在吃上也毫不含糊,據說他喜歡吃雞的舌頭,每頓飯為了給他炒一盤雞舌肉就要殺掉上百隻雞!

2、被黑得最慘的人——龐太師

在關於宋朝的各類小說、影視作品中,龐太師可是蔫壞蔫壞的:

堅持不懈的迫害楊家將,從楊繼業到佘太君再到楊家七郎、最後到楊門女將,龐太師一人鬥倒了楊家三代;

在少年包青天、包青天、三俠五義等各類斷案、貪汙類的小說、電視中,龐太師就是邪惡的代名詞;

在電視劇電視劇《碧血青天楊家將》裡面,龐太師的女兒龐鳳,兒子龐龍、龐虎也都得其父真傳,壞的冒水……


可以說從宋太祖到宋仁宗四個帝王的統治下,龐太師各種陷害忠良,各種貪贓枉法,各種賣國求榮……從來就沒有幹過正事兒。

而真實的龐太師卻公正嚴明,保家衛國!

龐籍科舉及第後被任命為黃州司理參軍,任職期間足智多謀、深明律法得到領導欣賞。後來在上司推薦下升為大理寺丞、知襄邑縣。

龐籍在刑部任職期間勇於指出現有律法的不足,並提出改革建議。

在擔任殿中侍御史期間請求不畏權勢,請求廢除 太后垂簾制度,反對宰相專權,彈劾王美人干政……


在陝西擔任都轉運使期間向皇帝進言要賞罰分明,縮減宮廷侍衛的賞賜和不必要的皇家建設用於加強軍事投入和獎勵前線的將士!

西夏進犯邊境,龐籍奉命到前線駐守。他帶領士兵百姓修復家園,恢復農耕;派軍隊逐漸收復被侵佔的土地;改變軍隊戰法,縮減器械投入。

西夏臣服後,龐籍向朝廷建議讓邊境士兵返鄉謀生,減少邊境地區的官員,縮減開支,減輕賦稅……

龐籍功績卓越,被破格升任為宰相,為相期間勤勤懇懇,為國操勞,直到七十二歲時還被朝廷徵召還京……


人家龐太師是很忙,但是人家忙的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兒!

創作《憫農》二首的李紳竟然是個驕淫放蕩、奢侈浪費的渣仔;各種劇本里的大反派龐太師確實一位嚴明正直、保家衛國的賢相!


以史勵人


殺了親生兒子當食材給國君烹飪的人,您見過沒?

這人就是春秋時期的名廚易牙。易牙是春秋時期齊國彭城人,他十分善於烹飪,於是被齊桓公作為專職的廚子。易牙是每天換著花樣給齊桓公做菜,奈何古代食材匱乏,佐料又少,一來二去,齊桓公把易牙會做的菜都吃膩了。

一天中午吃飯,齊桓公望著滿桌子的山珍海味毫無食慾。哼哼著說:“寡人嚐遍天下美味,唯獨未食人肉,倒為憾事。”發完牢騷,他就繼續吃已經吃膩了的大餐了。但沒想到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第二天齊桓公用膳,易牙端上來一小盆肉湯,齊桓公品嚐了一下,覺得十分鮮美。就問道:這是什麼肉做的湯啊?易牙回答道:這是我四歲幼子的肉做成的。聽說大王有憾事,但死囚和貧民的肉哪裡配得上大王,於是我殺了自己的小兒子……

還沒等他說完,齊桓公一陣劇嘔。想發火又無從說起,感念易牙對自己的忠誠,於是重賞了易牙。只是叮囑他以後不要做人肉湯了。易牙心說我也怕你吃饞了天天要,我也沒有那麼多兒子啊。

因為這次烹子獻糜的事件,易牙越來越被齊桓公重視。他忽略了能把親兒子做菜討好君主的人,是根本沒有底線的。一次齊桓公患了重病,沒想到易牙聯合豎刁等人謀反擁立公子無虧,直接軟禁了齊桓公。可憐齊桓公吃了一輩子山珍海味,到最後卻被活活餓死了。


令人三觀盡毀的是,易牙這個人居然沒在內亂中死去,還善終了。他逃亡到了故鄉彭城隱居起來,開了一家餐館。至今彭城(徐州)仍然傳有易牙的食療菜譜。易牙還被尊為廚子的祖師爺。

胖子有話說:看問題不能只看一面,被表象所矇蔽。一個毫無人性的人,是不值得委以重任的。連兒子都能殺了討好君主的人,什麼事做不出來?放在當今社會,不要小看那些能戒菸的人,他們都是隱藏的狠人。


胖哥侃歷史


年輕時候,總覺得呂后狠毒、殘忍。因為,她不但殺害了建國功臣——韓信,竟然還把劉邦最寵愛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甚至連幾歲的劉盈也不放過。後來看的書多了,經歷的事兒也多了,慢慢理解了她。這算不算扭轉了三觀?!





憑欄迎風瘦


說起殘忍零口少女讓我記憶猶新

7000多年前的古墓,一位少女的屍體

經過分析,零口少女全身手上35處,其中29處是刺殺的傷痕,還有6處比較複雜,可能是砍殺或者鈍器敲打手上。其中29處刺殺傷痕都非常嚴重,說明殺人者毫不留情。零口少女不但肉體被銳利器物刺穿,骨骼也被刺殺,可以下手多麼狠毒。刺切到體內骨骼形成的它們分別發生在頭骨、脊椎骨、肋骨、髂骨、恥骨及骨盆內,其中以脊椎損傷為最多。有些損傷,如顱骨、胸部的損傷,是傷及腦顱和心臟等要害部位的致命傷害。這還不算,最誇張的是零口少女的陰部也有3處損傷,還有1件骨器從陰部刺入,至今還插在姑娘的坐骨上。刺殺陰部一般不會造成死亡,這是一種赤裸裸的虐待,有明顯性虐待的成分。至於零口少女的左手不見了,很可能是被人砍掉的。





翊博視角


韓國總統朴正熙是韓國的民族英雄,正是在朴正熙的鐵腕統治下,韓國經濟脫胎換骨,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轉變成了一個發達的工業國。


朴正熙締造了漢江奇蹟,這份政治遺產都惠及到了他的女兒,讓他的女兒都能憑藉父親的名聲輕鬆選上總統。

不過作為韓國總統的朴正熙還有另一個身份,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侵華日軍,他的日本名字叫高木正雄。


當時本來身為朝鮮人的朴正熙是沒有資格參加日軍的,他為了加入日軍寫下了血書:


“我身為日本人,以精神與氣概,義勇奉公,一死報國的決心報名軍官。為滿洲國軍,為日本國獻身的覺悟。”

來表示自己的決心。


1940年,朴正熙考入了偽滿洲國的軍官學校,1942年還升級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當時的士官學校校長誇他:“高木君雖然是半島出身,但精神卻完全是日本人。像高木那樣效忠天皇陛下的人,就是在日本人當中也是罕見的。”


一個朝奸要比正常的日本人表現的更忠心,才會被日本人接納

。1944年,朴正熙開始在偽滿洲國擔任軍官,率隊和八路軍打過仗,血洗了楊家浦。

日本投降後,朴正熙堅持不肯投降,並槍殺了來勸他投降的蘇聯政委。蘇聯人抓他,他就逃到北京混入了難民隊伍,後來被國民黨中央軍查出身份遣返回朝鮮半島。


後來有幾經輾轉,朴正熙發動了軍事政變,成為了韓國第三任總統,最後被自己的部下槍殺。


而同時期,朝鮮堅持抗日的尹奉吉身死,連撫卹都沒有,尹奉吉的父母只能靠要飯為生。


同時曾報效天皇的還有:
金山錫源(漢名:金錫源,1960年大韓民國國會議員)
大島秉徳(漢名:蔡秉德,1949年大韓民國空軍上將,韓國空參謀總長,第19屆國務總理。)
香川貞雄(漢名:金貞烈,1949年大韓民國空軍大將)
中島一權(漢名:丁一權,1949年大韓民國陸軍大將,1949年大韓民國陸參謀總長,1970年大韓民國總理。) ........

在韓國,這樣的親日賣國特別多,而且結局都不錯,為了自己民族獨立堅決抗日的,下場反而很差,奇葩的國家。


西山講歷史


扒一扒“廢奴英雄”林肯的皮。

亞伯拉罕.林肯,美國第16任總統,多次被評為各種版本的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100位人物之一,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後,林肯簽署了《宅地法》、頒佈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領導北方贏得南北戰爭,奠定美國工業騰飛的基礎,這些歷史功績使得林肯名垂青史,然而,林肯本質上是一個積極維護美國資本家利益的政治家,他另一面的言行,令他的光輝形象大為褪色。

《宅地法》的背後

1862年5月,林肯簽署了《宅地法》 ,規定每個美國公民只交納10美元登記費,便能在西部得160英畝土地,連續耕種5年之後就成為這塊土地的合法主人。


那麼問題來了,西部的土地真的是“無主之地”嗎?歷史真相是,西部的廣大土地,是上千萬印第安人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於是,從林肯頒佈《宅地法》開始,對印第安人的屠殺即實現了合法化,美國軍隊配合移民針對本土印第安人展開了有組織的大規模種族滅絕,一個部落一個部落地完整殺戮。

據後世學者估計,從1862年到1865年林肯去世時,有300萬印第安人因此喪生。這是什麼概念?每天2700個印第安人被殺,就算奧斯維辛集中營,5年也才殺了110萬人!

更為令人髮指的是,白人暴徒往往把印第安人的頭皮和生殖器(不分男女)割下,作為其邀功領賞的依據,其殘暴無恥讓若干年後的納粹黨衛軍也甘拜下風!而這些歷史罪行,其背後的策劃人就是林肯。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背後

林肯從來就不是一個堅定和徹底的廢奴主義者,相反,他是一個種族主義者。1858年,在他當選總統前兩年,他說道:

我與道格拉斯法官的意見一樣。他(那個黑人)在許多方面不與我們一樣——在膚色上是確實不平等的,大概在道德或知識的稟賦方面也是不平等的……”;“我還願意說,白種人與黑種人之間有肉體上的差別,我相信這個差別將永遠禁止兩個種族在社會和政治平等的條件下生活在一起……

1862年,林肯在與自由黑人談話時說道:“即使你們不再是奴隸的時候,你們仍遠遠不能與白種人處於平等的地位……別的種族享有的許多好處,你們都不能問津。”林肯還告訴這些黑人:“我們白人不願意你們這些自由黑人和我們住在一起。”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林肯的一切行動的出發點,首先是為了維護美國的統一,其次是鞏固北方工業資本家的利益。因此,他在發佈《解放奴隸宣言》後的公開談話中說:

我要拯救聯邦,我在這一斗爭中首要目標是拯救聯邦,而不是摧毀奴隸制……如果我能夠不解放任何奴隸而拯救聯邦,我願意那樣做,如果我能夠通過解放一些奴隸,不管另一些奴隸而拯救聯邦,我也願意那樣做。

因此,馬克思就曾不客氣地評論說:在林肯先生身上,我們隨處可以找到美學上的不雅、邏輯上的缺陷、形式上的滑稽和政治上的矛盾。另一位廢奴主義者菲利普斯也說:林肯先生是一個天天在成長的人,為什麼他會成長呢?因為我們用水澆灌了他。

當然,最終林肯是為了美國的國運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其本身也不失為一個敢作敢當,思想開明的政治家,但他絕非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純粹善良。


每日一段歷史


1、外國人認為中國只有4000年曆史。我們自稱中國文明有5000年曆史,但外國人只承認從夏朝至今的4000年文明,因為能夠實錘證明夏朝之前文明存在的文物極少。所以堯舜禹時期在外國人眼裡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文明,就像中國人認為亞特蘭蒂斯文明也不存在一樣。

2、秦始皇至始至終沒有立皇后。

千古一帝嬴政統一六國、結束了天下紛爭的局面,功績堪比三皇五帝,於是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后宮佳麗無數,但從他自繼位到離世,他始終沒有立正宮皇后,其中的原因也成了千古之謎。

3、發明造紙術的蔡倫是個太監,死於宮廷鬥爭。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的真實身份是東漢宮廷的大太監,雖然他對中國文明的發展做了巨大貢獻,但他品行卻及其卑劣。蔡倫為了攀附權貴,憑藉為皇后誣陷其他嬪妃上位,後期更是進入權力核心,成為宦官亂政的始作俑者。然而,蔡倫醉心於權力,最終也敗在權力鬥爭之下自殺身亡。

4、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公元213年,曹操與孫權在濡須這個地方進行了一場戰鬥,孫權為了刺探敵情,親自乘舟駛入曹軍控制的水域附近。曹操發現後立刻命令士兵萬箭齊發,孫權乘坐的船頃刻間一側中箭無數,開始傾斜眼看就要翻船,於是孫權令船調頭讓另一側也被弓箭射中,使船身保持平衡後安全離開。

5、從東漢到宋朝這一時期的皇帝都是禪讓的。長達千餘年的時間內,這麼多朝代的更替、政權的變化,雖然都是憑藉刀槍實力決定的,但是在稱帝的時候,這些內心急迫想要稱帝的人在表面上還是都搬出了禪讓制這一套(被禪讓者的內心肯定是千萬個草泥馬飄過),到了元、明、清三代,乾脆連這一件外衣也不要了。

6、宋代人以前一天只吃兩餐。先秦時期政府甚至對一天吃幾頓飯都有明確的規定:天子一天吃四頓,諸侯吃三頓,而百姓只能吃兩頓。這個規定後來隨著時局的動盪,也慢慢沒那麼嚴格執行,但是由於生產條件所限,普通人家一天也吃不起三頓飯,直到宋朝時期,由於農業生產、商品經濟的發展,百姓一天才有條件吃上三頓飯,並延續至今。

7、四川人明朝以前不吃辣椒。是的,你沒有看錯,最能吃辣的四川人在明朝以前竟然不吃辣椒,不是他們那時候不能吃辣,而是因為之前中國根本不產辣椒,他們沒有辣椒可吃。據考證,辣椒原產於美洲,歐洲人開闢新航路到達美洲以後發現了辣椒,並帶到了世界各地。在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傳入到中國,從那時起,四川人才開始吃辣椒,一直到現在成了最能吃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