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閉的大門 關不住溫情

緊閉的大門 關不住溫情

工作人員為居家隔離者提供愛心服務。 祁瑞龍 攝

疫情防控

“愛心大禮包”

“愛心大禮包”中放有口罩、手套、體溫計、消毒液、愛心聯繫卡、承諾書、責任卡等12項必備用品。

口罩、消毒液和手套是避免居家隔離戶家庭成員交叉感染;體溫計可以自行量體溫;愛心聯繫卡有助於社區工作人員隨時提供上門服務;承諾書有助於做好居家隔離注意事項和防止隨意外出。

“愛心大禮包” 讓居家隔離者安心

“吳先生,您好!您需要的生活用品,我們已經買回來,放在您家門口,麻煩您出來取一下,祝你們健康平安。”1月30日,彩虹、棲霞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為轄區內居家隔離人員提供“愛心服務”。

“沒想到在這種緊要關頭,還給我們送來愛心大禮包,謝謝你們!”武漢回新區的一位大學生接到社區工作人員送來的物品時感動地說。

據瞭解,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中川園區立即組織成立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建立園區—鎮(街道)﹑部門—村(社區)—小區﹑住戶﹑駐區單位四級疫情防控模式,組建8個工作組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每一個細節,對排查出的武漢返新區人員實行網格化管理,逐人逐戶落實監測登記和居家隔離措施,採取“一對一”方式,由網格員與每一戶隔離人員親屬主動對接,將所需用品代購送貨上門,滿足居家隔離人員生活需求,並對隔離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和防控廢棄物實行密封收集、處置,嚴防二次汙染,像對待家人和親人一樣為居家隔離人員開展愛心關懷、耐心疏導、悉心幫助。

雖然隔了一扇門,卻隔不住滿滿的愛。“你們防護措施一定要做好,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這是社區工作人員和武漢來新區的居家隔離人員在微信群中的互動聊天,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善意的微笑,讓居家隔離人員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並架起了一座隔離不隔心的“連心橋”。同時,社區工作人員根據居家隔離人員生活需求,每天由社區安排專人到市場採購居家隔離戶所需的各類生活用品,為居家隔離居民提供代購上門服務,讓居家隔離人員在家安心度過隔離期。

“居家不出門就是最安全的防護。”對於居家隔離人員而言,雖然關起了一扇門,卻迎來了社會更多關愛、理解和包容。在當前疫情防控物資十分緊缺的情況下,中川園區各社區、村委會已分別於1月30日、31日為40戶居家隔離人員送去了疫情防控“愛心大禮包”。(記者 祁瑞龍)

上門隨訪近萬戶 只為大家都平安

“雷凱?”“到!”“王恩靚?”“到!”“葛正華?”“到!”……1月30日下午,孵化大廈門前黨旗飄飄,棲霞街道黨員先鋒隊正式組建,15名黨員幹部齊聚在此準備出發。

疫情面前,黨員是先鋒。略做講解與培訓後,棲霞街道相關負責人甘建廷帶著黨員先鋒隊成員火速奔赴各自指定聯繫點:“棲霞街道有11000多戶居民,從初二到昨天完成9000多戶的上門隨訪。一會兒大家分頭去支援,爭取今天完成所有的入戶隨訪工作。”步履匆匆,社區幹部們又奔向下一個戰場。

“你家裡有外省的嗎?”“沒有外甥,只有阿舅!”這不是相聲,更不是小品,而是彩虹街道社區幹部馬俊入戶隨訪時遇到的小插曲。儘管宣傳工作全面推進,但仍有部分群眾不清楚。一通通電話,一句句叮嚀,馬俊口乾舌燥,卻顧不上喝水。郭健只想再多打一個電話,再多走一戶。因為他們想讓更多的人遠離疫情,平安喜樂。

門開了,電話通了,有理解,有支持,有配合,有關心,有愛護,有叮囑,也有埋怨,他們照單全收、默默承受。彩虹街道相關負責人魏春善說,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責,他們明白守一方水土、護一方平安的重要。

春節返城的高峰即將來到,社區工作者的腳步又加快了。凜冽的寒風吹僵了他們張貼倡議書的雙手,冰冷的空氣穿透了他們四處奔走宣傳的身軀,卻仍然無法阻擋他們前行的腳步。因為他們心中有愛,是這份愛讓隔離不再冰冷,是這份愛讓管控更有溫度。

華燈初上,看到社區同志們這麼辛苦,老大爺主動向社區報告武漢來的親戚;聽到社區防疫物資匱乏,轄區居民送來了自家的消毒液,老黨員們紛紛表示要捐款相助……社區幹部的心更暖了:為了打贏疫情阻擊戰,我們拼盡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