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三十年代,曾威震豫西的女土匪張寡婦,最後的結局如何?

huangcaiting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為民國時期,在筆者的印象中這是一段混亂、土匪橫行的歲月。各地落草為寇、屢見不鮮,大多數佔山為王的土匪都是男性,卻有一個地方迥然不同,那就是豫西地方。

一位女土匪威震八方,橫行豫西,好不歡快!這究竟是為什麼一個弱女子就這麼成長為鼎鼎大名的土匪了呢?這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心酸秘辛?請各位跟隨筆者一同走進威震豫西的女土匪張寡婦,一起感受她的跌宕起伏的人生。

張寡婦原名叫做賀貞,出生於河南洛寧,她的家境非常不好,是窮苦百姓的子女。她相貌十分的突出,稱得上美女。身材窈窕,模樣俊俏,皮膚白裡透紅,那一雙大眼睛彷彿會說話,一遇見就讓人心潮澎湃,十分惹人憐惜。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嫁給了同樣貧困家庭出身的同村的一位叫做張有為的青年。婚後,夫妻二人非常恩愛,接連擁有了三個兒子:老大張振升,老二張明升和老三張先升。雖然一貧如洗,但是一家五口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張有為積勞成疾,年紀輕輕便命喪黃泉,他的父母無法接受兒子的英年早逝也紛紛跟隨他離開。於是一家子突然分崩離析,只剩下賀貞和嗷嗷待哺的三個兒子,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日子越過越顯得捉襟見肘,老大張振升被逼無奈,想向同村的地主伯父張更山租幾畝山地來填補家用。但是卻慘遭拒絕,上前繼續懇求卻遭遇毒打。萬般無奈之下,也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張振升上山加入了土匪行列。憑藉著自身的努力,張振升頗受土匪頭子的賞識,很快便榮升為二當家,在積累了一點實力之後,張振升變下山想找當年羞辱過他的地主張更夫算賬,不料他早已人去樓空。

原來張更山早一步得知了張振升的計劃,於是他想了一個更為歹毒的計劃,背後下死手。他買通了張振升的手下韋聚臣,在一次綁票行動中,韋聚臣背後打黑槍,張振升就這樣命喪黃泉。張寡婦聽聞大兒子的死訊,悲痛欲絕。她帶著自己的二兒子也加入了土匪,立志要為大兒子報仇,她得到了大兒子舊部的支持,併成為了新的頭領。

張寡婦在成為新的土匪頭子時,曾與自己的屬下約法三章:一是隻搶為富不仁的地主,不得對窮苦百姓下手;二是不得糟蹋黃花閨女;三是不能草菅人命。凡是違反上述規矩的,殺無赦。但是她的手下並非都嚴守這幾項,有一個叫做李有才的小頭目就對這些規定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有一次在參與綁架大戶人家的千金活動中,李有才就起了歪心思,看見如此美麗的女孩便想佔為己有。他的小心思被張寡婦看的一清二楚,張寡婦便始終手提雙槍,寸步不離地守護著女孩兒,李有才這才始終無法下手。張寡婦一直看守到後半夜,實在是睏意難捱,就靠著門框睡著了。李有才大喜,躡手躡腳地摸進屋裡,想霸王硬上弓、生米煮成熟飯。他心下想,張寡婦怎麼為一個素不相識的丫頭片子殺了自己。但是結局並沒有按照李有才的想法前進,女孩兒的哭聲驚醒了張寡婦,她毫不猶豫地槍殺了李有才,並將他棄屍荒野。

這件事情過後,張寡婦在土匪中樹立了威信。在不斷地擴大和發展過程中,張寡婦的勢力日趨強大。於是她放鬆了要求,不再像之前那麼嚴厲地約束手下了。於是土匪為非作歹,荼毒百姓。豫西一帶的百姓都敢怒而不敢言,從他們流行的一句歌謠:“蛇蠍心毒,寡婦心狠;犯她手下,挖苗斷根。”中可見一斑。

洛陽軍閥劉鎮華想將張寡婦收入麾下,張寡婦為了底下人的前途考慮,欣然接受,於是乎,張寡婦一行土匪成為了劉鎮華手下的一個團,自己的二兒子張明升出任團長。張明升在這種狀態下變得驕橫跋扈起來。自恃手中有人有槍,背後又有軍閥的支持,無惡不作。在一次陝縣頭峪村鄉紳舉辦的酒宴上,居然當著眾人的面,肆無忌憚地調戲良家婦女,當場就被憤怒的村民結果了。張寡婦得知自己二兒子的死訊之後,馬上出發血洗了頭峪村,全村百姓幾乎都被殺光。這樁慘案在當時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

在為老二報仇後,張寡婦將矛頭盯上了張更山。同樣採取了屠村的殘忍手段,由於手下人找錯了村子,另一個村子被無辜受到牽連。

惡貫滿盈的張寡婦徹底成為殺人如麻的一方悍匪,當初只為尋仇而落草的賀貞不復存在。最終在人民和當地政府的制裁之下,張寡婦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魯迅先生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為了私人恩怨而牽扯到無辜的人,這實在是不好的選擇,也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可怕結局。

  


無筆


張寡婦是民國時期河南洛陽一帶令富家大戶聞之色變的女土匪,她一生命運坎坷,先後經歷喪夫喪子之痛,落草為寇也是情勢所迫下的無奈之舉。

張寡婦名叫賀貞,是河南洛陽洛寧縣人,18歲時嫁給了當地村民張友。張家是老實本份的莊稼人,雖不富裕但日子也過得下去,賀貞嫁給張友之後,接連生下3個大胖小子,一家人過著有滋有味的生活。不料,好日子沒過幾年,張友因病去世,26歲的賀貞轉眼間成為寡婦,人稱張寡婦。

張寡婦帶著三個兒子受盡欺凌、艱難度日,好不容易把三個兒子撫養成人。大兒子張振升因小時候時常遭地主惡霸的欺負,於是上山落草為匪,想借土匪的勢力報仇雪恨。依靠敢打敢拼敢闖的精神很快成為了山寨的二當家,率領土匪回村找地主報仇,卻沒想到地主居然花大價錢收買打手把張振升害死了。1922年,43歲的張寡婦決心替兒子報仇,她變賣家產,購買槍支彈藥,上山落草。由於她辦事幹練、為人仗義,很快受到土匪們的信賴,被推舉為大當家的,山上人馬在她的帶領下逐漸興旺起來。

1924年,張寡婦手下擁有1000多人馬,在洛寧、宜陽、嵩縣一帶劫富濟貧,攻城破寨,令當地富家大戶聞風喪膽,她的名號一時間響徹方圓數百里。她對山寨土匪立下規矩“只准搶有錢人,不能禍害窮人”。張寡婦很有遠見,搶來的錢都用來購買槍支彈藥,擴充隊伍,很快隊伍發展到2000多人。1925年,為了手下們的前途考慮,張寡婦率部接受了鎮嵩軍張治公的招安。沒過多久,二兒子張明升被頭峪村鄉紳設宴誘殺,張寡婦率部血洗了這個村莊,許多無辜百姓慘遭殺害。報仇雪恨之後,張寡婦回到家鄉繼續當土匪,很快又拉起了一支1000多人的隊伍。

1929年,鎮嵩軍萬選才部招安了這支人馬,張寡婦把人槍交了出去,自己帶著親隨繼續回鄉招兵買馬。1932年,在家務農的三兒子張先升被地主惡霸槍殺,張寡婦率部從宜陽殺回洛寧,將行兇的地主一家老小全部殺死,其中誤殺村民33人。

1933年,已經54歲的張寡婦金盆洗手,棄匪從商,在臨汝、許昌等地販賣槍支、鴉片等,在從許昌回鄉路上,經過龍門,被國軍剿匪部隊查獲,在洛陽東關大橋下被執行槍決!


歷史茶坊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河南經過多次戰事以後,破敗不堪,這土匪多如牛毛,當時河南不少縣城都被土匪攻克過,有些縣長都被土匪架走成了肉票。而在這眾多的匪首中,張寡婦之所以出名,一是因為她是匪首裡少見的女人,二是她與眾不同,常綁快票。

張寡婦其實姓賀,她丈夫才姓張,不過那時候嫁出去都隨夫姓,所以丈夫死後,別人都叫她張寡婦。張寡婦本來帶著三個孩子是想老老實實做農民的,不過孤兒寡母常被人欺負。張寡婦的大兒子不堪受辱,後來一怒上上山當了土匪,還混成了二當家,回村殺了仇人報了仇。

不過仇人裡有一個漏網之魚,他買通其他土匪打了張寡婦的大兒子的黑槍。大兒子死後,張寡婦更加沒法立足,於是帶著其他兩個兒子也上山投奔土匪了。因為張寡婦的大兒子原來是二當家,所以大家都把她當長輩,後來發現張寡婦做事有主張,就推了她當老大,成了少見的女匪首。

女匪首一個意外的好處,就是做快票生意好做多了。所謂快票,就是指綁女人的票。因為女人落入土匪之手過了夜贖回去名聲也壞了,講究要快點贖票,一般上午綁票,下午就得贖人,所以叫快票。

可普通人家湊點贖身銀子不容易,快不起來,一旦過了夜,大多覺得被土匪糟蹋過了,所以不肯來贖人,所以這快票生意不好做,很難變現,一般的土匪很少做快票。

張寡婦就不一樣,她是女人,張寡婦聲明不準手下碰快票,自己會親自保護,這對於綁來的快票來說起碼貞節有了保證,這家裡人就願意來贖人。所以這別的匪幫不能做的快票生意,張寡婦做的火熱,也算是差異化經營吧。

生意做的紅火,張寡婦的隊伍就日益壯大,軍閥張治公看上了她的部隊,就招安她做了官軍。因為女人不方便做官面上的人物,所以張寡婦讓自己二兒子出面當了團長。可是沒多久,張寡婦的二兒子被人擺鴻門宴暗算了,張寡婦一怒之下血洗了村子,再次上山當了土匪。

不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不久她第三個兒子也被人殺死,而張寡婦也落入了官府的手裡,被槍斃處死。可以說張寡婦悲劇的一生也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吧。


不沉的經遠


張寡婦本是一普通農婦,但竟然做了悍匪,而且在中國土匪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一個普通農婦上山為寇,並且成為當地一害的呢?

據《河南大事記》記載,張寡婦原名張賀貞,生於清末,是河南洛寧人,後嫁給農民張有。

張有家境稍好,有幾畝薄田,再加上一家人勤勞肯幹,日子並不難過。婚後,張賀貞先後生下3子:長子張振升、次子張明升和三子張先升。一時人丁興旺。

不過,當時正是政局不穩,軍閥割據的民國初年。匪患肆虐,河南一帶更是猖獗。

為了保家護院,張有特意購置了一杆槍支。沒想到他這杆槍卻讓土匪們惦記上了。不久後,張有在持槍出村時,被人殺死,槍支也不翼而飛。

隨著張有去世,張有的父母承受不了喪子之痛,也先後病倒,雙雙撒手人寰。

這下,只剩下柔弱的張賀貞和3個嗷嗷待哺的兒子相依為命了。無奈之下,張賀貞只得咬緊牙關撐起這個家,極盡艱難勉強把3個兒子撫養成人。

為了養活 誰知本家大伯不但不施以援手,還將他打了一頓。張振升一氣之下,便上山做了土匪。

張振升為人勇猛,在土匪中漸漸打出了威信。很快就得到了大當家的器重,並被提拔為二當家。

張振升決定找本家大伯出口惡氣,沒想到消息洩露,本家大伯花錢買通了他身邊的人。就在他帶著眾土匪去找本家大伯的路上,被放了黑槍,結果了性命。

當張振升的屍體被人抬到張賀貞面前,並向她說明一切時,張賀貞悲憤之下,決定為子報仇。她讓三子張先升守家,自己帶著次子張明升上山為匪。

張賀貞雖說是女流,但她膽大心細又頗有計謀,經她策劃的搶劫,從來沒有失過手。再加上她又是二當家的母親,所以她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在大當家被殺後,她就在眾人的推舉下,接替了大當家的位子。

由於是窮苦人出身,張賀貞知道窮人的艱難,所以她立下規矩:一是隻搶有錢人,二是隻圖財不害命。

張賀貞講誠信,她不像別的土匪那樣,為了逼迫被綁票的人家湊錢贖人,對肉票百般折磨。她把人綁上山,只是派人看守,然後催促被綁架的家人去籌錢。被綁架的人家也曉得事理,一般都會及時把錢湊夠來贖人。

所以,張賀貞綁票的生意做一單是一單,從來沒有“死票”。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她還涉足販賣煙土等行當。她的名頭越來越大,一些人也紛紛前來投靠,很快她的隊伍就壯大起來。

人多雖然勢大,但一幫烏合之眾也不好管理,這些人打著張賀貞的名頭四處為非作歹,搞得四鄉八鄰雞飛狗跳。特別是一些地主鄉紳不堪其擾,對張賀貞恨得咬牙切齒。

為了報復張賀貞,這些人花錢僱人,把她留在家裡種地的小兒子張先升打死在了河灘上。

張賀貞聞訊,猶如晴天霹靂。這時駐紮在洛寧一帶的鎮嵩軍派人前來和張賀貞對接,希望接收她手下2000多號土匪。

張賀貞想到跟她的土匪也多是窮人出身,同時她也希望次子張明升能借此機會脫離土匪的身份,所以經她同意,這2000多號土匪被編成一個團,張明升也被任命為連長一職。待送走了這些人後,想著為小兒子報仇的張賀貞,又回到山上重新扯起了大旗。

由於張賀貞名氣大,願意跟隨她的人不少,所以不到兩年,張賀貞又拉起了一支土匪隊伍。就在她尋思著給小兒子報仇的事時,她的次子張明升卻在頭峪村裡徵軍糧時,因為得罪了地主,被打了黑槍死掉了。

仇恨讓張賀貞怒不可遏,她直接帶著土匪們屠了頭峪村,算是給張明升報了仇。

隨後,張賀貞決定一鼓作氣殺到洛寧老家,為張先升報仇。

她手下的土匪得到命令後,趁黑往張賀貞的老家衝去。誰知由於天黑,他們竟屠錯了村,枉殺了一村無辜的百姓。

接連發生的屠村事件,震驚了國民政府。

當時軍閥混戰已告尾聲,國民政府為鞏固政權,將剿匪事務作為工作重點。張賀貞做下的屠村大案,自然成了國民政府圍剿的重點對象。

在國民軍的數次圍剿下,張賀貞手下的土匪死的死,逃的逃,勢力也大不如前。

此時的張賀貞已是白髮老嫗一個。可是她一想到她沒有一個兒子留在世上,就恨透了那些殺她兒子的人。她決定親手除掉殺死小兒子的兇手後,就離開洛寧。

為了買槍,張賀貞帶著煙土到許昌去了一趟。然而,就在她揣著槍回來時,卻被人認出,並被告發。

得到信息的政府軍,很快就將孤身一人的張賀貞抓捕歸案。由於她手上人命太多,再加上地方政府也擔心會有土匪來劫獄,所以在審訊完後,立刻就將她處以死刑。

槍決這天,聞訊趕來的人不少,畢竟是一方女悍匪嘛。

只見張賀貞死到臨頭,卻毫無懼色,她對著人群大聲喊道:“我是張賀貞,我是被仇人逼上山的,我的兒子都讓仇人打死了,我的仇還沒有報完,我不怕死,我就算死了,也要去找仇人索命……”

不過,不等張賀貞說完,就傳來一聲槍響。隨後她像一截木頭一樣,悶聲而倒,一代女悍匪自此消亡。

(參考史料:《河南大事記》)


張生全精彩歷史


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位張寡婦雖然讓人痛恨,但其實也一個可憐人。

張寡婦,原名賀貞,出生於河南洛寧的一戶窮苦人家。18歲時在父母的撮合下,嫁給了同村的小夥子張有為。婚後夫妻恩愛,賀貞也為張有為生下三個兒子,老大張振升,老二張明升和老三張先升。一家人靠著祖上留下來的幾分薄田,雖然幸苦,但也勉強能度日。

但老天似乎不給好人活路。在張寡婦26歲時,她的丈夫積勞成疾而去世,公公婆婆也因為承受不住老年喪子的打擊而先後去世,只留下張寡婦他們孤兒寡母,獨自面對生活的艱難。

後來,張寡婦含辛茹苦,終於把三個兒子撫養長大,但同樣家裡的開銷也是越來越大,日子愈發捉襟見肘,更過分的是,老大張振升還經常受到同村地主張更山的欺凌,這位張更山甚至還要強行收回他們的田地,張振升前去找張更山理論,卻換來了一頓毒打。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也為了有朝一日出人頭地,張振升毅然辭別母親,上山成為了一名土匪。成為土匪的張振升由於敢做敢為,頗得匪首賞識,很快做到了二當家的位置。於是,他便尋思下山找張更夫報仇。

但是,張更夫在得知張振升成為土匪二當家後,就花重金買通了張振升的一名手下韋聚臣,有了這名手下的通風報信,張更夫連續好幾次都躲過了張振升的暗殺。再後來,張更夫再次重金收買這名手下,在後來的一次綁票行動中,這名手下在張振升的背後打黑槍,將其殺死。

張寡婦在得知消息後,悲憤欲絕。一怒之下,她傾家變產,購買槍支,與次子張明升一起上山也加入土匪,她要為大兒子報仇。隨後,她又因處事果斷、有勇有謀,很快取得大家的信任和擁戴,被推為首領,人稱“張寡婦”。

兩年後,張寡婦就已經擁有1000多人,800餘條槍,她經常活動在洛寧、宜陽、嵩縣一帶,晝伏夜出,攻村破寨。對那些殷實富戶,或劫財物,或綁人票,儘管她本人很少出馬,但作案者都打“張寡婦”旗號,由此張寡婦名聞數百里,老百姓中更是流行一句歌謠:“蛇蠍心毒,寡婦心狠;犯她手下,挖苗斷根。”



後來,洛陽軍閥劉鎮華為擴充自己的實力,有意招撫張寡婦。張寡婦為讓這些土匪有個好前程,便率領手下1000多號人接受改編,成為了劉鎮華的一個團,並讓老二張明升出任團長。

但是,因為張寡婦多年的劫富濟貧,讓當地的地主鄉紳們非常不滿,再加上張明升自恃手中有人有槍,背後又有軍閥的支持,也是驕橫跋扈。

在這種背景下,這些地主鄉紳便以設宴為由,誘殺了張明升。張寡婦得知消息後,逐率重兵血洗了頭峪街,全村百姓幾乎被殺光。這在當時轟動一時,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

報仇之後,張寡婦隨即脫離了劉鎮華的軍對,重返家鄉拉起了杆子,不久便再度達到1000多人。不久張寡婦又被軍閥萬選才收編,不過這次收編的僅僅是張寡婦手下之人,她本人再度回鄉拉桿,繼續過著劫富濟貧的日子,因而被當地鄉紳豪強所恨。

於是這些鄉紳豪強便派人將張寡婦在家務農的幼子張先升被人槍殺,張寡婦隨後率領人馬從宜陽殺回洛寧為子報仇,將這些鄉紳豪強全部殺死,但也造成當地33名無辜村民被殺。

由於三個兒子的先後去世,張寡婦也開始變得心灰意冷,再加上她年齡逐漸增大,於是便棄杆從商,經常往返於臨汝、郟縣、許昌一帶,販賣槍支、毒品。1933年10月,張寡婦從許昌返家,在經過龍門時,被以前的手下認出並報官。

隨後,洛陽警備司令部出動大批軍警,將張寡婦的住地團團圍住。張寡婦明白自己這次插翅難飛後,主動繳械投降。在對張寡婦進行審訊時,她非常爽快的承認了自己這十多年的所有罪行,最終被洛陽警局判處她死刑。

行刑當日,張寡婦被押到洛陽東關大橋下,當時整個洛陽城萬人空巷,老百姓爭相目睹女匪首張寡婦的真面目,隨著行刑警察的一聲槍響,53歲的張寡婦結束了她傳奇而罪惡的一生。


我是趙帥鍋


張寡婦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縱橫豫西的一個女土匪,她的一生極為悲苦,早年喪夫守寡,長子被迫闖蕩綠林,結果被當地豪紳買兇所殺,為了替長子報仇而落草為寇,之後縱橫於豫西一代,但她僅剩的兩個兒子此後也先後被殺。張寡婦後來棄杆從商,從事毒品槍支買賣,最終被國民黨捕獲槍殺。

張寡婦本名賀貞,1880年生於河南省洛寧縣,成年後嫁給張有,兩人共育有三子,分別為長子張振升,次子張明升和幼子張先升。後來,丈夫張有去世,賀貞逐守寡,獨自撫養三個兒子艱難度日。

隨著三個兒子的長大,張家生活負擔逐漸加重,長子張振升成年之後又屢受當地地主欺凌(另說該地主為本家張更山),張振升無奈之下被迫闖蕩綠林,但卻被當地豪紳僱傭殺手暗殺(另說被張更山買兇殺害)。

民國十一年(1922年)秋,為了替長子報仇,賀貞逐傾家變產,購買槍支,與次子張明升一起上山入夥。因處事果斷、有勇有謀賀貞很快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擁戴,被推為駕杆,人稱“張寡婦”。引起有膽有識、行事仗義,人馬很快便興旺了起來。

民國十三年(1924年),張寡婦的人槍已經達到1000多,經常活動在洛寧、宜陽、嵩縣一帶,晝伏夜出,攻村破寨。對那些殷實富戶,或劫財物,或綁人票,儘管她本人很少出馬,但作案者都打“張寡婦”旗號,由此張寡婦名聞數百里。

民國十四年(1925年)春,張寡婦被鎮嵩軍張治公部收撫。但後來因為次子張明升被當地鄉紳設宴誘殺,張寡婦逐率重兵包圍頭峪街,誤殺很多無辜百姓。報仇之後,張寡婦隨即脫離鎮嵩軍,重返家鄉拉起了杆子,不久便再度達到1000多人。

民國十八年(1929年),張寡婦被萬選才收編,不過這次收編的僅僅是張寡婦手下之人,她本人再度回鄉拉桿,繼續過著劫富濟貧的日子,被當地鄉紳豪強所恨。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張寡婦在家務農的幼子張先升被人槍殺,張寡婦隨後率領人馬從宜陽殺回洛寧為子報仇,又誤殺村民33人。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先後失去丈夫和三個兒子的張寡婦心灰意冷,加上年齡逐漸增大,逐棄杆從商,經常往返於臨汝、郟縣、許昌一帶,販賣槍支、毒品。同年,她從許昌返家,在經過龍門時,被當地國民黨軍武庭麟部查獲,隨後被槍殺於洛陽東關大橋下。

張寡婦的生平大致如此,至於網上流傳的詳細版本,本人沒有考證,不知真假。


香茗史館


有人說張寡婦在土匪的道路上越走越黑,也有人說她是在那個吃人不吐骨頭的社會里反抗的標杆。而她所做的一切皆因生活所迫,重擔所壓,於她而言,為子報仇,終身不悔

張寡婦名賀貞,上山前活著簡單而幸福的生活。18歲嫁人生子,過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每天夫妻倆為柴米油鹽而艱苦奮鬥,雖家徒四壁,但卻也苦中有樂。第2年,他為丈夫張有為生了第1個兒子取名為張振升。

生活多磨難,本來就貧苦的家庭,還要照顧生病的婆婆。夫妻倆每日早出晚歸,面朝黃土背朝天,粗糙的手像是枯老的樹皮一樣。

之後公公婆婆相繼離世,為了埋葬公公婆婆,向當地地主借了銀兩,從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生活。但是債務還沒還清,另外兩個兒子又相繼出世。

生活的重擔把自己的丈夫腰都壓彎了,可是地主階級以及西方列強共同剝削下,他們依舊是負債累累。

俗話說禍不單行,在賀珍26歲那年,丈夫與世長辭,她從此成了寡婦。一個女人在那個吃人不吐骨頭的社會里,將三個孩子拉扯大比登天還難,但賀貞硬是堅持了下來。


當地的惡霸與地主見他們孤兒寡母,更是仗勢欺人,而他們也就一直過著忍辱負重的生活。直到十幾年之後,孩子們都長大了,本以為生活有所好轉。

但是在大兒子21歲,二兒子19歲,小兒子也17歲之時,一場災難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

那年為了養家餬口,大兒子張振升不得已想向地主張更山租了幾畝地。但是作為伯父的張更山不僅將他拒絕了,還讓他羞辱了一番,最後將地租給了別人。

張振升咽不下這口氣,與張更山理論,沒想到被暴打一頓。張振升懷恨在心,但卻無可奈何。看著家裡米粒全無,他只好辭別母親,上山為匪,另尋生路。

張振升為人有勇有謀,深得土匪首領的喜愛,很快就當上了二當家的位置。為了報仇雪恨,張振升帶著幾個弟兄下山找張更山算賬,但是沒想到自己卻遭了暗算。

張更山得知張振升上山當土匪,並且當上了二當家的位置時,早就買通了張振升的一名手下。他私底下給張更山通風報信,害得張振升空手而歸。可是誰也沒有預料到張振升的這次行動卻招來了殺身之禍。



張更山怕張振升再次來擾亂,於是再次用重金收買那個叛徒,直至那個叛徒在張振升背後打了黑槍,讓張振升成了他鄉的冤魂。張寡婦聽聞,恨由心生,毅然帶著二兒子“上了梁山”。

由於張振升聲譽非常好,所以張寡婦備受尊重,最後原來的老大死了,張寡婦做到了老大的位置。而她也給手下制定了規矩,只搶富不劫民,不欺負良家婦,搶來的財富必須要留一半買槍支彈藥,擴充隊伍。

後張寡婦的隊伍又被送到部隊訓練,而張寡婦的報仇之心從未停止過。可是大兒子的仇還沒有報,二兒子張明升又被當地鄉紳所打死。

這一次,張寡婦再也忍不住了,帶人血洗了整個村子,從此她土匪的名聲傳遍大江南北。可是張根更山歹毒如蛇蠍,偷偷把張寡婦留在家的小兒子拉到河邊活活打死。

張寡婦聽聞,悲痛欲絕,帶人攻打。然而張更山早已與地方勢力勾結,根本打不下來,只能撤兵。為了替子報仇,張寡婦尋找到當地軍閥吳佩孚,讓他收編了自己的隊伍。

自己的隊伍被送去編制後,手下已經沒有多少人。而此時,國民黨政府加大對豫西的整頓力度,一步步把張寡婦逼上了絕境。

1933年,張寡婦從鄭州坐車去洛陽,在洛陽一家旅館被識破,沒過多久就被洛陽司令部包圍。

在刑場上,她大喊:“就算是死了,我也要報仇。”而張寡婦也就結束了她悲慘而壯烈的一生。


史之策


有人可惜,說應投奔八路軍。這就是命。受形勢所逼當土匪是反抗精神,殺富濟貧反映農民的要求。殺地主是正義報復,錯殺人是報復的侷限性。多次受招安是她的正義嚮往。這些人沒投紅軍、八路軍,沒到延安,可能是沒人引領,或誤聽宣傳共產黨。總起來說代表了當時農民階級迫切需要無產階級共產黨的領導,最終走向失敗。教訓是,當時只有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救農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農民才能翻身,消滅貧窮受壓迫的根源。我們更加熱愛共產黨,懷念偉大領袖毛主席!


電話18037934359


有的人當土匪,是被逼無奈,為報仇不得已而為之;有的人當土匪,是看中了這個行當,逍遙快活,不受約束!而本文的土匪張寡婦屬於前者,不然一個女人再怎麼也不會拋頭露面、落草為寇的!




張寡婦,洛寧人士,原名賀貞,18歲時嫁作人婦,丈夫叫作張洛山。本來夫妻倆雖說貧困,生活卻過的非常有奔頭。張寡婦是個和善的人,上孝公婆,下敬丈夫,村裡的人皆是稱讚。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老天就像是個惡趣味的人,一股腦兒地戲耍張寡婦!先是公婆突然離世,26歲那年,丈夫又橫死,獨留下三個兒子與之相伴!張寡婦雖說和善,卻也是個要強的人,不求助他人,自己找活幹,不停歇地奔波勞碌!

張寡婦的苦日子鄰居們都看不下去了,便去找張洛山的親哥哥張更山,讓其幫幫其弟媳子侄。沒曾想張更山絕情無比,說道“救急不救窮,我是不會去填窮坑自找麻煩的。”張寡婦也是要強,聞聽此言,更是決定與張更山老死不相往來!

人心都是肉長的,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張寡婦的長子張振升,看到母親的含辛茹苦,揹著母親去找了伯父張更山,求租種4畝地。結果可想而知,張振生被張更山奚落挖苦一番,趕了出去,還直接把這些地轉租給了他人!張振生氣不過,又去與張更山理論,被張更山叫人打的頭破血流!張寡婦知道後,罵兒子不爭氣,發狠道:“人窮骨頭不能軟!你去當刀客吧!”張振升當了土匪後,憑著自己的敢打敢殺,當上了二當家。



在山上待了兩年後,張振生決定找自己的伯父算賬解恨!率領一夥土匪回村,卻是中了張更山的埋伏。原來是張更山得知張振生當了土匪後,就防備著了,還買通了張振生的一個手下,就這樣張振生遭了黑手慘死了!

張寡婦崩潰了,恨上心頭,誓要為自己的大兒子報仇,攜次子上山也做了土匪。由於對張寡婦遭遇的同情,再加上張振生身前的名聲和後來大當家的意外身亡,張寡婦成為了這一方的匪首!從此,女匪張寡婦匪聲在外!

一開始,張寡婦指定的政策是劫富不搶貧,二兒子卻又意味死於一個鄉紳手上!此時的張寡婦戾氣十足,連續兩次白髮人送黑髮人讓她徹底瘋了,率領土匪血洗了整個村子,留下了惡名!

而此時的張更山也是絕了,知道張寡婦遲早要找他報仇,把張寡婦的三兒子也弄死了!張寡婦三個兒子至此死絕,存在於世上只有一個念想,那就是殺了張更山!她再次下山,傾巢出動想要一舉殺掉張更山,卻損失慘重,打不下來,只得撤退!



心有執念的張寡婦選擇了投靠當地軍閥吳佩孚,讓他收編了自己的隊伍。本想借助軍方勢力的,結果自己的隊伍反而被收編了不少,張寡婦心有不甘,卻又無能為力!因為這時的國民黨政府要清除豫西的所有土匪勢力,張寡婦榜上有名,就這樣,張寡婦被逼上了絕境,決定暫時逃離洛寧!

可惜,張寡婦報仇的願望不會實現了,她剛逃到洛陽,就被當地的國民軍逮捕,在刑場上結束了不甘的一生,只有她死之前的最後的發聲:“就算是死了,我也要報仇!”不斷的在空中迴盪!



小結:如何評價張寡婦的一生呢?她被逼上山,是世道造成的,還是萬惡的舊社會的一個縮影呢?她的後半生只為了報仇,也造了殺孽,殺了許多無辜的人,又該如何評價?唉!

(配圖為影視人物)


瀚海說史


在土匪橫行的民國時代,我們所熟知的土匪頭目都是男人,然而卻有這樣一位女土匪首領,曾橫行豫西十多年,只要一聽說她的名字,都嚇破了膽,威震一方,這位顯赫的女首匪,就是張寡婦。一個普通貧民家的女子,為何淪落為禍害一方的悍匪首領呢?她最終的結局如何?

張寡婦名叫賀貞,出生於河南洛寧的一個十分貧窮的家庭,18歲就出落成一位很漂亮的大姑娘了。她長得很俊,很招人喜歡,在她花季年齡時,由父母做主,嫁給了一個同村同樣貧窮的小夥子,名叫張有為。結婚後,雖然很窮,日子也還算幸福,夫妻恩愛,不久就生下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張振升,二兒子張明升,三兒子張先升,靠祖傳的幾分薄田,辛苦勞作,也能勉強度日。


然而,就在張貞26歲的時候,災難降臨到這個家,丈夫張有為由於積勞成疾,就生病去世了,張有為的父母承受不了喪子的打擊,不久也去世了,於是家裡就只有張寡婦帶著三個年幼的兒子,相依為命,艱難度日。 隨著三個兒子的逐漸長大,日子越來越艱難,走投無路的大兒子,就去向同村的地主張更山,租幾畝山地,用以維持生計,張更山還是他的伯父。這位豪無情義的伯父,把地租給別人種,也不給他。於是張振升就去找伯父評理,不但沒租到地,還被伯父毒打了一頓。 被逼無奈的張振升,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由於什麼手藝也沒有,就去當土匪了,他認為這是最快的出人投地方式,並且還可以找伯父張更升報仇。 張振升做土匪後,很受匪首賞識,很快就做了二當家。此時,他就開始思考,怎麼下山去找張更山報仇了。


1922年10月的深夜,他帶著幾個手下,摸到張更山的家裡,撲了個空,張更山早就躲起來了。原來,幾個月以前,張更山就買通了張振升的一名手下,要他為自己通風報信。此後,張更山又重金收買了另一名手下,在後來的一次綁票行動中,這名手下在他的背後打黑槍,打死了張振升。 張寡婦得知兒子的死訊,極度悲傷,於是就帶著自己的另外二兒子,也去做土匪了,她要為大兒子報仇,她得到了大兒子部下的支持,被推薦為首領。做了匪首的張寡婦,曾對自己的部下約法三章:只搶為富不仁的地主,不搶貧苦百姓家;不得糟蹋黃花閨女;不能草菅人命。違法者,一律斬殺。 張寡婦有一個手下叫李有才,是一個很貪色的小頭目,曾糟蹋過很多良家婦女,有一次一個手下,綁了一個大戶人家的閨女,李有才見女孩長得好看,就想下手,張寡婦日夜看著,到半夜時,李有才趁張寡婦打盹的功夫,就下手了,驚醒了的張寡婦毫不留情地處決了李有才,從此她在匪中的威信大長。 隨後,張寡婦的勢力不但擴大,擁有了1000多人,800條槍,就開始放縱她的手下,胡作非為,荼毒百姓,引起了民憤,曾在當地留下了這樣的歌謠:“蛇蠍心毒,寡婦心狠;犯她手下,挖苗斷根。”


後來,張寡婦為了有個好靠山,就帶著手下1000多人,被洛陽軍閥劉鎮華招撫,成了他手下的一個團,二兒子張明升為團長。驕橫跋扈的張明升,仗著自己有槍,有軍閥依靠,在一次鄉紳舉辦的酒宴上,當作眾人的面調戲良家婦女,被激怒的村民打死了。 於是張寡婦為了給兒子報仇,率眾血洗了這個村子,把全村百姓殺光,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曾轟動一時。 為了替大兒子報張更山的仇,他曾派手下去幹,結果手下找錯了村子,殺死了另一個村子的33人,還砍傷了數百人。從此以後,張寡婦就蛻變成了殺人如麻的一方惡匪,與當初只為報仇的她,判若兩人。 由於張寡婦行為惡劣,官府對其進行了懸賞通緝。 在1933年10月,張寡婦為籌集軍火資金,單獨一人帶著煙土去許昌販賣,在途經洛陽時,被以前的手下認出,於是在摸清她的行蹤後,此人迅速報官領賞了。



洛陽警備司令部馬上調集大批軍警,將張寡婦團團圍住,自認難逃了,就繳械投降了。張寡婦在審訊時,承認了自己所犯的罪行,但她仍狡辯說,入匪是為了報仇,而最終警局還是判處了她的死刑。 行刑那天,整個洛陽城的人,都跑去觀看了張寡婦的真面目,在行刑警察的一聲槍響中,53歲的張寡婦結束了自己可悲又可惡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