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養老院養老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與兒女孝順與否無關,對嗎?

農在天涯


凡是需要進養老院的父母大多是八十多歲或喪失自理能力了,那他們的兒女也已經六十多了,也都是當爺爺奶奶的人了,正是發揮餘熱的大好時光,身體基本健康,精力還比較旺盛,幫忙照看孫子同時還要買菜做飯,整理家務,說實在的,比上班還累,哪裡還有精力去照看年邁的父母?

也許有人會說子女多可以輪流贍養,這個提議有一定道理,暫且不說上段所說原因,單說輪流贍養。我以為,輪流贍養老人的前提是老人有自己的住房,然後子女輪流住到老人家裡,料理吃喝拉撒睡。不可以拿老人當物品挪來挪去,讓老人這家住幾天,那家住幾天。老人適應能力本身就差,換個新地方睡眠不好,剛剛適應了,又要換到下一家了,如此下去老人是苦不堪言啊!

如今八十歲老人子女雖多,但有自己住房的並不多,他們“昨日”的儲蓄都已貢獻給子女的婚事,購房了。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養老院將是社會發展方向。


雲臺山風光


我是老年人,講講心裡話。我認為進養老院是社會的進步,傳統觀念應漸漸地退出歷史舞臺,要與時俱進。

我是獨生子女戶,我女兒成家後,生了兩個孩子,又有房貸,她怎麼承受四個老年人養老問題。老年朋友們,醒醒啦,早作打算,早安心。


劉承澤3


老金父親96歲,春節後就97歲了。

老金媽媽媽去世15年了。

父親在90歲以前,與我們一起生活從無異議,他還自己四處訪親問友。

90歲以後視力下降,不能外出,子孫都去工作學習了,感到一人在家寂寞,又怕子孫負擔麻煩,聽說養老院老人在一起,活動多,熱鬧愉快,

就經常提出要去養老院,開始我們不讓,後來朋友說,你帶他去一家一家養老院參觀考察一下,看他怎麼說!

結果,這個與養老院常有打交道的朋友帶路,

跑了一天,參觀了三家市裡有名氣的養老院,

回來後,他再也不提去養老院了。

現在,我們請個保姆陪他,他就很滿意了!

養老院其他不說,

光三天兩頭聽說看到昨天走了誰,今天走了誰,誰又不太久了一一

就絕對考驗您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老金的結論:

說一千,道一萬,

只要家庭條件許可,子孫孝順,

居家養老是不二選擇,

進養老院養老是無奈的選擇!!!!


金鵬144964690


進養老院養老,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與兒女孝順與否無關,對嗎?

這話說的很對,我表示支持和贊成,為什麼我要這麼說呢?因為很多時候,養老院養老的很多優勢,是子女所達不到的。

1.養老院的生活環境好

大部分的時候,養老院所建立的場所都是特別僻靜的地方,環境也好,空氣好,庭院當中也會種植於一些花草樹木,這些都特別適合老年人的居住和養生的條件,老年人居住在這樣的生活環境當中,心情會非常愉悅。

2.養老院有一定的醫療保障

很多時候,現在的養老院都有獨立的醫務室,也配備有一定的醫務人員,平時可以方便為老人做一些身體體檢和預防,針對有些老人身體患病的情況,也可以做出指導性的意見。

3.養老院的飲食符合老年人的口味

大部分的情況下,養老院住的都是一些老年人,自然在飲食上面,就會做一些適合老年人口味的飯菜,而且也會制定合理的健康食譜,有利於保障老年人所缺失的一些營養成分。

4.在養老院大家不會很孤獨

人都害怕的是孤獨和寂寞,那麼老年人同樣也是如此,但是養老院更多的就是,很多老年人在一起生活和居住,大家互相都有個伴兒,同時老年人在一起也會聊到一塊,有共同的語言,自然就不會特別的孤獨和寂寞。

其實,上面這4個條件在很多時候,是普通家庭所不具備的東西,而恰恰養老院就可以滿足我們很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同時有的時候,子女每天都有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給自己的父母養老,因此,有些老人在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覺得自己的子女是不孝順的,這樣的認識是非常錯誤的。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也越來越關心老年人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就會在養老建設上面投入很多,所以說,作為我們老年人來說,以後的養老理念和趨勢更多的還是要向前看,正是因為養老院有這麼多的優勢,而子女養老卻有很多的不足,那麼以後越來越養老就會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更多的也是和子女的孝順無關。


小微情感世界


在以前,人們國家的人養老服務,大多數寄希望於居家養老。具體來講,就是說人年紀大了之後,由親人照料生活起居。這類養老服務方法優點取決於,人年紀大了之後,還可以再次在自身瞭解的自然環境中衣食住行,由關聯親密無間的人來照料,衣祿習慣性上,也可以較大水平上被重視。

可是,近期兩年一種新的養老服務方法迅猛發展:住敬老院養老服務。敬老院,是一種養老院。聽起來比不上居家養老溫暖,可是從總體發展趨勢上看來,愈來愈多的人接納了在敬老院養老服務。上年深圳市還出現過敬老院“一床難尋”的新聞報道。為何如今住敬老院的老年人愈來愈多?

昨日,我跟盆友探討這一話題討論的那時候,我們沒辦法點評這種情況的出現。不清楚把它歸由於社會發展的發展還是孝道已經缺少。

敬老院是人類文明的物質,它能給老年人更高級、全方位的服務項目

人們不得不說,敬老院是人類文明的物質。只能在社會發展生產主力提升的今日,大家才還有機會從傳統式的居家養老邁向自身養老服務。一個人就算是無依無靠、無依無靠,晚年時期也是敬老院幫助處理老齡化問題。因此,從某類視角上而言,敬老院都是對人的一種釋放。它多給人出示了一種養老服務的挑選。

並且,敬老院養老服務,具備很顯著的優點。它不但能夠 給徹底沒有自立能力的老年人,全天地出示服務項目,也可以給老年人技術專業的診療醫護,另外還能給老年人造就一個同年齡社交圈子,協助老年人尋找志趣相投的人,防止孤獨。這種全是居家養老沒辦法給到老年人的。

敬老院填滿衰落的氣場,不容易是老年人養老服務的第一挑選

住敬老院是很好的養老服務方法之一。但是,再多的敬老院,裡邊集聚的人全是老弱貧病,給人一種衰朽的氣場。更何況,人到住進敬老院之後,也要杜絕親朋好友和子女,精神實質上在所難免遭遇孤獨和寂寞。這也許比物質生活的貧乏、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的照料,更痛不欲生。

因此,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年紀大了之後,假如子女孝敬,生活起居許多人照顧,敬老院不容易是他的第一挑選。可是,如今接納住敬老院的人愈來愈多。能夠 想像當今老年人從子女那邊獲得的照料過少了。自然,緣故你能說成年青人工作中忙、年青人壓力太大、年青人沒有自信照料好老年人這些。但是,估算還有一個緣故就是說,年青人把老年人收到身旁照料的觀念比不上過去。這在其中將會蘊含著,當今孝道的缺少。

愈來愈多的人住敬老院,你感覺是社會發展的發展,還是孝道的缺少呢?


暮然一笑終成夢


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將老人集中到養老院集中供養有如下好處:一,國家財政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由民政部門牽頭,當地鄉鎮政府具體負責建設的養老院,是收容老人集中供養的主要形式,而且,每年由政府財政拔出專項資金,用於養老院的正常運轉。二,由社會和個人出資建設的養老院,是對養老院不足的補充形成。三,將老年人養老作為一種產業進行開發,建設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辦法之一。四,老年人集中到養老院集中供養,在生活,醫療,保健等方式進行標準化服務,比在居家養老有較大優勢。五,老年人集中供養,可以提高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並且,可以減少子女的負擔,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所以,是一種進步。


亮劍3549


養老院本來是養老的地方,可現在有些養老院成了詐起老人錢財的地方,老年人一旦進去了,如同進了監獄一般,不能出大門半步,隔絕了親情,隔絕了外部世界,很多老人感到不自由。這樣的養老院裡甚至還有虐待行為。所以,老人們不敢住,不願住這樣的養老院了。這就是說有昧良心的人借辦養老院詐取老人錢財,怎麼監管?


退休閒人


養老院是社會發展的方向,目前有許多老年人自願選擇進住養老院,養老院的條件越辦越好,養老院的人群是老人的夥伴,老年人可以無憂無慮,天天開心的和夥伴們談笑風聲問快樂,活好老人的每一天。與兒女的孝順或不孝順無關。



晴天287270136


養老院有政府行為和社會企業行為之別。前者是公費撫養無依無靠的孤寡老人或是身殘智弱者。後者是有嘗,且有等級之分。願者攜資入院,按繳資數額對號入座,分級享受養老待迂。與子女孝順慼慼相關:繳資多少,決定受養人員享受標準;節假探親與否,體現親情厚誼!視養老院為家庭後院,親密無間,這才是良好的社會風範!


郭老大456


我認為與兒女孝順有直接的關係。有人是嫌棄老人,才把老人送養老院的,而且很久都不去養老院看老人一眼。有的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是從老人實際出發,讓老人再過集體生活,快樂過好每一天,而且每週都要拿著老人喜歡吃的東西去探望。其實兒女孝順父母,不能用是否送老人去養老院來衡量。楊女士的父母都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一個82歲,一個80歲,在家裡她一個人無法應對,於是把父母一起送到了養老院,她每週要去兩次看父母,買精油給父母按摩。隨然父母已經不認識她了,可是她堅持下來了。她沒時間打理自己,心裡就是父母,牙齒都掉了好幾顆,也沒有時間去維修鑲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