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倫是誰?李白真的和他友情很深嗎?

何必說


汪倫,何許人也。

好像除了李白那首《贈汪倫》,除此幾乎見不到歷史上關於汪倫的史料記載。

據可以考證的史料記載,汪倫是唐朝開元年間的一個涇縣縣令,大概是今天的安徽宣城。

其實,在開元盛世之下,區區一個縣令很難留下歷史墨筆,而汪倫和李白之間並無太多的交集和交情。

王倫只是仰慕李白的文采,一直很想拜會一下。

舉個例子。

他們之間就如同現在一個六線縣城的縣長想拜會一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同一道理。如果沒有十分重要的活動和交情,兩個人是難以相見的。

但是,汪倫聰明呀。

第一宣傳工作做得好。到處宣揚涇縣這個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有桃花潭水、萬家酒樓。描寫成文人墨客必來之處。

第二感情工作做到位。汪倫對李白的仰慕之情可以說達到頂點,已經把能夠見到李白當成此生無憾之事。

然而汪倫對李白的思慕之情,李白是全然不知的。

後來託人,想盡一切辦法終於把李白連哄帶騙弄到涇縣。

李白來到涇縣一看,根本不像汪倫說的那樣,甚至還有些凋敝,為此很是失望。

雖然李白心裡的落差非常大,但是汪倫的盛情款待感動了他。李白越發覺得汪倫對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悔自己不早來。

在涇縣逗留數日,李白還是要踏上旅程。臨走之際,賦詩《贈汪倫》一首成為千古絕唱。

所以,李白和汪倫之間正驗證了一句話“情真意切感動人”。


三言二拍說熱點


李白是唐代的著名詩人,號稱詩仙,在那個萬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年代,李白,杜甫,李商隱,杜牧就如九十年代香港的四大天王,圈粉無數,其中汪倫就是李白的鐵桿粉絲。

汪倫是涇縣的卸任縣令,非常仰慕李白的才華,汪倫知道李白好遊山玩水,開懷暢飲,便寫信邀李白來涇縣玩,說涇縣桃花十里,山水秀美,酒店萬家,李白聞訊,正中下懷,便欣然應往,受到了汪倫的熱情招待,席間汪倫告訴李白,涇縣沒有十里桃花,只有一個桃花潭,也沒有酒店無數,只因酒店老闆姓萬故稱萬家酒店,因自己想結識李白而編造了這個謊言,目的只是想把他騙過來,李白聽後百感交集,原諒了汪倫這個善意的謊言。

接下來的日子裡,汪倫陪著李白遊遍涇縣山水,吟詩作對,夜夜美酒笙歌,李白很是感激!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即將離別,汪倫送給李白八匹馬及部分凌羅綢緞,並親自將其送到碼頭,當船離開碼頭時,汪倫在岸上唱起了送別的歌謠,李白頓時心潮澎湃,遂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絕句: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對我情。





王yunlai


李白應該是自然熟,人來瘋。他有很多朋友,來自五湖四海各個階層。《百家講壇》裡提到汪倫是村裡一個釀酒的,李白經常去吃酒。至於感情,應該談不上深,從李白寫到汪倫的詩歌數量就可以知曉。


椿茶館


李白坐船正準備出行,忽然聽到岸上的以腳踏為節拍的唱歌聲。桃花潭的水深達千尺,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深情。 名句賞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此詩作於詩人在安徽涇縣一帶的漫遊途中。

在涇縣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倫,他常常預備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離開桃花潭時寫下了這首贈別之作。 前兩句敘事,詩人正要乘船出發,忽然聽見岸上傳來歌唱聲,原來是老朋友汪倫特意趕來送他;後兩句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詩句的動人力量。這首有明顯的民歌風味的詩詞自然質樸,清新流暢。 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