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漸進式策略研究

我國是一個包括地震、颱風、滑坡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率比較高的國家,而且災害造成的損失 比較嚴重。近年來,防災減災科學普及工作獲得了政府、社會以及學校的廣泛重視。2018年10月10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專題研究自然災害防治問題,強調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強化綜合減災、統籌抵禦各種自然災害。

防災減災科學普及是常態減災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提升民眾防災素養、構建全社會科學應對自然災害的綜合能力具有深遠的意義。

本文以地震這種突發性災害的科普宣傳工作為線索,分析在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實踐中普遍存在訴求不清晰、方法欠匹配等問題,從防震減災科普教學效果提升的角度,結合地球科學教育和公共安全教育要求,提出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要從內容和形式上與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生理、心理發育完善程度相匹配,實行“漸進式” 教學策略,並對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內容、教學方法、情感態度等進行分類,提出了相應的科普教學建議。

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渐进式策略研究

01 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立足於把地震有關的科學知識以及應對地震的方法傳播給民眾,培養全社會科學有序應對地震的態度和能力,對整個防震減災工作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價值。

中小學生是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的主要和重點對象,《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學校應當進行 地震應急知識教育,組織開展必要的地震應急救援演練,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具體實施層面,通常學校將防震減災科普教育與公共安全教育結合在一起,普遍採取應急演練、科普講座等形式 開展。在法律法規要求以及教育、應急、科技、地震等部門的共同推進下,全國各地學校以防災、應急與安全的活動一般每年至少一次,再加上科普“六進”等主動送科普類活動的推動,每年學校開展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活動數量甚為可觀,但是在防震減災教育實踐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共性問題,比如教學內容“ 與孩子知識結構欠匹配”、教學方法“與孩子生理心理成長過程欠協調”等。

(一)防震減災知識一鍋端現象

在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實踐中,比較容易混淆“防震減災知識”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二)忽略受眾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的現象

在面向中小學生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實踐中,經常見到忽略學生知識結構和理解能力的現象。

02 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漸進式策略

梳理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內容會發現,按照與常規教學的關係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內容與中小學科學和地理課程教學有交集,與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內容有融合,另一部分則與常規教學關係不大,偏重於課外輔助學習。

具有交集融合特點這部分的內容和要求,無疑為其他沒有交集的內容普及提供了參考思路。充分吸收科學、地理教學和公共安全教育的原則和方法,對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整體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筆者認為,一方面防震減災科普內容要與科學、地理相關課程進行對接,在常規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防震減災的內容拓展。

另一方面,要與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不同階段的不側重點匹配,努力做到聽得懂、學得會、做得準確。在科普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到不同階段學生所具有的知識結構、認知和思維邏輯的特點,採取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方式。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不同年齡段的要求

2007年,教育部出臺《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以下簡稱《綱要》), 明確了六大類需要了解和應對的安全問題,分別是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公共衛生事故、意外傷害事故、網絡信息安全事故、自然災害以及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考慮到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範圍和特點的不同,針對小學、初中、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綱要》按照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四個學段分別設置了教學內容,並且側重點各有不同, 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渐进式策略研究

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教育中的防災素養培養防災科學素養是科學素養的組成部分,具有科學素養構成的共同特徵,同時具有防災減災特有的構成要素。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傳遞的是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觀念。

擁有一定的防震減災知識、具有一定的地震防災和應對技能、擁有防災互助的情感態度,這些都是學生們適應未來社會所必需的。所以,在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教育中,應當逐步介入和培養防災科學素養。

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渐进式策略研究

在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內容的六個方向綱目中, “地震與地震波”“地震與地球科學發展”綱目與中小學科學 和地理課程教學關係比較緊密,“地震與安全教育”綱目與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要求比較緊密。

這並不是說其他章節與常規教學沒有關聯,比如“地震災害認知和預防”綱目中,涉及地震次生災害(滑坡、泥石流、火災、海嘯等)。雖然以次生災害的名義進行綱要羅列,但這些災害的知識點和避險技能,原本就納入了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自然災害”部分的教學要求。

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渐进式策略研究

綜上所述,在對中小學生開展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內容和方法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以鞏固常規教學內容為主,重點沿著“災害原理—災害預防—災害應對”的邏輯線路,側重於學生掌握災害 基本知識點和應對的技能要求,在此基礎之上再拓展教學其他知識點,不能捨本逐末。

2

無論哪個綱目的教學內容,都要注意科學普及的方式方法,不能與課堂教學完全一致,不能把防震減災科普教學做成中小學科學課的翻版。

要充分發揮科普的興趣引導導向,以故事或者案例引入、實驗探究、觀點辨析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質疑和主動探究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增加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的吸引力。基於防災場館的教學更加需要充分利用展品展項的互動效應,藉助展品展項賦予的視覺、聽覺和觸覺感受,尋求課堂教學難以實現的情境感,鞏固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3

技能類的教學訓練要注意因地制宜和重複訓練,因地制宜強調對技能原理的理解和靈活運用,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重複訓練強調技能實踐的鞏固,形成災害應對的下意識反應和習慣。

4

要參照和借鑑常規教育內容遵循的分級漸進原則,在內容和方式方法的選擇上與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思維能力匹配,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做不同內容和形式的科學傳播,達到興趣引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綜合理解的教學效果。

原文節選自,《城市與減災》2019年第六期《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漸進式策略研究》,有刪減。

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渐进式策略研究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渐进式策略研究

排版:戴怡茹

審核:潘文霞

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渐进式策略研究

北京市地震局官方網站

http://www.bjdzj.gov.cn/

北京市地震局官方微博

https://weibo.com/u/2892818962

地震數字科普館(PC版)

http://dsm.besn.org.cn/

北京市防震減災科普網

http://besn.org.cn/

《城市與減災》雜誌網站

http://www.csyjzqika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