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人的所有认知彻底打乱了


这次疫情的突然爆发,打乱了每个人的节奏,打乱了社会的节奏,也打乱了全世界的节奏。


然而,一切偶然的背后,都是必然。


这是大自然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也是整个社会的一次急刹车。


社会发展的飞快,我们也疾步向前,但是我们身体走的太快,以至于丢掉了灵魂,是时候寻找一下自己的灵魂了。


疫情之下:人的所有认知彻底打乱了


1:生死面前,一切都是小事


就在疫情爆发的前不久,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我们的GDP总值已经近100万亿、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


然而经济学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之后,人们“幸福感”就不会再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正比提升。


也就是说接下来无论我们再怎么挣钱,哪怕你暴富一场,你的幸福感都不会明显增加,这已经不是那个物质决定幸福的年代了。


既然如此,已经持续高速发展了近40年的的我们,已经背井离乡、奔波奋斗了无数个日夜的我们,已经被疫情关在家里十几天的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起思考一下人生了?


人只有在两种东西面前,才不把钱当回事:第一是健康,第二是自由,而现在这两种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


之前我们是害怕赚不到钱而恐慌,而现在我们是担心失去生命而恐慌。


在生死面前,一切都是小事。


终于发现:免疫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才是可以摧毁一切商业逻辑的降维打击。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土里刨食,我敬你是个汉子,病床上数钱,你就是个傻瓜。


究竟什么是幸福?


身上没病,心里没事,眼前有亲人,就是幸福。


现在我们再来重温这段话:


在生死的临界点,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是于娟《癌症日记》中被转载最多的段落之一。


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100多年前,马克.吐温回首自己的人生,写下这样一段话:“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这次疫情结束后,就去见你最爱的人吧,就去陪你最亲的人吧,就去干你最想干的事吧!


疫情之下:人的所有认知彻底打乱了


2: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100 年多前的一天,曾任清朝内阁中书的梁济,由于看到整个社会的沉沦,在决定投湖自尽。


在他自尽前的三天,问只有 25 岁的儿子梁漱溟:" 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回答:" 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梁济不语,最终选择在 60 岁生日前夕投湖自尽,留下了一封《敬告世人书》,遗书中说:


"国性不存,我生何用 ?国性存否,虽非我一人之责,然我既见到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后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 。

后来,梁簌溟成了国学大师,他一生都在思考和践行这个问题:


这个世界究竟还会好吗?


这个可谓振聋发聩,堪称世纪之问!


水木然也非常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平心而论,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凡是看透这个世界真相的人,都是悲观主义者,因为这个世界看起来富丽堂皇,其实早已是一地鸡毛。


但是罗曼罗兰说:这个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世界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所以这个世界的英雄,都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最后,我又想到了鲁迅的那句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果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疫情之下:人的所有认知彻底打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