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 党员先上——高邮市中医医院援鄂医疗小分队第一天正式入驻病房日记

交汇点讯 高邮市中医医院医疗小分队四位天使的名字“张文凤、王红梅、李平、成璇”,正可串成一句话“凤至梅开,平安凯旋”,美丽的“凤”凰逆向而行奔向湖北大地,正如那珞珈山旁梅园的“梅”花凌寒傲然开放,待数日扫尽疫霾,定会“平”安凯“璇”归来!

关键时刻 党员先上——高邮市中医医院援鄂医疗小分队第一天正式入驻病房日记

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 多云

高邮市中医医院感染科张文凤来武汉的第五天。

经过紧张的前期准备、训练,与医院的接洽,院感流程排雷,江苏省第二援鄂医疗队决定于今天正式入驻病房。先分成三个小组,进驻三个病区,与该院的医护人员混编,并肩作战。

早晨七点半,我们第二医疗队组建党员突击队,扬州医疗队是第一医疗组,首批进驻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4楼六病区。突击队从宾馆出发前往医院与医务科的人员对接具体的班次、工作内容、工作流程、防护措施等等。

穿上层层防护服,经过曲曲折折的走廊,步行一层楼梯,再乘坐电梯,到达我们支援的阵地,病区朱琳护士长出来迎接了我们。这个病区原来是泌尿外科,前天下午刚刚重新组建,58张床位,当天晚上全部住满。科室原来的护士,也都是来自当地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有妇科的、手术室的等等,还有来自乡镇医院的护理人员,大家彼此素不相识,但为了同样的使命走到了一起。

与朱护长对接了我们排班的要求,工作的时长,上班的内容……,我们江苏医疗队和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了认真的交流接洽,不断地磨合,在感控的流程、行走的路线等等方面按要求进一步完善。

晚上,我和扬州医疗队院感组组长乔继红主任一起,连夜梳理出护理人员进入病房需要注意的细节,制定了穿脱防护服的流程及行走的路线图,并打印出来发给大家。

关键时刻 党员先上——高邮市中医医院援鄂医疗小分队第一天正式入驻病房日记

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 阴有小雨

来武汉的第六天

雾蒙蒙,阴沉沉。

今天各个小组的护理人员正式入驻病房。每天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八点分三个班次,一个班次工作四个小时,每班次五个人,四个责任护士,一个负责消杀,确保我们每个人的自身安全。说是四个小时,但是他们要提前一个小时出发,要延迟一个小时回宾馆,也就是说实际一个班次要花去六个小时。

我们医院的三名美小护,今天上的是中午班,12点到16点,他们11点从宾馆准时出发,回宾馆房间的时间是17:15,前后6小时15分钟。

想想在这个危机四伏的环境里,病毒就在我们的周围对我们虎视眈眈,伺机乘虚而入,所以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加强自身防护,避免感染发生。

我们组的袁良才,也就是苏北医院重症监护的袁老师,昨晚紧急赶往医院,协助为一名患者进行无创通气,上呼吸机。风险中、辛苦着,我们也会负重前行、不辱使命。

今天对于我来说是相对轻松的一天,因为没有班,中午睡了这六天以来的第一个午觉,真香啊!真舒服呀!

小诗迸出:

我是勤劳的小蜜蜂,

晚睡早起工作忙。

安排好工作新一天,

打扫卫生促健康。

熬好中药粥飘香,

强身健体上战场!

今天怀着一颗期待又忐忑的心情去了病区,病区一共58张床位,55个病人,一个病危四个病重。我今天是护理班,刚开始因为“太空腹”和多层口罩的原因有点不能适应,忙着忙着就很快进入角色,这里的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换水的时候跟病人交谈,他们都很轻松,一声声地表示感谢,他们相信医院相信我们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医疗结果的。有一位病危的病人,一直使用无创呼吸机维持,给氧浓度80%,患者血氧饱和度88%,看见病人很痛苦心里非常难受,向他们讲解了自身防护和关于呼吸机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就到了下班时间,才发现自己腰酸背也痛,肚子饿得咕咕叫,回来的路上下着小雨,大家都感觉外面的空气特别清新,真心希望这场“战役”快点过去,所有病人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今天是我来到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支援的第6天。我们中班的6名(一医5护)小伙伴相约在宿舍楼底,一起徒步至人民医院六病区。来到科室后病区护士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虽然我们彼此都隔着厚厚的防护服,但依旧阻挡不了我们相互靠近的心。病房里的护士们都各司其职,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这里的是病人禁止家属探视陪护的,因此,我们护士需要帮助他们分发饭菜,不能进食者需要协助其进食。最值得自豪的就是,在我戴了乳胶手套的情况下还能成功打上静脉留置针2个,命中率百分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希望下次再接再厉!

关键时刻 党员先上——高邮市中医医院援鄂医疗小分队第一天正式入驻病房日记

今天是我来到武汉医院支援的第6天,今天也是我正式开始上班的第一天。第一天上班就出了点小问题,我的眼镜太大了,护目镜是小号的,压着我的眼镜,压得我很疼,只能不断调整眼罩的松紧度,一直坚持了下来,到下班的时候整个眼眶周围已经全部压红。在挂水的时候戴着乳胶手套,有的病人静脉也不太明显,最后楞是凭着对血管解剖位置的熟悉和平时的工作经验把针打上去了。开始来病区的时候有点紧张,上了一段时间,明显就适应了,一个班次下来我的衣服全潮湿了,护目镜上全是汗,一滴一滴的。

关键时刻 党员先上——高邮市中医医院援鄂医疗小分队第一天正式入驻病房日记

是呀,正如《新华日报》的记者与各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线上交流时,张文凤主任代表我们医院的三名正坚守在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也是代表她自己进行的简短发言中所说的那样:关键时刻,党员先上,我们听从党的召唤,在党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立即报名,有的抛下家里三岁的幼儿和年迈的父母,奔赴战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通讯员 施福琴

交汇点记者 李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