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外流,東北會出現空城現象嗎?

那誰是誰家的


說東北城市出現空城我認為不會,要是說出現空村很有可能,因為現在的農村人為了子女教育開始向臨近的城市或者縣城轉移,上了年紀的老人進城照看子孫或是享清福去了。

東北的經濟在資源枯竭之後必然要經過陣痛的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就必須要針對地域環境特色,通過探索借鑑,找出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也就是改革。

東北地區隨著改革的深入,依託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廣袤的綠地糧田,機遇一定會有。天然氧吧空氣就是錢,水就是你的血液。


崑崙草8


這個的確是容易出現的!目前,東北的城市裡相對來說還不是太明顯,特別是那些縣級市,縣城,鄉村,這種情況正在一步步加劇!記得前幾年去過一次黑龍江的一個縣級市,大街上幾乎見不到年輕人,甚至中年人都很少,但是,後來快過年的時候又去了一次,那些年輕人和出外打工的人都回來了,滿大街和商場都是人。去年又去了一次,也是快過年的時候,人就少了很多,黑龍江那裡的朋友說,有本事的和年輕的基本都走了,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的困難戶,有條件的都去外地了,東北的冬天還特別冷,冬天出門在外面不能逗留太久,基本都是待在家裡。再加上東北經濟不景氣,搞的人浮氣躁的,留在老家的男人,除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沒有穩定工作的,大多靠酒精麻醉自己,掙不了幾個錢,喝的都是散白酒,幾塊錢一斤的。照這樣下去,東北出現空城也快,首先是黑龍江那邊,脾氣比能力大的地方!


瀟易


東北會不會成為空城我不知道。我們當地的實際情況我還了解一點,大家參考一下吧。

我現在幫扶兩個貧困戶,一個81歲,老伴癱瘓在床,在農村沒有房子,現在縣城一個親戚樓房居住,屬於殘疾低保戶。一個72歲,老伴兒在縣城陪兩個孫子上,政府給蓋的彩鋼房,沒有地,由於扶貧的關係。我需要經常到村裡貧困戶家及村委會開展工作,我在屯子裡幫扶的這戶人家,這個屯子大概有50戶,,平時經常有人住的不會超過30戶,這些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年輕人基本都不在家了。現在農村的情況是:

一,農村年輕人找對象要求在縣城必須買一套房子,說是為了將來孩子的教育問題。

2,年輕人已經沒有幾個種地的了,都去外邊打工了。因為現在的物價,種地是很難維持生活的。

3,在農村的留守人都是老人和孩子了。年輕人很少看到了。

4,農村的年輕人最低的都在縣城送外賣,開出租車,當力工等,但是大部分還是去經濟發達的地方打工去了。

5,縣城裡的有經濟實力的都去好的地方了,吃財政飯的退休後也都去投奔子女了。

6,城鎮的年輕人考上大學,畢業後男的很少會回來,只有女的回來的多,所以就造成了女孩找對象困難。從這些實際情況看,東北流出的人太多了,主要是東北的產業少,容納不了那麼多就業人員,只能去外地尋找機會了,這就是實際。


手機用戶楊一板


東北人才流失,主要是從年輕人考上大學開始的

東北人口流失遠比數據更可怕。許多地方,已經像空城一樣。比如過去的煤炭開發型的城市,人口大幅度減少。林區更是這樣。林業工人老年化以後,退休了,就跟兒女走了,離開了家鄉,這個事情是比較普遍的。林區沒有了發展的動力,年輕人都出去發展了,這個當下的許多東北農村的情況是一樣的。

我去輝南的一個小村子做了一個調查,這個村子原來有註冊人口1100口人,現場常年居住人口只有500多人,許多屯子僅有幾十個人了。多數都是老人和孩子。

當下縣城擴大了,比原來的人口規模大了一兩倍,但是,鄉鎮的人口都大面積萎縮了。就拿東北的一些學校來說,過去每個鄉鎮都有十幾所中小學。現在大多數都合併成一所了,中小學合併在一起了。關鍵是沒有了生源,一個存在僅有十幾個上學的學生。主要原因是年輕人都走了。尤其是近些年考大學的多,農村青年上了大學,回鄉發展的極少。導致大學進城的現象比較普遍。

山東有若干地區為了賣房子,也為了招募工人,鼓勵東北農民舉家遷徙,給房子給工作,房子貸款,工作薪水比較高。這樣就解決了就業和發展的問題,而東北怎麼辦?

東北最典型的人口流失現象在農村體現的最深刻。原來比較熱鬧的存在逐漸減少了。

過去,至少過年的時候,都回來過年。現在,隨著新的一波進城高潮的湧現,過年返鄉的人也漸漸減少了。

東北沒有成熟的產業,沒有核心創造力,是個嚴峻的問題。我們拿什麼留住老鄉?

雞西煤礦人才流失從九十年代就開始了

從1992年開始,企業由於多種因素逐步陷入低谷,人才嚴重流失。據雞西礦業集團總工程師盧連寧介紹,從1992年以來,企業共流失工程技術人員849人,其中高級工程師87人,工程師282人,助理工程師480人。企業現在僅有工程技術人員1846人,佔職工總數的1.28%,嚴重短缺。10多年來,企業沒有進過一名本科以上的煤礦專業畢業生,僅進過一名女大專生。採掘骨幹工人、熟練技術工人流失更多,僅去年就有424人離開企業。

  雞西礦業集團城子河煤礦黨委書記孟凡平說,70年代到90年代初,城子河煤礦曾一度人才濟濟,發明創造了管縫式錨杆等多項技術,在全國同行業中排在前列。但從1992年以來,煤礦共流失工程技術人員56人,其中包括9名高級工程師,現僅剩工程技術人員78人,高級工程師2人,嚴重影響了企業當前生產和長遠發展。


煤炭市場仍舊在繼續惡化,東北最大的煤企龍煤集團已經站在生死存亡的邊緣。在去年虧損超23億元后,龍煤集團今年前四個月再次虧損22億元。而在陷入鉅虧的同時,龍煤集團還要養活多達24萬名員工。為了拯救似乎已無路可走的龍煤集團,政府欲輸血30億元緩解其流動資金困難。但這對於包袱沉重的龍煤集團來說,能有多大效果呢?煤炭市場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煤價仍在不斷探底,龍煤集團該如何度過這場生存危機?

黑龍江省鶴崗市,這座緣煤而興的城市因為驚現“1萬5千元一套房”而進入公眾視野,引發強烈討論。4月15日,輾轉來到鶴崗市實地探訪,儘管當地政府回應“‘一萬五一套房’是個別現象,當地樓市供需平衡”,但在記者走訪中發現,低價房並非少數。澎湃新聞發現,類似超低價格房源基本都是位於遠郊區的棚改房,大部分是多層住宅頂樓。過去幾年來鶴崗大規模的棚改或為此埋下伏筆。數據顯示,自2013年至2018年六年間,鶴崗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共計建設11萬套住房。而與巨大體量的棚改房相對,另一面卻是當地資源枯竭以及人口的大量流失。“紙條一張抵著一張貼,房子太多了”一條從佳木斯機場通向鶴崗的高速公路成為進入鶴崗的少數路線之一。和很多煤城一樣,鶴崗因煤而興,因此被譽為煤城。“鶴崗是資源型城市,它的興衰和煤相關。早前,很多人‘闖關東’到鶴崗,很多山東等地的農民為生計到東北謀生。鶴崗煤礦開發後,不少工人待遇很高,在當時不愁吃住。但後來,山東經濟發展了,很多人口又遷移回去了。現在煤炭汙染環境,很多廠子都關掉了,人更少了,都往外走。” 當地的司機師傅說道。


東北向前


我是來自東北的世界驚奇實錄,我來回答。

北方大城市附近的小城市,尤其是資源型城市,當資源耗盡的時候,真的就危險了。答主目前在瀋陽,瀋陽在整個東北來說,還算OK,算是人口正數的城市。但瀋陽並不是一個多元化發展的城市,很多專業在瀋陽沒有很好的發展平臺,在傳媒行業也是如此,一個人很容易到達職業的上限,停滯不前。驚奇的很多同事、朋友陸陸續續去了北京、上海(北京居多),尋找更多樣性、上限更高的職業規劃。


驚奇前幾天去北京參加了一個禮品展,禮品展上大部分參展商都是南方企業,包括小工作室。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創新和產品,讓人非常直觀的感受到南北方精氣神的不一樣,也接觸到很多新鮮的職業。驚奇不會去南方,也不會去一線城市,驚奇在北方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創業規劃,堅信即使大環境不好,也要堅持自己的outstanding。但驚奇要向所有給予驚奇啟發的熱血奮鬥的南方朋友致敬,改革開放的時候鄧爺爺也是帶著大家出國看了一圈,讓大家知道國外的發達,讓大家主動去學人家的好,所以這一點驚奇也能做到。會向最好的學習,也會不卑不亢。


以上,若干年後,沒有資源的小城市有空城的風險,但北方將圍繞出現幾個大型的中心型超級超市。如果歷史是這樣的進程,讓我們微笑迎接未來。


一個旅人的日記


呵呵,作為東北土著確實有些話是不吐不快。為什麼都說東北人口外流?請問,西北、西南、內蒙古地區不外流嗎?一樣的,為何總是說東北外流呢?關於東北,很多人已經妖魔化了,說東北人都走光了,年輕人不愛留下。不是北上廣,不是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哪裡都有年輕人要走。這不僅僅是東北獨有的現象。東北原本人口就不多,走了不少也是事實,但是有一點,這個地方在新中國最開始一窮二白的時候,大量支援了祖國的建設,現在他們落伍了,南方的朋友其實真沒有必要落井下石。投資不過山海關,辦事找人,小編去過其他南方城市,不是都是要找熟人嗎?中國就是一個人情社會,誰也別說誰。東北意識到了問題,現在也在國家的整體規劃下積極做著改革,總是用老眼光看人衛冕OUT了。其實現在都厄爾尼諾很嚴重了,東北今年的冬天黑龍江外,吉林和遼寧的非山區,溫度在零下20度的日子簡直屈指可數。你感受到了南方的溫暖,你怎麼不說你要感受南方的悶熱呢?東北冬天冷,東北有暖氣。以重慶為例,冬天各位覺得如何?

其實,小編的擔憂是農村,不是南方沿海地區的農村都一樣。有哪個年輕人願意留下種田?這是最大的問題。尤其擔心東北的城市是不是能變成空城,真不如關心一下這個。吃的都沒有了,你怎麼辦?進口嗎?


球哄哄


我家是黑龍江省七臺河市的,七十年代出生成長在七臺河,孩子上大學去的瀋陽,現在全家都搬遷到瀋陽,生意也都逐步遷出去了。

七臺河沒有幾個正經企業,煤礦都關停了,老百姓生存很難,學生考學都不想回來,壯年沒有出路的出去找工作去了,做生意的都把生意遷走了,老年人條件好的去南方養老去了,七臺河人真的快走光了!


活著的七零後


我只說幾句實話,我家在一個小農場,我小時候2萬多人口,上學的時候每個年級七八個班,每個班四十多人,現在的小學兩個班加起來三十多人,能走的人都去外地了,孩子也去外地上學了,留下來的是有政府上班的,退休的,做點小買賣的,還有些種地的,大街上每天就那麼幾個人走來走去,我也出來十來年了,不打算回去了,回去能幹什麼?你們也別和我犟,我是實話實說,沒必要拍馬屁挑好聽的說,實事求是。我老婆父母家在一個農村,以前也有二百來戶,現在回去一看周圍幾個屯子加起來也沒有這麼多了,房子全空著,我不像你們都挑好聽的說,講的都是頭頭是道的,我就一普通人,把能看的上來說說,沒毛病吧


生活的枸杞茶


空城絕對不可能,我是吉林省一小山城,山青水秀,風景秀麗。物產豐富,人傑地靈。人囗外流是有。我同事、同學孩子出國留學、上北上廣、深圳就業的是不少 。但是絕對沒有在長春、地級市工作得多。還有在全國各地買房的非常多。包括北上廣、沿海城市,而且有遠見。我同事孩子在日本上大學,她九幾年,原始股一上市,她就在上海買了140的房子。東北氣候四季分明,但是春暖夏涼,秋高氣爽,冬日白雪皚皚,也很適合居住。好多遊子都回來買房養老 。東北土地肥沃,山林野菜、蘑菇街、人參、貝母、細辛物產豐富。藍天白雲,空氣清新。拿城市來說:賺大錢不易,賺小錢容易,只要你肯幹。東北人口增長速度緩慢,因為獨生子女較多,大多是獨生子女,50後都是 。重男輕女少,由於孩子少負擔輕,在外地買房、自身有房子就多,生活比較安逸,人口返流也不少。還有當年原始股上市富了一批人。當然,哪都有窮富之分,但是你要是肯幹,絕對不會餓S。舉一實例:春天剛下來的山菜刺嫩芽三十左右一斤,婆婆丁八九元一斤。我老媽附近一小夫妻,賣完豆腐開電動車上山採山菜,賣700多,春天就賣了二、三萬。秋季採蘑菇也是。我有一鄰居老人70多,沒事自己做公汽,去郊外採野菜,春天還賣了3000多,小城市消費不低。


冰清韻a


東北闢如黑龍江幾乎都是資源型城市,東北有豐富的油、汽、煤、林,城市經濟發展的依賴性很強,幾十年都是靠吃資源、賣資源生存,現在國家加大了保護資源維護生態環境的力度,一些靠吃林、吃油、吃煤的城市都關停了釆挖的企業和機構,人員下崗失業,生存急急可危,人員開始流動,向生產力發達的南方流動,例如黑龍江鶴崗原來煤城,大慶是油城,還有一大批林業城市等都受到衝擊,轉型乏力活力不足,幾乎成了廢城,由於人員外流嚴重,剩下大片大片空房,成了空城。再加上氣候寒冷,日照時間短等自然條件的缺陷,整個東北經濟都存在不同程度下行,高端人才只流出不流入,不僅南方人不願意去,東北本地人也更願意到南方尋找相對溫暖舒適的地方安家,就拿開店來說在東北冬天取曖費都是一筆較大支出,增加了生意的成本。空城現象已經凸顯,房價在這些城市幾乎“白菜價”,還有價無市,貴賤沒人買,空城還在不斷髮生,東北也正在創新思維轉型探路,給城市注入新活力和新的發展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