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账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们是怎么处理的

过年期间,除了走亲访友大吃大喝之外,对这一年的成绩也该有个总结,有些未了之事在年底之前都该做个了断。答应别人的事情不能拖到第二年,这是为人处世的一项原则。

比如说还钱这件事,到年底了,欠钱的朋友们就该自觉的“清清帐”了。不知道那些借给朋友钱的读者朋友们今年要账是否顺利。说起借钱与还钱的故事,这足以写成一部书了,它着实是中国文化现象的一种体现,值得深入的去研究。

因为要账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们是怎么处理的

梁宏达


很多年前,张国立和侯耀华演过一个小品,叫做《礼下于人》,相信很多朋友还都记得,这部金句频出的小品把现如今要账人和欠债者之间的关系转变诠释的入木三分。

赶上小区里停电,小品中的侯耀华爬了21层楼,他拎着礼品,对欠债者张国立说:“三年前,你朝我借钱的时候,我是你大哥。现在你要是能把那两万块钱还给我,别说我管您叫叔叔,叫大爷,就是叫爷爷都行”

而小品中的张国立反客为主,气焰十分嚣张,还痛诉侯耀华是逼债的黄世仁,面对张国立的指责,侯耀华说:“今天我为了把钱要回来,我就当一回黄世仁,我给你杨白劳跪下还不行吗”

因为要账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们是怎么处理的

梁宏达


对于借钱的问题,被观众们称为老梁的梁宏达就曾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解决的方法只有两种,一是不借,二是不要。

大概老梁的意思是说,这样做的方法能够让自己的损失降到最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你既然打算借给别人,你就别打算能要回来,你如果黑着脸拒绝别人,也就别指望能不得罪对方。你或者损失钱,或者得罪朋友,这样的结果总好过既损失钱又得罪朋友来得划算。

但这样的理论正确吗?其实也未必,自称“摇滚师”的左小祖咒就曾在《钱歌》的歌词中写过:“不借钱给朋友,就会失去朋友,失去钱。借钱给朋友又会失去钱失去朋友”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社会人在借不借给别人钱的问题中所面临的两难抉择。

因为要账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们是怎么处理的

左小祖咒


有人对这句歌词不太理解,借钱给朋友,他没钱还你,你跟他急眼了,最后他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钱没要回来,又得罪了朋友。这句话大家都能明白怎么回事,可是不借钱明明只会失去朋友,为什么还会失去钱呢?

这个问题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在现在的社会当中,人和人之间普遍缺乏信任,但越是这个社会所稀缺的东西就越发的珍贵,如果你在这个社会上能够轻易的得到别人的信任,那么你的路就会越走越宽,路越宽,财路也就越宽。

但在如今,人和人之间信任的代价越来越高,恐怕除了金钱之外,很难再有其他东西能够让信任得到有效的考验。当你对待朋友过于吝啬的时候,过于斤斤计较,你就变成了其他人眼中不太局气的人,于是社会人脉也将对你关上大门,社交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项特别重要的资源,你失去了它自然也就阻断了一些潜在的财路。

因为要账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们是怎么处理的

左小祖咒


这便是左小祖咒总结出来的理论:当有人向你借钱时,无论你借还是不借,你都会失去这个朋友,又失去钱。这体现的是中国人情社会下的一种矛盾。

而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对借钱的事也有着自己的处理方式,对于那些关系处的不错,不好意思拒绝的朋友,他一般会选择对方所借款项的十分之一,交予对方。不管事后对方还与不还,自己也都别抱有希望了。

因为要账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们是怎么处理的

马未都


例如对方张嘴要十万块钱,不给就得罪人了,而给了的话,对方又总还不上,那么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就需要一定的经验,这十万块钱对马未都来说虽然不算什么大钱,但是谁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说不心疼也是假的。

于是马未都一般的回答是:我最近手头也没什么钱,资金周转不开,你说的那个数额我要真拿出来也费劲,这样吧,我给你凑一万,算做对你的支持,你再从别人那里看看谁还有富余。

这样一来,朋友也说不出来什么,他虽然狮子大开口,但你没驳他面子,没让他空手而归。而这点钱对于马未都来说,不疼不痒,如果对方按时还钱,自然最好。

如果对方连这一万块钱都不肯还,那说明这样的朋友也没什么大出息,并且根本也不值得交。对于马未都来说,花一万块钱认清了一个人的人品,买了一个教训,也不算贵。

因为要账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们是怎么处理的

马未都


这一万块钱看似是白扔,其实它有可能让马未都这种级别的大佬避免了更多的损失,如果继续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将来损失的也许就不止是这一万块钱了。

对于借钱,这些大佬们都有自己的体会和认知,而各位看官们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