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水滸傳》的第一回寫的是“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宋仁宗嘉佑年間,東京汴梁爆發了一場巨大瘟疫。太尉洪信被皇帝派到龍虎山尋找張天師祈福,卻打開了伏魔殿的大門,放出了一百零個星宿。這一百零八個星宿轉世到人間,也才有了後來的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如果洪太尉不打開伏魔殿的大門,也許就沒有後來的水泊梁山了,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洪太尉

一、盛世下的危機

仔細看一下,《水滸傳》的第一回提到的一些人基本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原文提到:只見班部叢中,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出班奏曰……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范仲淹,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文彥博

文彥博、范仲淹,這兩個名字在中國婦孺皆知。書中記載,此時是嘉祐三年三月三日,嘉祐(1056年9月—1063年),是北宋時期宋仁宗使用的第九個和最後一個年號,北宋使用這個年號一共八年。仁宗在位期間,北宋王朝進入了發展的繁榮時期,據歷史記載:六月丙午,文彥博、賈昌朝罷……秋七月丙子,詔廣濟河溢,原武縣河決,遣官行視民田,振恤被水害者。癸巳,以夔州路旱,遣使安撫。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宋仁宗趙禎

在祈福的三個月之後,文彥博就被罷官。這文彥博是何許人也?他一生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將相五十年,聲名聞於四夷。雖然官居高位,也很富裕,但他平常接待人謙遜下士,尊德樂善,生怕做得不好。他執政於承平之時,史稱:“至和以來,共定大計,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文彥博於輔助朝政,在北宋中期社會的穩定與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在他罷官之後四個月,旱澇災害接踵而至,這不正是對後來一百單八將聚義梁山泊原因的寫照之一嗎?天災無法避免,那剩下的就是人禍了,這個人禍正是被派去龍虎山祈福的洪信。

二、洪信的做法有何深意?

洪信這個人僅明確出現在《水滸傳》的第一回和第二回開頭。施耐庵明顯是把洪信做成楔子,以楔出高俅、童貫、蔡京、楊戩之流。從第一回當中洪信的表現來看,他與高俅、蔡京等奸佞確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把他作為楔子這種說法,自有高妙之處。然而施耐庵用洪信作為全書的開端,其作用並不止於此。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江西龍虎山

來到龍虎山的洪太尉出於好奇,強開“伏魔殿”。豈料,殿中卻巧合般地刻有“遇洪而開”四個大字,洪太尉自認為這伏魔殿早就安排好是自己來打開的,也不知道是誰給他的自信。於是自信的洪太尉就放出了鎮鎖在殿中的魔君。這真的是巧合嗎?其實這是是作者的有意安排。施耐庵在這裡借用洪信之手放出魔君,暗示了天下之禍皆由洪信這類人而釀,洪信者,即是後來的高俅、童貫等人!洪信放出了這108位魔君,亦即是宋江等108位梁山好漢,可是水泊梁山並未顛覆大宋江山,反而在招安之後替朝廷消滅了田虎、王慶、方臘等這些欲推翻宋朝江山的大寇,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在第一回當中也有暗示。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洪信等進入伏魔殿後),照那碑後時,卻有四個真書大字,鑿著“遇洪而開”,卻不是一來天罡星合當出世,二來宋朝必顯忠良,三來湊巧遇著洪信,豈不天數!這段話告訴我們,洪信所放出的這108位魔君,其性質為“忠良”,他們不僅不會反叛以致推翻朝廷,反而會一心一意忠於大宋朝廷。洪信讓他們重見天日,他們也必被洪信這類人,即後來的高俅等利用以消除禍患,就像洪信此次來這龍虎山禮請張天師為朝廷驅除瘟疫一樣。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張天師

那麼問題又來了,這代天師是虛白先生張嗣宗,並且他還於仁宗至和二年 (公元1055年)應召赴闕,為什麼在《水滸傳》中變成了虛靖天師呢?虛靖天師張繼先,是第三十代天師,卒於1127年,這年是靖康二年,北宋滅亡。不得不感嘆施耐庵的巧妙安排和其用心也昭然若揭——洪太尉千里迢迢來到龍虎山,也是很不容易,書中記載:這洪太尉獨自一個行了一回,盤坡轉徑,攬葛攀藤。約莫走過了數個山頭,三二里多路,看看腳痠腿軟,正走不動,口裡不說,肚裡躊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貴官,在京師時,重茵而臥,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這般山路!知他天師在那裡,卻教下官受這般苦!”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山路十八彎,這還不算難,緊接著,他又接受到了來自神明的考驗: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著肩氣喘,只見山凹裡起一陣風。風過處,向那松樹背後,奔雷也似吼一聲,撲地跳出一個吊睛白額錦毛大蟲來,洪太尉吃了一驚,叫聲:“阿呀!”撲地往後便倒。……那大蟲望著洪太尉,左盤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往後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重風麻木,兩腿一似鬥敗公雞,口裡連聲叫苦。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張天師和洪太尉到底有沒有結樑子,這事我們不清楚,但是就這麼個搞法,友誼的航母也得翻。那麼施耐庵為什麼要讓洪信經歷這麼多磨難呢?是為了讓他接受下鄉教育嗎?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回過頭來想一下洪太尉來背鍋這個問題了,假如洪信不是太尉只是一個上山燒香的信徒,那麼他不會打開伏魔殿,如果他是道教中人,他會避開伏魔殿,偏偏他是個太尉,仗著手中有國家利器,於是他輕易地撬開了伏魔殿的大門,放出了一百零八星宿,不論這一百零八個人是忠臣還是奸雄,在後來征討梁山的戰役中,北宋王朝也是耗盡了人力物力。金聖嘆當年讀到這裡,忍不住批到:

“天下本無事,遊山游出事來。”如果說,洪太尉代表任性的權力,“遇洪而開”就是在說沒有權力的任性,就不會有天罡地煞來到世間。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金聖嘆

三、大人物的小鏡頭

在央視98版《水滸傳》的第一集《高俅發跡》中,年輕時候的高俅在進入端王府成為正式的皇家運動員之前,曾經有一段實習經驗,那就是跟著蘇東坡打工,很多觀眾在多年之後翻看的事後才發現,原來這裡的蘇東坡是唐國強飾演的啊。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唐國強版蘇東坡

也不知道高俅在這段時間裡有沒有學會開挖掘機,反正蘇軾的大名總是名震朝野的。大家都知道,蘇軾仕途多舛,多次被貶又多次被召回,《水滸傳》中寫到高俅出場的時候應該是在宋哲宗年間,此時的蘇軾剛剛從“烏臺詩案”中解脫出來,被重新召回擔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這個時候有些不巧,朝中的司馬光和太后的人還在反對王安石的戰場中沒有走出來,朝堂之上一陣硝煙瀰漫。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並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上諫,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歷史上有名的三個大文豪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在不同的時空裡瞬間形成三足鼎立的狀態。蘇東坡到底是個瀟灑之人,反正做官也膩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去嘍。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司馬光與王安石

蘇東坡這一走,肯定要把後事安排妥當,也正巧端王府缺運動員,看上了天賦極佳的高俅,高俅本著振興中國足球事業的一腔熱血,辭別了蘇軾,從此各自為好。為什麼在這裡要提到蘇東坡呢?大家看一下蘇東坡的仕途之路的開端就明白了。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蘇東坡所建的陝西鳳翔喜雨亭

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農曆虛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於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

如此一看就明白了,原來施耐庵還真的做了一副大牌,嘉祐二年進京應試的蘇軾兄弟正好趕上了母親去世,只能回家守喪,三年後再次重新出山,那麼嘉祐三年的時候不就派張天師去祈福了嗎?而此時的北宋帝國業已進入了繁榮發展的時期。到後來,蘇軾不斷被貶,整個北宋王朝也開始走向末路,不管歷史上高俅與蘇軾究竟認不認識,但在《水滸傳》裡,蘇東坡的被貶和高俅的發跡放在一起,就完全可以看出理解的用意。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高俅

四、太尉:我太難了

整個《水滸傳》中,太尉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放出一百零八將的是洪太尉,招安一百零八將的是宿太尉,殺死一百零八將的是高太尉,保護一百零八將的是張太尉。感覺北宋的官場就是一幫太尉在左右朝政,為什麼要施耐庵把太尉寫這麼多呢?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張叔夜

太尉一職最早是在秦始皇創立的三公九卿制獨立,此時的太尉是軍事主官,和皇帝平分軍權,後來,隨著君主集權制度不斷加強,太尉逐漸成為虛職,到了宋太祖時期,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武將對皇帝的威脅徹底解除了。宋初太尉在太保之下,自五代以來則提升至次於太師而在太傅之上。徽宗年間重定武官制度後,太尉成為武階官之首,而司徒司空則被三少所代替。也就是說,高俅這個太尉是宋朝軍中最高的軍銜,與樞密使相當,乃正二品,不過這個職位是虛位,有官無權,有人說高俅太尉沒權嗎?好像權力還挺大的,其實高俅手裡掌管著八十萬禁軍,能力能不大嗎?這也是他為所欲為的本錢啊,所以說當太尉要權力,還得會拍皇帝的馬屁才行。當時宋朝軍隊數量極其龐大,因此設立了不少的虛職,空缺的也不少,皇帝一高興,沒準誰就成了太尉,當然有些人當了太尉並不知足,比如高俅還當了殿帥,所以宋朝的軍隊也被他管理的烏煙瘴氣。不然王進、林沖等教頭會接二連三地辭官離開呢?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儘管宋徽宗有一點胡鬧,但是這是符合宋朝官制的:“都指揮使以節度使為之。而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以刺史以上充。”“殿前都指揮使在節度使之上,殿前副都指揮使在正任承宣使之上,殿前都虞候在正任防禦使之上。”這就是說,宋江後來受封楚州安撫使、吳用受封武勝軍承宣使,也是有資格被稱作“宋太尉”“吳太尉”的。到了宣和末期,雨後蘑菇一般出現了數不清的“三公”“三少”,其中三公多達十八人(三太師、四太傅,十一太保),三少多得數不清(三公至十八人,三少不計也),像高俅那樣的太尉,更是“多如牛毛。“殿帥滿街走,太尉多如狗”正是那時候的真實寫照。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高太尉

按照《宋史》記載,宋徽宗面前至少有九個站班的保鏢頭子可以被稱為太尉,他們就是殿前司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同時他們被分別稱為殿司三帥、馬軍三帥、步軍三帥,三三見九,合稱殿前九帥(太尉)。高俅那個被稱為太尉的“殿帥”,就是殿司三帥之一。

高俅不過是御前警衛部隊九大主官之一,在文官說得算的宋朝,在冠蓋雲集的京城,高俅的地位未必就比太師宰相家門口的一條狗地位高多少。要說高俅的軍銜究竟有多高,我們可以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他們的品級在從二品到正四品之間,但是歷朝歷代文武官員的品級都不能平級換算,這一點大家都清楚。所以說高俅那樣的殿前九帥職務的太尉,連軍閥都算不上,換算成現代軍隊,頂多也就是在順溜的哥哥和李雲龍最後的官職之間。

《水滸傳》第一回講了些什麼?電視劇中有解讀,唐國強表示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