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易”,樓市更難

千想萬想,沒有想到庚子年是以一場瘟疫戰爭拉開的序幕,在此,首先向抗戰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表示感謝,是你們給了我們信心,給了我們安全感。


疫情不“易”,樓市更難

抗疫一線醫生和護士

最近在網上一直看到什麼疫情對於中國改變了什麼?無外乎就是線上更加重要,不論是線上購物還是線上教育;在家辦公與辦公室辦公的轉變;大健康將會成為未來的人們關注的重要領域,等等。甚至拿2003年非典例證:正是非典的影響,叮叮、淘寶才有了春天,線上購物才抓住了契機,所以認為今年的疫情勢必也會是一個科技大爆發的契機。

然而,個人認為並不是這樣,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有自己的宏觀大勢,當大勢來臨之時,想擋也擋不住的。2003年時,國外的互聯網已經相當發達,而國內還剛剛起步,所以當時只要把國外的搬過來稍微變通一下就可以,國內互聯網已經形成滔滔大勢,非典的產生只是輕微縮短了大勢的進程。然而這次,國內外的科技(民用方面)基本齊頭並進,人工智能的大勢浩浩蕩蕩來臨了,而且早已到來,所以這次的疫情還能像非典之於互聯網一樣嗎?答案是否定的。


疫情不“易”,樓市更難

移動互聯

疫情影響的是人們線下的活動,凡是減少線下活動環節的創意都可以形成商機,然而這對於人而言,是需求的一種體現,過去十多年,互聯網一直對人性的懶惰、貪婪、色慾等弱點進行深入研究,打造用戶在衣、食、住、行、玩等方方面面的線上產品!所以說,這次疫情更像是前期各企業產品發展成果的一個檢驗。而人工智能更像是之前互聯網時代基礎上的精細化管理和應用,對目前疫情下人們的生活影響也是有限的。

疫情不“易”,樓市更難

人工智能

回過頭來,看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個人一直有個觀點貫徹所有文章:樓市就是錢市,沒有資金,樓市就不會漲。昨天央行將釋放1.2萬億的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此消息一出,嚇壞了很多不明真相者。“夜壺”理論在現江湖,再配合各大媒體的烘托,大有房產第二春的跡象。然而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房媒只報道釋放1.2萬億,沒報道1.05萬億2月份要到期呢,確實淨增了1500億資金。然而疫情之下,還不能允許央行體諒一下民營企業的艱難嗎?這些資金應該會有一部分流到房地產企業中,這點資金量在20萬億的房產交易市場中影響又有幾何呢?

另外,套用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講,當我們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都存在問題的時候,尊重的需求還會看的很重嗎?在這裡我把房產的需求看做是尊重的需求,而不是安全需求,因為大家都是有地方住的,只是缺少一個屬於自己的,可以向親戚朋友炫耀的房子罷了。所以在當前情況下,需求基本是冷凍的。一些鼓吹線上售樓處,一站式線上購房的平臺都是在自我感覺良好、虛幻的夢裡吧。

疫情不“易”,樓市更難

互聯網賣房

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了白銀時代,這個大勢也是阻擋不了的,此次疫情,只是加速了一些之前經營狀況較差企業的破產,讓人們更清晰地認識到:只有腳踏實地才是硬道理!

疫情面前,安全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希望各位朋友儘量減少外出,充分利用這幾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