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李鴻章這個人,客觀事實評價?

傑森斯坦強


實事求是的說,在咱們近代史上,湧現了很多的背鍋俠,比如慈禧太后、比如袁世凱,李鴻章也算其中的一個。

那麼,李鴻章究竟背了哪些鍋呢,不用掰指頭,這裡簡單羅列一下就知道了:

1、洋務運動失敗,比日本明治維新追上,李鴻章的錯;

2、甲午戰敗,北洋海軍覆滅,李鴻章的錯;

3、簽訂《馬關條約》,賠款2.3億兩白銀,李鴻章的錯;

4、簽訂《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喪權辱國,李鴻章的錯,都怪這個李鴻章!

說來也奇怪啊,近代史上這麼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之類,竟然大半和李鴻章有關,你說他不背鍋?你背?

當然,估計李鴻章自己也蒙圈了——這些,都怪我咯?!

對了,就怪你!怪的就是你!

當然,李鴻章其實也挺冤的。問題的癥結,其實出在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對比上。

試想,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開始時間逗差不多,持續時間也差不多,都是30年左右,而1894年甲午戰爭的結果證明:

日本勝出,中國慘敗!

甲午戰爭這是兩場革新運動的考試啊!

通常認為,李鴻章就是洋務運動的代言人,很多資金,包括興辦洋務企業、建立海軍、整練軍隊等事務都交給李鴻章,從這個意義上說,李鴻章確實是有責任的。

但要說到全部責任、或者說領導責任,真不能全由李鴻章負責。

試想,李鴻章當年是什麼職務?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罷了嗎,那畢竟只是地方官嘛!

終其一生,李鴻章幾乎從未進過中樞,對於整個國家的發展和規劃,他其實是有心無力,有想法也沒辦法實現的。

畢竟,當時清廷的權力操在軍機處,而不是直隸總督那。

事實上,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看起來很耀眼,很多重大事務乃至一些外交事務都交給李鴻章去辦,其實這裡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李鴻章是清廷的擋箭牌。

由於中外禮儀的衝突,清廷並不願意與洋人直接面對面,因而涉及洋務、外交這些往往通過李鴻章這個北洋大臣來辦理。

但這種做法,簡言之,其實是一種降格處理。

因此,即便從這個角度而言,李鴻章如何能為此背鍋呢?

再說了,因為甲午戰敗的原因,洋務運動看似失敗了,但這個問題其實應該以發展的眼光來看。

中國古話說得好,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時的戰敗,痛定思痛,奮起直追,也不是多嚴重的事情。

畢竟,中國是大國,人口多,資源豐富,潛力巨大,用不著把甲午失敗看得多嚴重,弄得十分偏激。

歷史事實也一而再、再而三的證明,激進只能帶來更大的災難,如戊戌如辛亥,其實都是讓中國變得越來越亂。

回過頭說,其實洋務運動可圈可點,最起碼也最重要的一點,興辦實業,方向是沒有錯的,毛病從制度上找並加以亂改,其實反而是病急亂投醫的表現。

簡單說,洋務運動的方向並沒有錯,毛病主要出在速度和規模略差,尤其在軍工與軍事方面,遠沒有日本用心。

但是,日本明治維新搞的那種軍國主義,難道就給他們自己帶來任何好處了嗎?

沒有!日本的軍國主義不但給鄰國帶來的巨大的災難,對本國人來說也同樣如此。

這個,卻是不值得學習的。


坑爹史冊


李鴻章(1823年——1901年),晚清時期的重臣和名臣,是洋務運動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李是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稱其為“李中堂”,字漸甫,號少荃,也作“少泉”,晚年自號為儀叟,官至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諡號“文忠”。

李鴻章這個歷史人物太過複雜,如果單純說他是好人或者壞人,未免太過簡單,歷史對他的評價,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許多人極力推崇他,說李鴻章是清末的中興名臣,在貧弱交加的國情下,盡最大的可能維護了國家的利益;但更多的人卻質疑他是投降派,甚至是賣國賊,由他簽訂了《馬關條約》、《中英煙臺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協議。

文史不假個人認為,我們在學習和評論歷史的過程中,往往對某個事件和某個人物的評價,因為角度不同和立場不同而存在一些爭議。但是,爭議能像李鴻章這麼大的,應該說是絕無僅有。

甲午戰爭前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經這樣形容:

李鴻章是唯一能與西洋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晚清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對李鴻章的評價則更高,稱:

李鴻章是能再造玄黃之人。

何謂再造玄黃?玄黃,玄是天的顏色,黃是地的顏色,玄黃就是代指天地。說他再造玄黃,就是說李鴻章有改天換地的能力。要知道,慈禧老太太可是輕易不夸人的。

李鴻章的祖上乃是普通的農民,雖然還算富裕,但絕對談不上是什麼名門望族。直到李鴻章的父親這一代,李家的命運才開始重新改寫,因為李鴻章的父親高中了進士。

李鴻章自小就非常的聰明,熟讀經史子集和諸子百家,是個如假包換的少年神童,科舉之舉也很順暢。在他意氣風發的赴京趕考前,不知天高地厚,狂傲地寫道: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

結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李鴻章頭一年入京趕考就名落孫山,自信心受到賬嚴重打擊。他的老爹積極活動,求助自己的同期進士曾國藩幫忙,終於,李鴻章正式進入了國家公務員隊伍,成為一名編修,開始了苦熬資歷等待提拔的青蔥歲月。這一晃,李鴻章就已經年近三十了,眼看還是一事無成。

1852年,李的恩師曾國藩回湖南老家丁憂守制,恰巧趕上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於是就地組織地方武裝,開始抗擊太平天國。

李鴻章待在北京,看到曾國藩在老家搞得轟轟烈烈,也想回自己老家安徽,組建淮軍。於是,主動上疏要為國平亂,請求回家組織鄉勇以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就這樣,李鴻章回到了老家組建淮軍。可問題是,李鴻章是書生,壓根不會帶兵打仗,拉起來的那點兒隊伍,很快就被他消費完了。

萬般無奈,李鴻章只得硬著頭皮去找自己老師曾國藩幫忙。而此時,老曾的日子也不好過,正被太平軍打得焦頭爛額,差點就自殺殉國了。

曾國藩還算不錯,給自己的學生李鴻章支招兒,讓他把隊伍拉到上海去發展,因為那兒非常富裕,籌措軍費絕對沒有問題。

果然,李鴻章的淮軍在上海很快就壯大了,由原來的兩營人馬擴大到了十四個營,儼然就是一方軍閥,成為當時僅次於湘軍的主要漢軍力量。

在此期間,李鴻章還順應了生產力發展,積極推行洋務運動,進行滿清王朝的內部自救。洋務運動中,李鴻章除了一系列軍用和民用舉措外,還積極主張興建新式海軍抵禦外辱。

由於李鴻章的積極推動,滿清政府終於建成了近代中國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其紙面實力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僅次於英國、法國、俄國、德國和美國,遠超過滿清政府的另外三支水師,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和廣東水師。

如果有人說,李鴻章是中國北洋水師之父,筆者個人表示贊同。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李鴻章,就沒有北洋水師。接下來,我們重點聊聊李鴻章對北洋水師的作用和影響:

一、力主籌建北洋水師

鴉片戰爭爆發後,滿清政府終於認識到了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認識到了自己的落後,不再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

自此開始,統治階級內部的開明派們,包括奕訢、曾國藩和李鴻章等人,終於說服了掌權的慈禧太后,同意推行洋務運動。

1874年,隔壁的彈丸小國日本,竟敢憑藉剛購置的幾艘軍艦,悍然侵略我國領土臺灣島。

打不過西方列強,慈禧太后忍了。可是,面對小日本的挑釁,慈禧老太太終於忍不下去了,開始大力支持李鴻章興建水師。當時,身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在奏摺中也提到:

今之所以謀創水師,大半為制馭日本起見。

可見,興建北洋水師的直接原因,就是為了抵禦和對抗日本。

1875年,清廷正式發佈上諭,下旨籌建北洋水師。以此開始,中國近代海軍的發展之路終於起步了,北洋水師的成軍之路也開始提速。

二、正式建立北洋水師

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全力支持,李鴻章開始全面籌建北洋水師。

李鴻章認識到,大清要建立新式海軍來拱衛漫長的海岸線,先進的戰艦和武器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船艦的配備方面,他堅持“外購”和“自造”兩者相結合,計劃在前期時以外購為主,自造為輔。等到後期國內的造船廠和軍工廠形成規模後,再開始以自行建造為主。

1875年,李鴻章從英國訂購了8艘小型炮艇,因為其輕便靈活,就像蚊子一樣,雖然個頭不大,但被叮咬一口,也是一個鼓包,故而形象地被李鴻章稱為“蚊子船”。

1879年,為了擴大遠海作戰的能力,李鴻章又另外購得了“超勇”和“揚威”兩艘巡洋艦,全部充入北洋水師的籌建中。

1884年,在中法戰爭的馬尾海戰中,法國人竟然全殲了清朝最早組建的福建水師。這個慘痛的經歷,使滿清統治者更加清晰的認識到,建立一支近代化新式海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885年,光緒皇帝就擴建水師一事,特意頒佈上諭:

自海上有事以來,法國恃其船堅炮利,橫行無忌。上年尋釁,迭次開仗,我陸路各軍屢獲大勝,尚能張我軍威;如水師得力,何至處處受牽制。自始,應以大治水師為主。特諭!

1885年10月,素懷大志的光緒皇帝下旨設立海軍衙門,由其生父奕譞親自出任總理海軍大臣,任命李鴻章兼任會辦海軍大臣。至此,近代中國的水師和海防,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可惜,這段時期非常短暫,不到十年功夫就基本停滯了。

名義上,雖然醇親王奕譞是水師的最高領導,但李鴻章作為具體的會辦海軍大臣,而且身兼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自然享有全權節制北洋水師的實權。

1885年,李鴻章又從德國定購了“鎮遠”和“定遠”兩艘新型鐵甲艦,還有一艘名為“濟遠”的巡洋艦,外加數艘魚雷艇,極大地充實了北洋水師的遠海作戰和防衛能力。

1888年,從英國訂購的“致遠”艦和“靖遠”艦,從德國訂購的“經遠”艦和“來遠”艦,共計四艘大型軍艦,先後成功抵達了天津的大沽港。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在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宣告成軍並頒佈《北洋水師章程》。當時,北洋水師共有各類作戰軍艦近30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艦30餘艘,官兵近5000人。

三、北洋水師的人才培養

 在海軍的人才培養方面,李鴻章非常具有先見之明,很早就提出:

水師為海防急務,人才為水師根本。

1866年,儘管李鴻章和左宗棠的很多政見不合,但李還是積極支持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建興辦福州船政局,並且公開盛讚其為“開山之祖”。

1867年,福州船政局設立了船政學堂,專門培養新式水師的各類人才。在甲午海戰中做出巨大貢獻的鄧世昌和劉步蟾等人,全部都是福州船政學堂的畢業生。

1880年,李鴻章又分別設立了天津水師學堂和武備學堂。後來,還有魚雷學堂、威海水師學堂等,都是在李鴻章的支持下興辦。為了向西方深入學習,他不惜花費重金,聘請了一大批的洋人充當教習。

這些各類學堂所培養出的大量不同的專門人才,為北洋水師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使得北洋水師的戰鬥力出現大幅提升。

四、北洋水師的基地建設

近代的大型海軍艦隊,必須要有自己固定的母港和基地,用以人員的休養和訓練,用以軍艦的停靠、補給和維修。

在北洋水師的基地建設方面,李鴻章著實費了一番功夫。起先,他將從歐洲購買的各類艦船,全部停靠在天津的大沽口,將此視為北洋水師的臨時基地。

天津大沽口,它的地理位置的確十分優越,戰略位置也十分重要,是京師東出海洋的咽喉和門戶,更是京畿重地的屏障。而且,大沽口還設有固定的炮臺,非常便於陸基防禦。

但是,大沽口的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河道太淺,限制了大型船艦,而是原有船塢的設計和規模都十分有限,不能滿足大型軍艦的停靠。因此,李鴻章決定將大沽口設為備用基地,選擇旅順口和威海衛作為北洋水師的永久性基地。

旅順口擁有建設水師基地的幾乎所有優越條件,李鴻章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斥巨資在此修港建基地,並在岸基進一步安置了更為堅固的防衛炮臺。

之後,李鴻章還選擇了威海衛作為北洋水師用於操練和補給的基地。它的建成,使得原先的大沽口和旅順口、威海衛,三地形成了一個“三角防禦體系”。

五、北洋水師的最終覆滅

北洋水師成軍以後,紙面的實力一度非常強大,別的不敢說,起碼在亞洲還是無敵的。也正因為有此判斷,所以在甲午戰爭中,清廷才有底氣與日本展開海上對戰。

可惜,北洋水師先是受挫於豐島,之後,又在黃海遭受重創,最後,竟然落得全軍覆滅的悲慘下場,使得清廷內部大跌眼鏡,也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

事實上,自1888年後北洋水師就再沒有增添過一艘軍艦,甚至就連彈藥都嚴重缺乏。甚至,翁同龢還多次上疏慈禧太后,建議她提防以李鴻章為首的勢力太過龐大。因此,之前在北洋水師的很多將領都被調離原職,使得北洋水師的戰鬥力大幅度銳減。

當甲午戰爭爆發後,北洋水師單獨與頃舉國之力的日本海軍作戰,而其他的三支水師只作壁上觀。李鴻章在戰爭期間,曾請調南洋水師北上參戰,可惜最終未果。李鴻章曾經感慨:

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國之師。

 從1875年清廷下令由李鴻章督辦北洋水師起,到1895年全軍覆沒於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存續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

期間,李鴻章一直都是這支水師的實際領導者和靈魂所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北洋水師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海防實力,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有效遏制了日本侵略的野心,奠定了我國近代海軍的基礎。

客觀的講,李鴻章個人儘管存在著諸多的侷限性,但對於晚清時期的政治,還是注益良多,最大限度的維護了國家的利益和安危。洋務運動的失敗和北洋水師的覆滅,責任不能完全歸咎於李鴻章個人,他算得上是“三分罪七分功”的近代歷史人物。


文史不假


對於李鴻章的是非功過其實歷史早有定論。在此問題上我反而覺得李鴻章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才最為精準到位:那就是“大清裱糊匠”。事實勝於雄辯,一場甲午海戰,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把晚清政府的洋務運動戳了個大窟窿。在日本明治維新的上下一心、堅船利炮面前,晚清時期看上去轟轟烈烈、煞是熱鬧的洋務運動,就好像是一個紙糊的大燈籠一樣一戳就破、一點就著。而在這其中,關鍵中的關鍵,還是人的因素才是核心。


智論風雲


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晚清是風雲激盪的年代,也是人才輩出年代,李鴻章作為清朝重臣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凡夫俗子蓋棺定論,而他,屍骨都灰飛煙滅了,似乎還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列舉我知道的事實:千古功罪,後人評說吧:



1,有遠見卓識,大張旗鼓地興辦洋務運動。

此舉推動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創辦了諸多企業,輪船招商局,最著名的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電報局、漠河金礦及天津鐵路公司等等,為晚清增加一抺光亮.


2.抵禦列強提出“海防論”。

無論是日吞琉球,還是法佔越南,李鴻章都能清醒而深切意識到:對於大清,列強的威脅來自海上;因此,他率先提出並倡導“海防論”,積極鼓吹建立近代化的海軍,並倡導鞏固和建立海防設施,親自了締造了北洋水師。

3.力促培養人才政策,有戰略家眼光。

師夷長技以制夷,大力發展教育,並敦促向海外派遣留學生,展現戰略家的眼光;高素質人才是強國的根本和長治久安的基礎,要讓華夏民族列入世界強盛民族之列必須不遺餘力地培養人才。



4.為海外華工成功地爭取了權益。

當年十萬在秘魯的華工出苦力,啃樹皮,命如草芥,李鴻章不顧個人安危為他們爭取到權益,表現了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一個備受侵略的國家,他的臣子能表現的如此強硬”就是說他!


5.鎮壓太平天國的得力干將,平定捻軍的禍首;這個罄竹難書,不再囉嗦!

6.甲午海戰中,鼠目寸光,保船避戰,導致中日戰爭敗北,但探索歷史深處,他是背鍋俠。

最不能原諒的是沒投海自盡,在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上簽字;儘管他是替罪羊,口誅筆伐的對象是慈禧,但,歷史的霧霾裡,誰來拔開雲霧呢?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鴻章是,晚清70年中,重要的,一位梟雄,他和曾國藩以後來的袁世凱有師承關係,在風雨飄搖的,晚清末期李鴻章獨撐大局,興辦洋務,開創中國近代工業的先驅,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現代化,邁入西方文明的大門,做了重大的貢獻。

然而,歷史課本以及現實情況卻是殘酷的,李鴻章簽訂了許多我們認為是屈辱賣國的條約,尤其以馬關條約,為大家所詬病。李鴻章生於安徽,是淮軍的創始人,如果說曾國藩主要解決了太平天國的危險,那麼李鴻章就是主要解決了捻軍的威脅,通過他們兩個人,把晚清的農民起義,徹底的鎮壓了下去。

淮軍也是地方團練,由此後發展成,單獨的勢力並且孕育出了中國現代新軍的雛形,袁世凱就是通過李鴻章,所創建的新軍進而在小站練兵一舉成名的。所以李鴻章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人物。

然而,他夾在舊制度舊禮法,和現代平等博愛文明的講人性的西方文明之間,頗為難做,李鴻章有一句名言,他是清朝的裱糊匠,也只能忽悠忽悠,破破爛爛他也沒有辦法。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李鴻章的形象,頗為正面,有一種擔當的感覺。說明大家對他有了新的認識,對那段歷史也有了新的認識。

當年,日本的伊藤博文也把他譽為是一代名相,德國人也把他評為和俾斯麥一樣的宰相。不可以不說李鴻章,像它的名字一樣,確實譜寫了一篇宏大華麗的文章。然而歷史是無情的,他的對於左宗棠的新疆爭論,對於甲午戰爭的失敗,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風吹雨打總歸去,他這個過渡人物,也是無可奈何的。

可以說,從曾國藩是一個十足的理學繼承人,到李鴻章,初步開放了理學和西學的窗口,再到袁世凱,完全向西方邁開了腳步,再到最後,我們的革命者充分吸收借鑑西方的文明,這是一個過程,李鴻章是其中,鏈條上的一環必不可少。他身上所體現的。除了江南文人的特點之外,更多的是傳統儒學理學和新的西方文明之間的,撞擊所產生的殤情,這也是我們,200年近代史的一個投影。


雲帆李陸雪


“當年的萬國運動會上各國國旗伴著國歌依次升起輪到中國時只有黃龍旗慢慢上升所謂大清連國歌都沒有一首場上響起了西洋人的笑聲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步履蹣跚但神態毅然地走到黃龍旗底下唱起了他家鄉的小調茉莉花。”辛丑條約沒有割地,中堂大人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應試教育裡他喪權辱國是民族的罪人,歷史書寫他賣國求榮先後簽訂越南條約,馬關條約。書裡沒寫的是他用日本人的正面一槍把賠款三萬萬兩變成了二萬萬兩,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在簽下辛丑條約後口吐鮮血,悲痛欲絕。大清無外交,一遇專制具為奴才。死人沒有辦法開口說話,李中堂一生揹負了太多罵名。毛主席對他的評價“舟大而水淺”,李鴻章是舟,恨不生逢時。茉莉花差一點就成了我們的國歌。他知戰亂之苦,而願擔罪名。“王爺,你的路還長,讓老臣幫你籤。

其實在甲午戰爭中日本要中國賠款3億,李鴻章去日本進行商談時途中有個日本憤青朝他開了一槍,當時日本官方說給他醫藥費但是李鴻章說,不要醫藥費,要不賠款減一點吧日本人答應賠款減為2億李鴻章又說,要不再給我來幾槍把大清支付的賠款都免了吧日本沒有同意所以教科書上面寫的都是兩億兩白銀

這是當年李鴻章在辛丑條約上的簽字,把李鴻合起來寫成了一個肅字,他再也不想自己的名字出現在這種喪權辱國的條約上,簽完條約回去以後大口吐血久病臥床不起,而如今歷史課上歷史老師只會跟我們講李鴻章是個賣國賊,希望大家都能去看一下關於李鴻章的紀錄片,感覺這麼愛國的一個人就因為在兩個條約上籤了字而在生前死後背了賣國賊的罵名。唉簡直要氣


cosplay大賞


李鴻章是功大於過的一個人。

但他基本沒有翻案的可能。 《馬關條約》有他的大名,人們無論如何也不會原諒他。

就像張自忠一九三七年奉命留守北平維持治安跟敵人交涉,人們也罵盡了他。最後他壯烈殉國才洗脫人民對他的印象。


晚晴像病入膏肓的老人,只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徒有虛名了。

要想讓它死的人大有人在,太平天國,列強。想讓它活的人大有人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林則徐等等人。還有後來的康梁,孫文。

李鴻章就是這種不可為而為之的一個人,甚至是一個人對一國。遊走於老太婆和一個小孩子之間,他的難度有點大。

李鴻章在撲滅太平天國中崛起。太平天國實在說不上它好,也說不上不好。至少太平天國實在不堪大任,定都南京就再沒有前途,更不要說奢望它能打下京師,制度天下。李自成比洪秀全有眼光的多,還坐不穩位置。

李鴻章後來做了總督,官有點大。甚至出過國,跟洋人打交道就多,他又不是傻子,多少看出了一些門道。

魏源是理論上師夷長技以制夷,李鴻章是實踐。特別是用錢推進大清海軍軍事科技化上努了一把力。他的寶貝北洋水師,甚至挺近了世界前八。偶爾在西方報刊上還留下了北洋水師的倩影。一時風光無量。

甲午海戰就讓李鴻章半生辛苦毀於一旦。海戰後,李鴻章閒賦在家。慈禧大娘喊他去解決跟日本潑皮的事。這可不是好差事,必留千古罵名。他敢不去?慈禧自動更年期發作後果更嚴重。李鴻章只要拖著老身去被人羞辱。

朝廷實在找不出人來,實在找不出跟認不到的外國人打交道的人來。條約簽訂之後,李鴻章發誓再不會踏上日本土地。有一次陰差陽錯必須轉經日本,李鴻章喊人搭木板上另一隻輪船,絕不上讓他傷心的鬼地方。你說他賣國,實在不像?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一日老過一日,偌大的陸地和海洋千瘡百孔,哪裡都危急。 於是形成了左宗棠的陸防派,李大人的海防派。

其實他們都是對的,中華民族的陸地上被沙俄蠶食鯨吞,也不能不頂上去。幾次列強侵略都是從海上來,中國黃海,東海,南海也要守邊。

也就是說海防和陸防一樣重要,哪個都不丟,都不能放,都丟不起。

結果陸防還有點氣色,左宗棠靠劣勢之兵,穩定了新疆,驅逐了沙俄勢利,很有成績。


李大人主張的海防出了紕漏,慈禧有責任,李大人也有責任。

大清海軍的總管是光緒的爸爸,剋扣海軍經費去給慈禧建園子。李大人是出名的和稀泥的,怕得罪慈禧一般人給自己的前途損失,很多時候都是遮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敢公然據理力爭。

建設海軍,有時是好的換成差的,多的變成少的,沒得就算了吧! 所以北洋水師就變成了四不像,縱然黃海大戰不利,北洋水師的上下還是鬥志昂揚。準備用剩餘的軍艦再找日本海軍決一雌雄。

李大人還是保艦保艦,嚴令軍艦不得出海。最後被倭寇圍在軍港內,全軍覆沒。

丁汝昌自了殉國,跟他一起殉國的還有三個管帶。


中國圍棋講究一個“勢”的東西。也可以叫潛力。它不說現在得到什麼什麼,而是有沒有未來的發展空間。

清朝已經失勢了。明明是一盤必然失敗的棋,李鴻章還在那裡戴著老花鏡一步一步走,想挽回敗局。前人後人都在笑他,他全然不顧。依然在下。

這就是李鴻章。辛苦一生,臭名萬代。


獨行的豬




硯田劍影


李鴻章排除異己,打壓同僚。有恐洋症。琉球可是他一手弄丟的。為拔倒左宗堂,搞垮商業奇才胡雪巖。中法之戰打贏了簽訂賠款條約。左宗堂評價:十個法國將軍也抵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搞洋務為自己聚集鉅額財富。以致於當時評價其:宰相合肥天下瘦。他參股的煤礦,好煤高價賣給外國人,劣質煤高價賣給北洋水師。以致於軍艦動力不足且煙大,老遠就被日本人看見。家族做生意,以致於他外甥身旁大量日本間諜。致使派往朝鮮的運兵船被日本間諜摸得一清二楚。最終中了埋伏…………一言難盡,說出來心都在滴血。,


碧水流長


李鴻章,字少荃,晚清名臣,洋務運動領袖,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他是晚清少數睜眼看世界的人,被西方人譽為“東方俾斯麥”。在鎮壓太平天國成功之後,李鴻章率領淮軍北上鎮壓捻軍,成功平捻,因功升任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正是在他提出“海防論”的基礎上,清廷成立了第一支近代化海軍

北洋水師。

李鴻章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經他簽定的條約多達30條,如著名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因此,很多人把他視作賣國賊,漢奸。但明眼人可以看出來,弱國無外交,這些條約都是在戰敗的情況下籤訂的,換作其它人去,如翁同龢,徐桐,張之洞等人,很可能結果會加糟糕,而且他們視名節如命,根本不願去趟這灘渾水。也難怪李鴻章戲稱自己是大清的“裱糊匠”,意思是指哪裡出了簍子,就讓自己出來修補一下。

甲午戰敗後,李鴻章在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時,被刺客小山豐太郎開槍擊中左面,僥倖逃得一命,為清廷節約了一億兩白銀的賠款。李鴻章善於借力打力,利用列強之間的利益來相互牽制對方,使朝廷從中獲利,但他的行為引來舊式朝臣的強烈不滿,在他們眼中,這個具有士大夫氣又和西方列強打成一片的朝中重臣實在太危險了,必欲除之而後快,他們中間以翁同龢最具代表性。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領袖,他主持創辦了江南製造局,天津製造局,輪船招商局等一大批官督商辦的近代企業,從中為其本人和家族獲得了大量財富,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個汙點成為批判李鴻章的重要論據,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像明朝海瑞那樣的清官才是模範,但海瑞迂腐,不會做人,也不會做事,人們又說他是書呆子。像李鴻章之流善於做事,勇於任事,在生活上或品德上稍有不慎就是一頂頂漢奸,賣國賊的大帽子蓋過來……

李鴻章無疑是晚清之能臣,在庚子之亂中,拒絕朝廷北上滅洋的詔命,促成“東南互保”,可最後還是奉旨與列國簽訂了《辛丑條約》。他可謂是生不逢時,在19世紀末,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大背景下,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條件下,憑他一己之力,根本不足以挽救即將沉沒的清王朝,在德國參觀其間,他曾說“與婦人孺子共事,亦不得已耳”,這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也是那個時代所有立志救國之人的共同心痛。

歷史茶坊,解密歷史,暢談奇聞。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