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自古婆媳是天敵,但歷古至今,當今社會婆媳關係是最緊張的,因為婆婆們還殘存著女人就應該相夫教子圍著鍋臺轉的守舊思想,甚至還覺得媳婦就是一個幫兒子繁衍後代洗衣做飯的外人。有些婆婆會為媳婦奪走了自己兒子大部分的愛而吃醋,也會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總想做家庭的權威。而年輕的媳婦時刻要求平等,有學歷有能力,不想委屈自己,想要更大舞臺,實現自己的價值,過更精彩自由的生活,甚至很多女人選擇不生孩子,婆媳矛盾不再僅僅是生活瑣事,而是不同觀念的進一步加深。

熱播綜藝《做家務的男人》中,張歆藝的婆婆燉藕湯,因鍋蓋蓋反,鍋蓋上的膠紙受熱變軟,袁弘擔心融化的膠紙融入到湯裡,就覺得這個藕湯不能再喝。但張歆藝直接回答說:"沒事,我覺得能喝,沒問題。"說完還一氣乾掉一碗。又對著婆婆吹了幾句"彩虹屁"說她燉的湯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味的湯。"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張歆藝為了哄婆婆開心,都沒有管煮化的膠紙直接吃掉,畢竟那真的可能對身體不好。如果是親媽她很可能就會說:別喝了,扔了吧!不過張歆藝的處事方式很好,與婆婆的關係也很好。

馬伊琍也遇到婆媳難題

前幾年馬利伊主演過一部電視劇《雙城生活》,講述上海小夥子徐嘉惠在北京進修時,與北京姑娘郝京妮陷入熱戀,兩人不顧雙方家長反對,結婚成家。郝京妮為徐嘉惠辭去工作來到上海。徐母楊曼莉是老字號鐘錶行的行家,生活講究,看不慣粗枝大葉的京妮,婆媳的巨大差異使得她們怎麼也不能相處融洽。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外界常有消息稱劉嘉玲和梁媽媽之間的關係似乎"不太好"。對此,劉嘉玲默認:"我們相處的時候很客氣,大家互相尊重。這不代表我們關係不好。不過,也許我不是她心目中的好媳婦,我獨立,不容易被馴服,又不溫柔。"劉嘉玲覺得做人最重要的,追求一種自在舒服的生活方式,有些人會覺得結婚、生孩子,在家相夫教子是最幸福的。但對我來說,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有一份穩定的感情,就足夠了。

但是對於婆婆來說她可能更喜歡一個貼心的、溫柔乖巧,在乎老人家感受會哄老人家開心的兒媳,當然再給她生幾個孫子孫女就最圓滿。但是劉嘉玲都沒有做到,自然婆媳關係不會太好。

婆媳怎樣的相處狀態才是好的?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互相尊重是基本底線

不在婆婆面前跟老公有過於親密的動作,尤其老公切記不要在媽媽面前對妻子太好忽略母親。這點只有同老母親才能感同身受,不用說和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女人好的超過母親,就是兒子對爸爸好的超過媽媽,當媽的都會心酸酸。畢竟這是自己懷孕十月,捧在手心裡養大的心頭肉,當然也希望在他心裡有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只有沒當媽的人才會覺得難以理解,小兩口感情深婆婆不應該高興嗎?是高興的但也夾雜著檸檬酸。夫妻恩愛是好的,但也要顧及婆婆的感受。日積月累,這些都是導致婆媳關係惡化的隱患。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同樣婆婆也不要刻意排斥媳婦兒,甚至有的家庭婆婆為了顯示自己和兒子親密竟然會用家鄉話和兒子聊天,兒媳反擊和兒子用英語聊天。因此互相尊重也是婆媳相處的方式之一。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發掘和婆婆共同的興趣愛好培養感情

《婆媳36計》有個案例讓人很不能認同:"在嫁到夫家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婆婆的喜好,如果她喜歡看書,你千萬不要做個大老粗;如果她熱愛音樂,你千萬不要五音不全。在興趣和愛好上找到和婆婆的共通點,才能融洽彼此的關係,如果實在沒有共通點,你也可以發掘一些和婆婆都可能產生興趣的新喜好。"

但我覺得最好的做法應該是盡力而為但不要刻意逢迎討好。可以尋找共同愛好,逛街、美食、美衣、旅遊、兒子、孫子、家務,生活技巧,收納整理,八卦家常,那麼多選項為什麼一定要刻意去學自己不擅長也不喜歡的東西去討好呢?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很多妻子為了丈夫或者為了穩定家庭生活,會刻意要討好婆婆。但如果有共同話題,共同愛好那是最好,如果沒有明明喜歡現代嘻哈勁舞卻為了婆婆去學習本來不喜歡的國畫,怎麼學的進去?而且費了大的心血學習,如果婆婆那邊沒有期待的回應,兒媳心理只會更加怨懟。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理智一點,婆婆不是親媽,但也不是敵人

婆媳並不是親母女,沒有幾十年的感情基礎,很難一下子就親熱起來。曉慧是個大大咧咧活潑開朗又比較單純的性格。她就簡單的以為,婆媳關係其實很簡單,我把她當親媽一樣對待,她自然對我也好。

曉慧逢年過節都沒有缺少過禮物,日常婆婆說起捨不得買的衣服,想吃的飯菜,曉慧也都滿足她。婆婆很滿意對曉慧也很好。

但是有次婆婆買了件衣服讓曉慧看,曉慧一邊啃著蘋果張口來句:"媽,你什麼眼光啊,真是醜爆了!"婆婆馬上尷尬的臉都紅了,曉慧馬上把啃了一半的蘋果放下,訕訕的解釋說,媽我的意思是顏色襯的臉色不是很好,我改天帶你買。

還有一次小姑子回家婆婆馬上拿出放著捨不得吃的臘肉做了其實曉慧也愛吃的臘肉飯,曉慧心理有點酸酸的。吃飯完婆婆和小姑子回房間嘻嘻哈哈又笑又鬧的說著一些話,曉慧在客廳無聊的翻電視臺找劇,有種外人的寥落感。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媳婦兒不是婆婆親生親養,少了自帶的母性光環,像是沒了濾鏡的美女。兒媳也不是從小在婆婆身邊長大,難免少了一層隨意自在感覺。本身又是兩代人,多年生活習慣、背景不同,和自己的媽媽都會有隔閡有衝突有代溝,何況是婆婆?因此婆媳都不要對對方有過高的要求,合則來不合則保持安全距離。也是很好的選擇。因此能擁有一份溫暖的婆媳感情也是很幸運的事情。

其實也不用把婆媳關係視為婚姻的頭號大敵,婆婆不是親媽,但也不是敵人,既然嫁了她兒子就是家人。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互相扶持是婆媳之間最基本的責任

但《婆媳36計》上的另一段話我是認同的:"男人雖然在婆媳關係處理中起到一定作用,但作為兒媳婦,你不可能指望婆婆擁有與時俱進的學習精神;也應該明白,婆媳矛盾,絕不是貫穿你一生一世的枷鎖,真正值得你為之保衛的是婚姻這個堡壘。有些時候,需要嘗試用另一種眼光去度量那個與你共同愛著一個男人的女人;用另一種智慧去改變和婆婆的關係。"

我覺得應該再加一句:而作為婆婆,即使做不到跟兒媳親如母女,或者觀念上有不同,能做到求同存異,互相尊重,保持適當的距離,盡好婆婆的職責,也是另一種很好相處方式。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雖然都說婆媳是天敵,但塗磊說:"婆婆和媳婦雖說不同的生活環境、背景、方式,但她們愛的都是同一個人,只要有愛,就不難。"

婆媳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相互之間不要有太高的要求,各盡其職責,發掘共同愛好培養感情,共同經營家庭才能美滿幸福。

如果您有傾訴慾望,請點擊頭像然後【私信】,或者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留諮頁面,我們會第一時間聯繫您,解決您的情感問題

理智一點吧,婆婆真的不是“親孃”,但也不是你的仇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