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要是項羽贏了,結局會怎樣?

贏家造型揚哥


本文提綱:

①最好的結果~西周封建;

②無言的結局~春秋戰國;

③可怕的夢魘~匈奴南侵。

楚漢相爭,不僅劉邦和項羽兩人成敗的事兒,更是華夏和與分的大事兒。跟捨得一身剮的平民劉邦不同,楚國貴族後裔的項羽,別看二十來歲小年輕一個,戰場上力拔山兮氣蓋世,見著秦始皇更有“彼可取而代之”的豪氣,但在心靈深處卻是標準的老派貴族,恢復周朝分封制才是他人生的遠大理想,所以項羽要是贏了,天下的主旋律自然是“分”,關鍵“”到哪個程度而已。

最好的結果/西周封建

當初滅秦後咸陽大分封,諸侯上將軍項羽一方面陽尊懷王為義帝,卻暗令英布吳芮殺了他,去除了頂上的緊箍咒;另一方面又封了十八個王國,給滅秦尤跟著他亡秦有功的諸侯、部將和降將們,繼而自封為西楚霸王號令天下,儼然周滅商後大分封的架式。既如此,四年後項羽幹敗劉邦,再來一次又何妨?

可理想很美好,現實永遠都骨感呀。您就拿分封那會兒來說,西楚可不是西周,劉邦英布也非周公呂尚,霸王更非那文王武王,時移世易物是人非也,很快,也就幾個月光景吧,伴隨著田榮陳餘彭越的“造”,漢王劉邦的“反”,項羽的天下迅速分崩離析,流水落花春去也。打贏劉邦後?還不是一個道理。西周?夢迴吧,您內!

無言的結局/春秋戰國

其實西楚霸王的短暫天下,即便沒有劉邦的“反”,也會崩盤,楚漢相爭不過讓其更上一層樓:身死國滅也。當初項羽分封后回到國都彭城沒多久,比劉邦之漢小了幾個重量級的齊趙,和那最早的游擊隊長彭越便扯起了反旗,原本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沒成想竟然抓了瞎,毫沒了辦法:派去打彭越的敗陣而歸,自己也陷入齊國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如此就算贏了四年的楚漢相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疲憊不堪至極的項羽,又怎比得了咸陽分封后豪情萬丈的楚霸王?那時做不了西周天子,如今更不可為也。回到春秋?也許吧,但項羽能做齊桓晉文,有名無實的周天子又在哪兒呢?義帝(楚懷王)可是早被幹掉了。何況對那些諸侯們,西楚又能做的幾分晉楚呢?尤劉邦的漢國,即便敗了也能退入關中割據為王的。項羽?還是到那戰國,看看能否做的魏文侯和秦莊襄王吧,也許這才是他最無奈又最現實的歸宿,前提是北方的匈奴別強大,更不會南侵。

可怕的夢魘/匈奴南侵

看似放浪不羈、率性灑脫的劉邦,其實苦命人一個,拼死拼活四年血戰,好不容易打敗了項羽,贏得了天下,塞外又冒出一個更厲害的主兒冒頓。一代雄主遊牧戰神的他,東征西討打造的匈奴,不僅人類史上第一個超級遊牧帝國,更乃那時世界軍事巨無霸。結果一統天下的劉邦,率領三十二萬步騎大軍北上抗擊匈奴入侵,竟在白登山下被冒頓圍了七天七夜,用了些難以啟齒的手段,方才狼狽而回,後來又不得不再搞那屈辱的和親。

反過來再看項羽,真要打贏了劉邦,面對那一場遊牧龍捲風暴,又會是怎樣的結局呢?後果不堪設想也。且看劉邦,舉天下之力還弄得如此狼狽,“春秋戰國”裡的楚霸王,又靠什麼傲然屹立呢?不難想象,北方的這王那侯們多半會勾結匈奴共抗項羽,而冒頓自然也會乘機南侵。雖然楚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可擁有三十萬狂暴鐵騎的冒頓更勇更霸呀,何況人家還“粗中有細”,靠著謀略打敗劉邦的呢。一句話,項羽贏了,中原亂世紛爭,甚至噩夢難醒也。


漢吾軒


項羽是曾經贏得了天下得,項羽消滅了秦軍主力後,即率諸侯軍向關中挺進,派當陽君攻破函谷關,四十萬大軍駐紮於新豐鴻門,劉邦軍十萬駐紮灞上。劉邦不得不去赴鴻門宴。此時的項羽應該沒有對手的。劉邦乘機逃離了鴻門宴,項羽並沒有追究他什麼,項羽是怎麼做的呢?

項羽進入咸陽後,引兵屠戮咸陽,殺秦王子嬰,火燒秦王宮,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月沒有滅,蒐集寶物美女回到了江東。項羽在得到楚懷王的同意後:

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當陽君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齊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等十八個諸侯王。

大封滅秦功臣將領,擁立六國貴族後代為王。😄,等於是把秦國統一的天下,重新的瓜分開來!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是滅了六國而統一天下的,項羽一下子就把統一的天下分了18個諸侯國。當然不可否認,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中原地區仍然還有20多個國家,不過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國,左右不了局勢。(秦始皇趙正)

而項羽的分封是非常徹底的,實際上就是給他自己樹立了17個強敵。項羽的目的是什麼?是分裂!是要回到統一之前的歷史格局。

我是沒有資格去評判他的對與錯。但是,曾經有一個國王問過一位聖人這樣的問題,國家怎麼樣才能安定?,得到的答案是:“統一天下才能安定”。真得只有統一才能安定嗎?這就不是本題的答案了。

《孟子 梁惠王上》

不過歷史的發展告訴我們,項羽分封得結果卻是導致了大規模的戰爭——楚漢爭霸。


公明淏


楚漢爭霸,項羽的失敗是必然的。這是因為楚漢兩大軍事集團的戰略目的不同而產生的必然結果。劉邦的戰略目的是建立一個新政權(漢)。而項羽的戰略目的只是摧毀一箇舊政權(秦)。當項羽斬殺秦幼帝火燒阿房宮(秦宮)時,他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剩下的就是大勢封賞和衣錦還鄉了。而劉邦則不同,因為他為達到他的戰略目的的努力才剛剛開始。具體表現就是當項羽斬殺秦俘時,劉邦收編秦軍。劉邦入咸陽時約法三章,善待皇族及百姓,保留皇宮。而項羽入咸陽時滅皇族奪財產,火燒皇宮皇陵。對秦的仇恨到是發洩了,但是人們對他的仇恨卻建立起來了。項羽發洩完後就萬事大吉了,剩下的就是衣錦還鄉了。那他要還到哪裡去呢?彭城。楚國的都邑,他生長的地方。這個地方離昌盛時期楚國章華臺千里之遙。距咸陽更是遙遠。要知道經過秦的整治,中原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咸陽。而彭城都不是楚國的中心城市。那是楚國上了張儀的當失敗後為防備秦國進攻而退守的地方。項羽到彭城除了炫耀以外,就是把自己從霸主變成了一個地方軍閥。與劉邦的燒蜀道、聚人才、促發展和積極地軍事準備形成宣明的對比。從這樣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即使項羽在楚漢爭霸中贏了劉邦,那後來的李邦,王邦呢?他還能贏嗎?實際上歷史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九日共由


成王敗寇,若項羽奪得天下,在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基本也會做這些事:

1. 剷除異己,稱帝於天下

項羽聯合眾反王推翻秦國統治,而後分封天下很多王,自己為西楚霸王,這不是因為他不想稱帝,而純粹是無奈之舉,因為在當時那個條件下,他還不具備稱帝的契機,雖然她的實力是最強的,但是太需要調節各方面的矛盾,平衡各方面的勢力。倘若在楚漢之爭中,他擊敗劉邦,奪得天下,那他的實力將是最強的,他原來六國存下來的一些王侯將會全面消滅殆盡,剩下的將是自己的共奮進的一些將領。

2.封王封侯,暫時太平

天下取得之後,他肯定要對自己的一些重要將領進行封王封侯,安定軍心又要安定民心,社會將取得暫時的太平,這個時候大家還會其樂融融,因為都是,一起打拼出來的,榮華富貴,大家共享。

3.中央集權,穩定政權

天下穩定之後,一個帝皇,首先要想到的肯定是權力的穩定性。他要做的就是中央集權,想要中央集權,無非就這麼幾步而已,

首先,制定國家各項製法度,從法理上來制約,保證自身皇權的合法性;

其次,建立情報機構,加強對各分封王網王的信息控制,發現有圖謀不軌者立即剷除;

再次,建立制約制度,對額個分封王進行嚴格的制約,從軍事上權利信息上等等各方面,

4.為子孫千秋後代,排除障礙

(1) 對外,削弱或除去那些比較強大的王國

(2)對內對一些將軍萬七等進行一定的制約

其實,總體上來說,應該會和劉邦的差不多。


小諸葛歷史觀


假如項羽真的贏了,那麼將是歷史的倒退,個人看法,項羽只能當個合格並且優秀的將軍,並不適合當君主,項羽的失敗也是歷史的必然,項羽並不能代表現金生產力發現的方向 以及先進文化,先進政治的發展方向,項羽統治,必然會導致中國再次大亂,或者說導致中國可能不會出現漢朝的繁榮,比如文景之治,對外族入侵可能也會消極甚至失敗,客觀上並不利於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我認為,劉邦取得勝利是歷史的潮流,是時代的需要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小啊乆


一句話,項羽是軍事方面的天才,政治方面的低能兒,項羽的夢想就是天下諸侯和平相處拒絕統一

導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整日深居宮中,“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聲音整日環繞耳中,秦始皇心中產生以往難有的不安,於是決定四處巡遊,一來可以體察民情,二來恩威天下,同時隨便看看楚地民風,不幸的是秦始皇暴斃在第五次巡遊中,秦始皇死的太突然以至於未來得及昭告天下安排後事,這讓趙高鑽了空子,趙高聯合李斯篡改秦始皇遺照殺扶蘇及蒙氏兄弟,立胡亥為帝,胡亥和趙高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天下大亂,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爆發了農民起義,原六國紛紛起義

項羽起兵原因,推翻暴秦恢復楚國

項羽是項燕之孫,項燕曽在秦滅楚之戰率40萬楚軍抵禦秦軍,項燕兵敗,自殺於敗軍之中,項羽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一心恢復楚國,直到陳勝吳廣起義後,項羽看到機會,開始和叔叔項梁招兵買馬並立楚懷王為義帝,打著復興楚國旗號開始進攻楚地秦軍,項羽一路勢如破竹,在鉅鹿遭遇秦軍瘋狂進攻,項羽最終以3萬人擊破由章邯率領的20萬秦軍,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勝利後卻命令全部坑殺20萬降卒,這激起了三秦之地民憤,為後來失敗埋下伏筆

意氣用事 佔領秦宮後發動大規模報復行動

楚懷王曽為天下義軍立下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劉邦最先入住關中佔領咸陽城之後約法三章禁止手下士兵擾亂百姓,深得秦地百姓愛戴,但是項羽豈能將戰功拱手讓人,於是擺下鴻門宴請劉邦赴約,劉邦此時實力還不足以與項羽為敵,於是被迫退出關中,

反觀項羽在把劉邦趕出咸陽城後開始實行瘋狂的報復行為,焚燬宮殿,大肆屠殺宮中秦人,還縱容手下大肆掠奪,范增曽力勸項羽不要激怒秦人,但項羽不聽,項羽極度厭惡秦人,厭惡皇帝,厭惡秦國一切,就像一個小孩子當大人搶了他東西,當他有實力奪回自己的東西后還不顧一切代價趕盡殺絕

剛愎自負,不聽忠言,最終成為眾矢之的

打敗項羽的不是劉邦也不是韓信也不是對手的強大,而是項羽本身性格決定,早在鴻門宴上范增就要求項羽藉機除掉劉邦,但項羽不聽,項羽覺得這非君子所為,因為放了劉邦,最終放虎歸山,坑殺20萬降卒范增勸諫項羽不聽,火燒秦宮范增勸諫項羽不聽,楚漢對峙鴻溝,陳平散播謠言離間楚軍,項羽竟然聽信謠言直接將范增鍾離昧等人排擠在外,最終項羽失去唯一的軍師,項羽眾叛親離等待他的只有命運的裁決,

項羽並無心做天下之主,而是隻想生活在楚國且各諸侯國和平相處

鉅鹿之戰可以說是項羽憑一己之力擊敗秦軍主力,扭轉乾坤,此時項羽兵峰正盛,此時項羽進軍關中,各路諸侯無不對項羽頂禮膜拜,項羽自封西楚霸王,並分封18路諸侯,但是項羽卻沒有把三秦之地分給自己 而是把原楚地分封了自己,楚地雖然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而關中擁有函谷關等天險,戰國時期六國多次組織聯軍進攻秦國,秦國退守關內,緊閉函谷關六國聯軍也無可奈何,因此關中實乃成王霸業之地,得關中者得天下

項羽進軍關中卻未佔有關中,足以說明項羽痛恨秦始皇也痛恨秦人更痛恨秦地,就是我恨你就連你的土地也不想要,這足見項羽在政治方面是多麼的弱智

總結:項羽從未想過一統天下,只想生活在往日的楚國故土,即便楚漢戰爭項羽勝利,項羽還是會再次分封各路諸侯,天下從此又恢復到分封時代


月影青霜


如果項羽贏了楚漢戰爭,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歷史上沒有了西漢,也不會有什麼漢高祖。

歷史上會出現一個楚國。

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會發展的。

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車輪一直都是滾滾前進的。


吉祥流年


項羽如果贏了楚漢爭霸,中原將再次陷入戰亂之中,統一可能會推遲許多年。原因在於項羽的短見以及分封諸侯存在大量隱患。

項羽分封天下諸侯,看似是公平,實際上沒有人會認可項羽的分封方式,劉邦之所以能夠孤立項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項羽分封諸侯,得罪了太多的人。而項羽殺義帝,也失去了合法性地位。之所以諸國都不敢對抗項羽,只是因為項羽的軍事實力太過強大。

當劉邦舉起義旗,反對項羽的時候,各路諸侯也開始各自的規劃,這種規劃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而考慮的。一旦這樣的想法付諸實踐,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從這個角度來看,楚漢相爭變成了以劉邦為主導,諸侯各國為輔助的反抗項羽的大戰爭。在這種大規模戰爭中,有著很多不確定因素。這種不確定因素,在項羽失敗後,就會偃旗息鼓,因為所有人都是反對項羽,一旦項羽失敗,一切反對就變成了無根之木,即使有人還想作什麼事情,也會缺乏合法性。

可是,當劉邦失敗後,事情就會發生大變化。

變化一,反對項羽的同盟依然會存在,項羽依然會四面受敵。而當劉邦失敗後,以項羽的性格,必然會開始大規模清算,因此,那些反對項羽的諸侯,為了自保,必然會繼續反對項羽。因此,這種戰爭會繼續存在。

變化二,中原各國重新洗牌,和項羽時代的諸侯不同,當劉邦失敗後,天下諸侯會發生很多變化,首先就是劉邦的蜀中之地,作為劉邦的頭號智囊蕭何,這是一個穩重的政治家,再加上劉邦在蜀中和關中積累了很強大的群眾基礎,因此,依照蕭何的性格,他不會自立為王,卻一定會輔佐劉邦的後人,哪怕是一個假後人,保證劉漢的旗號繼續存在。

變化三,新諸侯的出現。這個變化出現在韓信身上,在楚漢相爭之時,除了劉邦以外,韓信的實力增長最為迅速,同時,山西、河北、山東的老諸侯全部被平定。劉邦在的時候,韓信雖有反的想法,卻無行動,當劉邦失敗,沒有了約束,韓信必然會獨立,控制河北、山東、山西的地方。

因此,假如劉邦失敗,中原就會出現三足鼎立的情況,項羽、韓信、蕭何三大勢力處於平衡狀態,除了這三股勢力以外,英布、彭越、吳丙等勢力也會存在,而且會從中得利。因此,中原會持續動亂。

這樣的動亂,我個人覺得,關鍵點依然在蕭何身上。勝利者很可能還是蕭何。因為韓信是一個很戀舊的人,劉邦雖然失敗了,但蕭何和韓信的關係很緊密,因此,蕭何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才能,讓韓信再次效忠,韓信一旦效忠,項羽就很可能失敗。江山有很大可能還是漢朝的,但劉邦就不再是第一個皇帝了。


舊書齋


所謂勝者王,敗者寇。歷史朝代的更替無非就是:弱勢群體起義推翻上層腐敗階級。項羽劉邦之爭,爭的就是自身利益。歷史上無論誰是統治者,上位以後為了鞏固自身政權,初期都會頒佈一系列惠民政策,也躲不開封建時代的軌道。

現在談談項羽—敗者為寇,這是歷史的定論。直到現在,項羽給人的感覺就是英姿颯爽,霸氣側漏,但缺少一點智慧。這就是後人流傳下來的。劉邦在位後一定是在各方面貶損項羽。項羽這麼多的褒貶不一,都是正史與野史並存下來的。話說回來,如果項羽贏了呢?那歷史也是有劉邦的位置。不過,以他的形象不會好到哪兒去。歷史上的劉邦就是以詭計多謀著稱,上位也不是那麼光明正大。如若項羽上位,那劉邦在歷史上也不過就是一頁紙的簡短介紹。

不管他們誰為勝者,時代的制度是永遠不變的,不得民心的朝代也總會更迭。


武文康洋


引言:"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楚漢之爭,項羽是如何失敗的呢?項羽說:"是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

一、回顧歷史中的楚漢之爭

秦朝滅亡之後,項羽曾設鴻門宴來對付劉邦。雖然項羽沒有殺劉邦的政治因素居多,但又何嘗不是項羽的輕敵呢!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諸侯,但是楚懷王該怎麼辦呢?(殺了懷王)並且因為分配不均而導致的利益問題,讓諸侯接連反叛,最後項羽身陷齊國戰場不能自拔,給了劉邦翻盤的機會。這不是愚蠢的行為嗎?項羽是一個武力上的英雄,卻並非是一個合適的君王。

二、項羽怎麼才能贏

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有殺死劉邦,這是項羽的一個重大失誤,但並不足以致命。項羽沒有定都咸陽,這是戰略失誤。即使這樣,如果項羽能夠在政治上尊懷王為首(即使是個傀儡),在分封諸侯時能夠按功勞分配,不至於自亂陣腳,忙於平叛,那麼最壞的結果就是重現春秋戰國時期,絕不會身死國滅。

三、項羽要是贏了會怎麼樣?

項羽即使打敗了劉邦,天下也不會一統。因為項羽的理想政治是各自為王,只要相對的臣服。天下不能統一的結果就是諸侯國會出現互相征討對方的現象,項羽居中調停。項羽希望自己承擔一個類似於周天子的角色,時代是不會允許的。

四、失敗的項羽可能是最好的結果

一個習慣以武力征服別人的人是不適合當君王的。劉邦在平叛時,總是要先在政治上搞臭對手,用政治手段居多。而項羽習慣用武力來征伐諸侯,這恰恰不是一個君王該擅長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