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小平:中國會出現美國“聯合租賃“式的巨無霸嗎?


薛小平:中國會出現美國“聯合租賃“式的巨無霸嗎?

一、 前言

1. 全國工程機械的租賃市場規模有多大?

由於沒有官方公開統計數據,只能用兩種估算辦法。其一是,根據國家基本建設規模:2018年17.82萬億,2019年 18.59萬億,從建設施工角度,設備使用費為工程款的8%-20%(包括人工費),由於工程施工企業的輕資產經營和工程機械市場的碎片化(詳見《螞蟻與大象的博弈》 一文),約1.49萬億-3.7萬億(2019年)的設備使用費基本為設備租賃費。

還有另外一種估算法,就工程機械存量市場約1000萬臺套(詳見《碎片化購買力》 一文),估算平均20萬/臺/年的收入(包括人工費),設備租賃費約2萬億人民幣。

即使這些算法可能有些出入(比如,估算一的使用費,包括少量的自用設備。估算法二中,叉車的自用約為80%,塔吊的租用幾乎100%,土石方設備的租用約95%等等),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全國工程機械租賃市場是萬億級的規模。如果加上一帶一路項目就更多了。


2. 租賃企業的極度碎片化

全國工程機械租賃公司究竟有多少,未見到過公開統計數據,就筆者估計,涉及租賃業務的兔子螞蟻(小企業小微企業)是百萬數量級的經濟單元(詳見《碎片化購買力》 一文)。有規模租賃企業主要集中在各大品牌的名下和非常少數的專業租賃公司(營業額過億)。


3. “美國聯合租賃公司”是當下最流行的對標物

在2019年,資本方開始對工程機械租賃業發生興趣,資本方的進入和各品牌大象(廠家)相繼投入較多設備開展租賃業務(存量市場特徵),國內租賃大企業龐源、宏信、華鐵、眾能、徐工廣聯增資數十億元人民幣。同時,有許多社會資金進入租賃業,包括創業型公司的出現。其對標企業都是“美國聯合租賃”,而且都是希望發展為中國版的“美國聯合租賃”。


4. 美國聯合租賃(URI)大概情況

擁有約143億美元租賃資產,美國和加拿大有近1200個租賃點,超過65萬臺套(約4000種類)租賃設備。2018年營業額超過80億美元,稅前利潤約15億美元,在美國財富500強上排名第424位。


二、 問題的提出

1. 美國URI式的租賃巨無霸會在中國會出現嗎?

就中國工程機械租賃市場的巨大規模和市場環境,像美國URI式的巨無霸在中國會出現嗎?


2. 中小租賃商的出路在哪裡呢?

在存量市場下,由於資本方的進入和各品牌大象的租賃設備投入,使市場租賃價格大幅下跌。以高空作業平臺為例,2019年的高空作業平臺的租金下降了25-50%, 預計2020年還會繼續下降,為此,引起眾多的租賃兔子螞蟻的焦慮,今後的市場出路在哪裡呢?


三、 本文的目的

經營性租賃是工程機械行業從製造業轉型服務業主要部分,筆者三十多年工作經歷,一直關注者URI的發展,就租賃業務本身和URI的複雜性,研究分析需要大量筆墨(將專文陸續發表觀點和意見)。而本文只是就如上議題,以最初級的幾個最基本要素,包括筆者認為可能是認知上的誤判,做簡單論述,以供相關者參考。


四、 相關大型租賃公司成長的幾個基本要素

工程機械租賃業務是行業中最複雜的商業模式,URI成長用了20多年,相關的要素很多,如下只是以相關大型租賃企業的六個基本要素為例說明,並不是對URI全方位的解讀。


A. 規模不經濟

就傳統經營性租賃公司,或者說單一類型工程機械設備來說,其經營利潤與租賃設備規模是成反比的,這是幾十年來行業基本規律。規模經營效益遞減是由於工程機械設備耐用品的屬性(詳見《從科斯猜想到薛小平猜想》一文)及規模經營的規律所致。比如,螞蟻類小規模經營出租率有可能在90%以上,而大型租賃公司出租率都要低得多(儘管URI出租率在全球著稱,也是在平均70%以下,而其他大型租賃公司的更低)。同樣,螞蟻類小規模租賃對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更為有效,其二手設備的處置,都要比大公司的價格高10%-15%以上。

B. 設備的種類比數量更重要

為解決上述(A)的矛盾,增加租賃設備種類是規模經營保證合理利潤的必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平衡相關行業週期風險和宏觀經濟風險的最基本商業模式。 比如,URI持有近4000種類型設備,從廣義上說,就是提供了4000種平衡手段對沖各類週期風險,以保證其規模經營下必要的利潤。


C. 不是自我發展而是組合兼併

為追求上述目標(B),大型綜合租賃公司成長過程,牽扯內部各類專業人才培養,各管理層次團隊的建立,各類技術工人的積累,以及企業外部覆蓋市場網的建立,管理網絡系統的形成,與設備供應商的共贏關係的建立。為此,像URI類大型企業的成長過程,即使有充足的資金,完全靠自身一步步發展,也沒有現實意義。比如,URI20多年來,就有近300次的併購和組合。也就是說,如果URI靠自己積累發展,就現在的規模(143億美金),假設以一億美元資產為起點,每年一億美元的增幅,也得需要142年!


D. 各類經濟週期的對沖和平衡

大型租賃公司經營最重要要素之一,是如何平衡和對沖宏觀經濟週期風險,行業週期風險,基本建設行業週期風險,或者說如何利用如此風險和週期而獲得最大化的經營優勢和利潤(今後專文論述)。比如,不擅長如何利用機械設備週期集中採購和對應的二手機處置,會喪失巨大的獲取利潤機會。


E. 強勁的連續融資能力

毫無疑問,為解決上述幾個問題,關鍵要素是:錢!需要連續的鉅額資金注入,是成為像URI這類巨無霸的必要充分條件。


F. 需要兩個以上的經濟週期的積累

工程機械是週期性行業,涉及宏觀經濟週期,基本建設週期,相關設備的生命週期。以筆者之見,形成像URI 這樣的企業過程,人才的成長和管理系統的成熟,適合市場設備種類的合理結構形成,企業自身利潤的積累,包括組合兼併的商機,需要跨越幾個經濟週期。URI的成長,跨越了美國幾個宏觀經濟週期,和工程機械自身和基本建設的許多小週期(見下圖)。

薛小平:中國會出現美國“聯合租賃“式的巨無霸嗎?

公開數據整理

就現在中國的經濟和工程機械市場環境,以筆者之見,出現中國版的URI的巨無霸,大概至少需要1.5-2.5個大經濟週期(5-10年)的時間過程。


五、 幾個可能的誤區或認知的侷限性

中國與美國市場環境不同,當下各類租賃及平臺化公司,有可能成為大型租賃公司的成長的路徑肯定也不同,如下就幾個相關問題簡單的討論:

1. 同一類的設備大量採購是否明智?

工程機械租賃是一個週期性很強的行業,如何對抗宏觀經濟週期,基本建設週期,設備的生命週期的影響,大型租賃公司同一類設備存量的多少是一個關鍵要素,對其利潤有直接影響,甚至影響到企業的生存。比如,即使宏觀經濟繁榮,如果基本建設規模從高層建築的建設,轉移到了一般交通設施或地鐵等地下工程,那麼,由房地產繁榮催生的大量塔吊設備就會閒置,這些設備可能就是長期積壓,產生損失(二手設備賣不出去),直至下一個週期的到來。


2. 模仿URI的設備種類比例是智慧之舉?

薛小平:中國會出現美國“聯合租賃“式的巨無霸嗎?

上圖是URI在2018年的租賃設備結構方式,許多人對此津津樂道,似乎找到了中國URI的門道。以此設備種類結構比例,似乎是要成為中國的URI的條件之一,需要擁有大量的高空作業設備(佔比35%),這也是許多租賃公司對此大量採購的原因之一。可是,從邏輯上分析是合理的嗎?

A. 這個URI的設備種類結構,是URI已具規模和對應美國當下的市場需求,並不是20多年前創業時的結構。那麼,對當下中國版的URI的初建有參考意義嗎?

B. 當下中國基建施工還是以土石方混凝土設備為主(包括一帶一路項目)。現在高空作業設備的市場存量約10多萬臺,租賃額總量約80億,以租賃市場2萬億的規模,僅是0.4%份額,假設它的存量翻了3倍為30萬臺,240億營業額,也就是1.2% 的份額。那麼,以市場0.4%-1.2%的需求,作為整體租賃設備的三分之一多的數量,這可能是當下要成為中國URI巨無霸的合理設備種類結構嗎?

C. 顯然,在當下的中國基本建設市場需求下,高空作業為主的租賃設備結構,肯定不是成為中國的URI的設備結構,是一個高空作業大型專業租賃公司而已。當然,對中國租賃市場的需求,大型高空作業租賃公司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後有專文論述)。


3. 投資方有那麼多併購資金嗎?

以當下2萬億市場需求,以URI在美國12%的份額為參照,中國URI年營業額應該是2400億人民幣,即使高估它的自身營業額,假設每年20億,五年有100億營業額,那麼其餘的2300億的營業額要靠收購兼併而來,如果參考URI收購兼併價格(8-10倍的營業額的購買價),五年內需要1.84萬億 - 2.3萬億人民幣的併購資金,誰會有這麼多錢呢?


4. 整合都是有意義的嗎?

許多工程機械租賃類互聯網及平臺及某些創業公司,自信整合的魔力,以整合作為一個企業發展或擴張的核心競爭力,可當下螞蟻兔子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已經幾乎發展到極致(詳見《碎片化購買力》一文),如果整合後的效率沒有螞蟻類的效率高,也沒有創造價值,就是交易流量增加了,可有流量沒利潤,或相對的更低利潤,這種整合有意義嗎?

這樣的企業可能長久生存嗎((燒錢總是有盡頭的)?


5. 被兼併的標的物成熟了嗎?

A. 同樣,理想的被兼併租賃公司成長也需要時間和週期的磨練,就當下中國極度碎片化的市場下(詳見《碎片化購買力》和《螞蟻與大象的博弈》 兩文),顯然對螞蟻的兼併不值得,至少是兔子規模以上的才有意義。而類似URI當年兼併的300多個理想的各類優秀專業租賃公司,很可能還沒有“生出來”或者還是在 ”嬰兒期“。

B. 就當下的中國市場環境和人文文化,如果僅僅是為了兼併而兼,很可能是“只兼併了鐵(設備),而沒有兼併到人(客戶群體與管理人才)”,這並不是兼併的目的,也是中國商業文化的痛點之一。


六、 稅務及相關法律環境

就當下中國稅務和資產管理環境,中國租賃企業設備財產存在的多元化狀態(包括各種各樣的非賬目隱形財產)非常普遍,使得兼併過程伴隨著稅務和法律風險。想當初,URI的CFO和財務總監,就是因此在美國雙雙入獄三年。顯然,如何合理估值企業和合法合規兼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智慧和魄力。否則,就中國相關法律和稅務的複雜性(與美國的司法類比),估計“進去”的人也少不了。


七、 需要行業商業領袖的出現

各類專業租賃企業立足於商業鏈的基礎,強烈的市場經濟多元化色彩,企業文化多種多樣,各有其魅力和優勢,對其兼併組合,使1+1 大於2,並不是僅僅是資金的問題,還需要商業領袖的號召力,談判智慧和統領能力。

URI的創始人Bradley Jacobs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商業領袖,創立URI之前,已併購整合成功數家公司上市。其中最有名的是United Waste Inc. (美國聯合垃圾公司,200多筆併購)。從垃圾行業到工程機械都是非常草根的領域,自下而上的跨度之大, Bradley Jacobs的能力和影響力絕對不一般。同理,中國版的URI也會催生著其行業商業領袖的出現。


八、 螞蟻會被消失和絕滅嗎?

幾百萬的螞蟻和兔子的租賃業務單元,涉及約1000萬臺設備、約2000萬從業人員,工程機械碎片化和相關資源配置的社會化,其背後是中國製造業的崛起。這種來自幾千萬基層勞動者的力量,是中國改革開放在工程機械行業中基層勞動者迸發出的巨大創造力。不可能是曇花一現(詳見《碎片化購買力》一文)。

即使在美國市場,URI的市場份額也就在10-15%,前十名的租賃大象份額加起來也在30%左右,同樣,在日本市場,所有租賃大象份額也是在40%左右,唯一不同的是,美國和日本的螞蟻兔子的體量更大一些,更多的是以企業行為的商業思考和經濟活動。但是,

工程機械租賃多層次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格局是一樣的,大部分租賃市場的服務是離不開中小企業的。螞蟻與大象共舞是主旋律,尤其在中國,螞蟻永遠不會滅絕和被消滅。


九、 結論

就中國工程機械租賃市場萬億以上的需求基礎,中美貿易戰的國際環境下一帶一路項目的逐步開展,以及建築業央企和建築工程公司的輕資產的經營方針,對工程機械的租賃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是幾萬億人民幣的市場。在如此背景下,催生出中國式的URI的巨無霸是大概率事件,包括各類專業租賃大象的出現和誕生(詳見《二十年的博弈》一文)。

毫無疑問,就中國經濟環境的背景,和工程機械碎片化和相關資源配置的社會化(筆者的主要理論基礎),中國式的URI或者專業租賃大象的產生過程一定是中國式的,不可能與美國URI的過程都完全一樣。其過程離不開物聯網和數字化基礎上的創新與傳統行業的組合及中國式的產業金融手段。筆者估計,

這大概需要5-10年的時間(相關內容將另文論述)。

參考文獻

劉世宏:叉車與物料搬運的融合

United Rental: 2018 Investor Day: Driving and Extending Our Competitive Advantages

United Rental: Annual Report 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精彩推薦

1、環保利空還是利好?-工程機械市場面對的選擇和代價

2、工程機械市場的最基礎需求:碎片化購買力——工程機械最末端客戶的經濟行為分析

3、誰是2020年小挖競爭的勝利者和失敗者?——論小挖價格戰最終的結局

4、工程機械價格戰背後的秘密——從“科斯猜想”到“薛小平猜想”

5、大漠夜話:誰是價格戰的犧牲品

6、二十年博弈,誰主沉浮——工程機械外資品牌與國產品牌的跌落與崛起

7、螞蟻和大象的博弈—工程機械後市場碎片化和傳統模式的衰退

8、工程機械後市場現狀與未來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