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老是拿著大人的手機看抖音,快手,怎麼制止啊?

小萍兒2020ai


您好!我是育兒有計的smile老師!我來回答一下您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得先問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想著去制止,因為如果沒找到問題的根本,只是想著強硬制止,效果是不會好的,還可能會跟孩子產生權利之爭!

第一,我們大人是不是經常玩手機,並且在孩子面前玩,當著孩子面前看抖音!

第二,當我們大人沒空沒法照顧孩子的時候,是不是就會給孩子看手機?

第三,平時帶孩子參加室外活動的時間是不是比較少,孩子的娛樂活動比較有限?

第四,當孩子要玩手機的時候,我們大人是不是一開始不給,但當孩子哭鬧之後就會妥協,最終滿足孩子要看手機的要求?

如果以上幾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我們就要注意了,問題更多是出現在我們大人身上,而不是孩子!

所以,接下來我們可以這麼做:

第一,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儘量陪著孩子看書,玩玩具等。

第二,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當我們大人沒空時,給孩子看書!

第三,多帶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

第四,可以和幾個家庭,把幾個小朋友組織在一起,讓他們在一起玩,減少玩手機的可能性!

第五,跟孩子約定玩手機的時間,到時間了我們就要和善而堅定地把手機拿過來,不因為孩子的哭鬧而責罵孩子,也不因為孩子的哭鬧而滿足孩子的要求,繼續給他手機,多試幾次,他就知道哭鬧不能達到他想要的目的!

如果幾個方法結合起來,應該就能避免小孩子總是拿著大人的手機玩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也可以關注我:育兒有計!我會不定期更新育兒知識!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睿智的父母!











育兒有計


小孩子需要陪伴養娃不易,除了工作要多陪小孩子,給他規劃好一天的時間表,什麼時候幹什麼,多去戶外,打球,爬山,跳繩,跑步,都可以,只有這樣可以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完全不玩是不可能的,我家小孩子也玩的很厲害之前,你搶手機還要和你發火耍潑,最後和她交流,她說我們可以制定一個時間計劃表,週一到週五上學不看手機,週六週日上午打羽毛球跳繩跑步,下午做作業,週末兩天可也玩手機2小時,現在自覺的很,都不要我操心,晚上自覺看兩小時電視,然後自己洗澡睡覺,早上起的早的很,😄


維基揭密


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多小朋友,現在都很喜歡玩抖音,包括我的孩子一樣,我的孩子才兩週歲,每天都是對著抖音吃飯也對著抖音,我小孩是我婆婆在帶,如果我帶的話,我絕對不會允許他會這樣,老人家比較溺愛小孩子,所以我要回去把他這個壞習慣慢慢的改下來,不要把他眼睛傷壞了


我是廣東妹


大家好,這個問題我是經歷過來的,有一定的發言權。我也是位母親,以前也不懂。總認為孩子不聽話,就是孩子的問題,孩子看手機知道不好,也沒辦法。現在慢慢學習中才領悟到了一點,老人說的《言傳身教》的真正含義。言傳:就是家長說話的方式,方法和聲調,孩子都會不經意的被感染,去模仿。身教:就是以身作則,控制自己的行為,習慣,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想讓小孩子不拿手機看抖音,快手這個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自己不玩或者孩子不在身邊的時候玩。從自己做起吧!


老頑童奔夢去


首先,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大家都很依賴手機。我們要知道每件事都是一把雙刃劍,不要一看到孩子玩手機就覺得不好,想著怎麼制止孩子。孩子喜歡看抖音、快手一定有他感興趣的內容。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多去了解孩子看都是看什麼內容的,如果是好的內容,為什麼要制止呢?我們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引導他們在抖音、快手上學習更多有益的內容,對他們的成長也是有好處的。但是,讓他們玩也得有個時間限制,制定一個規則,固定一個時間, 讓他們在玩的同時,也能學習怎麼自律。

其次,孩子看完抖音、快手後,父母要問他們今天在上面學到什麼了,讓他們分享給你聽。

制定了這個機制後,孩子額外會學習到的一些優良的品格:

1.學會自律了;

2.學會分享了;

3.分享過程中,學會更好的表達了;

在其中延伸出來的好處還有更多。寶爸寶媽們自己可以去實踐體會。

再提一點,孩子會喜歡玩手機,跟他們的父母是不是也有很大的關係呢?作為家長我們是不是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而且是不是也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呢?這個問題父母們是不是也應該去反思一下?


奶爸加加油


首先,作為父母的你是不是在孩子面前經常拿著手機玩這些。那麼如果是的話,你得學會先放下手機。現在這個社會基本上都是對門不認識對面的,孩子一個人在家沒人陪她玩,他們也會無聊,無聊了只能找父母,但是父母往往拿著手機不理他們,此時他們就會好奇手機裡到底有什麼好玩的,讓自己的父母如此迷戀?

有了這些疑問,他們就會拿走你們的手機去研究。然後一看,哦,原來手機裡有那麼多的人,有那麼多有趣的事。那麼他們自然就開始像大人一樣迷戀手機了。

就像我哥,他從來不在他女兒面前玩手機,除了回信息打電話。跟女兒在一起時他從來不拿手機,看電視也規定只能她看五分鐘。如果孩子看的時間比較長了,他就會帶她出去公園裡走走,或者去爬山等戶外活動。

其次,把自己手機上的遊戲,視頻軟件什麼的全都刪掉。如果你不想刪,你就把手機掌控在自己的手裡,自己在孩子面前別去看別去玩。剛開始可能會有點難,但是你的改變會引導孩子的改變。

孩子會玩手機完全是因為他們無聊。只要你想辦法陪他們一起玩遊戲,或者帶他們去找別的小朋友玩,或者準備一些他們喜歡的玩具。但是記住玩具必須是他們很愛玩的,同時你不能讓她一個人自己玩,你得陪著他玩,孩子都喜歡陪伴的感覺。

我兒子現在三週半,以前看他爸爸玩吃雞、王者榮耀,他就喜歡搶著玩。後來他爸爸就把所有遊戲都刪了,兒子也想不起來要玩。喜歡玩沙子就找點沙子,要是沒有就網上買那種決明子當沙子玩。

或者,規定時間。玩手機的時間只能多長,剛開始你說十分鐘。他肯定會跟你討價還價,他要說15分鐘,那你就說8分鐘,就是在原本規定的時間給他壓縮了,反正就是越來越少就對了,之後他會發現原來討價還價一點用都沒有。那他就會說那十分鐘就十分鐘。這時候你的目的達到了。但是並沒有結束。他可能會拖延時間。

所以,在他看了五分鐘,你就要提醒他,時間還有五分鐘,再過了三分鐘你就告訴他時間快要到了。等時間就剩一分鐘就說時間到了,問他是自己關掉,還是讓你強制沒收關掉,告訴他,如果他不守信用不遵守自己答應的時間,那麼以後都不會讓他看。這個時候他基本會妥協。

如果他不妥協,你就強制拿走手機,因為你們之前已經談好的,而且,有了之前的時間心理預設,他心裡其實不會有那麼大的牴觸情緒。

拿走手機後你不能自己玩,你得放下手機陪他一起玩。這樣他看你也沒玩,還陪伴他。他的反抗情緒會弱點。

所以,總的來說,陪伴才是讓孩子戒掉手機的終極武器。


Amy簡悅


父母是孩子得最好老師,父母得一言一行也時刻影響著孩子。所以想要改變孩子得習慣,得先自律,具體可以試試這樣做:

1、作為父母,首先嚴格要求自己改掉習慣性刷抖音快手的習慣,可以定個計劃,時間上減少刷得頻率,內容上選擇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

2、凡事欲速則不達,不能強制要求孩子必須立刻馬上放棄看抖音和快手,更不能孩子不聽就打就罵,語言暴力是對孩子最大得心理傷害,根據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逐步改變,作為父母要有耐心得給孩子講道理慢慢引導;

3、陪伴是最長情得告白,父母儘可能得多陪陪孩子,減少不必要的應酬和加班,多跟孩子溝通交流,聽聽孩子的心聲,跟孩子做朋友;

4、有時間多跟孩子互動,比如做遊戲(鍛鍊動手能力,促進大腦發育)、親子伴讀(養成閱讀的習慣,開拓孩子視野)、帶孩子出去旅旅遊等等,用這些來分散孩子沉迷於抖音快手的注意力!

5、對於油鹽不進的熊孩子,可以試試學習馬雲的做法(馬雲的兒子當初沉迷於網遊,馬雲就讓他在網吧待了一個禮拜專玩這個,後來孩子自己覺得沒意思,不玩了),就給孩子幾天時間,什麼也不讓幹,專門玩抖音快手,讓他自己說出好處和害處,讓孩子自己分析利弊,然後自己選擇,徹底放棄;


Sunshine育兒乾貨


孩子從小玩手機已經不是一戶兩戶人家出現的情況了,而是絕大多數的家庭都存在的問題,孩子一鬧脾氣就哄她給他手機玩。以前玩湯姆貓,現在都改玩抖音、快手之類的短視頻了,雖然可以在表面上讓孩子不再哭鬧,但是慢慢的已經在孩子心裡面和潛在意識中有一種觀念,就是我如果想玩了我就鬧一下,你就會給我玩了。

如果這樣的潛在意識慢慢形成,以後長大了真的很難管教了。如果想要的東西你沒有給他,他就會叛逆,然後會產生各種思想扭曲的想法,比如說想要的玩具沒有要到就去偷;想做的事情做不到就去犯罪;喜歡的人不喜歡他就去毀滅等等。其中的利害關係因人而異,說不定長大後懂事了也不一定。

我覺得,這是家長的放任產生的一種結果,怨不得孩子,家長還得從自身做起,家長少玩少看才能對孩子起到相應的作用!



債務整理才先生


孩子喜歡拿著大人的手機看抖音,快手,確實是很不好的習慣。但是這個壞習慣的根源卻是在照顧他的成人身上。

在一個家庭中,一般有兩代人:父母和孩子。家中的一切物品和資源都是父母採購的,所以這些物品很大一部分都是適用於成人的,而兒童只是大人的附屬品,他們所掌握的資源很有限,很少。所以兒童能玩的很有限,就是很少。

而下班後的成人,已經很累。如果很愛孩子的話,對孩子的陪著玩耍的要求肯定是有求必應;但是還是有部分家長卻總是讓孩子自己玩:給孩子一個玩具讓他到一邊去不要煩到自己。所以說兒童被拒絕在成人世界之外。

兒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做什麼,孩子就跟著學什麼。

所以說要想制止兒童玩手機,首先家長的放下手中的手機,陪孩子玩遊戲。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就不孤獨了,自然就不會玩手機了。


曦寶和伊寶


對與小孩子老是拿著大人手機玩抖音快手這個話題,我的建議是多多陪伴自己的孩子,要多和他們互動交流,我家寶寶一歲七個月都能聽得懂我在講什麼。大一點的小孩更能聽得懂,他們不理會的話就是不想理你,平常我們要和自己的孩子多交流,你就能瞭解到他們的想法了,歡迎下方評論我們一起交流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adb000c5dae913520b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