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上映,票房197萬港幣,投資人破產,洪金寶執導的最好電影


小時候看《一刀傾城》,純粹當成武俠片看。

覺得打打殺殺的鏡頭看的很過癮,對那些經典卻深奧的臺詞甚是不感冒,根本看不懂,也無法理解。

等到年歲大點的時候,再看《一刀傾城》,對打打殺殺的鏡頭不再關注,卻更傾心於那些令人拍案叫絕的臺詞,覺得實在是神來之筆,引為絕唱。

1993年上映,票房197萬港幣,投資人破產,洪金寶執導的最好電影

今天就聊聊《一刀傾城》中經典臺詞、人設、伏筆,略書心緒。寫得可能有點亂,想到哪寫到哪吧。

1、

譚嗣同剛出場的時候,跟九斤並馬而行,說了這樣一段臺詞:“你看,和風清清,萬家燈火,無不落拓,噠噠的馬蹄聲,這次會不會又是一場美麗的錯誤。”

這段臺詞可以看出,譚嗣同是個浪漫主義色彩很重的人,很理想主義式的人物。他把這次應康有為之約進京當成一種美麗的錯誤,認為康有為“小題大做”了,明明是“萬家燈火和風清清”,哪來的國破山河,時局危艱呢?

二人飯館用餐,九斤對譚嗣同說:“少爺,到了京城,我就到虎口衚衕,買您最喜歡吃的冰糖葫蘆。”從譚嗣同喜歡吃冰糖葫蘆,也可以反映出譚嗣同是個至情至性,充滿純真的人物。正因為純真、天真,所以他後來才會被狡黠的袁世凱欺騙。

譚嗣同在得知打鐵匠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刀王五時,曾勸說王五出山,被王五拒絕。此時譚嗣同見勸說不了王五,便將手伸進了炭火中,“不夠火,我以手代柴,令到它夠。”反映出,譚嗣同這個人物的激進,做事急於求成,不顧後果。這為影片後面,譚嗣同激進變法失敗埋下伏筆。

1993年上映,票房197萬港幣,投資人破產,洪金寶執導的最好電影

譚嗣同、袁世凱、王五三人來到城樓下,譚嗣同曾問“你看,這道城門像什麼?”袁世凱說:“像一座里程碑,上面將記載我們三人未來的大事。”王五則說:“像一座墓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夢想和生命都埋葬在這裡,將來也一樣。”二人的回答都很明朗確切,唯獨譚嗣同沒有說,也反映出譚嗣同對前途未知,對命運不明。

譚嗣同和王五矗立在康有為所題寫的“士不可不弘毅”匾額下,兩人各有感慨。王五的是:“從來憂國之士,俱為千古傷心之人。康老先生這條路很難走呀。”譚嗣同的是:“只要志同道合,哪怕它滿路風霜,總有豔陽高照的一天。”王五看得很遠,很現實,認為變法不是那麼簡單的,任重道遠。而譚嗣同則比較理想化,想得過於簡單。這也是為後來變法失敗埋下伏筆,不是志同道合,抱負遠大就能成功,腳踏實地,認清現狀才是緊要。

強武學會講堂上,譚嗣同曾和袁世凱有過一番舌戰,袁世凱認為:“國家大事,非比尋常,凡大事必有其法則,不可輕越雷池半步,便是嘗試,也要循序漸進,不要一步登天,不然將一失足成千古恨啊。”譚嗣同認為:“戰場如官場,行事要當機立斷,片刻耽誤不得,要變的時候就要去變,容不下半分人情或一點猶豫,否則時機一過,天機一失,那就不可挽回了。畏首畏尾,進二退一,不是大丈夫所為。”袁世凱中庸,譚嗣同太冒進,這也是兩人決裂的原因,政見不同,也暗示著維新變法必敗。

2、

袁世凱剛出場時,利用瘟疫在身的無辜百姓當箭靶子,對付土匪,可見其人的人品,把百姓的命當草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譚嗣同、王五幫助袁世凱消滅了土匪,袁世凱見兩人無權無勢,便一句“感謝兄臺相助”過場話,便登鞍上馬。等聽說眼前的人是譚嗣同時,立刻跑過來求證是否是譚嗣同,接著攀附,想借助譚嗣同的關係,攀上康有為這個皇上身邊的大紅人,勢力小人,可見一斑。

譚嗣同勸說王五一同進京,共謀大事時,袁世凱說:“譚兄,人各有志,何必呢?八千里地河山,千萬黎民,多一把刀和少一把刀又有什麼分別?”從這句話可以反映出,袁世凱不是個以國家為重的憂國憂民之士,國家的生死存亡,他根本不放在心上。

離開王五後,袁世凱跟譚嗣同赴京路上,曾感慨:“有志難伸,萬事難成,俗世洪流,站得住腳已經千辛萬苦,想出人頭地,比登天還難。”因為不得志,難出頭,所以袁世凱在官場比誰都投機,比誰都勢力,牆頭草,隨風倒,這也為其出賣譚嗣同,投靠奕親王,以圖富貴,埋下伏筆。

袁世凱三人來到京城關下,三人面對城門時,袁世凱是這樣說的:“像一座里程碑,上面將記載我們三人未來的大事!”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來此次入京,袁世凱就是奔著名利富貴權勢去的,考慮的是個人前程。

聽說譚嗣同要推行新政,實行變法,袁世凱眉頭一皺,說到:“譚兄,凡事中庸,萬事三思啊。”可以看出其立場,中庸之道,以求自保,也可見其守舊頑固一面,為日後倒戈做鋪墊。

1993年上映,票房197萬港幣,投資人破產,洪金寶執導的最好電影

奕親王話中帶話的問袁世凱,跟譚嗣同、康有為是否攪在一起?袁世凱答:“跟他們不過是萍水相逢,閒來小敘。”跟譚嗣同說話時,卻說是兄弟,可見袁世凱這個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左右逢源,小人嘴臉。

一邊是奕親王為代表的保守派,一邊是康有為、譚嗣同為代表的變法派,如何抉擇?影片中袁世凱的內心掙扎拍得很有水準。桌子左邊放著譚嗣同的《仁學》,右邊放著奕親王的寶劍,袁世凱喝了一杯酒後,拔劍而起,似醉未醉,似醒未醒之間,劍鋒擊碎《仁學》,寓意深刻,暗示著袁世凱已經倒向了奕親王一方。

譚嗣同被袁世凱出賣後,王五提刀來殺袁世凱,兩人曾有一段舌戰,袁世凱說:“這一仗,輸的是你們,如果你們贏,一樣屍骸遍野。”充分顯示了,保守派和改良派,無論誰輸誰贏,都將血流成河。

3、

殘陽如血,映照著王五寬闊厚實的脊背,脊背上紋著黑旗軍徽號,王五在夕陽中,拔刀揮舞,胸中惆悵憤懣,““黑旗軍,力萬均;殺外敵,保家國。揮不掉英雄淚,忘不了家國恨;喝不盡杯中酒,唱不完別離歌。放不下手中刀,殺不盡仇人頭。”當真是從來憂國之人,俱是千古傷心之士。

襲擊日軍火藥庫,兄弟們全部戰死,王五痛心疾首,山河破碎,生無可戀,跳崖前“故國非國,有家無家,天下之大,何處有我王五容身之所?”聽來,讓人痛惜。

在京城關下,譚嗣同曾問“這座城門,像什麼?”王五的回答很悲觀:“像一座墓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夢想和生命都埋葬在這裡,將來也一樣。”

1993年上映,票房197萬港幣,投資人破產,洪金寶執導的最好電影

小舟偶遇知音,王妃和王五曾有一番對話。

王妃:“五爺似乎也是個傷心人。”
王五:“當今中華大地,只要有血性,哪個不是傷心之人?”
王五:“我的心雖傷過,但沒死過。”
王妃:“好,這場雨衝得去愁思,但衝不去五爺的豪情壯志。讓我替五爺助威……江湖風雨多,五爺多珍重。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來,王五是個有血性的漢子。江湖風雨雖多,但衝不去王五的豪情壯志。

王五為了營救譚嗣同,獨闖天牢,曾跟京城四嶽之一的餘萬山有過對話。王五:“中國自有監獄以來,監禁的都是好人居多。”餘萬山:“我只是一個獄卒,不是歷史學家。”實在是很精闢。

王五和王妃暗生情愫,下面這段對話,也是經典無比,很羅曼蒂克。

王妃:“你想聽什麼?”
王五:“最動聽的已經聽過。”
王妃:“你會記住嗎?”
王五:“我生生世世都會記住。不過今夜之後恐怕一切都會隨雲夢消散。”


王妃:“雲會散,夢會消。但是記憶是不會消失的。人生在世,追求的是希望,但是得到的只有回憶。”
王五:“但願生生世世的回憶之中都有你。”
王妃:“但願年年月月都有五爺這樣的知音。”

1993年上映,票房197萬港幣,投資人破產,洪金寶執導的最好電影

一個問的好,一個答的妙,本片的編劇張炭和司徒卓漢,不愧是香港名編劇。這樣的臺詞,也只有巔峰期的港片才能出產啊。

洪金寶拍攝的最好的片子,沒有之一。可惜這樣一部片子,生不逢時,1993年上映,最終票房197萬港幣,投資人羅維賠了個傾家蕩產。實在令人唏噓,即便是現在,這部片子,仍然觀看者很少,不得不感慨一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