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關於二十四節氣,你還知道哪些?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別的什麼節氣之說尚不清楚,但就東北人的習俗,今天立春應該是吃春餅。可現在的疫情影響,不好出去買更多的菜,所以今天的立春餅吃的肯定是十分的單調。


關敏


  2020年二十四節氣交節具體時間

  立春:2020年02月04日,17:03:12

  雨水:2020年02月19日,12:56:53

  驚蟄:2020年03月05日,10:56:44

  春分:2020年03月20日,11:49:29

  清明:2020年04月04日,15:38:02

  穀雨:2020年04月19日,22:45:21

  立夏:2020年05月05日,08:51:16

  小滿:2020年05月20日,21:49:09

  芒種:2020年06月05日,12:58:18

  夏至:2020年06月21日,05:43:33

  小暑:2020年07月06日,23:14:20

  大暑:2020年07月22日,16:36:44

  立秋:2020年08月07日,09:06:03

  處暑:2020年08月22日,23:44:48

  白露:2020年09月07日,12:07:54

  秋分:2020年09月22日,21:30:32

  寒露:2020年10月08日,03:55:07

  霜降:2020年10月23日,06:59:25

  立冬:2020年11月07日,07:13:46

  小雪:2020年11月22日,04:39:38

  大雪:2020年12月07日,00:09:21

  冬至:2020年12月21日,18:02:12

  小寒:2021年01月05日,11:23:17

  大寒:2021年01月20日,04:39:42




9527知識雜貨鋪


二十四節氣農諺歌

正月 歲朝蒙黑四邊天 大雪紛紛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 農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驚蟄聞雷米似泥 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 到處棉花豆麥佳 三月 風雨相逢初一頭 沿村瘟疫萬民憂    清明風若從南起 預報豐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東風少病遭 時逢初八果生多    雷鳴甲子庚辰日 定主蝗蟲損稻禾 五月 端陽有雨是豐年 芒種聞雷美亦然    夏至風從西北起 瓜蔬園內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熱 五穀田禾多不結

   此時若不見災危 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無雨甚堪憂 萬物從來一半收

   處暑若逢天下雨 縱然結實也難留

八月 秋分天氣白雲多 到處歡歌好晚禾

   最怕此時雷電閃 冬來米價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飛霜侵損民 重陽無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 若遇雷聲菜價高

十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 來歲高田枉費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 災殃預報損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風多疾病 更兼大雪有災魔

   冬至天晴無雨色 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東風六畜災 倘逢大雪早年來

   若然此日天晴好 下歲農夫大發財

 

 

社日雨 春社日雨年定豐 秋社日雨年豐稔

甲子雨 春甲子雨 地赤千里

夏甲子雨 撐船入市

秋甲子雨 禾生兩耳

冬甲子雨 牛羊凍死

圖文均來自網絡


Y家美食日記


今天立春,才正式進入了庚子年,好多人以為正月初一就進入庚子年了,其實這是不對的,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明清官方曆書中被歸入正月節氣;到達時間點在公曆每年2月3-5日(農曆正月初一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時。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就是一個重大節日,叫春節(到民國後被易名)。中國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曆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佈德令以施惠兆民。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庚子年進入之前,新冠狀病毒的肆虐,讓我們這個年過的都是膽戰心驚,立春後,希望新的氣息帶來新的面貌,全國人民大團結共同抵禦病毒,隨著溫度不斷升高,沉睡冬眠的大地不斷甦醒,目前國家的各項舉措都是在抑制病毒的擴散,我相信,這場戰役,我們會很快取得勝利,加油中國!




王炳森易理


做為一個從小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從來沒有關心過農曆及二十四節氣,今天是立春,好奇心做祟,就琢磨了一下,發現古人對時間的敏感度,是今人望塵莫及的。中國曆法中的二十四節氣,是按照太陽年的長度分成十二個節和十二個氣,按順序依次少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按季節變化分別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 、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按氣溫變化分別為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按降水量分別為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按農活更替分別為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由此可見古人非常善於觀察,非常善於把握時間,順時而動,正是天人合一之道。春天的一絲和風到了,夏天的一縷荷香來了,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冬天的一片雪花飄了......



隨便翻翻書屋


😄😄😄我來晚了!見到大家早已踴躍發表,講得很好很祥細,我再補遺拾缺漫談一點。

二十四節氣對於農業生產指導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小麥種植,江北、黃河流域多在秋分至立冬前播種。立冬後播種的小麥雖然當時不發芽,等來年開春發芽,照樣能結籽粒。而立春後播種小麥,大多是不結籽實的。這就是科學上說得“春化“階段。

還有大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是“秋社“,秋社前種的大蔥來年四、五月間會出花(俗稱蔥波蘿),而過“秋社”後播下的蔥種,來年一年都不長波蘿(開花),就相差這幾天,事情就有質的不同。還有麥茬種黃豆,一定要趕在“夏至”前出苗,否則只長豆棵不結籽。這就是“不誤農時”。另外,在養生和中醫方面,二十四節也有很大的參考值。所謂的”風、寒、暑、溼、燥、火”六淫病機,也都與二十四節氣有關。

二十四節是太陽黃經運行的節點,它對大地上的動、植物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只要大家留心,會有更多的發現。


青林223646642


立春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人們十分重視這個節氣。3000年前中國就有迎春儀式,至今已形成了許多固定的風俗習慣。

每年的公曆2月4日左右為立春,此時太陽達到黃經315度,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表示春季開始,萬物有了勃勃生機,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春天已經到來,然而冬天的寒冷還未消失殆盡,它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凍能使萬物復甦,才能有萬物生長的土壤,所以立春這個階段的特徵和預兆形象地表現出來。

俗語說:“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立春後,隨著氣溫的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將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



仁義之川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時令)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定氣法”劃分,即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確定節氣;“定氣法”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2.二十四節氣歌

立春花開 雨水來淋 驚蟄春雷 蛙叫春分 清明[犁田]穀雨春茶

立夏耕田 小滿灌水 芒種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 種完[番豆] 處暑[拭田] 白露[勻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結

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閒 等過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團圓

3.二十四節氣意義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心矢不失


立春三日,水暖三分。

梨花風起正清明。

冬至至短,夏至至長。

五牛六馬,死了沒人剮。

熱在三伏,冷在三九。

七月半,看牛娃子伴田墈。

春無三日晴,夏無三日雨。

七藠八蒜。

插田不過秋,過秋九不收。

雲遮中秋月,雨打二元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