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逼他打遊戲而不是做作業,真的能讓孩子想去學習嗎?

笨笨地飛


謝謝你的信任。這種假設和嘗試不可行。逆反心理是健康人包括小孩子到了一定階段的一種正常心理。對孩子這種心理,可以積極引導,舒緩逆反心理,但是不可簡單化理解,更不可利用。況且,打遊戲更會使孩子走向痴迷,把孩子徹底毀掉。


思之遠方


這個說不好,但是有一定的可取性。

叛逆期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就想給父母對著幹。

你越是叫他做什麼,他越是不做,而且還可能胡亂應付。

我上初中那會就是,父母老是逼著我學習,我特別反感。那是經常和他們吵架,說實話我也捱了不少巴掌。

捱了揍所以我心裡就特別壓抑,就離家出走幾天,把我父母急的到處找我,最後把我找到了。回去以後各種好吃的伺候著,還給零花錢,怕我再離家出走。

我知道這個方法以後,每次不開心或者和父母吵架,我就離家出走,父母也是每次都找我。

但是有一次,我又離家出走了,我感覺我父母會找我,可是他們沒有找我。我在外面呆了8天,身無分文,餓的受不了,灰頭土臉的回去了。父母也沒搭理我,我自己承認的錯誤。

你還別說從那以後,我都不敢離家出走了。父母不用多吩咐我,我就自己認真學習了。

所以吧叛逆期的孩子,不要強迫他做事,也不用管他。最少別搭理他,時間長了她就懂了。




向江南折過花


反其道而行,看起來是可以,可做起來結果恐怕會讓人很失望。

遊戲和作業是有很大區別的

作業就像根木頭,做作業的時候會很無聊,因為作業上只有文字和圖片,而且圖片上的色彩也單調,沒有引人注目的地方,文字看多了也會有厭倦的心理。

而遊戲就不一樣了,遊戲裡有各式各樣的玩法,五花八門的遊戲設計,想玩什麼就有什麼,比如想玩檯球就有檯球、想玩賽車就有賽車等,投其所好!這也是遊戲公司經久不息的原因。

如果讓孩子在作業和遊戲中選一個的話,肯定是遊戲,有的孩子會揹著父母去玩遊戲,而大人鼓勵去玩的話,也許孩子會更加的肆無忌憚,學習可能會更差勁。

而且孩子之間會有攀比心理,哪怕那只是個遊戲,也會分出個高低,分出誰比較厲害,這也會讓孩子把心思花在遊戲上而荒廢學業。

想讓孩子好好學習,最好的辦法是勞逸結合,適當的以玩遊戲為獎勵的讓孩子學習,比如讓孩子作業做完了玩20分鐘遊戲,該背的課文背完了玩半小時遊戲等(注意,這個辦法需要親自監督,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孩子可能會抄作業,因為小時候我本人幹過這種事)


何手下


玩電腦的花對於孩子吸引力太大,而且對眼睛不好,所以不建議逼著玩電腦

我們要明白怎麼分析並解決孩子的問題

具體化:是所有科目都需要家長陪伴完成嗎?還是您覺得是孩子的專注力不夠,寫作業慢?還是其他原因?

探討問題的成因,並具體分析:

a 因為單獨某一科學習慢而需要陪伴:有可能是某一科的學習困難問題。

解決:先弄清楚科目,看孩子在具體科目哪裡出了問題,再對症解決。

b 孩子的專注度不夠,需要父母監督:參照題目1關於專注力的解答。

解決:可採用“番茄工作法”,“夾豆子法”等提升專注力。

c 父母包辦代替,讓孩子形成依賴:有些爸媽教孩子時耐心不足,輔導作業時經常直接給孩子答案,而不是一步一步引導孩子推理答案,這樣長久後孩子就會形成對父母的依賴,減少自己思考。

解決:“授人以漁”,爸媽要多運用啟發式教育,不是直接給予答案,而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多問孩子:“你是怎麼考慮的?”並在孩子取得進展後,及時給予鼓勵。有很多家長說,陪孩子寫作業能讓人吐血,不僅是因為輔導孩子累心,還因為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總是拖拖拉拉,不會找橡皮,一會找鉛筆,一會又要喝水、上廁所,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拖成兩個小時都寫不完。 於是,父母就開始朝孩子吼,甚至攏不住火,給孩子一巴掌,頃刻間,親子大戰就爆發了,這樣的戰爭不知道一星期要發生幾次,家長和孩子都崩潰。孩子做作業拖拉的常見五大原因 1.不想做作業 孩子從學校回來,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做作業太晚,就會催促孩子,“快點寫作業吧”,可孩子覺得自己在學校學習了一天,剛到家想玩一會兒,就被父母催著寫作業,當然不願意寫。即便是迫於父母的威嚴,孩子坐下來寫作業了,也會心不在焉。 所以,我覺得孩子放學回來之後,可以給孩子10—20分鐘的玩耍放鬆時間,然後再讓孩子寫作業,當然,之前你要和孩子商量好時間,這樣等時間到了,再教孩子寫作業,他就不會那麼煩了。 如果孩子是因為厭學不願意做作業,父母就要花一些時間,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了,有了興趣,孩子才會認真做作業。 2.不會做 有的孩子半天寫不了一道題,一行字,不管你怎麼催,他都快不起來,這有可能是孩子根本不會做,或者做作業的過程中有困難。此時,家長應該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催。 比如,一年級的孩子,由於識字量少的原因,他可能不理解題目的意思,所以,就會望著作業本發呆,不知道怎麼做。 3.做作業前沒有準備好 有的孩子做作業的課桌還亂糟糟的,玩具、書本橫七豎八的亂髮,隨便扒拉出一個地方就寫作業,剛寫一會兒,就發現鉛筆要削一下了,一會又發現橡皮不見了,一會又要去廁所。 就這樣,一拖半個小時就過去了,本該早寫完的作業,因為一而再再而三的折騰,要等一二個小時才能完成。 所以,在孩子寫作業之前,要讓他養成一個習慣,先把課桌收拾乾淨,把學習用品擺放好,這樣才不會發生找橡皮、削鉛筆的情況,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很容易分散,一會兒幹這個,一會兒幹那個,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作業上。 4.缺乏時間觀念 有些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邊寫邊玩,缺乏時間觀念,也是導致拖拉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要給他制定一個計劃,可以根據作業量的多少和孩子的能力情況,制定一個完成作業的大概時間,一開始的時候時間可以寬鬆一些,逐漸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時間觀念。 家長的不當行為也是導致孩子做作業拖拉的原因 可能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做作業拖拉,是因為孩子的問題,其實,家長的不當行為也可能導致孩子做作業拖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停地打斷孩子 孩子在寫作業,家長一會兒走過來看一下,嘮叨兩句,“你的字寫得真難看”、“這道題怎麼做錯了”,“你渴不渴,先喝點水吧”。 家長總是不停地去打斷孩子,孩子原本就很容易心猿意馬,這樣一來就更安不下心了,我認為,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管他寫什麼樣子,都先不要去打擾他,等到他寫完了,再給他糾錯,效果會不會更好呢? 2.逼迫孩子做作業 做作業是孩子的事情,不是家長的事情,家長最多就是提醒他,千萬別逼迫,長時間逼迫孩子,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讓他更加反感寫作業。 我老公是個急性子,每次孩子週五放學回來,他都希望孩子利用晚上的時間將週末的作業全部做完,可孩子不願意做,為此父子倆經常爆發戰爭。 我很不理解老公的做法,於是,我就和孩子商量,你可以選擇在週六做作業,但是我希望你能在週六將作業寫完,不能拖到週日。給孩子一個彈性的時間,讓他自己去處理,比強迫的效果更好。 結果呢?孩子卻常常是週五晚上就把作業寫完了,週六週日就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書,去興趣班上課了,他自己也說,早點寫完,省得惦記了。


山東臨沂小慧


逆反就讓她反吧。沒必要強迫。更多的是引導。但千萬別逼著打遊戲,適得其反。

比如他不學習,咱不逼她,說幾次不聽隨他半個月。然後沒任何變化的話,帶他上街,當然這個時候還是別出去了,合適的時候,帶出去,多看看社會,看看不同階段的人的面部表情。

一碗麵裡就是人生

比如天津的濱江道,金融中心,紅橋,北辰的小澱,建築工地等等,從市中心看到郊區外,可能的話,看看滄州等地。去了哪裡吃哪裡最便宜的飯,比如一碗拉麵,讓她付錢。

幾天下來,回頭跟她談心。讓她自己做個總結,如果她能悟出來,就肯定她。悟不出來,就繼續,從明天開始,帶她撿紙箱子,湊飯錢。

放下架子,跟她一起,各撿各的,中午的時候,拿賣紙箱子的錢各自買各自的飯。不夠,就陪她買饅頭吃。教育孩子,首先家長得做好表率,孩子是家長得影子。

連續兩天,三天,相信這次經歷下來她會記住生活有多麼不易的。知道了生活的不易,才能更好的去理解生活本身,珍惜自己當前擁有的一切。

如果懂了這些道理,他最後即便成為一個普通人,也不會危害社會的。

至於學習不用要求太好,她自己就懂得如何去做。逼著孩子學習,意義不大。

希望對你有用。


拉麵君



利用逆反心理逼孩子去打遊戲,然後讓他愛上學習可行嗎?

我是一名大一的學生,叛逆期也就是前幾年的事,我來說說我的感受!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那麼用遊戲逼孩子,讓他去學習可行嗎?

個人覺得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對學習跟遊戲的態度是不同的!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更喜歡遊戲而非學習!

如果孩子在叛逆期不愛學習,你可以讓他少學一點,但是絕不能放縱他!很多青少年吸菸、喝酒的習慣都是在叛逆期養成的,或許這段時間孩子很難管,但是你不管的話你可能會後悔一輩子,你的孩子也可能會後悔一輩子!叛逆期也就幾年,如果孩子打遊戲廢了可就是一輩子!當然適當的遊戲還是可以的!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束縛,而非放縱,逼孩子打遊戲然後討厭遊戲去學習是不可能的,在遊戲裡在怎麼菜也會喜歡遊戲,可是學習再好很多時候也不喜歡!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


長不大的叔叔9


親愛的朋友們!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逼他打遊戲,而不是寫作業。這樣的想法實在是不可取。這樣的做的後果,可能會變得更嚴重。孩子們不想學習,無非是對這些提不起興趣。所以家長要以孩子朋友的心態,去了解對方。除了循循善誘,對比教育等。以身作則也很重要。家長在閒暇之餘,也積極學習。也會對孩子影響甚大。喜望家長都能用心培養孩子!謝謝大家!希望大家和我多多交流!



澗雲松


我們通過問題來分析或者是猜測一下吧:

1、第一個詞是“利用” - 這個在親子教育上是否合適?當然,利用的是逆反心理,但是卻是孩子的逆反心理。

2、逼他打遊戲 - 是否我們可以揣摩,在沒有逼他打遊戲之前,一直是逼他學習?逼他是否合適?不管是幹什麼。

3、打遊戲和寫作業是否真的剛好相反,不打遊戲就寫作業?為什麼不會逆反成別的呢?

4、打遊戲和寫作業好像是矛盾的,因為時間是恆定的,但是打遊戲和學習是否就一定不相關?

很顯然,逼他打遊戲的目的,還是回到了要逼他寫作業(學習)上。

玩是孩子的天性,其實大人就不想玩了嗎?大多數人也想,但是迫於現實,很多人做不到。所以,家長逼孩子學習,很多時候是自己在社會中的焦慮造成的,或者是虛榮心。

一次和一個深圳的朋友聊天,按照通俗的看法,他算是比較成功的,他的大女兒上小學6年級,在香港上學,手機、平板、電視都是不許看的。我問他,你小的時候家長不讓玩怎麼辦?他回答很乾脆,偷偷的玩啊,偷偷的去打“魂鬥羅”、“超級馬里奧”,偷偷的看金庸、古龍、梁羽生啊。我說,還是的,這些事並沒有影響你今天的成功,為什麼你一定就這麼嚴苛的要求孩子呢?比你還要優秀?這個優秀的代價是什麼?我們有思考過嗎?



所以,我覺得,首先家長要做思考:

1、我愛學習嗎?我為學習都付出了什麼?

2、我有把學習的東西去實踐嗎?

3、我不想工作的時候,是去用打遊戲來逆反嗎?

4、我想玩嗎?刷抖音、刷朋友圈、打麻將、喝酒、唱歌?

5、我該怎麼做好榜樣?我該怎麼做好引導?我該怎麼做好氛圍?

再有,親子教育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生命軌跡,做父母的要儘量幫他去實現,要用心去區別對待每一個孩子。這個過程,也是完成父母自己人生成長和價值的過程。

最後,推薦看看《囧媽》,西瓜視頻免費看。


互聯網之老兵


你可以這樣心平氣和跟孩子溝通:我們大人有大人的目標、事情。

如果孩子不做作業你就讓他包攬家務:洗衣、做飯、洗碗、擦桌子……

當然,就算他做作業也要經常做做家務。

這個工作量不小,做父母的重視他的學業,他沒重視父母的家務而已、沒體會到作為父母的付出而已。

第一、你就看書,記記寫寫:書中自有黃金屋嘛!你告訴他我的文章寫得好發表會有報酬的、你不做作業的話,你做家務我來學習

第二、你拿他的課本來讀,逐條問他正確答案。

如果這兩條不行,你給我信息。




3浪子china


直入主題,我認為不但不能讓他去學習,反而有很多副作用。

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 首先,什麼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種不健康、不成熟的心理狀態和思維習慣,是指由於心理不成熟,過分自我肯定,而採取的一種對著幹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在青少年時期。

  • 因此,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了問題。有了問題,家長應該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想著利用這種不健康的狀態。畢竟是自己的親孩子。
  • 從您提出這個問題來看,孩子之所以出現逆反心理,和家庭教育不當有很大關心。不客氣的說,您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問題,而不是去利用孩子的問題。

解決孩子逆反心理的幾個辦法

  • 善於和孩子溝通。不要總以命令的口氣和孩子說話,要與孩子平等溝通。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促體現,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

  • 培養髮散思維。逆反心理是一種陷入“非此即彼”思維模式不能自拔的表現。其實,一個問題有好多解決辦法。很多事情是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的。沿著不同方向思考,會有不同解決問題的辦法。條條大路通羅馬,沒有必要在一個方向上死磕。

  • 拓展知識面。有逆反心理孩子的家長對生活的知識和心胸一般都不夠寬廣。家長應該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生活知識,讓孩子對自己親近的同時,產生敬佩的感覺,逆反心理自然慢慢消除了。

總之,相對於學習和打遊戲來說,解決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最重要的問題。

我回答這個問題沒有跑題。認為跑題的可以給我留言。

-----end----

我是理念主導教育,一個既研究家庭教育理論,又通過教育自己家“熊孩子”實踐理論的人。如果您有問題,可以關注或私信我,如果您有共同愛好,可以相互關注,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