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親戚時,不要逼著孩子拜年了

馬上就要過年了,走親戚間難免要拜年。

過年,孩子固然很高興,但是要拜年說祝福語時,他們心裡其實非常不情願。

因為不願意說,卻又被逼著說。

走親戚時,不要逼著孩子拜年了

不拜年就是不懂事?

大人常常喜歡將孩子的不懂事,和各類事情掛鉤,而這標準千奇百怪。

不拜年,他們就說孩子不懂事。

我高二那年,有一次去大媽家,突然感覺有點累就不想拜年了,所以到了她家沒拜年,她一張臉頓時就垮下來的,也不笑。

我忍著尷尬走了,轉身的那刻聽到她嘀咕:“這麼大人了,都不知道拜年”,言外之意,就是不懂事。

我的心裡非常難受,每年過年我都強迫自己拜年,絞盡腦汁想祝福語,就那一次沒說,就被她“打入深淵”,這個事情她竟然還記掛了很久。

而我也記掛了十幾年,永遠記得她的冷嘲熱諷,我也挺慶幸自己認清這樣的親戚。

親戚難道不應該互相包容,尤其是對於孩子,當孩子真的不想拜年時,她應該說的是:“不拜,沒關係的,小孩子害羞”,而不是記仇。

與其說孩子不懂事,其實是大人不懂事,跟一個孩子計較。

走親戚時,不要逼著孩子拜年了

逼迫孩子拜年,很傷自尊心

那次的事件,至今無法忘懷,導致我後面見到她總是言不由衷地拜年,以求趕緊離開她家。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因為她真的傷害了我的自尊心。

在平時,我們總會要求孩子見到人必須打招呼,過年必須拜年,但是從來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他做這件事,需要鼓足勇氣。

孩子一旦沒拜年,你就說他:“怎麼這麼沒禮貌啊?”,親戚那邊跟著附和:“孩子要多教他,你看我家的見人就拜年”。

沒有正視孩子的情感,會傷害他的自尊心,造成他的罪惡感,因為他從你的行為看到他自己做得不對。

但拜年這事真不能用對錯來形容,孩子真不想拜年時,不要強迫他。

如果等著孩子拜年的親戚,你也不用重視了,因為他很計較;正常的大人看到孩子的窘迫時,都會打個圓場,說:“沒事,不要強迫他”。

千萬不要以孩子的自尊心為代價,換取親戚的讚賞。

走親戚時,不要逼著孩子拜年了

孩子不拜年,是自我保護

在成人的眼裡,拜年是一句話的事,只要說出口就皆大歡喜;但是在孩子眼裡,我拜年意味著我很信任你。

但事實是,孩子除了家裡人信任外,其他人很難信任,更何況一年見一兩次的親戚,讓他如何信任得起來。

孩子機制中有一處區域叫“安檢雷達”,他會通過這個區域來檢測你是否值得信任。

就像有的孩子見到某個人就會哭,因為他怕;有的人怎麼也叫不出口,有的人一見到就很熟,因為孩子有自己的判斷。

正是這種“安檢雷達”保護孩子,不至於他今後見到陌生人就主動打招呼,而是會經過觀察。

“我不認識他,我為什麼要打招呼?”在孩子心裡,只對自己認識的人打招呼。

就像我女兒1歲多時,會站在家門口,主動對過往的熟人打招呼,來了陌生人就躲起來。

這是一種自我保護,對陌生人的戒備,一旦被破壞,孩子在外面面臨的風險就更大了。

走親戚時,不要逼著孩子拜年了

先混熟,再拜年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當你帶孩子去親戚家玩時,孩子剛開始不會叫人。

等他玩了一會兒後,就會主動叫人,或者是走的時候在路上叫,這不是他們反應慢,而是他熟了。

他一開始不認識那人,所以不叫;玩了一會兒後,發現他還不錯,就主動叫了。孩子會區分好壞,會叫時自然會叫。

去親戚家拜年也是如此,一進門就叫孩子拜年,那是強人所難,不如先讓他多玩下,熟了之後再叫他拜年,就容易接受了。

換作我們,見到不認識的人,就拜年,心裡多少會尷尬;將心比心,同樣的難受,為什麼要強加在孩子身上呢?

一個人承受就夠了。孩子那麼小,真的忍心麼?

小時候的我也是被逼著拜年,所以一到過年走親戚就抗拒,因為要想一大堆祝福語,還要考慮說沒說到點子上。

現在明白,去他所謂的風俗,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為什麼要讓孩子受那憋屈。

走親戚時,不要逼著孩子拜年了

孩子有自己正常的社交需求,我們要做的是尊重,而不是強迫他們向我們靠攏。

正因為孩子,所以他們的拜年才尤為珍貴,他們能主動拜年的,說明那人值得他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