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褚面對五虎上將,敢單挑從來不慫,為什麼遇到顏良文丑卻不敢迎戰?

薛小落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此前有徐晃二十餘合敗於顏良的戰況明明白白地擺在面前,而許褚與徐晃曾大打出手,也有四五十回合打成平手的記錄明擺著。這兩種狀況在書上都有明確記載。因比,面對顏良的挑戰,許褚心裡肯定在打鼓,在發怵,在琢磨著究竟是上還是不上?他清楚徐晃是什麼實力,以徐晃之武力,與顏良交手尚且速敗,那換做是自己呢,恐怕也絕對討不了好去。因此,為了顧全面子,權衡再三,還是隱忍為妙,不用衝上去丟人現眼了吧,枉折一世英名。不值得!


15991982979


許褚不敢迎戰的原因是因為他打不過文丑顏良,真要上去打肯定也會敗陣。從戰績來看,許褚的戰鬥力肯定不如文丑和顏良的。

先說一下顏良的戰績,顏良剛剛開始挑戰曹操軍隊的時候,曹操還不知道顏良的實力如何。為了不讓自己的嫡系產生死傷,曹操先派遣了一個炮灰宋憲上去送命。宋憲是呂布的手下,當年背叛了呂布投降曹操,這種賣主求榮的人曹操不會重用,讓他打頭陣試試水最合適。宋憲衝上去,三個回合就被殺死了。曹操看到宋憲被殺,沒有絲毫的憐憫,還誇獎顏良:“真是勇將呀!”

魏續看到兄弟被斬殺,憤怒的請求出戰,他認為自己比宋憲強一些,可惜一個回合魏續就死了。宋憲和魏續都是呂布的八大健將之一,同張遼等人都是平起平坐的,武藝肯定不會太差,絕不是潘鳳武安國之流。這兩個人被殺後,曹操的將領們就都開始慫了。曹操在部隊裡面大喊了一聲:“還有誰能夠出戰!”受到鼓舞,徐晃衝了出去,徐晃是曹操軍隊裡面武功最高的戰將之一,他和顏良打了二十回合,戰敗回來了。徐晃回來之後,曹操的將領們中再沒有一個敢出戰的,《三國演義》稱曹操諸將粟然,都嚇得不敢亂動了。

文丑的戰績比顏良還要輝煌,他戰平過常山趙子龍,擊敗了張遼和徐晃的夾擊。雖然文丑沒有殺過知名武將,可是交手的武將的質量都非常高,武藝最起碼在準一流水平。再來看許褚的戰績,許褚最輝煌的戰績是戰平了馬超,實際上許褚在和馬超的戰鬥中,氣勢上還是輸了一節。馬超不緊不慢很從容的打許褚,許褚則是脫光了衣服,明顯要比馬超打得更費力。

在對戰張飛的時候,許褚兩次被擊敗。一次是赤壁戰敗逃跑的時候,一次是許褚喝酒押運糧草,這兩次許褚都敗的比較慘。第一次是戰敗逃走,還算情有可原。第二次喝酒只是一個藉口而已,喝酒的張飛還能夠戰平呂布,假如張飛喝了酒,許褚最多也就戰平張飛。

許褚在早期的時候還戰平過徐晃,兩個人打了50回合不分勝負,這個結局也就說明,徐晃和許褚最起碼是同一水平線相差不大的武將。徐晃已經二十回合敗陣了,許褚再上去肯定也是敗退回來。如果這樣分析的話,關羽的武藝應該是在五虎上將中最高的。在對付馬超的時候,諸葛亮和劉備也說過:馬超武藝高強,需要請關羽來,才能夠斬殺他。假如說關羽的武藝比張飛和馬超更高的話,許褚不敢應戰文丑和顏良在邏輯上也就比較成立了。

除了小說中的情節決定了許褚不能戰文丑顏良之外,小說的創作環境也決定了許褚不可能出戰文丑顏良。《三國演義》的主要思想是擁劉反曹,像文丑顏良這樣的大將,肯定要讓劉備的武將來殺才最合適。假如讓許褚敗給了顏良,那麼就等於貶低了馬超和張飛,只有忽略掉許褚,才是最合理的結果。


鄧海春


許禇並不擅長領兵打仗,他的名聲都是靠和其他將領單挑所得,戰典韋,讓曹操對他青睞有加;赤壁之戰後的華容道,他騎無鞍馬來戰張飛,膽識過人;在渭河戰馬超,令他“虎候”名聲在外。



若論單打獨鬥,許褚並不懼怕任何一流名將,但他碰到顏良、文丑的情況並不一樣。許褚之所以碰到顏良和文丑不敢迎戰,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一、顏良是率軍與曹操交戰,團戰並不適合許褚。

當時,顏良奉袁紹之命,進攻白馬,曹操接到東郡太守劉延告急,急率5萬人馬親臨,遙望顏良前部精兵十萬,排成陣勢,旗幟鮮明,嚴整有威。

曹操看到顏良的陣勢,自己都有點駭然。而許褚是他心愛的猛將,在不知道顏良的底細之前,曹操不會派他出馬。

以許褚過往的戰績而言,他更擅長單打獨鬥,而不是率兵團戰,所以曹操也沒有想到派許褚去打顏良,而許褚也不會貿然請戰要去攻打顏良。

二、顏良武藝高強,許褚與他對打併無勝算,當時曹軍已輸三場,必須要一場勝利挽回,所以許褚沒有下場。

顏良在白馬這一戰,三個回合先殺了呂布舊將宋憲,一個回合斬了魏續,令曹操感到顏面大失,才問手下的猛將:誰願出戰?徐晃應聲而去。

徐晃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實力在曹營中也是排在前列的。他與顏良交戰二十回合,就敗了。這令曹營諸將感覺到很有壓力,另一方面也驗證了顏良的實力,令許褚不得不對顏良高看一眼。

而許褚的實力並不一定比許晃高多少,在銅雀臺他二人有過一場相鬥,徐晃用弓打許褚,許褚一手按住弓,把徐晃拖離鞍鞽,兩人翻身下馬,揪住廝打。曹操忙令人把他們倆分開,這一戰有曹操的干預,並沒看出兩人的勝負,但他二人的確有一戰之力,難分彼此。

晃曰:“袍已在此,汝何敢強奪!”褚更不回答,竟飛馬來奪袍。兩馬相近,徐晃便把弓打許褚。褚一手按住弓,把徐晃拖離鞍鞽。晃急棄了弓,翻身下馬,褚亦下馬,兩個揪住廝打。操急使人解開。那領錦袍已是扯得粉碎。操令二人都上臺。徐晃睜眉怒目,許褚切齒咬牙,各有相鬥之意。

當徐晃二十招便敗在顏良手下,就算以許褚的勇猛,也要想一下,若是自己處在徐晃的位置能打贏顏良嗎?只怕這個答案也是不太可能的。這也是許褚沒有站出來去單挑顏良的原因。



三、文丑是被曹操設計,當時許褚需要保護曹操,攻擊文丑被張遼、徐晃搶得,最後文丑被關羽所斬。

顏良被斬的消息傳入袁紹營中,文丑立馬要去找曹操報此仇。袁紹大喜,讓文丑與劉備率軍前去攻打。

曹操設計,將糧草輜重遷至延津,誘惑文丑來攻打。文丑果然中計,率軍前來劫糧,文丑得到糧草車仗,又來搶馬,軍士自相雜亂,不成陣形。曹操見機,令屬下將士一起攻擊,文丑挺身獨戰,被張遼、徐晃飛馬搶到。

而許褚此時在曹操身邊,近身保護主公安全,搶戰文丑,根本就輪不到他,只是張遼和徐晃雙雙也沒鬥過文丑,還讓文丑佔了上風。

文丑沿河而走,正巧被關羽碰到,關羽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就將文丑斬於馬下。

從這裡可以看出,許褚不是不想打文丑,只是沒有機會。他有更重要的任務需要完成,那就是保護曹操的安全。所以這一仗,不存在許褚怕文丑,只是時機不對而已。


昊陽閒看歷史


看完三國演義我有種感覺,不知諸君是否有同感,那就是劉備手下大都悍不畏死,不管對手是誰都敢叫板。反觀曹操手下少有此類場景,懼敵、膽怯、逃跑的場景倒是不少更有甚者還有諸如夏侯傑被嚇死的橋段。整部書顯得曹操手下大將,都是徒有虛名。

張飛十回合殺紀靈,關羽三十回合戰平。其實書中沒有任何一個事件能證明關羽比張飛強,而且看關羽殺顏良文丑,都是赤兔馬馬快佔了很大的便宜,關羽在得赤兔馬前後差別還是挺大的。關羽的武力值有三分之一是要藉助赤兔馬才能發揮,都知道關羽坐騎,誰知道許褚的坐騎叫啥?所以說單從個人武力值上來說,關羽打不過許褚,三國中有一個有名的規律,就是武功最高的都用來做領導的貼身護衛,也就是最後一張王牌!呂布是董卓的貼身保鏢,許褚是曹操的貼身保鏢,趙雲是劉備的貼身保鏢,所以說關羽和許褚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說心裡話關羽除了忠義以外,論武力值恐怕連張飛都打不過,還記得當時他們倆剛認識的時候有過一場較量,最後是難分勝負,劉備出現才給拉開的,他自己也承認不是三弟張飛對手,在曹營的時候親口對曹操說:我三弟張飛若在,在十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猶如探囊取物!能做到這點的除了張飛、呂布、就剩趙雲了,其他的都不行!

當時袁紹作為第一諸侯,顏良為其手下第一猛將,戰力豈會差了?用腦子想一下也不可能正常打鬥被一回合斬於馬下。關羽斬顏良之前,劉備曾對顏良說其後關羽必定來投,並將關羽的體貌特徵告知,讓關照一下,顏良一口答應。關羽單騎前來,顏良識得關羽,以為是前來投靠尋劉備的,便不加防備,準備好生款待一番,誰知關羽駕赤兔而來,快若閃電,二話不說直接砍人,實在算不得大丈夫所為。

試想一下,若真的兩軍交戰,關羽能順利突破前軍直入中軍殺死顏良?顏良不讓士卒放行他能近身?所以說關羽狡猾,他要是一漏殺意先殺小兵,顏良有了防備豈能讓他得手?所以說,一個遵守諾言帶著真誠放其進入中軍,並準備告知劉備動向,一個陰險狡詐偷襲殺人,高下立判。以上三國演義原著中均有提起,大家可以仔細翻看,部分是我推測的,關羽不是被三國演義神話了,而是被電視劇神話了。

三國演義裡:顏良對關羽,可不是不敢迎戰,只是正待問姓名,被突然襲擊;文丑戰關羽確實表現出了膽怯,主要原因應該是聽說顏良被關羽秒殺,而自己的武藝不勝過顏良(他倆好兄弟,應該彼此瞭解),所以心虛逃跑,結果被騎赤兔馬的關羽追上斬殺。都是玩命一次性的較量,當然很吃心態!這裡面有很多外在因素,武藝再高能高到哪裡去?哪個能上天入地,都是臨場發揮而已,有運氣成分的。前期靠運氣斬個名將,光環來了,以後人家遇到你也就慫了。

三國演義中太過抬高關羽,斬華雄就算是出其不意對方死於驕傲疏忽大意,那殺文顏也那麼容易,那咋連夏侯惇一個獨眼將也奈何不了,擒龐德還是靠智謀水淹,使其無用武之地,硬打一點也拿不下。別的就不用說了,但從這兩個來看就太不合邏輯了,文顏武藝只有在惇龐之上而不在之下呀,難道輕而易舉斬之都是靠對方疏忽和出其不意嗎?太不合邏輯了。

馬超比張飛強一點點,否則諸葛亮也不用費勁和劉備演雙簧來激發張飛的鬥志,而且還讓張飛一等再等,馬超都等得不耐煩快睡著了,張飛則是憋了半天一下子衝出去,怒氣值爆表,打一個措手不及的馬超,這樣才打個平手,這一戰對馬超來說輸贏無所謂,他當時只是個寄人籬下的僱傭兵,根本沒必要拼全力,馬超智力再低,也知道殺了張飛哪怕只是打傷張飛都是後患無窮的,對張飛來說則是拼命也要證明自己,打平就已經輸了。

《三國演義》的主要思想是擁劉反曹,像文丑顏良這樣的大將,肯定要讓劉備的武將來殺才最合適。假如讓許褚敗給了顏良,那麼就等於貶低了馬超和張飛,只有忽略掉許褚,才是最合理的結果。如果論三十歲左右的巔峰期,黃忠可能才是最強的,中年關羽戰老年黃忠應該是敗的,只是黃忠不願殺他,關羽到了老年連馬超的昔日跟班都打不過,所以拋開年齡因素只看單挑表現有點片面,歲月是把殺豬刀。


歷史深度揭秘


《三國演義》是小說,給了羅貫中創作的想象力,把他喜歡的人物進行了重筆描繪。下列人物是他認真塑造的正面形象,一是諸葛亮,高臥隆中,靜待英主來聘。一旦出山,攪動天下風雲,聯吳抗曹,乘機先佔荊州,後取西川和東川,天府立國,霸業遂成。諸葛亮是作為超一流人物來寫的。二是關羽、趙雲是作為一流人物進行塑造的,關羽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擒幹禁斬龐德,震動華夏,逼的曹操要遷都,寫得可謂勇武,無人可比。趙雲蓋世英雄,常勝將軍,且節操高尚無人可及。雖說是文學作品,但也確有一定的歷史依據。羅貫中每集中寫一個關健人物,都是錦上添花。因此他筆下的英雄都有階段性的運氣作用,運來鐵成金,運去金成鐵。關羽走麥城,曹操華容道,呂布白門樓,袁紹的倉亭之敗,一旦寫衰兵敗如山倒,一潰千里,不可收拾。說到三國武將爭雄,全在於羅貫中老先生的操作,他說誰行誰就行,不行也行;他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因此大家的爭論,都是在臆猜羅老先生的心思,替古人擔憂。


天山月3


說許褚不敢引戰顏良文丑,實在是太看不起他了,許褚可是曹操身邊的第二號保鏢,不知道保護過曹操多少次,僅僅是顏良文丑,暫且不論打不打得過,不敢打都是不可能的。

許褚在典韋死了以後,成為了曹操的貼身保鏢,全權負責曹操的安危,許褚一生,單說是保護曹操,就不知道有過多少次。

許褚這一人物,對曹操是既赤膽忠心,又勇猛如虎,不知道多少次,不論是官渡之戰,還是赤壁之戰,但凡是有賊人妄想欺近曹操身旁斬殺敵帥,都是許褚站出來包下了曹操,從未在乎過生死。

五虎上將想必每一個知道三國的人都是瞭解的,五虎上將一個個都是當時處於武力巔峰的人物,特別是趙雲,更是被不少人譽為三國時期,呂布之下第一人,而許褚卻對這些人一個都不害怕,成敗不論,對五虎上將,他單挑過的都有大半。

當時袁紹大軍來襲,派出顏良來叫陣,這時候曹操派出了手下兩名大將去力敵顏良,只是很可惜,這兩人學藝不精,死在了顏良手中。

這時候曹操就出來問了,還有誰能站出來力敵顏良的,這時候許褚本來是想要站出來的,可是曹操不許,在曹操心目中,許褚完全沒有必要這時候站出去冒險,許褚自然也老老實實的沒有再站出去。

而後來都知道,是關羽上馬,入陣斬殺了顏良,壯了曹軍的氣勢。

顏良被斬於馬下之後,文丑又站了出來,再次叫陣,這時候曹營因為之前兩名大將被殺,都不想站出去送命,這時候曹操只好再次讓關羽上陣殺敵。

結局當然很明顯,沒打幾個回合,關羽又把顏良給斬殺了。自始至終,許褚都守在曹操大營之中,未曾出手力戰大敵。

這時候就有人說了,許褚不是不想出手,而是不敢出手,因為他知道他打不過顏良文丑,顏良曾經二十回合敗徐晃,而徐晃與許褚不分伯仲,自知不敵。

但誰說許褚肯定就打不過顏良文丑的?連五虎將他都敢出手迎戰,不管能不能力敵,他都是會站出來的。

他之所以沒站出來,主要是因為他是個忠於君主的忠臣,曹操不讓他去他就不去,在他眼力,只有兩件事最重要,一是曹操的命令,二是曹操的性命,他只需要守住這兩條就足夠了,不迎戰顏良文丑也並非問題。


魏青衣


許褚的個人實力非常強,他在曹魏陣營裡面算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通常他是不會出戰的,更多的時間還是在內部留守。他主要的責任是負責曹操的安全,要是他遇上死戰,說明曹操也遇到了大麻煩。


許褚的前任典韋,個人的武力非常出色,不過出戰的機會並不多,偏偏曹操自己不檢點,把典韋給拖入到了激戰中,這就導致典韋早死。許褚相對還是幸運一些的,起碼自己沒有遇到什麼死戰。

不過許褚仍然有一些經典的戰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與馬超的鏖戰。倆人這場是沒有分出勝負,許褚能與馬超打成這個水準,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除了與馬超交過手,他與趙雲這些人也曾交手過,雖然自己沒有佔到什麼太大的便宜,但也沒有怎麼吃虧過,因此許褚在三國時期的武力值是非常高的,屬於是上等的水準。


可許褚他也有過一些糟糕的表現,比如他在面對顏良、文丑的時候,自己就沒有敢上去打。顏良、文丑在三國裡面的水準是不好預測的,他們缺乏好的戰例證明。

顏良本身死得就有些冤枉,他在戰場上沒有想到關羽會直接來殺自己。再加上劉備在袁紹這邊,顏良他一開始都沒有分清楚關羽是敵是友,結果就這麼被殺,真的是有些悲催。

在對付顏良的時候,我認為許褚並非是不敢上去打,而是他沒有必要上去打。當時的許褚是專門負責護衛曹操的安全,沒有什麼比這個工作還要重要了。因此許褚他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就必須要隨時保護曹操的安全。


在官渡大戰的時候,袁紹是派遣了大量的刺客來找機會幹掉曹操,幸好有許褚在他身邊,這才能保證曹操的安全。 由於這個因素,許褚是更不能離開曹操的大營了。

顏良被殺,是在白馬之圍的時候,當時是兩軍交鋒的正面戰場,曹操是肯定不會直接就帶著人和對方廝殺了,像關羽這樣的就屬於衝鋒陷陣的先鋒,這就是他的工作。

許褚是無法承擔先鋒這樣的工作,他也不會衝鋒陷陣。 至於他與馬超的戰鬥,是由於曹操當時在自己的身邊,他為了保護主公,自己也必須要想辦法去解決掉馬超這個麻煩的敵人。


許褚他最擅長的就是自己的力量,和馬超這些人交鋒的時候,都能在力量方面佔據一定的優勢。 不過要是面對顏良文丑這樣各方面能力較為均衡的人,許褚的優勢也沒有那麼大了。

像文丑就非常善於騎射,許褚和他交戰的話,就很容易被對方的射箭擊中。當然,文丑他的死本身就是一個謎。他是死在了亂軍中,這就是一個謎團,很多人將文丑的死歸咎到了關羽的身上。至於到底是不是關羽殺掉的文丑,這也並不好說。

不管怎樣,顏良文丑在戰陣上,都沒有許褚出手的機會。畢竟他的職責不是負責這種事情,曹操也不會隨意讓自己的保鏢上去打。


要是曹操他在亂軍裡面被顏良文丑追殺,許褚就有機會出手了。要是按演義來算的話,許褚他的實力肯定不比顏良強。至於文丑這種靈活的類型,可能打起來就更加困難了。可要說許褚他不敢上去打,這就有些過分了。許褚面對馬超這些名滿天下的人,一樣敢上去死戰,他根本就不怕這些強敵。畢竟“虎痴”的大名絕非浪得而來。


歲月是一條河流


真實的歷史上,許褚從來都沒有慫過,之所以沒有迎戰顏良和文丑,是他根本沒有機會,因為他要貼身保護曹操。

公元197年,由於曹操太色,霸佔了降將張繡的嬸嬸。張繡同學惱羞成怒,立即反叛曹操,殺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情況危急之下,曹操的貼身護衛典韋獨自斷後,擊殺叛軍多人,為曹操跑路爭取了時間,但是典韋最後寡不敵眾而亡。

典韋死掉過後,許褚主要負責曹操的警衛工作。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爆發。

許褚作為曹操的貼身護衛(相當於大內護衛兼警衛師師長),職責所繫,許褚不可能遠離曹操,親臨前線。

所以,當時曹操派出的先鋒是張遼和關羽,讓他們與顏良作戰,以解白馬之圍。

在兩軍交戰的過程中,關羽看到了河北名將顏良的旗號,立即策馬衝鋒。殺開一條血路,於萬軍之中,取顏良首籍。

看到主帥都被殺雞一樣給殺了,袁紹的軍隊被嚇破了膽,作鳥獸散。白馬之圍遂解。

這時的許褚正在曹操身邊護衛,根本沒有機會上戰場單挑顏良的機會。

解了白馬之圍後,曹操遷徙當地的民眾,沿河向西而行。

袁紹馬上派出大軍追趕曹操,追兵趕到延津以南的時候。

曹操讓500多騎兵解鞍下馬,作散兵遊勇狀,同時在路邊丟棄了大量的輜重財貨。

文丑和劉備帶的5000多騎兵根本沒把500多個曹兵放在心上,反而是看上了眾多的輜重財貨。

有錢不搶是傻瓜!不搶白不搶!

這5000多騎兵立即分散開來,四下搶奪財物,而沒有優先解決這500多曹兵。

曹操看到機會來了過後,命令著500多騎兵上馬,突然攻擊已經星散的5000多袁紹騎兵。

袁紹的數千騎兵措不及手,被打得大敗,而文丑則死於亂軍之中。

《三國志》裡面並沒講文丑究竟是在誰的手上,如果文丑死於任何重要將領之手,歷史上都應該有濃墨重彩一筆,可見當時文丑極可能是死於亂軍之中,這筆軍功最後也成了一筆糊塗賬。

當時,許褚肯定是阜陽曹操的身邊,不大可能親自上前擊殺文丑。

所以說不是許褚慫,而是許褚要貼身護衛曹操,根本沒有上陣迎戰顏良文丑的機會!


一丹流青


這個問題有些意思。我覺得首先許褚的實力定位。單從演義分析看看,不喜勿噴。或許不擅騎術

一 或許不擅長馬戰


一演義中,許褚的文墨不多。威震淮汝是以飛石退賊,倚瓦為靠,從而得知並非馬戰。

而之後與馬超戰於潼關記載送操上船,以馬鞍擋箭,推船過河,這也只能徒步完成。

阻馬超時也是以怒視震退。

所以小編分析,也許許褚是步將,騎術一般。在對戰文丑顏良所率河北軍,一旦交手可能無法全身而退。

二護衛職業不在衝陣

作為典韋的接班人,許褚也是貼身護衛。

並且從殺間諜徐他之後深得曹操信任。

許褚無需衝陣就能得到重用。

再者說,文丑顏良並非等閒之輩,且袁紹軍兵眾於曹操,且騎兵不計其數,許褚必須保存足夠體力才能保曹操周全。

三許褚或許不敵文丑顏良

演義中,許褚曾和徐晃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而徐晃於顏良大戰二十回合敗回本陣,也許有

軍中士氣,地理位置的客觀因素。

但也證明當時的顏良非許褚能力敵。

而文丑力敵徐晃於張遼二將,而且是中伏兵

的情況,證明文丑實力更在顏良之上。

小編認為,實力上許褚也許不敵,並且許褚已經得寵無需冒險單挑。而且,或許喜愛典韋的緣故,我認為許褚應該與典韋一樣,步戰無雙,而不擅長馬戰,陣前單挑太吃虧。


賈詡非甲魚


許褚倒不是不敢迎戰顏良文丑,而是顏良文丑的副本沒有觸發許褚出手。許褚出手的關鍵在於曹操。

我是長史如歌,用心聆聽歲月裡流淌的旋律,深入感受歷史中跳動的音符。

01

許褚出手的觸發條件是曹操給他下命令,或者曹操遇到危險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在家鄉率領鄉親們抵禦亂賊襲擾的地方民團領袖許褚帶領下屬歸順了曹操,一眼就看出兩人之間緣分的曹操當天就封他為都尉,作為自己的親衛。

從此之後,但凡沒有必要,許褚輕易不出手,只要出手,觸發的條件就是曹操下命令或者曹操遇到危險。

戰趙雲:劉備在陣前當眾朗讀衣帶詔內容,讓曹操惱羞成怒,命令許褚去讓劉備閉嘴,又觸發了對方陣營趙雲出戰。

戰馬超:馬超之前意圖趁機偷襲曹操,被許褚鎮住。後來許褚主動要求和馬超決鬥,兩人才打上。這個怨馬超。

戰張飛:這次是許褚自己主動要求在領導面前表現上進的,但是之後過於託大,違反了工作期間不許飲酒的規章制度,灌了幾兩黃湯,結果把工作搞砸了。從此以後許褚留下心理陰影,再也不到一線工作了。

雖然乾的是特勤保衛領導的活,但有時候曹操也會把他拿出來打打仗,一是給忠心耿耿的許褚作為刷怪衝經驗積軍功的機會;二是許褚作為領導的護衛,上陣打仗代表領導對這一仗十分重視,下了決心。比如徵張繡時,許褚就作為先鋒攻城陷陣,斬首累累。戰張飛也是如此。

除了戰馬超和張飛這兩次,許褚其他出手時候,觸發條件就是曹操給他下命令或者曹操遇到危險,領導沒事許褚也沒事。


02

戰顏良和文丑自有關二爺在

自從土山約三事,關羽關二爺降了曹操後,就成了曹丞相輕易捨不得出的王炸。官渡之戰前,袁紹出了顏良、文丑這一對A,雖然曹操其他的牌面比不上,但還有關二爺這個王炸啊。總不能整天好酒好肉地養著關二爺,不讓他出點力吧。再說即便是關二爺不慎被顏良、文丑哥倆打死了,自己這邊也沒啥損失,還能讓劉備和袁紹反目,何樂而不為?這正符合曹阿瞞一貫陰險狡詐的作風啊。再就是如果不讓關二爺出手,憑許褚的話,也大概做不到

“刺良於萬眾中”吧。


03

許褚在官渡之戰時有次出手

雖然許褚在官渡之戰前沒有和顏良、文丑交手,但在官渡之戰中出過一次手。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時,曹操的隨從徐他等人起了反意,想要謀害領導,刺殺曹操,但由於許褚一直守衛在曹操身邊,沒有機會下手。一次,許褚到點下班,回自己營帳休息。徐他等人趁機會身藏管制刀具前往曹操營帳。但由於許褚和曹操朝夕相處,已經產生了默契和心電感應,回去後感覺有點糟糕,是心動的感覺,於是返回曹操營帳。徐他等人進入曹操營帳時,發現許褚也在,出乎意料之外,大驚色變。許褚察覺徐他等人異常,立刻出手攻擊徐他等人。可憐徐他一夥人身體嬌弱易推倒,被許褚這等雄壯威武的漢子拿了一血。

經過這事,曹操對許褚更加信任,出入都在一起,形影不離。


長史如歌評說:為啥碰見顏良、文丑不出手?不是許褚不給力,而是領導沒發話!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經長史如歌二次創作,如有侵權,通知後定當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