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肉,多喝茶,降低感染新型肺炎風險,一名中醫的理論推導

題記:大道至簡,中醫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病中,能給大傢什麼最簡單的防治辦法?切斷疾病傳播途徑,西醫已經做得很好,中醫唯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了。

少吃肉,多喝茶,降低感染新型肺炎風險,一名中醫的理論推導

事出反常必有妖。

“非其時而有其氣,特別冷的時候反倒不冷,該下雪的時候反而下雨,就容易出現瘟疫。武漢的溼氣本來就挺大,今年尤甚,2020年1月,陰雨綿綿天氣持續了16天,溼氣非常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當屬‘寒溼(瘟)疫’,是感受寒溼疫毒而發病”,1月26日深入武漢一線的中醫高級專家組仝小林院士在接受《健康報》專訪的時候說到。

而在早一天《健康報》對另一位深入前線的專家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專訪時,劉清泉談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舌象,不管舌苔偏黃還是偏白,但總的呈厚膩苔。結合患者的舌苔、脈象、症狀,我們判斷其病因屬性以‘溼’為主。”

從專訪中我們發現了細微的差別,仝小林院士主張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於寒溼疫毒,而劉清泉院長則認為“溼毒”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核心,可與熱結合而成溼熱,與寒結合形成寒溼,與燥結合而成燥溼。尤其重點闡述了溼與熱結的辯證要點和治療方法,結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中“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的論述,可見劉清泉院長傾向於溼熱。

一個是寒溼,一個是溼熱,孰是孰非,咱們翹首以待即可。小編按:很有可能二人都是對的,因為所見病人不同,結論稍異,正如劉清泉院長所說,溼邪為病,本來就可以寒化,也可以熱化。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從中醫角度來看,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概率屬於溼邪引起,從報道來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患者以乏力,低熱或不發熱,潛伏期長,病情表現不甚兇猛為主要表現,也符合溼邪致病的特點。這一點對於咱們老百姓,就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因為如果本來溼氣重,那麼就屬於易感體質,而減少體內溼氣,從中醫的原理來說,就可以減少感染幾率。趁著這幾天呆在家裡的時候,我們正好可以調理調理,咱總不能一直不出門吧。當然,如果你是中醫黑,儘管可以繞道走。

1

什麼是溼

先簡單跟大家科普一下中醫對溼的認識,自然界中的溼大致有兩種:

一種是火蒸騰水形成的溼。比如北京的桑拿天,氣溫高,溼氣重,到處是溼熱的感覺。

另一種是水蒸汽遇寒凝結而形成溼。比如地下室,沒有陽光,溫度又低,空氣中的水蒸汽就在這裡凝結,形成寒溼。

人是恆溫動物,維持正常體溫,就會發熱,也就是火;而人體內大約70%都是水分。在這樣一個水火持續並存的環境下,必然會產生溼。產熱多了,就容易形成溼熱,遇寒就容易產生寒溼。當然,正常人體都能承受一定的波動,而管理這個溼的器官在中醫稱之為脾,如果脾功能健旺(脾氣健旺),即使有多餘的溼,也能運化出去,就像官員得力,即使有突發狀況,也能很好地處理。只有脾功能虛弱(脾氣虛弱)的時候,不堪重負,體內的溼氣才會越積越多。

2

怎麼知道自己溼氣重呢

方法很多,比較簡單的是看自己的舌頭,如果舌苔厚,或者有齒痕都是溼氣重。

少吃肉,多喝茶,降低感染新型肺炎風險,一名中醫的理論推導

如果想清除體內的溼氣,怎麼辦呢?紅豆薏米湯?也對,也不對。紅豆薏米湯性偏寒,對於溼熱體質適合,對於寒溼體質則不宜了。此處介紹一個無論寒溼,還是溼熱都合適的網紅方——四神湯,山藥、茯苓、蓮子、芡實,這四味藥都熟悉吧,其實都是食材,唯一比較少見的就是芡實,大一點的菜市場也有賣,不過,去藥店買更靠譜,不會白跑。如果芡實買不著,也可以用薏苡仁代替。

少吃肉,多喝茶,降低感染新型肺炎風險,一名中醫的理論推導


3

四神湯

  • 怎麼做呢?

山藥15克、茯苓15克、蓮子15克、芡實(薏苡仁代)15克,一人份,大火煮開,改小火保持沸騰狀態煮15分鐘就可以了。一份藥,可以煮兩次。

  • 用多少水?

飯碗兩碗即可。

  • 用什麼鍋,要不要去買一個煮藥砂鍋?

大可不必,只要不是鐵鍋就行,推薦用小奶鍋。

少吃肉,多喝茶,降低感染新型肺炎風險,一名中醫的理論推導

如果你是一枚吃貨,還可以做成藥膳,四神湯燉排骨、燉豬肚味道都是不錯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冰糖做成甜味的,或者放鹽做成鹹味的。

4

多喝茶

不過,我知道很多人都自覺在家隔離,不方便去藥店和市場購買,那有沒有更簡單的健脾利溼法子呢?有,喝茶。茶都有健脾的作用,推薦喝青茶(烏龍茶,比如大紅袍、鐵觀音、單樅),上午和下午各喝一杯茶,晚上喝茶會影響睡眠,不建議。但是,凡事要有度,茶畢竟帶水,喝太多了,還是會產生溼的。

少吃肉,多喝茶,降低感染新型肺炎風險,一名中醫的理論推導

5

少吃肉

最後,再來一招,減少肉食。前面說到脾是運化水谷的,溼氣屬於水,其他食物屬於谷,吃太多食物,尤其是難消化的肉食,一方面會加重脾的負擔,另一方面肉食本身可以產生很多痰溼,如果脾忙於去消化肉食,就沒有精力去運化水溼了。所以,適當減少肉食,就是最好的健脾的方法。

中醫,反過來就是醫中,凡事講究適中有度,減少肉食,不是讓大家斷食,謹此。

6

附 溼氣重的各種表現

少吃肉,多喝茶,降低感染新型肺炎風險,一名中醫的理論推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