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蘇聯實施大雷雨計劃絕對是個笑話,為什麼一位叫狄科的德國老兵對此深信不疑移?

如果黑暗有光明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納粹就是這麼宣傳的,在先建立結果的情況下,之後所有的行動也只是為了驗證結果而已。想把事兒說清楚咱們得把問題拆成幾段來說,首先的知道誰是狄科,然後知道《大雷雨計劃》的前世今生,最後才能解釋清楚。

誰是狄科

這個名字來自我國作家朱維毅在2005年出版的一本書,名叫《尋訪二戰德國兵》。在書的第二章《保衛祖國》裡受訪人就是這個狄科,他是二戰時期德軍的一個工兵,全程參與了巴巴羅薩行動。

在對他的採訪中老兵堅定的相信蘇聯有進攻德國的計劃,並引述了2003年《共青團真理報》的報道。在狄科的觀點中德國人只是比較笨,錯誤的先發制人造成侵略事實,沒了辯解的餘地。

他的另外一個觀點是二戰其實是由德國和蘇聯共同發起的,因為西方公認的二戰起點閃擊波蘭蘇聯也參與了。他想不通為何英法只對德國宣戰,不對蘇聯宣戰,所以狄科的結論是歷史由勝利者書寫,德國人只是太笨了。

朱維毅的書沒有給出狄科的德文全名,所以這個人是否真實存在我無法查證,但他的觀點倒是有一定代表性。別說當年,即使現代也有不少人相信如果不是巴巴羅薩計劃,蘇聯早晚要進攻德國,證據就是那份《大雷雨計劃》。

《大雷雨計劃》的前世今生

所謂《大雷雨計劃》是一份分層戰略進攻方案,其核心內容是對波蘭西部、羅馬尼亞、東普魯士實施覆蓋性進攻,並且快速將戰火燒到德國本土及納粹侵佔領土上,用進攻的方式維持蘇聯本身領土安全。

吐槽機能找到最初完整闡述這個計劃的文本是維克多·蘇沃洛夫在1988年出版的《破冰船》一書,作者蘇沃洛夫是一名叛逃到英國的前格魯烏情報官,這個身份讓他寫的很多揭秘類書籍銷量很不錯,蘇聯通過羊肉、羊毛等物資在西方的價格波動研判德軍是否有進攻意圖就是他提出來的。

關於《大雷雨計劃》蘇沃洛夫除了詳細列出內容外還提供了一系列的證據,比如:

  • 1941年前線收到過“雷暴”的軍事密碼。

  • 41%的蘇聯紅軍擠在不足200公里的邊境線上,沒有階梯縱深,怎麼都不像防禦態勢。

  • 斯大林數次提出“進攻性防禦”概念。

  • 蘇聯給西線部隊配發的地圖多是德國佔領區地圖,蘇聯境內地圖較少。

還有一些零碎的側面證據就不再羅列了,總之蘇沃洛夫的結論是蘇聯早就有吞併歐洲的想法,大雷雨計劃是真實存在的,也是勢在必行的,他推測這個計劃發動的時間是1941年7月6日。

到了1990年《軍事歷史雜誌》刊登了一篇朱可夫傳記,裡面再次提及了這個計劃,並且加強了證據引述,貼出一張《大雷雨計劃》的秘密檔案照片。至此所有的證據都顯示蘇聯確實有這個計劃,隨後很多發燒友也相信這個論調,並以此為依據做過很多推演,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大雷雨笑話

在歐洲關於大雷雨計劃的爭執有個好玩的現象,支持這個計劃存在的幾乎都是原蘇聯地區的作家,包括列欽尼德·米哈伊洛維奇、伊戈爾·洛沃維奇等,質疑這個計劃真實性的幾乎都是北約作家,包括以色列的加布裡埃爾·戈羅德茨基、西德的雅各布森等人。

在吐槽機看來所謂《大雷雨計劃》真的就是一個笑話,所有支撐計劃存在的證據都經不起推敲。比如號稱實錘的那張秘密檔案照片,我們可以輕易的發現這是一份手寫的草稿,原文用鋼筆書寫,又用鉛筆反覆塗抹。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嚴肅軍事計劃會這麼漫不經心,我承認毛熊很粗獷,但他們沒二到這個份上。

而所謂41%的蘇軍擠在不足200公里的邊境上表面看確實不是防禦態勢,但那也絕不是進攻姿態,種種資料表明這幫毛熊最大的可能真的是為防禦做準備,他們應該是在修建工事。

蘇聯的參謀們確實可能制定了某些西線進攻的方案,但這並不代表毛熊會實施,1938年的時候波蘭還制定了和法國瓜分德國的參謀方案呢,現在老美也有一堆各種顏色的計劃,從對手到隊友都打了個遍,這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狄科為何堅持相信大雷雨存在

事實上真正第一個提出蘇聯西征計劃的人不是蘇沃洛夫,那個人是阿道夫·希特勒,在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前元首大人言之鑿鑿的告訴士兵們蘇聯準備進攻我們。故此我們必須先發制人,把戰火燒到蘇聯境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家園被塗炭。

以此為契機大批德國青年加入了國防軍,狄科正是其中之一,他參軍的目的就是保衛祖國,且已經形成了蘇聯必將入侵的概念,之後他看到的一切都是為了驗證結論而已。在戰後為了維持自己行為的正當性,他必須堅信那個計劃存在,換言之,他就是一個沒有反省的戰爭參與者而已。


歷史吐槽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大雷雨計劃有可能存在,但是絕對不可能實現,只是一種胡想的構思而已。

“大雷雨計劃”是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試圖先發制人進攻德國並稱霸歐洲的明確計劃。保羅 卡雷爾 的《焦土》一書中宣稱,1993年初,俄羅斯的丹尼洛夫上校在著名的《奧地利軍事雜誌》上公佈了1941年蘇軍總參謀部完整的戰爭計劃。

作為一個國家來說,在大戰之前參謀部都會制定若干的計劃,包括一些似乎不可行的計劃。

比如日本在珍珠港事變之前,就有很多的計劃,僅僅北上蘇聯計劃就有很多種,甚至還有登陸美國本土阿拉斯加的。

這些計劃並不稀奇,只是作為若干方案的一種,讓領導人有選擇的餘地。

計劃只有被最高當局認可為第一計劃,才算有價值。

比如德軍攻打法國之前,德軍總參謀部的計劃是一戰的複製,要求攻打法軍正面陣地。

而曼施坦因的鐮刀閃擊計劃,才是一種新式計劃,要求從阿登山區奇襲。

本來鐮刀閃擊計劃被德軍參謀部斥責為妄想,然而在希特勒的堅持下逐步成為第一計劃,最終用於實戰。

其實,大雷雨計劃只是蘇聯很多計劃的一個而已,從沒受到過重視。

它要求德軍所謂全面進攻,入侵德國,進而征服整個南歐。

在當年看來,不但不現實,甚至是荒謬的。

斯大林還沒蠢到,同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為敵的地步。

實際上,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奉行的是積極防禦計劃。

也就是如果德軍發動對蘇聯的進攻,蘇軍就將他遏制在邊境地區,然後擊中預備隊進行總反擊,甚至突入德國領土。

為了實現這個計劃,斯大林將大量蘇軍駐守在邊境附近。

後在在德軍的閃電戰中,這上百萬邊防部隊摧枯拉朽的被德國人吃掉,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說通俗點,大雷雨計劃只有幾頁紙,斯大林都未必知道有這麼個玩意。


薩沙


有人說前蘇聯實施"大雷雨計劃"其實就是一個笑話,而德國一個二戰老兵在戰後採訪中卻對此深信不疑。究竟當時蘇聯有沒有這個計劃,這個計劃制定時的背景如何,為何又會成為一個天大的笑話,讓我們慢慢走進這個據說是被解密的前蘇聯軍事機密檔案:

1941年5月在蘇軍的一次高級會議上,當時的最高統帥斯大林認為國防軍事強大的同時,應該從防禦轉向進攻政策。於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蘇聯軍隊在6月12日勿勿制定了對德實行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計劃-大雷雨計劃。當時德國正在西線和法.英交戰。攻陷法國柏林後(都德的《最後一課》應該就在當時的背景下),轉而攻打英國。蘇聯大舉舉兵至蘇德邊境,甚至拆除了用於防禦的鐵絲網,撒除了防禦的縱深部署,本想坐山觀虎鬥,待德英戰爭膠著時,出其不意對德開戰,坐收魚翁之利。不成想,6月22號德國看出了斯大林的野心,在英未被攻陷狀態下轉而改打蘇聯,因當時蘇軍大舉換防,陣腳未穩,而又未有縱深的戰略部暑,以至蘇軍大敗。說大雷雨計劃可笑,可笑之處在於:本來是進攻的一方,卻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被對方識破打了個措手不及。這不能不說戰機的重要。

正義不會缺席,但也許會遲到。假設當時先發動蘇德戰爭的是蘇聯,德國為了發動戰爭準備了很久,而蘇聯制定的計劃卻不足1月,加之非正義很難得到友國(美英…等國)的幫助,誰勝誰敗真難預測,否則歷史真的需要重寫…


蔣繼雄


“大雷雨計劃”其實真的存在過,只不過被蘇聯演繹成了笑話。

大雷雨計劃的提出

1941年5月,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為軍事院校畢業生舉行的慶祝活動中作了一番重要指示。

奉行和平政策當然是一件好事,我們至今也一直實施著防禦方針。但是,我們的軍隊已經大為改進,同時配備了足夠的現代化武器,軍隊實力增強了,我們應該從防禦轉向進攻。

斯大林這番話有是有底氣的。此時的蘇軍在波蘭,保加利亞一帶集中了268萬陸軍,並且有22000輛坦克及12008架飛機,火炮裝甲車更是不計其數。而此時的德軍,從保加利亞抽調走70多個師參與了墨索里尼對巴爾幹半島的入侵,東線兵員缺口嚴重,表面上看來,蘇軍佔盡優勢。


於是,蘇聯最高統帥部制定出“西線擴張計劃”,明確表示在“6月12日進攻德國”,但由於準備不充分,推遲到7月。其計劃主要內容是紅軍主力在克拉科夫卡托維茲方向進行主動進攻,切斷德軍與巴爾幹半島的聯繫,之後至插波羅的海,包圍殲滅駐紮在波蘭的德軍。該計劃就是蘇聯制定的“大雷雨計劃”

大雷雨計劃的流產

其實希特勒早在蘇聯向保加利亞提出領土要求的時候洞悉其野心,也料定蘇德必有一戰,無論從國家利益、民族矛盾還是意識形態方面,終將要有一場戰爭。

於是希特勒早在1940年12月18日便批准了對蘇作戰的“巴巴羅薩計劃”,只不過由於墨索里尼對巴爾幹半島的入侵,便把此計劃推遲到1941年6月22日。

讓斯大林沒有想到的是,希特勒真是個戰爭瘋子,西線在與英國作戰的同時還敢在東線與蘇聯開戰,從而打亂了蘇聯的佈置,“大雷雨計劃”也就此流產。


“大雷雨計劃”成“大雷雨笑話”

當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已經實施的時候,蘇軍正在幹什麼呢?

蘇軍當然也在整軍備戰。蘇軍在沒有縱深邊境線佈置了七十個師的兵力,為自己的“大雷雨計劃”做準備呢。

看看蘇軍都乾的什麼事!他們把蘇德邊境的鐵絲網剪開、防禦戰壕填平、邊境佈置的地雷全部起了出來,準備向西線全線進攻呢。

以至於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先是擊潰蘇軍俘虜幾十萬人,接下來一路暢通無阻,高歌猛進,甚至連德國人都說“像回到了家”一樣。也就是說蘇軍的“大雷雨計劃”更好像為德軍“巴巴羅薩計劃”開路一樣,這也是對蘇聯統帥部的一種諷刺。


“大雷雨計劃”就這樣變成了“大雷雨笑話”,既是諷刺蘇聯的不自量力,也是諷刺蘇聯的錯誤指揮。當然,“大雷雨計劃”也可以看做是蘇聯的一個戰爭預案,或許只是蘇聯參謀部的腦洞而已,畢竟沒有展開計劃,所以西歐認為這是個笑話,那麼我們姑且就當笑話看看好了。


望風瑟瑟


大雷雨是蘇聯參謀部很多年前提而提出的一個假設構想,美國以前草擬的韓戰核爆中國、蘇聯草擬的關於中蘇邊境問題中假設蘇聯裝甲部隊攻擊路線等方案,中國對於朝鮮出現緊急事態處置方案一樣,都是一種宏觀的可行性調查,而且大雷雨是無數方案中的一個廢案,在維基上根本就沒有檢索目錄,這一方案本身在現在看來可行性也存疑,因為1941年時,蘇聯正在白俄羅斯挖戰壕構建斯大林防線防備德軍進攻(蘇聯後來考這條未完工防線阻擋德軍部隊一段時間,算是給被德軍裝甲部隊追的焦頭爛額焦頭爛額的中央集團軍群續了條命),鐵木辛哥還搞他的軍隊改革還沒改到一半,而蘇聯的飛機坦克換裝現代化計劃連三分之一都沒有完成。斯大林對於丘吉爾聯合抗德的橄欖枝還認為其想禍水東引而拒絕。

大雷雨行動名聲大噪源於西方冷戰時期對於蘇聯西進的一種恐懼,因這種假設而衍生出的什麼蘇聯部隊進攻部署所以開戰損失大、蘇聯飛機準備進攻裸停在機場而被德軍狂轟濫炸的謠言不一而足,還有人以此為依據,認為德國進攻蘇聯合理合法,也是搞笑,單單蘇聯在戰前就已經開始動員工廠東遷高加索,斯大林在戰前還一直本分的給德國提供燃油鐵礦助長希特勒實力膨脹,當著裡兵特洛夫面笑談英國人“挑撥”兩國關係這幾條,就可以看出蘇聯對於當時的德國處於加倍提防又示好的態度。


愛吃魚兒的小阿狸


大雷雨計劃

就是是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試圖先發制人進攻德國並稱霸歐洲的計劃

而由於蘇聯當時被德國先行開戰,反而更像受害者一方,所以很多人以為是假象

雖然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證實,但側面資料並不少

1.在蘇德戰爭開始之前1941年6月,部署在蘇德邊境的蘇聯軍事力量的規模並非遠遠超過德國

2.斯大林的野心絲毫不次於希特勒,他之所以調集重兵於蘇德邊境,決不是因為他預見到希特勒隨時可能東進,否則的話,他絕不會在德國不宣而戰時顯得手足無措,而且就斯大林本人當時因該是認為紅軍不比德軍差

3.這時候的德國正在和英國進行戰鬥,假如兩線作戰的情況下,在德英沒有進展的情況下,蘇聯進攻佔優

4.俄國曆史學家索科洛夫的《二戰秘密檔案》中對其也有描述

5.在同心出版社2005年版的《尋訪二戰德國兵》中,在邊境中士兵的部署數量異常,不是正常防禦該有的樣子

6.最後就是作為當時作戰底層士兵的訪問,狄科也是當時的一員,在二戰德國老兵中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以上


不可名狀之旅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所謂的“大雷雨計劃”就是在二戰時期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軍隊試圖先發制人進攻德國並且稱霸歐洲的計劃。1993年初,俄羅斯的丹尼洛夫上校在著名的《奧地利軍事雜誌》上公佈了1941年蘇軍總參謀部完整的戰爭計劃。該文件來自蘇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的中央檔案館。並且該文件顯示,斯大林於1941年5月批准了大雷雨計劃。雖然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懷疑所謂的“大雷雨計劃”究竟存不存在。但從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邊境聚集的大規模蘇聯軍隊就可以看出。大雷雨計劃確實存在。只不過因為不可抗力導致該計劃並沒有實施。


原本大雷雨計劃原定在1941年6月12日進攻德國軍隊。但是由於蘇聯方面的失誤,導致蘇聯軍隊準備不足。所以蘇聯高層決定暫緩大雷雨計劃。原本斯大林以為蘇聯掌握了主動權。但誰能知道僅僅在十天後德軍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攻了蘇聯。希特勒出人意料之舉直接把蘇聯給打蒙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蘇聯在西部邊境屯積了大量的軍隊和物資。但在面對德軍進攻的時候顯得那麼的措手不及。

為什麼德國士兵會不屑於蘇聯的大雷雨計劃呢?原因也很簡單。原本二戰爆發後德國軍隊心中的大敵就只有英法蘇三國。在法國被滅,英國被圍困在英倫三島之上後。德國軍隊就把蘇聯視為最大的對手。但德國進攻蘇聯之後,蘇聯軍隊孱弱的戰鬥力把德國人嚇了一跳。在蘇德戰爭開始後蘇聯基本上就是被吊打。一場戰役下來蘇聯總能被俘虜幾十萬人。這讓一直以來都把蘇聯人當作大敵的德國軍隊大失所望。所以德國軍隊從心底裡瞧不起蘇聯軍隊。這也是為什麼德國士兵知道大雷雨計劃認為是一個笑話。因為不論蘇聯主動發起戰爭還是被動應戰。蘇聯都不是德國的對手。


蘇聯軍隊之所以戰鬥力如此孱弱還是因為蘇聯內部自己作死的結果。二戰前蘇聯內部的一場大清洗運動徹底把蘇聯軍隊給弄殘了。大量的軍隊中高層指揮官被無緣無故的處死。斯大林為了加強自己的強權統治。在蘇聯發動了恐怖的清洗運動。很多和斯大林不是一條心或者立場不堅定的將領紛紛被處死。這就導致蘇聯軍隊戰鬥力削弱到了極致。這也是為什麼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被打的一潰千里。直到二戰末期蘇聯軍隊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才重新強大起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二戰德國戰敗之前最後一個對手是蘇聯,之前的過程在蘇聯軍人心目當中,印象很深刻,在二戰開始之後蘇聯開始實施所謂的“什麼計劃”,對於這一點來說,德軍人是深信不疑的。



巘釨


答:所謂“大雷雨計劃”,真的就是一個笑話。

因為“大雷雨計劃”是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試圖先發制人進攻德國並稱霸歐洲的計劃。

為什麼呢?首先,德國為了發動這次世界大戰,已經準備了幾十年,可以說在各方面都準備得相當充分,同時在各方面已考慮得很周到了。其次,德國在戰前,早己把蘇聯作為了進攻對象,並因此提前就把蘇聯“研究”得很透徹。



而蘇聯呢,是在看到德國大舉進攻法國後,才在1941年初臨時想起制定起所謂的“大雷雨計劃”的。可以說,這個計劃制定的非常倉促,在各方面都很不完善。


可以肯定的說,如果蘇聯早進行了大雷雨計劃,將必敗無疑。

欺大林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雖然在當年5月批准了這個計劃,所以他仍不敢冒然實施。

斯大林是想等德國陷入與強國英國交戰的泥潭後,才“趁火打劫”的。沒想到希特勒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還沒有等到打敗英國時,就突然閃電進攻了蘇聯。因此在戰爭初期就把毫無準備的蘇軍打得暈頭轉向,潰不成軍了。

由此可以想象“大雷雨計劃”有多笑話!

為此,二戰參戰的德國老兵狄科事後接受採訪時對“大雷雨計劃”當然深信不疑了。

因為,蘇聯的計劃是進攻,而不是防禦。

狄科說"作為軍人,敵人是處在防禦還是攻擊準備狀態,這是可以在作戰中感覺到的。因為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會同時處於兩種狀態。蘇聯準備的是進攻,故他們缺乏防禦的準備和部暑。其縱深很薄弱。所以才會被打得狼狽不堪。”



普通士兵是戰爭的最直接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他們的看法總比那些理論家更有參考價值吧。

事實證明,所謂“大雷雨計劃”真的就是一個笑話。


曉之春陽


大雷雨計劃是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準備並進攻德國的計劃,1993年初俄羅斯的丹尼洛夫上校在《奧地利軍事雜誌》公佈了1941年蘇聯總參謀部的完整進攻計劃,斯大林於1941年的5月份批准了實施大雷雨計劃。

但是大雷雨計劃到底是否真假就不得人知了,某網也稱大雷雨計劃根本不靠譜。

想了解更多的建議到網上搜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