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攝影師不願使用閃光燈補光,你呢?說說不使用的原因?

攝影微談


我是個攝影初學者,現階段一直有用閃光燈或者外拍燈補光的習慣,特別是商業拍攝。即使當下沒有帶燈,也是附近尋找可利用光源。

我個人認為,用閃光燈補光並不低下,還是根據自己拍照的需要吧,有時為了拍攝策劃,根據需要該補就補;從物理角度講,自然光與環境光、熱靴燈等人造光本質是一樣的。

攝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被稱為“光影繪畫”,用自然光還是人造光根據自己主題的需要吧。


JIEZ先生


在光線昏暗的環境下,可以說閃光燈是一根救命稻草,畢竟要有光才能拍的到。但很多攝影師拍攝的時候確實不使用閃光燈補光的?這是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閃光燈光線不柔和,很常見的用閃光燈拍攝通常人物很亮,甚至泛著油光,就是因為光線太硬導致的。

二是光線太平,閃光燈在不用離機引閃的情況下,只能直閃或者跳閃,整個畫面就會都被打亮,層次感就缺少了。如果用到離機引閃又很麻煩,要燈架、要引閃器等等,對於在非商業的拍攝太麻煩。

三是相機高感足夠優秀,現在相機高感越來越強悍,亮度足夠了就不需要補光。只要不是商用,大部分相機用到6400高感都是沒問題的,完全可用。

我覺得閃光燈還是要用的,當然是要分場景使用,在室內棚拍和夜間拍攝仍需要閃光燈,不過要拍好肯定得離機引閃,甚至需要多燈的布光。

以上


攝影小小新


攝影是瞬間的記錄藝術,閃光燈是瞬間提供光線的武器。從這一點上來講,它們倆就是一對孿生姐妹、一對親生兄弟,只要是光線條件不佳或認為創作有需求,我們都應該使用閃光燈。

但是,有些攝影人卻卻認為,不願意使用閃光燈。原因不是說閃光燈沒有用,而是因為,或是使用的麻煩,或是使用的不當,或是沒有掌握閃光燈使用訣竅,或是對閃光燈的用處知道不全面。

第一、使用閃光燈的“缺點”

使用閃光燈拍攝時,往往會出現近處亮、遠處暗的結果,出現主體亮、背景暗的結果;也會出現近處“死亮”、死白而失去細節的結果;還會出現主體過曝、背景欠曝而總體失衡的結果,等等。

這些結果其實都不是閃光燈的錯。

閃光燈,本質上就是一盞燈,只不過是它不是“長明燈”,只是瞬息之間點亮;它不可能是全球普照,只能是點亮有限的一小片空間;越是空間範圍擴大、拍攝距離拉近,就會越發顯現出明暗失衡,不能“普度眾生”。

上述列舉的種種“缺點”,其實只是我們沒有明白閃光燈的脾氣和特點,沒有很好地駕馭它而已。

第二、使用閃光燈的好處

使用閃光燈拍攝的好處至少有5點。

1、增加光照。這一點不言而喻。有些條件下,光線條件非常惡劣,在沒有其他補光條件的情況下,它就是救命稻草,“一閃解百憂”;有些條件下,不借助於閃光燈,拍成的畫面噪點“無限多”,煞是難看,有了閃光燈的協助,就會大大改善畫面觀感,廢鐵成不了黃金但至少可能成為黃銅。

2、增加明暗對比和降低明暗對比。這種說法似乎自相矛盾。

有些條件下的拍攝,畫面全部用光平均失去"濃墨"缺乏“重彩”,用光平平,不利於主體的突出和主題的表達,如果運用好了閃光燈,就能適當提升明暗對比,增加畫面的表現力。

相反,有些條件下的拍攝,光線明暗反差過大,畫面元素之間受光嚴重失衡,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光比條件。比如,模特順光而立,拍攝者逆光操作,必然會導致模特臉部嚴重缺光,拍成黑臉關公。這個時候,如果運用了閃光燈及時給予模特臉部補光,情況就會大為改觀。當然,你要是想刻意拍攝成剪影效果的畫面,那是後話。

3、增加畫面“立體感”。我們拍攝的畫面,無論你是什麼高手,畫面的本質都是二維畫面、平面圖案,不可能是立體的;但是,畫面元素之間有了適當的明暗對比、厚薄區分,就能體現出一定的立體感覺,就是所謂的立體“感”,這會增加畫面的藝術表現力。

4、改善畫質。這個也很容易明。

5、達成創意。有的創意拍攝之下,為了增添對比,描寫、表達極明極暗的客觀世界,形成輕描淡寫與濃墨重彩的極端意向,運用閃光燈的功能也能實現目標。具體的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第三、使用閃光燈的幾點體會

1、一般室內拍攝都要使用閃光燈。你看看影棚和影樓,哪個場景、哪家影樓不是將補光條件和器材裝備到牙齒,雖然各式器材燈具的功能差異很大,但是,最為基本的功能就是增光和補光,不要以為那些燈光師和攝影師都是大傻子,英雄不問出處,器材都有功效。

2、大光比場合拍攝需要使用閃光燈。這一點,上面已經有所提及,當然,其他的補光燈或反光板等器材發揮的作用也是殊途同歸。

3、特殊需要時需要使用閃光燈。比如晚上或是在灰暗的環境下,對著暗淡的天空或背景拍攝花卉一類主體時,藉助於閃光燈,就能輕而易舉地拍攝出暗色背景、黑色背景的畫面,等等。

4、一般需要避免閃光燈的“直射”。閃光燈的直射,就是造成明暗不均、死白、過曝的主要原因,補救的辦法除了按上柔光罩、用上反光板(片)之外,更加有效的辦法就是運用“跳閃”、折射、多次反射等等手段。

5、功夫不是很完美時使用“自動擋”。一般人都認為,單反相機的原理、構造和使用非常複雜,殊不知,閃光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使用技巧其實也很深奧,需要更多的瞭解和實踐才能掌握;在不是很多瞭解的情況下,建議一般使用“自動檔”,這一點和單反相機拍攝模式的“自動檔”相類似,一般標註為某某“ETTL”。

6、為了使用的實惠,建議配置能左右調整閃光方向的閃光燈

有人曾經這樣說,大白天使用閃光燈的是兩類人,一類是大家、專家,另一類不是“白天”而是白痴。這種說法顯然是誇大和過分,也不是很“文明”,但是,確實是道出了使用閃光燈價值發現的兩個極端。


拍客張光林


看拍攝主題和拍攝環境,室內光線暗,用高感噪點大,用閃光燈補光是有必要的,但不要用直射光,最好用發射光,實在不行就帶上柔光罩。如果是在室外拍基本用不上。如果是晚上拍人像最好用前簾同步或後簾同步,遠處的夜景和近處的人像都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效果。晚上拍環境人像,或拍星空下的前景,都需要補光,如果長時間曝光,最好用手電補光。我在內蒙拍星空,前景是一排弧形的蒙古包,這個時候閃光燈補光就不可能把一排蒙古包都補全,必須用手電補光,還必須用會變大變小的手電,轉動手電頭,遠小近大,移動速度也必須把握好,遠處慢點,快到鏡頭前時,手電移動速度越來越快,這個確實有點難,多試幾次就可以了。





兩岸茗茶


我的作品基本都是環境人像,都是逆光拍攝,也一直不用燈補光,甚至反光板也不用,。前些日子我給幾個模特拍攝時,一個多年沒見的老攝友相遇,寒暄幾句後他跑著拿來了反光板,因多年不見我不好推辭 ,就隨著他拍了幾張,回來放電腦上一看都廢了,。用反光板雖然好拍.人物面部清晰,但是人的面部沒有層次比較平,皮膚蒼白。沒有了面部應有的細膩和油潤。總的說各有各的愛好吧,我只是個愛好者,不是什麼模式只是自己的拍攝經驗和習慣。我的相機很低端,佳能760D,鏡頭50定,但自己很滿足。因自己只是愛好,沒必要話費大價錢買高端的,拍的再好只是玩,沒人給你錢。。。。











泰山七哥6


要說不用燈的攝影師/攝影愛好者,應該是風光攝影師居多吧?

啊哈,反正我拍風光的時候是不會用燈的——因為我都是站在高處拍對面之類,哈哈。

然後這個習慣也被我沿用在拍人像的時候了,能用自然光的情況下,我堅決不用燈——不過我會考慮反光板的。畢竟反光板是漫反射光嘛,補光很溫和的。

就拿我自己的一張作品舉個例子。

上面這張,是我站在山間公路上拍攝的。公路建在山脊上,我是用俯瞰的角度拍攝的這個小村莊。

也許有人會說,你這個光線足夠用啊,不用開燈補光。

好吧,如果是同樣的場景,換成陰雨天……請問開燈有用嗎?

想補光,估計您得跟雷神打個招呼,申請一道閃電才行。


我知道會有人說,我提風光攝影師是“抬槓”呢!行吧,那我再說個不抬扛的。

常年在外行走的攝影師裡面,除了拍風光的,還有拍花、拍草、拍蟲、拍鳥的。

拍花、拍蟲、拍草的有可能用燈;拍鳥的基本不用燈。為啥呢?其一,是有可能距離不夠,拍鳥需要一個安全距離,所以拍鳥的攝影以長焦居多;其二,是怕閃光燈把鳥嚇著。蹲守不容易啊哈,您咔嚓一道強光……攝影主體飛走了~~~

同樣的道理,還適用於拍會飛的小蟲。

當然啦,把飛鳥逮住困大棚裡和拿膠水把小蟲子粘住擺造型的除外。

要是拍自己家裡養的蟲子,小動物,花花草草等等,當然可以用燈……我曾經跟村裡人要了一隻花栗鼠給我奶奶,那傢伙讓我操練的,看到鏡頭根本不躲。你咔嚓就咔嚓,我照樣吃我的——反正,有吃的就行了。


柳侍墨


我很少甚至一般情況下不使用閃光燈補光。

我經常使用“綠鍵”自動擋模式拍攝,在白天,即使是室內,光線基本也可以夠用,如果再使用閃光風補光,發現拍出來的圖片,特別是人像,會有影印,有時還會有過曝的現象發生,不使用閃光燈補光,即使圖片有些欠曝,還可以後期補救,而過曝了的片子即使後期也難以補救。

在夜晚拍夜景,要使用三腳架,或別的物體做支撐,也可以不用補光,如果使用了閃光燈補光,拍出來的片子近距離部分會很亮,而遠處就過暗,不使用補光,畫面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明暗過渡正常。





泰山夢舟


用閃光燈拍照會失去美景的美



尋找美食美景


我一般拍風光多一點,有時也會用到。如果拍景物,或者必須用閃光燈的時候肯定會用。

下面這個浪花是用閃光燈拍的

還有下面幾個花






不用閃光燈補光,我覺得有很多原因:可能沒帶,或者壓根就沒有;或者處於效果的考慮,不用閃光燈的效果更好;或者說控制不好等等原因。


追光自駕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