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小便次數可以判斷腎臟功能?關鍵要看這點

隨著養生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能夠從一些生活習性方面來判別自己的身體是否處於一個健康的狀態。而有的人就想問,一天排尿次數到底控制在多少才算才算正常呢?超過哪個次數就需要開始養腎了?

計算小便次數可以判斷腎臟功能?關鍵要看這點

其實在每天排尿次數與我們的水分攝入量有很大關係,有的時候有的人會覺得自己沒有多喝水,為什麼會有尿液增多、尿量增多的情況出現,這有可能跟我們攝入的食物有關係,有的食物是有利尿效果的,比如常見的冬瓜、玉米等。吃完這些食物之後排尿次數以及尿量會不自覺地增加,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計算小便次數可以判斷腎臟功能?關鍵要看這點

在正常飲食攝入時,一天的排尿次數如果不超過8次,那麼基本算是正常的,因為這表明了腎臟的功能狀態是比較健康的,不會誘發其他的一些疾病,同時這個尿量也應該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若超過這個次數或量太多的話,就有可能是尿崩症,而如果尿量小於400毫升的話,有可能就會導致腎臟出現少尿的情況,而如果每天尿量少於200毫升的話就是無尿了,基本是嚴重的腎臟疾病才會導致,比如腎衰的情況。

計算小便次數可以判斷腎臟功能?關鍵要看這點

當然,雖然醫生經常用尿量來評判腎功能狀態,但是一般人不懂尿量,那就用次數來評判的話,若每天排尿超過了10次,就需要引起重視了,有可能是膀胱功能不怎麼好,特別是膀胱括約肌對尿液的儲存能力在逐漸減低,這時候就需要有意地去鍛鍊膀胱功能,同時也能對腎臟起到一定程度的養護。比如在寒冷的冬天的時候注意溫腎,而在夏季的時候注意多運動,能夠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同時也能夠使得身體中過多的水分通過汗液以及其他方面排出,而不是通過小便這一途徑解決掉。

最後,要注意的是,平時排尿次數少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而排尿次數多也並不能作為疾病的判斷標準,如果懷疑自己出現了疾病,最好是選擇去看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