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需要系統地讀哪些書?

惠風堂love


先偷偷說一下,我其實沒看過書法方面的書,畢竟咱不是搞書法的。

而且,常說一個人的書法字體和顏值成正比,所以我的字一直很醜(多大言不慚的我,哈哈)。

為此,我找了一個懂書法的人,讓他幫忙推薦了幾本書。希望對你有價值。

01

《啟功給你講書法》

絕對是大師級的著作。朋友給我推薦我後,我還真買來看了看,畢竟是大師的傾心講解。
但說實話,咱不懂書法,看不懂。不過還是能感覺這書寫的很“簡單和真實”。
很多人寫書,都花裡胡哨的。要麼是湊字數,要麼是湊文采。但實際上,越是大道理,越簡單。
而啟功大師在講書法時,我就看懂一句話,:透過刀鋒看筆鋒。讓我一下對以前去經典看的碑帖有了新的感悟。

更順道著,對古代的劍法、武功、書法,感覺有了一種被“點到”的感覺。當然,也不排除,是我自嗨。不過這書確實不錯哦,推薦閱讀。

02

《與古為徒和娟娟髮屋》

書法屬於文化領域,所以,這書相當於從“源頭”開始聊書法。書裡的知識,講到了文化、心理、社會體制、歷史故事。
然後,又對古代和當代的各類名帖、名碑、書法等等進行了講解,涉及的人物,並不只有顏真卿這樣的大書法家哦,還有很多我們聽都沒聽過的草根書法者。

據說,這說不是那麼枯燥的講解,而是有很多小故事,讀起來會比較輕鬆。我打算加入我的年度書單裡讀一讀。

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一起讀書、寫作、賺錢!

在下千城


首先,這是一個好問題。這個問題之所以好,是因為認識到了讀書做學問的重要性。現在很多高校在書法專業入學考試,國家級書法賽事公佈獲獎作品前設置現場“考試”,測試的是文字學、書法理論方面的知識。這個測試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書法學習更加側重“道”。

書法技法固然重要,重視做好“技”的實踐,能獲得很多筆法、字法、章法方面的經驗,提高興趣,使書法練習達到一定的水平。但如果能深入學習和領會書法史和書法理論,會讓書法學習如虎添翼,達到“技”和“道”的結合,成為學問型的書法人才。

書法學習方面的著作很多,這裡擇要介紹幾本。


《書畫書錄解題》


這是專門介紹書畫理論和目錄的書籍。作者主要摘錄了古人書畫論著的觀點,並加入自己的主要評論和判斷。因為古人書畫論述非常龐雜,所以,這本書不是對每家論著進行深入闡發和評述,而是著錄了從東漢到近代的860餘種書畫書籍,囊括範圍之廣,無與倫比。全書的一些見解和評判,皆從己出,且不乏真知灼見,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閱讀這本書學著作,可以瞭解瀏覽中國書法概貌,打開眼界,釐清頭緒。


《歷代書法論文選》、《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這兩本書法論文著作,是書法歷史和歷代書法技巧類論文的彙編,便於讀者瞭解我國書法學的發展歷程。《歷代書法論文選編》輯錄的是自漢代到清代的書法論文,計六十九家,九十五篇,主要編輯方向是書法技巧和歷史;《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補充編錄了自東漢到近、現代的書論和書評,計四十三家四十五篇。本書還選錄了書法與文字學之間的關係的論文,如《說文解字序》。

從書法歷史、技巧評述、文字小學三個維度,瞭解書法歷史進程,解構書法技巧,弄清字法淵源,在書學歷史縱深中豐富學養,積累筆墨技巧,讀之大有裨益。


《畫禪室隨筆》

董其昌是明代萬曆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是著名的書畫家、鑑定家和收藏家,也是書法理論家。這本《畫禪室隨筆》不是宏宏鉅製,但董氏多年的書畫實踐思想精華,濃縮於這本著作裡,見解獨到,對後世影響深遠。此書卷一就是論書文字,論用筆、評法書、跋自書、評古帖。現在網上資料豐富,只要搜出書中字帖,對照閱讀香光文字,便多有收益。


《與古為徒和娟娟髮屋》

此書以“娟娟髮屋”為話頭,分別從文化、心理、體制等原因,探究書法經典化過程中,探討古與今、帖與碑、平民與精英、藝術與社會、經典書法與無名書刻等關係,本書視角獨特,讀來饒有意趣不枯不燥,發人深省。


《書法的形態與闡釋》

邱先生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導,在書法形式構成、理論研究上頗有建樹。此書致力於書法形式構成分析、書法現象和當代學術聯繫研究、古代書法文獻分析解讀,在書法技法的分析上,方法獨特,可借鑑性強,對書法讀者研究筆墨技巧多有益處。


《書法形制總彙》

上海書畫出版社

這不是一本書論,而是書法研究者和創作者必備的工具書。書法章法圖例豐富,形式多樣,形制多有奇思妙想,對書法創作極具參考價值。


限於篇幅和能力,先推薦閱讀上述書法學習著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手帳王羲之


現在喜歡和學習書法的作品越來越多,但是大部分都限於寫字實踐上,很少去閱讀一些書法理論方面的書籍,我覺得如果喜歡書法,有想要在書法上取得長足的進步,獲得更多的書寫的樂趣,主動去閱讀一些書法理論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更好的理解書法藝術,提高自己的書法格調,尋找更好的學習書法的方向都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由於古代的書法理論實在難以理解,古代的書法理論大部分用擬人、比喻的手法,你像我們現在說話這麼直觀,比如古人的書論中說“右軍如龍,北海如象”,我們就很難理解這句話,王羲之的書法到底是怎樣的?李北海的書法又是怎樣的?即使一些專業學習書法的書法家他們也很難讀懂古代的書法理論,更不用說普通書法愛好者了。

所以,初學書法我不建議直接去閱讀古代的書法理論,可以從當代人寫的一些書法史入門閱讀,比如張登科的《書法簡史》,王鏞的《中國書法簡史》、中國美院出版社出版的《書法篆刻》等等這些簡史累的書籍。

學習書法,瞭解一些書法史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從宏觀的角度去理解和認識書法,視野不一樣,認識也不一樣。

如果想專業學習書法,那需要讀的書就多了,其中必讀的就有《七卷本書法史》、《歷代書法論文選》、《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中國書法全集》、《書法美學》、《中國書法批評史》等等。


不二齋


就不發圖了,直接說個人的書單:

1,中國書法史,七卷本。

王鏞的中國書法簡史。

劉濤的中國書法簡史。

張小莊的中國書法簡史。

黃惇的書法篆刻。

趙振乾的大學書法。

一一細看,有的是大框架,有的是細節性的,互補後,書法史的體系就豐滿了。



其他的比如朱天曙的,我沒仔細看。

2,書法理論。

王鎮遠的中國書法理論史

這一本,我看了兩年,到現在也只是略知皮毛,因為東西太多了!

3,周汝昌先生的《永字八法》,強烈建議這本書一定要仔細看。



4,其他的書,我看的也比較雜,不過每一本書似乎都有它的長處:

《趙之謙研究》,榮寶齋出版社的,內容涉及大師的生平,書法,篆刻等藝術領域,系統的梳理了清代碑學的發展,喜歡趙之謙的書友,一定要好好看看。

我自己去年寫趙的篆書《許氏說文敘》,恩師不讓寫他人的篆書,擔心我旁雜太多,寫出來的趙篆不純,後來接著寫了一段時間楊沂孫的《詩經》,接著幾乎把吳讓之的篆書字帖都通臨了不下一遍了,到現在,又繼續寫他的《許氏說文敘》才粗知用筆與體勢,學書其難乎!

因為我就特別喜歡趙的篆書,那種感覺特別好,寫起來如枯藤饒樹,覺得挺美的!



《秦漢篆隸研究》《晉唐楷書研究》《一點一畫隸書》《吳門書派研究》《宋克研究》都是榮寶齋出版社的。內容是學術級別的,看起來有些費勁,沒有一點書法理論的看起來可能會比較吃力,不過,真的好好啃一遍,收穫很大。

當然,我雖然不寫歐楷,對歐陽詢很有興趣,不妨看看《……》書名我忘記了,不過這本書絕版了,我買的是掃描版的,挺便宜,不影響閱讀,內容都是實力大咖研究歐陽詢的論文,寫歐體的書友,一定看看。學誰,你的知道這個人學的是誰,通過這個人上追古人,是很好的一種方式。

其他的書,我桌子上也有幾本,如《藝術三百題》,這本書裡,涉及書法篆刻的,只有195頁,卻總結得很好,不管是考學,還是日常讀書,都是非常不錯的,裡面還設計音樂,舞蹈,中國畫等,對開闊視野幫助很大。



當然也有書寫技法上的,不過這本書我一般當做工具書來查查,劉小晴的《……》,非常抱歉,書名我忘記了,買的話,搜索作者就可以了。

其他的就不說了吧!

看書,如中國書法史,先梳理每個朝代的書壇大勢,知道每個時期有哪些大事,有哪些代表人物,然後再慢慢往裡面加,加什麼?加細枝末節!

我先弄明白一些基本的,舉個例子:



第一遍,我要知道:先秦的主要文字:甲骨文,金文,西周的成熟金文有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

第二遍,我得知道,甲骨文它的美感在哪裡,它是按照什麼來劃分的,它的歷史時期,甲骨文它是幹嘛的等。

金文在西周三個時期的風格,代表作分別有什麼,有什麼特點。

為什麼金文取代了甲骨文等一系列問題。

第三遍,你還可以挖掘更多的東西。



這樣才會枝繁葉茂,真的,書法絕對不是會寫那麼簡單,它背後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其他的書,也有很多重要的,這裡也不一一寫了,因為,我也記不得我還看過啥書了,時間久了啊!


遊手於斯


學“書法”不是單一的學寫字,需要涉獵與其相關的其他學科的一些基礎知識,比如:書法簡史、古文、歷史、印學、美術簡史等等。藉此機會向大家推薦一本知識系統最完整的書法教材《中國書法通解講義》。這本書是鄙人專為初學者量身定製的一本書法教材。

《中國書法通解講義》是一部漢字書法理論專著,作者張慶濤。全書共八講三十四節,二十九萬三千字,插圖一千二百餘幀,借圖說文,以文解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漢字和中國書法各種字體的進化、遞變過程 和各種書體名稱的由來;收錄了從秦代到當代八十位書法名家的信息及其書法作品;介紹了“文房四寶”及其他案頭必備的文房雜具;詳細講解了各種執筆方法和用筆方法以及字帖的選擇與臨摹;利用現代攝影技術,以照片組圖形式解析了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各種筆畫的書寫方法;講解了書法創作和與其相關的其他內容;講述瞭如何鑑定、欣賞書法等知識。本書由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下面是本書前言,也是我編寫這本書的目的,請大家閱讀了解一下:

前 言

  識字、寫字,是每個人接受文化教育的初始。能寫好字,準確記錄語言、傳

達信息猶為重要。這也是書法能夠得以傳承、發展的主要原因。

  中國清代以前,漢字的書寫工具是毛筆,學童啟蒙就用毛筆寫字,一寫就是

一輩子,很多人都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如果按現在書法家的標準衡量,那麼

這些人應該都算書法家。

  清代晚期,西方的自來水鋼筆傳入中國,由於使用方便且易於掌控,它逐漸

取代了中國傳統的書寫工具——毛筆,這對於中國傳統書法來說,無疑是一次巨

大的衝擊。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不知不覺間,我們也隨

之進入了無紙辦公的時代。現在,很多人日常辦公、寫文章只要手指動一動,敲

一敲鍵盤字就寫好了。將來,恐怕比現在還要更便捷,不需要手敲鍵盤了,只要

對著麥克講話,文字就會自動生成,何樂而不為?可是這樣一來,會使中國傳統

書法走向衰落。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迫在眉睫。

  儘管如此,我還是堅信:電腦鍵盤打字、語音輸入,永遠也替代不了中國傳

統書法。因為,這些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只是在替代書寫行為,展現它快捷記錄

語言的實用性功能,僅此而已。而中國書法作為一門傳統的視覺藝術形式,將會

永遠傳承下去。並且,在逐漸弱化它的實用性功能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它的藝

術價值。未來,它必將成為大眾奢望的一種藝術形式。

  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人們時常為尋找學習和教學資料發愁,除大量的碑

帖以外,很難找到一本系統完整的書法教科書。而且有些書法教材講述的觀點和

方法訛誤甚多,誤導了書法愛好者對傳統書法的認識和理解。

  對於傳統的中國書法,以訛傳訛的錯誤認識,古來有之。這些訛傳的謬誤,

大都出自於不求甚解的“先生”之手,卻附會著名家之名,藉此把書法神秘化,

致使一些辨別能力較差的人誤入歧途,終生不能覺悟。類似這種傳授錯誤知識

的書籍,至今還在誤導著一些人。撥亂反正,是每一個書法人的社會責任;破

除迷信,普及經實踐驗證的真理,這是治學的原則,也是本人編寫這本書的目

的之一。

  除此之外,由於過去沒有現代的攝影技術,使得一些傳世的書法專著,無法

使用準確的插圖來解析古人的各種用筆方法和用筆技巧,導致初學者不能正確理

解、掌握傳統書法的各種正確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讀者產生了對傳統書

法的誤解和困惑。

  基於上述各種原因我產生了一個念頭:想把自己幾十年來書法學習、創作和

教學的實踐經驗總結歸納起來,編寫一部內容豐富、系統完整的書法教科書,以

供後學參考;也算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盡一份微薄之力。

  由於個人的知識和能力有限,且有些觀點是本人一家之言,如有謬誤之處懇

請方家、同道批評斧正。

                 

                        張 慶 濤

                    二○一四年三月於北京 

目 錄

第一講 漢字和中國書法的起源與遞變過程

  第一節 甲骨文

  第二節 金 文

  第三節 篆 書(大篆、小篆)

  第四節 隸 書(古隸、今隸)

  第五節 草 書(章草、今草)

  第六節 楷 書(魏碑、唐楷)

  第七節 行 書

第二講 歷代書法與書法名家

  第一節 秦、漢時期的書法與書法名家

  第二節 三國、兩晉時期的書法與書法名家

  第三節 南北朝時期的書法與書法名家

  第四節 隋、唐、五代時期的書法與書法名家

  第五節 宋、遼、金時期的書法與書法名家

  第六節 元、明時期的書法與書法名家

  第七節 清朝、民國時期的書法與書法名家

  第八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書法與書法名家

第三講 中國書法的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

  第一節 筆、墨、紙、硯(文房四寶)

  第二節 案頭必備的其他文房雜具

第四講 字帖的選擇與臨摹

  第一節 字帖的選擇

  第二節 讀帖與臨摹

第五講 執筆方法和用筆方法

  第一節 執筆方法

  第二節 用筆方法(筆法)

第六講 各種書體的基本筆畫及其書寫方法解析

  第一節 篆書(小篆)的基本筆畫及其書寫方法

  第二節 隸書(今隸)的基本筆畫及其書寫方法

  第三節 楷書的基本筆畫及其書寫方法

  第四節 行書的基本筆畫及其書寫方法

  第五節 草書(今草)的基本筆畫及其書寫方法

第七講 書法創作及其相關內容

  第一節 書法創作意境

  第二節 書法創作中筆法、墨法、章法的運用

  第三節 書法作品的書寫格式、款式及題款

  第四節 印章的用法

  第五節 題款中的中國傳統紀年法

  第六節 題款中的人稱和常用語

第八講 書法作品的鑑定與欣賞

  第一節 如何鑑定書法作品的優劣及其鑑定標準

  第二節 如何欣賞書法

附表 中國歷史年代簡表


張慶濤中國書法大課堂


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大。說實在的,只能談一些個人的體會,可能有點瑣碎,希望能對初學書法的道友提供一些參考。從引發興趣方面考慮,可以通過參觀博物館,參觀展覽,參加拍賣會,藉助網絡,閱讀有關書法史料等方式,瞭解古今書法人物書法成就,歷史地位,對個人生活的影響,對社會文明的發展的貢獻,這些方面使初學者瞭解書法作為一門藝術,是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研修的。有了這樣的意向,能夠有興趣這是書法學習第一必備要素。當然,在往後的學習過程中,也可以不斷加強興趣的開發。興趣有了,可以廣泛閱讀書法史料,博覽名家名作,閱讀古今書法理論,培養審美情趣,開闊眼界,辨別美醜。當然所有這些都可以與書法臨池同步進行。在具體學習實踐怎麼開始,從什麼字體入手,最好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個體特點選擇入門,篆隸草行真,各個種書體,各個流派,各有所長,宜先從正書入手,打好基礎,訓練對文房四寶的掌握應用能使,尤其是筆墨的駕馭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先專功一體,入得門徑,寫的有點樣子了,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兼學別樣,也許最終成就你的並非你最初的選擇,但沒有你最初的選擇,最初的用功,也許就不會有你最終的成就。再學習實踐過程中,不能間斷對審美力的培養,廣泛的閱讀,讀書評,讀帖,讀書史書論,使習書者始終有需要克服的困難能攻克的難關,既要能感覺到自己書法的不斷進步,又要使他們感到不能固步自封,畫地為牢,滿足當下,手低眼高是必須的,然後眼引導手再進入更高的境界。


興平南郊竇文海


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是在一定的法度和規則之內,用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

書法是“技”與“道”的組合。技,便是筆法、字法、章法等要素;道,便是對書法的理解與認知,是書法人藝術人文的綜合素養。

任何藝術種類,包括書法,都只是一顆小樹甚至小草,而文化則是廣袤肥沃的土壤,離開了文化的滋養,書法也僅僅是“小技”而已,不會有持久的藝術生命力。

所以,學習書法,在不斷提升書寫技法的同時,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尤為重要。

文字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更是書法的載體,所以學習書法,還需要學習文字學知識,能夠幫助我們瞭解文字的演變與發展,更是瞭解書法的演變與發展。

正如叢文俊先生在《中國書法史●總論》所言:“其一,書法附著於文字,在其使用和傳播過程中,古人使書寫技術具有藝術品位的高低優劣即普遍適用的可比性,這是保證書法健康發展的社會基礎。其二,古人使書體式樣和書法風格具有複雜而微妙的象徵意義,並且始終與文化相伴,由此使關於書法藝術的所有內容,都必須凸顯在文化的背景上,以體現其價值。”

因此,寫字與讀書,二者皆不可偏廢。只有浸淫於文化之中,人,才能儒雅;也只有在文化的浸潤之中,書,才能古雅。

下面就本人在書法學習過程中的涉獵,為題主推薦一些書目,希望對題主及書法同道們有所幫助。

一、《中國書法史》(七卷本)(江蘇教育出版社)

本套叢書共七卷,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以時間為軸線,全面系統的介紹了書法的發展演變,是我們全面瞭解中國書法的必讀書目。

1、《中國書法史·先秦·秦代卷》(叢文俊著)以大量傳世文物、考古資料中所見古文字為基礎,敘述自殷商至秦代的書體演變過程。

2、《中國書法史·兩漢卷》(華人德著)兩漢四百多年是我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是各種書體(篆隸行草)孕育、產生和演變的時期。本卷系統闡述了兩漢書法的發展史。

3、《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劉濤著)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的一個轉型期。本書從中國書法風格的轉向的角度,系統闡述了魏晉南北朝的書體樣式、技法手段、書法流派及歷史影響等。

4、《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朱關田著)唐代書法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高峰,書法盛行,名家輩出。本書以唐代為重點,按時代序列分為隋、初唐、盛中唐、晚唐、五代五個階段,從書體演變、書法與文化、名家風格與成就、書法理論、書法的域外傳播等方面,闡述這一時期的書法藝術。

5、《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曹寶麟著)本書集中闡述兩宋書法風格的演變及系統的書學著作的問世、刻帖的盛行等對書法史的貢獻。

6、《中國書法史·元明卷》(黃惇著)本書分別敘述元代和明代的書法發展史。

7、《中國書法史·清代卷》(劉恆著)本書從書學理論和創作流派兩方面闡述清代書法的發展歷程。

二、《中國書法簡史》(王鏞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從書法歷史的角度出發,較為全面地闡述了書法藝術的淵源及發展流變。在傳統書法史構架的基礎上,補充了大量的考古新材料、吸收了新的學術研究成果。

三、《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

本書按作者生卒年代的前後次序編成,從漢趙壹開始到清康有為止。通過這個順序,讀者易於瞭解我國書學的發展過程。

四、《中國書法理論史》(王鎮遠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本書通過對我國傳統書法理論的剖析而展示各個時代的藝術思潮、審美趣尚和批評方式,對我們全面系統的學習瞭解中國書法理論大有裨益。

五、《古代漢語》(共四冊)(王力主編,中華書局出版)

這是一門語言工具課,可以幫助培養我們閱讀古書的能力,提高語言素養。文字是書法的載體,書法是中國傳統藝術。學習書法,如果缺乏文字語言功底,那麼對我們學習傳統文化以及書法的創作,都將是極大的障礙。

六、《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朱東潤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共分上、中、下三編,共六冊。對於書法人,既可以通過閱讀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又可以作為一種工具書,在創作書法作品時作為參考,避免在書作中出現錯別字,貽笑大方。

七、《說文解字》(許慎著,中華書局出版)

簡稱《說文》。作者為許慎。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編著時首次對“六書”做出了具體的解釋。

文字是書法的載體。先有了文字的演變發展,才有了書法的演變發展,書法依託於文字。所以,學習書法,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字學知識。

八、《詩詞格律》(王力著,中華書局出版)

詩詞格律是中國古典詩詞形式美與內容美的高度集合。在形式上文體學、音韻學、詞學、音樂學等多方面的學科,是中國古人對形式美高度關注後的產物。

中國書法與詩詞,自古以來就是“黃金搭檔”,所以,學習書法,一可以提高自身素養,二可以在書法創作中避免“無米之炊”,使形式與內容統一。

以上只是學習書法的一些必讀書目,真正想要在書法藝術上有所成就,必須要廣泛涉獵群書,以滋養自身滋養書法。打開眼界,從文化的角度,站在一定的高度,全面系統的審視書法學習書法,才能達到技與道的完美結合。只有文化的土壤足夠肥沃,書法這顆小樹才能茁長成長。


大家好!

我是【聽琴山館】王萬平,古琴、書法職業教師。讀書、彈琴、寫字,略有心得,願與您分享交流。歡迎關注【王萬平書法】,您有任何批評、意見及建議,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共同提高。謝謝!


王萬平書法


學習書法需要系統地讀哪些書?

學習書法需要讀哪些書?我的看法是隨遇而安。

你學到誰的書法,最好圍繞著這個書家讀一些針對

性的文章,或者瞭解一下關於這位書家的故事與技法,

在學習的同時多多的思考一些問題,邊學習,邊感悟,

時間久了,這些思考便會發酵,積累多了會慢慢地

影響到自己的書法作品,使自己的作品更加有內涵,

更加有魅力,書法是一門實踐的藝術,講究的是功力,

功夫不深,實踐經驗太少,讀再多的書根本沒用,

如果不是以書法為生,更沒有必要系統的去讀一些書,

書法的論著不是歷史書,每個書法家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都會有各自獨特的見解,在張三身上發光的技法拿到

李四身上可能完全失效,所以,書法的修身養性功能

有著其獨特的特殊功效色彩,這也正是書法區別於其他

藝術的魅力之所在。

學書法最好的書應該是你所面對的學習字帖,它的魅力,

色彩,風格等都清晰地呈現在貼中的字裡行間,讀別人

的書再融合自己的體會,你與古人就會產生共鳴,讀書

的效果建立在大量的書法實踐之上才會有效。

附圖作品:北魏【龍門路僧妙造像記】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北魏卷)



素里布衣楊半


首先要讀《中國書法史》。有全冊,也有簡史。之後,書法理論比如歷史上的書論,書法美學史等等




生命的追問


學習書法,除了文史等傳統文化的基礎積澱以外,系統的書法理論積澱往往能決定你最終的藝術境界有多高。

  • 不僅如此,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豐富的理論知識也會指導你更快、更高的掌握書寫技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 系統的書法理論書籍無非這麼幾類:


(1)書法史

  • 書法史著作是最重要的,通過研讀,不僅可以瞭解書法形成的源流、字體嬗變的內在邏輯、各朝代的時代風貌、青史留名的偉大書家,還可以為你的個性化審美觀念的形成提供依據。


(2)書論

  • 歷代書論以及現當代的書法評論著作多如牛毛,我覺得在書法學習的早中期,古代經典書論涉獵宜多,而現當代書評可輕忽。

  • 反之,有了紮實的傳統書論墊底之後,對現當代的,甚至比較先鋒的、時尚的書評理論可多涉獵,以保持自己處於時代審美的風口浪尖。


(3)碑帖

  • 初學書法,選擇臨摹的碑帖沒有定法,多由師承決定。

  • 到了較高級階段,則更是需要憑自己的主觀感覺選擇,而不是沿革陳規或人云亦云。


(4)技法

  • 技法類圖書的選擇比較簡單,學到哪兒,就看相關書籍即可。

  • 需要多說一句的是,有些高水平書法家的心得筆記之類集萃型著作,或有真金可淘。


總之,還是蘇東坡那句老話:我書臆造本無法!讀書也一樣,不比太拘泥陳規。至於具體書名,網上可選太多,此不囉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