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消組:要做一車人的“護身符”

洗消組:要做一車人的“護身符”

祖 國

洗消组:要做一车人的“护身符”

加 油

洗消组:要做一车人的“护身符”

抗擊疫情 共克難關

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更多關注的目光都聚焦在直接服務患者的院前轉運車組身上。其實,還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的工作接觸不到患者,卻真真正正的是患者與車組人員的安全保障,是整個一車人的“護身符”,他們就是洗消組。

洗消不是洗車那麼簡單

每輛轉運完患者的救護車,都會嚴格按照規定的路線回到洗消地點,洗消組人員會讓轉運人員去特定位置脫防護服,對他們進行消毒,並按要求收集處理汙染防護用品。

洗消组:要做一车人的“护身符”

將洗消設備放入救護車醫療艙,打開設備開始消毒,同時密閉車門車窗,對車輛外可能汙染的區域噴灑消毒液。大約10分鐘後,取出設備,再次將車門關緊,還要密閉40分鐘才算完成洗消,救護車就可以再次使用了。有時候車組陸續回來,每一輛車的每一項流程都要嚴格執行,才能確保潔淨、安全。

洗消组:要做一车人的“护身符”

隨著疫情防控任務的加重,轉運過確診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觸人員等的車組都需要洗消,任務愈加艱鉅,僅2月2日一天,洗消組就完成了52次洗消任務。

因為面對的是汙染車輛,洗消人員跟轉運組一樣,也要穿戴全套的防護用品,口罩、手套、帽子、防護服、護目鏡、鞋套、靴子、靴套等一個都不能少,而且經常需要連續奮戰,所以洗消人員就帶著尿不溼工作,防護服穿上了,能不脫就不脫,能省一套是一套。

“孩子們”迅速長大了

洗消組的工作強度大,組裡面的年輕人,在艱鉅繁重的工作中,感受著身邊急救前輩的“鐵軍精神”,也迅速成長為一個個的“小鐵軍”。

洗消组:要做一车人的“护身符”

洗消組成員:彭賽

彭賽大年初一接到通知,要她參加培訓後上崗,她說自己的第一反應是“超緊張”。尤其看到第一批培訓的人已經可以很熟練正確地穿脫防護服了,自己就更著急,擔心跟不上大家的“節奏”。於是就利用別人吃飯、休息的時間玩命練,最終順利通過考核。在後來的洗消工作中,她還能指導比自己更“新”的同事。

洗消组:要做一车人的“护身符”

洗消組成員:舒宇夢

舒宇夢把自己要去洗消組的事情最先告訴了男朋友,哄勸一番都不管用後,男朋友最終選擇了尊重與支持,並提醒她注意安全,多吃飯多喝水。

有了和男朋友的“溝通經驗”,舒宇夢就跟爸媽也說了。出乎意料的是,平時超級寶貝閨女的老兩口竟然全力支持,讓她“舍小家為大家”,而意料之中的是媽媽在除夕夜發的透著擔心的朋友圈、為她收拾行李時的落寞背影,以及目送她出門時不捨的目光。

在加入到洗消組後,和同事朝夕相處,一同奮戰,有了近乎家人一般的感情,舒宇夢說這次離開爸媽的羽翼,但真的沒有感覺到孤單。

洗消组:要做一车人的“护身符”

洗消組成員:王潔

王潔是個有禮貌的孩子,每一次洗消時,跟轉運組的前輩說話,出現最多的詞就是“您”。“您把鑰匙、手機給我,幫您消下毒”,“您把所有車窗都關好”,“您把護目鏡摘下放紅桶裡”,“您脫防護服的時候不要碰到裡面,慢慢往下卷”,“老師,我再給您噴下手”......貼心的幾句話讓剛完成一趟轉運任務的急救人員放鬆一笑,隔著密不透氣的隔離衣,也能感覺到溫暖的戰友情。

120的“雷神山”洗消點

為改善洗消工作環境,更好、更安全地完成洗消任務,中心協調相關部門,在距離現在洗消點不遠的一片空地上,開闢、搭建起一個全新的洗消點。中心領導現場指揮,相關部門晝夜奮戰,大家學習發揚武漢“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搭建工作中的拼搏精神,墾荒地、運建材、拉電線、調設備、改造集裝箱,在嚴格規範操作、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只用3天,就建起一個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可停放20輛救護車,且滿足4組洗消工作同時進行的洗消點,為推動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洗消工作依靠的是夯實的基礎、嚴格的規範、過硬的隊伍和頑強的精神,只有做好洗消,轉運車組和患者才能確保安全,他們就是一車人的“護身符”。轉運、洗消默契配合,院前、院內同心共築,前輩、後生幫帶傳承,才能凝聚成堅不可摧的力量,打好疫情防控這場硬仗。

-END-

洗消组:要做一车人的“护身符”

公眾號ID:BEMCpropaganda

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