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茶館

上海的茶館

上海的茶館


上海茶館文化始於清帶初年,隨著市民文化的興起,茶館開始成為人們休閒娛樂、信息交流、商洽經濟的場所,也是人們品味社會的窗口。

清朝初期的洞天茶樓是上海的第一家大型茶樓,比之稍晚一點的是麗水臺茶樓,從此上海茶館的生意開始興旺起來。據史料記載清末,宣統元年(1900年),上海約有茶館64家,到了民國八年(1919年)。短短十幾年間便增到164家。近代上海茶館更是發展迅速,隨著市民文化日益發達,茶館也成為人們休閒、娛樂、交流的重要場所。

上海的茶館

不同等級的茶館

上海有很多高檔茶館,出入這種茶館的人一般來自上流社會,多為政界要人、社會名流、商賈老闆以及在社會頗有名望的幫、門、會、道首領等。這類茶館大多地處城市繁華地段,店面高大雄偉,不論是建築風格還是內部裝潢都極為講究。茶館內環境優雅,器具名貴,還設有內室和雅座,茶資也比一般茶館高得多。

上海的茶館

上海還有許多大眾茶館,遍佈於街市裡弄,其中數量最多的是一種俗稱“老虎灶”的茶館。老虎灶一般設在馬路邊,砌一個灶頭就可以開店。店內一般用的是廉價紫砂壺,茶葉也是最低檔的粗茶。這類茶館的茶客多為窮苦百姓和一些無業遊民。當時的老虎灶也時興“吃講茶”,但不是為了生意上的矛盾和幫派之間的紛爭,而是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如借錢不還、家庭糾紛等等。

茶館的社會功能

上海的茶館是新聞的集散之地,各路記者、巡捕偵探都經常光顧茶館。記者在茶館聽到一些消息後,往往當場在茶館裡寫稿,然後送往報社印刷發行。而巡捕偵探不僅從茶館中得到破案線索,有的甚至在茶館辦案,把茶館變成了公事房。不過,這種茶客喝茶是不付茶資的,茶樓老闆則依仗他們的勢力維持市面。

上海的茶館

上海的茶館還是商人們進行交易的場所,他們也是上海一些茶館的主要茶客。每日清晨,各行各業的商人都到茶館裡洽談生意,著名實業家劉鴻生在那時就經常出入青蓮閣茶樓與人進行煤炭交易。而創建於清末的春風得意樓更是商賈們的聚集之地,時間一長,商人們就形成了每天到茶樓的固定時間,並且按照不同的行業交錯,形成了“茶會”。

上海的茶館中還有一種專門從事房屋租賃和買賣的經紀人。由於他們經常活躍在上海的各種茶樓中,所以一般有房屋出租、出賣或需要租賃房屋的人就經常去茶樓與經紀人接洽。此外,上海的茶館還有勞務市場的功能,在一些茶館中經常有一些手工工匠在這裡等待僱工。

上海的茶館

茶館中的曲藝

上海有曲藝表演的茶館多是中小型茶肆,這類茶館一般都比較寬敞,以便於安置茶壺茶杯,茶客也可以隨聽隨喝。茶館門口常掛著一塊黑牌,用白粉寫上藝人姓名和所說的書名。尤其是到年底,茶館主人還爭邀各路藝人聯袂登臺表演。這時的茶客最多,茶館主人為了容納更多的聽客,往往把桌子和凳子全部撤掉,茶也不備了。因為茶客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喝茶,主要是為了聽書。

上海的茶館

茶館對聽書的老茶客服務極為周到,有的茶館甚至在書檯前設置專門的席位,以供這些人享用。而這些茶客入座時也很有特點,要茶不張口,而是用手勢表示:食指伸直是綠茶,食指彎曲是紅茶。五指齊伸微彎是菊茶。上海的書場式茶館較著名的有景春樓、玉液春茶樓以及城隍廟附近的茶樓,如春風得意樓、樂輔閬、四美軒等。

上海的茶館

上海的茶館文化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文化風貌,從中可以品味到西方思潮下的舊上海風情。

上海的茶館

閻鵬翔“茶緣”創造時空

  • 出品人: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
  • 總顧問:閆少謹
  • 總策劃:閻紅衛
  • 總監製:周軼
  • 商標權:宇王影視、店旺通、大大瞧瞧
  • 運營人:閻鵬翔“茶緣”文創團隊
  • 閻鵬翔,福建農林大學2018級嚴家顯茶學創新班
  • 孵化項目:
  • 1、“茶緣”網站、手機APP,普及茶科學、弘揚茶文化、服務茶企業、振興茶產業;
  • 2、“茶緣”系列文創產品“南府茶苑普洱緣”生、熟茶、“南府茶苑福鼎緣”白茶、“南府茶苑安化緣”黑茶及書刊、畫冊、音視頻等衍生品;
  • 3、“南府茶苑中國茶緣”系列文化交流傳播和品牌推廣活動;
  • 4、“茶緣”家庭(辦公)茶席、茶文化眾創空間;
  • 5、人人都能現沏現飲、即泡即飲的“茶緣”人工智能泡茶機器人。
  • 6、周軼養生茶方健康顧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