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會自己做作業?家長該怎麼辦?

紅石榴ar


孩子不會自己做作業是從小的一個習慣的養成的原因。還是在三到六歲的時候,是一個習慣的養成的時候。我們學會讓孩子自主的去擺放自己的玩具和歸類自己的玩具。儘量做到讓他學會承承擔。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需要家長來提示的話。他永遠會想著任何事情,有媽媽在,有爸爸在有爸爸媽媽的提醒。所以時間久了就會讓他們沒有了自主性。習慣的養成是從小開始。如果說現在的孩子是處於小學階段,那我們就讓他每天堅持做一件事情堅持二十一天讓這個習慣變成一種自主行為,比如說做作業,如果孩子回來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先看電視,家長最好是不要提醒。做好心裡準備如果他真是忘記了。那就在晚上臨睡覺之前再提醒一下。或者在第二天早上起床早一點起床之後提醒一下。並且深切的溝通一番,讓對方知道往後媽媽爸爸不再提醒了。如果再有類似的情況,下一次直接不提醒,到時候老師一定會找他談話,談話過後他一定會知道忘記做作業的錯誤性。就這樣一次一次,我相信他的習慣會比以前好很多。希望能幫到大家。



文紅老師


這種提法本身就有偏見性!你得此結論做過客觀調查嗎?又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你的這種提法就是普遍規律?!至少我親身經歷的事情說明還是有不需要外因又能自覺自動學習和作業的:我的兒子和他的朋友們就是這樣乾的!他上學我和他媽從來都沒有操過心和厲害過他——而他也不意外地考上了陝西省的頭牌985、211雙料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因此!抱歉我沒有辦法違心接受你的觀點並違心地去“證明”它。


佛燈火仕


說實話,以前我們小的時候根本不用家長陪著,我們寫作業就自己完成了,家長在屋外面看電視、聊天。

那為什麼現在家長要陪著寫作業呢?

主要的方面還是在孩子,如果他都懂,他能夠按時完成他的作業,根本不用陪他,他會自己寫完的,也會自己弄懂。

最怕的就是他依賴老師,依賴補習班,依賴自己的父母和家長,而不認真寫作業,覺得反正父母都會幫看的。



所以另一方面來說,家長必須有從小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的意識,讓他有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

比如一回到家就開始寫作業,而不要拖拖拉拉的,像有拖延症一樣,非要等到吃完飯、一切準備就緒了才開始寫,應該回到家馬上就拿出書本、拿出作業本,馬上寫,寫到幾個算幾個,養成這種立即行動的意識

其次不能拖拖拉拉,要規定時間。比如多少點內完成多少作業,否則就不允許寫了,第二天捱罵也不準寫。慢慢地養成孩子的時間觀念以外,還有他複習預習功課的習慣、在課堂上就弄懂老師教授的知識、不把疑問留過夜等習慣。



家長肯定還是要下功夫,但至於怎麼下也是一門藝術。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每天盯著他做作業強多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同時家長要學會放手,有時候孩子比你想象的要能幹得多。


九點成長之路


孩子不會自己做作業,這是家長給養成的習慣,解鈴還需繫鈴人,家長需要好好地反思,有地放矢地加以教育和引導,早點把這個不好的習慣改正過來。


作為家長,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做作業是他分內的事。

暫且不說作業多與不多,難與不難,當前的教育模式之下,你要帶頭給孩子一個示範,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吃飯、穿衣、寫作業,還有其他好多事情,都要讓他自己來完成,必須要明確,這就是你過了嬰兒期之後要做的,沒有任何理由。


一般家長,尤其獨生子女的家長,都特別慣孩子,害怕孩子受傷害,擔心孩子太累,什麼都不讓他做,什麼都是家長替代。我就見過孩子的作業家長代寫,演講稿家長代勞,作文比賽都是出自家長之手,最終這個孩子長大之後特別叛逆,稍不如他意,就會大發脾氣、逃課、罷學、甚至離家出走。千萬不要這樣慣孩子,這樣會降低他的生存能力,而且會讓他無法自我成長。

告訴孩子,家長可以幫著答疑解惑,但是不是完全的代替。

當然不排除有些老師或者學校,處於一種病態,這是教育不公平、不平等的綜合症,需要時間治癒。那麼當前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就要引導孩子,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業肯定要做,而且家長在幫孩子答疑的時候,是建設性的,而不是幫著找答案,寫答案,要通過你的引導讓孩子產生興趣。


當然,會有很多家長說,站著說話不腰疼。對,但是孩子的事沒小事,在你建設性引導的同時,還要讓老師起到作用,因為孩子最終還是最聽老師的話,那就是聖旨。所以,要告訴孩子,不會不懂的地方問老師,不要讓孩子和老師之間產生任何的隔閡,這是孩子教育的大忌。


每天都聽得到關於孩子的抱怨,其實有很多時候,家長要多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大多家長身在職場,或是為生計奔波,壓力山大,所以容易把孩子的作業與學校教育和老師對立起來,你要調整好心態,用一種平常的眼光去看這事,要長遠一點,才是正事兒。


向隅陽光197


孩子為什麼不會做作業?怎麼辦呢?

我相信老師佈置的作業都在教學大綱範圍內,老師不會故意難為孩子和家長。

孩子不會做作業,有很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型:

1.孩子的身體狀況不佳,比如有的孩子脊柱側彎,有的面色蒼白,有的經常肚子疼,有的有鼻炎和頭疼等,這些狀況都會讓孩子體能不夠旺盛,,精力容易分散。

2.家庭氛圍不好,家庭矛盾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價值導向錯誤,比如父母認為學習好不好無所謂。

4.父母溺愛型的孩子,孩子不會的事,父母親自上陣解決,讓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反正有人幫著做,何樂而不為呢?

5..孩子在0-6歲激發潛能的黃金期,沒有得到相關的引導。

比如兩歲之內的孩子,父母不在身邊,奶奶爺爺除了給孩子食物其他很少交流。這個孩子長大以後寫作文就很難。兩歲之內是語言發展最敏感期。

6.社交有障礙的孩子,他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去應付人際關係,常常陷入焦慮不安或者沮喪的情緒裡,也很難集中精力學習。

7.迷戀遊戲的孩子,天天腦子裡滿是遊戲的畫面,沒心思學習。有一次在書店碰到一個六年級學生,問他看的什麼書?他說是遊戲類的。他說起遊戲頭頭是道,他說全班的男生沒有不玩遊戲的。前面我發的視頻裡那個趴地上看書的男孩就是在看遊戲書。

……

以上種種原因,會導致孩子聽課不認真,或對老師反感,不願意聽老師的課。聽不懂課,作業當然不會做了。

會做而不做作業的學生有沒有?有,要麼特別聰明不需要做作業,要麼特別叛逆不屑於做作業。

至於怎麼辦?去除原因就是辦法。冰凍非一日之寒,糾正過來需要耐心。

但是隻要找出真正的原因了,才能有針對性的辦法。



紅石榴ar


1、孩子獨立作業習慣、學習習慣沒有養成。

許多家長存在一個誤區,非得等到孩子進入小學,才開始重視學習問題、習慣問題,可是壞習慣已經養成,再想改變何其困難!

2、家長不敢放手,孩子依賴心理嚴重。

許多家長不放心孩子獨立做事,包括作業。也許家長鼓勵一下,孩子完全可以獨立解決作業問題,可是家長不放心,非得看著、陪著、監督著,待到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再想放手就極為困難了。

3、孩子學習準備不充分,學習能力太弱。

有的孩子學習能力弱,又欠缺思考能力,只能依靠家長解決作業問題。

4、家長思維固化,輔導方式有問題。

現在孩子的學習內容死記硬背的知識偏少,考察思維能力、閱讀能力的知識偏多,而我們以前的學習方式正好相反。家長已經養成思維定勢,在輔導孩子的時候,也難免欠缺思考能力。

作為家長怎麼辦呢?建議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從小重視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逐漸放手,訓練他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自己整理房間;練習承擔家務、參與家庭決策、規劃自己的生活。

2、在幼兒園階段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有了良好習慣,才會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3、給孩子一些做選擇、做決定的機會,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

學會選擇和決定可以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培養自信心,能夠獨立做決定的孩子也會更獨立、更有主見、更有擔當和責任心。

4、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是很難擁有好成績的,而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孩子的理解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提升。

媽咪老師認為,即使是親子之間,也要保持界限感。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必須他自己處理,儘可能不要麻煩父母。家長也要給予孩子信任和鼓勵,努力幫助孩子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


媽咪老師


1

孩子對待作業缺乏熱情家長身上找原因

專家指出,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家長和孩子都未發現作業的難度,所以孩子的作業很容易就能完成,但到了3年級的時候,做作業可是要建立在認真聽講才懂得做的基礎上了,但是不少家長會缺乏類似的“警覺性”,只是一味地批評孩子不認真做作業,有沒有想過,孩子是不會做呢?還是上課沒有留神呢?如果因為家長的粗心,沒有發現孩子的異常,只是單一地指責,孩子就顯得更加的無助,學習的興趣完全消失。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對待作業並不積極時,不要第一時間指責,而是通過觀察、留意找到根源,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2

找出孩子做作業磨蹭的具體原因

瞭解孩子做作業磨蹭的原因是解決問題的第一關鍵。孩子不愛做功課可能緣於:1、讀書是一種懲罰;2、讀書對我沒有好處;3、讀書是爸媽強迫我做的事情;4、讀書要做的功課我不懂;5、做了功課我就沒時間玩;6、做與不做其實都沒所謂,反正老師都不看的;7、不做功課爸媽會更加緊張。你的孩子是什麼原因而不做功課呢?家長必須要了解,不然你只能在旁邊乾著急。以上7個原因,如果再加上家長在旁邊的嘮叨,那孩子就更加厭惡功課。

3

家長同孩子重新建立讀書的快樂分享

讀書是一種懲罰或沒有好處是緣於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所給的一種讀書的不良印象,如你不乖我就送你回幼兒園等。這就給孩子的印象是讀書只是因為我不乖的懲罰,所以本能地對讀書產生反感。家長們不妨嘗試著同孩子重新建立讀書的快樂分享,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做作業玩遊戲,並引導他們發現讀書的樂趣。

4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

因為家長比孩子更加緊張明天沒有功課交,然後把沒有功課交的後果自我想象得非常可怕,但家長的想法孩子並不認同,所以孩子會覺得這麼緊張應該是你們的事情,自然對功課的熱情度趨於0。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交不了功課受罰的人是你,不是爸媽

5

觀察孩子的需求,主動提出援助

有不少孩子上課時,沒能完全接收老師的講課知識,自然在做功課的時候他們就會一臉困惑,他們希望有人在旁邊指點自己,這個時候,家長能否有這個能耐是一個問題,或根本沒有察覺孩子的求援表情,只是把孩子單一看做是“不努力”,那孩子就會更加磨蹭了。家長們需要做的是仔細觀察孩子的需求,主動提出援助,幫助孩子脫困。在這裡,家長要細心一點,有些孩子非常愛面子


話題調皮君


這是當今社會大部分家庭的痛點,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很多家庭都因為寫作業問題雞飛狗跳。

我今年聽到黃執中關於孩子不喜歡寫作業的一個有趣回答,他說孩子不喜歡寫作業還需要理由嗎,誰不喜歡玩。聽到這個答案的確有些大跌眼鏡,但他說的也好像是對的。

孩子不喜歡寫作業就和成年人不喜歡工作一樣普遍,既然有喜歡工作的人,那應該也有喜歡做作業的孩子才對。

那些聽話寫作業的孩子一般都很自律,學習能力強,為啥這樣的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孩子?

據我的觀察,現階段的小學教育學習的內容深度和廣度和我們小時候確實不可同日而語,孩子入學年齡反而提前了,現在的孩子普遍也比我們那個時候聰明,真學起來也能跟上,但教學中普遍存在拉快教學進度好多出時間複習備考的問題,還有就是孩子小自制力差,這麼高強度的學習很多學生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的極不適應,那些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可能表現要好點,但那也是以過早壓制天性為代價的。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沒有一個完善的過度制度,社會普遍的不能輸在起跑線的觀念也會不斷把焦慮傳導給孩子。

我並不能給出很好的建議,我能給出的建議就是不管孩子愛不愛寫作業,你都要愛他,陪他度過最難熬的過渡期,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哪怕拉下點功課,成績不是那麼理想,只要養好了學習習慣,成績還很容易追上來的,退一萬步說,成績總會有排名,為啥名列前茅的就必須是你家的孩子,你也不希望別人拿一個緯度來評價你,你到底是要贏得孩子還是贏了孩子?





輝哥Steven


每個人都有成長的經歷和過程,我們也是從孩子一步步長大的。人們獲取知識也是個過程,不一定作業做的好,將來就生活的好。做作業只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孩子不會做作業很正常,要是會做所有作業,也就沒必要做作業了。


其實家長應正確面對孩子做作業這一問題,保持一顆平常心,他不會做作業時還顯得我們家長有用,但小學四年級以後我們慢慢就輔導不了了,要珍惜孩子不會做作業時向你求教的時光,一旦這個時光過去,隨著他們慢慢長大,也就和你慢慢距離越來越遠,直至他成人成家,徹底到你整天盼望著他回家。



所以孩子不會做作業,不要生氣,也不要埋怨孩子,這是成長的過程,也是你和孩子“粘度”最高時,要用好心態正確的心態珍惜這段時光,要用愛和智慧引導好孩子。




詩文雜記


每天陪孩子完成作業是現在大多數家長比較頭疼的問題,明明一個小時內就能寫完的作業很多孩子需要花三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有的孩子是因為在學校沒認真聽講,寫作業的時候不會做;有的孩子是寫字慢,做題慢;還有的孩子是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寫一點玩一會兒,拖沓。只有極少數的孩子能自覺的去在最短的時間裡完成作業。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由於他們還處於生長髮育的時期,身體的各項機能還在不斷完善,自制力差,理解能力不足,思維能力較弱都是很正常的。讓孩子意識到貪玩可以,但是不應該貪玩的時候就不去玩,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孩子在寫作業之前可以讓孩子把作業排一下難易程度,根據作業的難易程度讓孩子從簡單的作業做起,讓孩子儘快進入一個寫作業的環境當中。其次,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劃分的作業的層次給他規定完成一項作業的時間,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也讓他意識到完成一項作業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最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完成作業的情況給孩子設置獎懲機制,小孩子對物質上的獎勵是最感興趣的,培養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從而慢慢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孩子在遇到不會寫的作業時家長一定要提供幫助,孩子忘性大,如果讓他明天問老師可能他就不記得了。家長也不會的話就問老師,查百度,總比孩子的辦法多吧,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可以為各位家長提供一點幫助。最後祝願所有孩子都能學業有成,每天健康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