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邪門的地方為何是沙丘?

YXL獨立風中


題沙丘

沙堆因夢曾為臺,

只恨君王又重來。

銅馬驅馳秦皇殞,

從此行宮盡荒丘。


首先要說的是,沙丘,這個地方不是因為商紂王和趙武靈王而出名,而是秦始皇來此之後才聲名大震。為什麼呢?因為沙丘粘貼了秦始皇的生與死,秦帝國的興與亡這兩對標籤。不想出名都不可能。

沙丘宮由此有幸見證了三個帝王一個接一個地非正常的在沙丘宮死於弒殺,圍困和陰謀。不神秘就不可能了。

沙丘行宮位於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因沙土堆積成丘而得名。二三千年前,沙丘這個地方氣候溫潤,土地潮溼,風景奇麗,山川優美。商代帝王們在此修建了行宮離館,規模十分龐大。成為避暑勝地,深為商王們鍾愛。著名的商紂王更在此增建行宮別墅閣館層臺,挖壕為池,盪舟其中,成為自己避暑休閒,享樂優悠的好去處。


商紂王開始是一個有作為的國王,自從有了妖姬妲己後,就開始了糜爛生活。他的"酒為池,懸肉林"就是在沙丘宮完成的。用酒裝滿池子,把各種動物的肉割成塊塊掛在樹林裡,這樣一邊遊玩,一邊隨意吃喝。這就荒政了,給了周武王起兵討伐的機會,諸侯們一看形勢一邊倒,就紛紛倒戈,商紂王自焚身亡。這一事件,成了荒淫喪國的典型個案,影響十分深遠而惡劣,凡是要教君王做大事的,必然想到這個沙丘宮倒黴蛋。

趙武靈王,通過胡服騎射之後,國力猛增,吞併了中山國,沙丘就成了趙國的領土,由於當時人力破壞小,氣候條件穩定,沙丘宮保存完好,自然也就成了王族休閒避暑的好去處。趙武靈王把趙國帶入了與強秦相抗衡的強大國家,讓秦昭王十年間不敢惹趙國。


公元前298年,剛滿40歲的趙武靈王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小兒子趙何,自己則帶著大兒子趙章去開拓邊疆,擴大國土。他將沙丘宮整治一新,作為自己的行宮,叫“主父宮”。這樣趙國出現兩個王,兩個治所。幾年後,趙武靈王可憐大兒子趙章無地方安身立命,就想立趙章為代王,實行領土分治。因為這是一招引發內亂的餿主意。自然遭到大臣和惠王強烈反對。這樣父子三人僵持不下。不久,趙武靈王以在沙丘選看墓地為名,召公子章與趙王何隨行。公子章在亂臣田不禮慫恿下造反要殺趙惠文王。公子章失敗後躲進趙武靈王宮中,結果趙惠文王和公子成還是殺死了公子章。因為在殺公子章時,他們一併將趙武靈王包圍了起來。這無疑是殺頭滅族之罪。考慮了很久,趙惠文王,公子成決定圍困沙丘宮。斷糧斷水,趙武靈王掘鼠掏鳥窩為食,捱了三個月之後,活活餓死。


雖然這樣,沙丘之名,還是非常微弱。就在快要被歷史遺亡的那一刻,一個大人物蒞臨,徹底讓沙丘在歷史典章上如雷貫耳,流傳至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一統天下,成就千秋偉業。為了示強威敵,壓服海內,他多次巡遊各地,並順便尋求長生不老仙藥。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在平原津(今山東省德州平原縣南)臥病,行幾日後不得已而駐蹕到沙丘行宮。秦始皇的病越來越重。他覺得自己大限將至,就讓李斯寫詔書,傳給公子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當時公子扶蘇與大將蒙恬在北方鎮守邊疆。趙高認為機會來了,就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密謀,定計後,再逼使李斯協謀,偽造了讓胡亥即位、扶蘇自裁的詔書。這就是"沙丘之謀”的最重要的篡詔由來,也是沙丘出名的詭異之處。倒底是秦始皇病死,還是他人謀害?

沙丘本是一個無名之地,卻因為商紂王、趙武靈王、秦始皇都曾在此命喪黃泉,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的"困龍之地"。歷古鑑今,以後的各個帝王便遠離地此,避之唯恐不急。從此詭異不詳之地名揚天下。

如今留下的長一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小小土丘的己無昔日帝王行宮的壯美肅殺,連綿幾里規模。在沙土之下該有許多故事沉淪在敗柳,斷磚,殘瓦之中吧。


劉一千五


沙丘,即沙丘平臺,古地名,在今河北省邢臺市。


對古代人來說,沙丘確實不是什麼風水寶地。它既不像南京,虎踞龍盤,歷來被許多統治者定為國都;又不像洛陽,十省通衢,山河拱戴。

可就算不是風水寶地,何來“最邪門”一說呢?關鍵在於沙丘見證了三位帝王的隕落以及國家的突變。

沙丘誕生的主創是歷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暴君——商紂王。

說起來商紂王帝辛也不是一開始就那麼令人討厭,史書上記載他天資聰穎,擁有超凡的智慧,同時還力大無窮。

然而水滿則溢。帝辛覺得自己實在太聰明瞭,他手下的大臣都比不上他,於是變得驕傲自滿,甚至殘酷暴戾,說一不二。

偏偏紂王好色,寵愛妲己,不僅忽視了朝政,還做了許多專制荒誕的事。擴修沙丘就是其中一個。

商紂王命人在沙丘修建苑臺,作肉林酒池,還向裡面引入許多珍奇的野獸。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無奇不有。


這是商紂王一手打造的野蠻世界。為了更瘋狂,他還讓許多赤身裸體的男女在裡面追逐打鬧,整日飲酒作樂。

商紂王的最終結局從他在沙丘荒誕頹靡的生活中就可以折射出來了。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在最後的牧野之戰中,紂王被滅,商湯式微。

這是發生在沙丘的第一個悲劇,不過追究到底也是怪商紂王的昏庸無道。

緊接著來到戰國時期,故事的主角是趙武靈王,就是那個力主推行“胡服騎射”,使得國家強盛的趙國君主。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傳位給兒子公子何,也就是趙惠文王,自號主父。自己把沙丘那地方又重新拾掇拾掇,蓋起了行宮,表面上好像是打算退休好好養老了。

但是趙武靈王也算一代英王,他原本的打算是想二王共政,自己和兒子趙惠文王一起掌權。

可趙惠文王繼位後在忠臣的扶持下,漸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統治者,他不可能再把權利分給主父。

於是趙武靈王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公子章。原本,公子章是繼承人。但由於趙武靈王非常喜愛公子何的生母吳娃,吳娃死後,趙武靈王悲痛欲絕。

為了寄託哀思和表達愛意,趙武靈王直接廢掉太子章,改立公子何為繼承人。

趙武靈王打心底裡還是對公子章存有愧疚之情的,在趙武靈王的授意下,公子章與趙惠文王展開權力爭奪。

趙惠文王令公子成和大臣李兌起兵攻打公子章,公子章敵不過,只好逃往沙丘宮。

在沙丘宮的主父見此情景,由於舐犢情深,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兒子被殺,於是對其庇護。

公子成和李兌沒有收手,繼續圍堵沙丘宮。不久公子章死,兩人決定“以圍代誅”,想要趕盡殺絕,最終主父餓死。

趙武靈王也是悲催,自己年少繼位,兢兢業業,也算打下一片江山,到頭來卻不幸成為兒子爭權的犧牲品,而且還死的那麼慘——被活活餓死。這件事在歷史上稱為“沙丘兵變”。

時間再往後推,來到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多次出宮巡視。
第五次巡視時,帶上了丞相李斯和兒子胡亥。一切都很順利,唯獨在回去的路上,秦始皇不小心生病了。

原本以為是小病,沒想到還沒回宮之前病情卻加重了,於是秦始皇前往沿途的沙丘宮休養。

秦始皇這一病,病的還不輕,讓一些有心之士察覺到了苗頭。

果然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宮中逝世後。趙高就一邊攛掇著胡亥一邊威脅李斯,企圖進行改詔篡位。最後改立胡亥繼承皇位,並以不孝的罪名逼公子扶蘇自殺。

公子扶蘇雖有政治遠見,奈何太過耿直,皇帝(也是他老爸)讓他自殺就真的自殺了(也不管真的假的)。

最終胡亥成功當上了皇帝,可這也意味著秦朝走上了滅亡之路。

至此沙丘作為古地,目睹了商紂王、趙武靈王和秦始皇三位帝王的隕落。沙丘也因為這個原因被戲稱為“邪門之地”。
殊不知,“邪門”的根源在於統治階層矛盾的激化,而且碰巧,這些政治大事都是在沙丘發生的。


史之策


沙丘,一個位於河北邢臺的小小村落,為什麼會被稱為“困龍之所”?這裡究竟有什麼邪門的東西,讓歷史上著名的三位帝王紛紛隕落於此?這個長達數千年的謎團如何才能解開?讓我們從那三位帝王死亡的原因來一探沙丘“邪門”的秘密!解開“困龍之所”的謎團!

一:商紂王。



商紂王又名帝辛,商朝的最後一位帝王。經後世考證,也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帝王。帝辛主政商王朝時面臨著東夷的反叛還有南方強大統一的周人的威脅。帝辛為了徹底了結東夷部落的反叛,曾經組織了三次大規模的遠征行動。這三次行動雖然打擊了東夷部落的囂張氣焰,卻也挫傷了商朝的元氣,損失了大量的精銳部隊。

周人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蓄力,內部已經強大非常。周武王姬發趁著商朝主力部隊在外戡平叛亂,集結了周邊對商朝不滿的諸侯,對商朝首都朝歌進發。雙方軍隊在牧野遭遇,商朝前線軍隊臨陣倒戈,周武王取得勝利。

帝辛在沙丘被俘後被斬首示眾。

二: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也是一個奇葩,自己非要學古代的禪讓,在自己還年輕有力的情況下將趙國王位傳給了只有十幾歲的兒子。然後趙武靈王自稱“主父”。可是做著做著,趙武靈王想反悔了,又想收回王位,讓小兒子和大兒子將趙國一人一半。

可是那些貴族大臣哪肯呢?



趙武靈王假借要去沙丘行宮看墓地,實則準備和趙惠文王攤牌,讓他立趙章為“代王”。事情還沒開始,趙武靈王就暴露了。那些大臣紛紛支持趙惠文王,趙國的軍隊也控制在趙惠文王手中。趙武靈王還來不及行動就被那些曾經的大臣包圍,活活餓死在沙丘行宮。

三:秦始皇。



秦始皇有著萬世之功績,卻在第五次東巡中病死於沙丘行宮之中,想來也是悲哀。

但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如果秦始皇沒有將扶蘇調往邊境和蒙恬一起抗擊匈奴,而是一直將扶蘇留在身邊。那麼秦始皇東巡路上就會有扶蘇以及他的政治派系一路跟隨。憑藉扶蘇的影響力,秦始皇在沙丘之中便不會遭到奸臣趙高和“二世祖”胡亥的暗算。秦朝也不至於滅亡。

【總結】



我們通過分析在“沙丘行宮”隕落的三位帝王人生最後階段發生的事情,我們就會發現,他們的死並不是在於沙丘這個地方“邪門”,而是因為他們都犯了很嚴重的政治錯誤。

商紂王、趙武靈王、秦始皇這三人,要麼窮兵黷武,要麼廢長立幼,國內政治環境混亂不堪,身邊的政治勢力盤根錯節,沒有真正忠於自己的大臣。這些是導致他們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沙丘只是恰好見證了這一切的發生而已。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沙丘,

位於河北邢臺,是一個小土包,多沙土。

死了三個皇帝,被稱為龍困沙丘,著名的困龍之地。

這要從頭說起,

河北有鹿泉,束鹿,獲鹿,古代稱為鉅鹿。

沙丘,就是商紂王的鹿臺,酒池肉林的原址,商紂王建了鹿臺,沉湎酒色,被推翻,

在鹿臺點火自焚,所以這一帶又叫邢臺,河北邢臺就是商紂王自焚受刑于天的鹿臺,

商紂王在世在位時,窮奢極欲,把鹿臺的生態消耗殆盡,又點了一把大火,能燒的都燒了,鹿臺就荒了。

沙丘宮,遺址啥也沒有,沒樹,沒水,沒動植物,荒涼得很,

甘泉宮就成了沙丘宮。

後面的故事就簡單明瞭了,

名聲雖響亮,其實承載不了皇家儀仗,皇帝到這無論住還是玩,都供不起後勤,小人物還勉強湊活,皇家儀仗大隊,動輒幾萬人十幾萬人。來了就困餓致死,沒有強大的後勤運輸隊,人越多死的越慘,

看著貌似有宮牆遺址,其實林泉已乾涸,樹林都燒光了。

所謂龍困沙丘,要吃沒吃,要喝沒喝,缺醫少藥啥都沒有,還有暴君失德的傳說,皇家儀仗到了這裡,心態都不一樣,

邢臺,商紂王受刑自焚的地方。儀仗越大越供應不起。

旅遊掌故,科學講解,拒絕迷信。

鹿臺,鹿泉,獲鹿,束鹿,邢臺,沙丘

甘泉宮,沙丘宮,

邢臺至今有郭守敬天文臺,當年商紂王欲造七星臺。

邢臺氣候乾燥,少雲,四周開闊,是很好的天文臺選址,但是,不養大型儀仗,生態承載力堪憂。窮。幹。貧瘠。

邢臺名酒“泥坑酒”就是獨特的酒池釀造。酒香醇厚。九十年代是河北幾大名牌。

邢臺沙丘西面不遠就是媧皇宮。紂王招惹女媧惹出是非的地方。

“泥坑老酒",“叢臺玉液"

將軍墓,放甲鋪,脫鎖溝,徘徊村,城計頭,

周圍大量相關地名,和景點,故事。

這裡其實是個好地方,但經受不起帝王級別的大折騰,

酒池肉林,曾經是有林苑的,

甘泉宮,那必是有泉水,林泉的。

附近的衡水,鹿泉,都是水源地,

總之讓紂王折騰沒了。



AUTUYG


沙丘遺址位於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是一個長一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沙丘。這毫不起眼的地方卻被很多人認為是“困龍之地”。

雄才大略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是趙國強盛的奠基者,他推行的“胡服騎射”使趙國成為了能夠和秦國扳手腕的國家了。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卻活活的餓死在了沙丘行宮之中。

這事還是趙武靈王做的不厚道,由於他自己特別喜歡小兒子趙何(趙惠文王)於是就把太子趙章給廢了。在做了“太上皇”之後他又覺得對不起趙章,於是他又不經趙惠文王同意將趙章封到代地,號安陽君。他計劃將趙國一分為二讓他的兒子都能感受到“偉大”的父愛。可是他不明白中國有句古話叫“一山不容二虎”,此外自己已經退居二線了。這麼一來自以為辦了件好事的趙武靈王搞得裡外不是人了。對趙惠文王來說他已經是皇帝了,你來這麼一出明顯是在分他的權,對趙章來說那原本不安定的內心又有了奪權的心思了。


於是時間來到了公元前295年,三父子一同來到沙丘行宮遊玩。三人住在不同的宮殿,趙章假傳父親之意要趙惠文王來他的宮殿議事,但早已看破一切的趙惠文王並沒有去,而是派了心腹肥義去,很快肥義就被殺死了。意識到情況不妙的趙惠文王立馬派兵包圍了其他兩座宮殿,此時的趙章已經逃到趙武靈王那裡去了。

很快趙章就被殺了,趙武靈王以為自己能夠保全性命,可他不知道他的兒子並不想讓他活在世上,但又不好背上“弒父”的罪名。於是將他圍困在行宮三個月,不給吃不給喝。一代雄主竟然被這樣活活餓死,怪誰?只能怪他自己太過於自信了,他自以為想怎樣就怎樣,最終只得為自己的愚蠢付出生命的代價。

千古一帝秦始皇

始皇三十七年,病入膏肓的秦始皇開始了生平最後一次出巡。就當秦始皇到達沙丘時突然嚥氣了,在這風雲交際之時,趙高和李斯為了自身的利益決定聯合起來。他們秘不發喪,到了咸陽之後,他們篡改秦始皇的遺詔,最終害死了公子扶蘇,讓胡亥順利登基。這件事被史學家稱為“沙丘之變”。



胡亥繼位後,在趙高的指導下把國家搞的烏煙瘴氣,起義軍蜂擁而起以燎原之勢將秦朝覆滅。嬴氏家族幾百年來勵精圖治最後嬴政統一中國,可誰又能想到這幾百年打下來的江山竟毀於趙高這個閹人之手。秦始皇要是地下有知怕是會被氣得活過來。

因為沙丘死過這兩位大人物,所以被人為的賦予了神秘色彩,歷代君王經過這裡時都要繞道。不過這些都是牽強附會之言罷了。


雁城流浪僧


沙丘這個地方之所以邪門,主是因為它是歷史上最邪門的“困龍之所”。

沙丘位於現如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境內的大平臺村,因此處土壤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所以得名沙丘。

在商朝時期,這塊地方叫做鹿臺,也就是商紂王酒池肉林的地方。

根據《史記》記載,商紂王在沙丘大興土木,曾建苑臺,放置了各種鳥獸,還設酒池肉林,讓裸露的男女在其中追逐打鬧,玩著遊戲,狂歌濫飲,通宵達旦。其荒淫奢侈程度程度駭人聽聞。

後來,武王伐紂,商紂王在鹿臺點火自焚,把一切該燒的都給燒了,四百餘年商王朝也由此滅亡。事後,這座曾經盛極一時的地方,因為揹負著禍國亂君的罵名,就這樣被荒蕪起來。



轉眼800年過去,等到戰國七雄爭霸時期,這個地方又歸屬趙國,由於近百年的荒蕪,這個地方已經沒樹、沒水,只有無盡的沙丘,因此此時它已經不再被人稱為鹿臺,而是叫做沙丘。

由於這個地方地處趙國與匈奴的前線,趙國國君趙武靈王在進行胡服騎射改革時,又在沙丘重新建造宮殿,以作為自己的行宮。後來,趙武靈王因為常年在外行軍打仗,為保證後方都城的穩定,就打算將國君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當時趙武靈王有兩個兒子,長子公子章,小兒子趙惠文王。本來,按照立長立嫡的規矩,公子章應當被立為國君,但因為公子章早已經成年,趙武靈王害怕將王位傳給他後,他會趁機掌握局勢,最終從自己手裡把大權奪過來。要知道,趙武靈王退位,只是為保證後方都城的穩定,並不是想要交出自己手上的權力。

在這種背景下,趙武靈王就廢掉年長的公子章,選擇還未成年的小兒子趙惠文王為國君。這樣趙武靈王就暫時不用擔心兒子會趁機奪取。此後,趙武靈王就長住在沙丘行宮,專心搞他的胡服騎射改革。



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年幼的趙惠文王也長大成人,並且實力也時越來越大。對此,趙武靈王感受到威脅,便又開始扶植長子公子章,讓他與趙惠文王分庭抗禮,這樣自己就可以從中制衡。

後來,雙方矛盾越來越大,公子章和趙惠文王終於忍不住大打出手,最終公子章被殺,趙武靈王也被圍困在沙丘行宮整整三個月。由於沙丘行宮中本無存糧和飲水,趙武靈王被逼不得不掏鳥窩吃雛鳥,最終被活活餓死,這也就是歷史上的“沙丘兵變”。

轉眼又是半個世紀過去,這裡又成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行宮,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秦始皇最後一次東巡時,不幸在沙丘行宮病逝。

接著,李斯和趙高合謀,發動歷史上著名的“沙丘政變”,公子扶蘇和蒙恬兄弟被賜死,胡亥登上皇位,趙高掌握大權,結果不可一世的秦帝國很快灰飛煙滅。

從這層意義上說,沙丘這個不足數百公里的地方,先後經歷三場權力廝殺,直接引發兩個王朝覆滅,三個君王殞命於此,甚至連“一代英主”趙武靈王和“千古一帝”秦始皇這兩位偉大帝王的生命都在此終結,實在堪稱“困龍之所”。

也由此,沙丘逐漸被人們所詬病,很多人認為此地與帝王氣場不合,因為它四面無遮蔽,土地也全是沙子,又沒有水,完全不適合龍生存,所以龍到了此處就會墜下來困住,至到死亡。再後來,關於沙丘邪門之說也是愈演愈烈。


我是趙帥鍋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沙丘?題主算你厲害,這麼個奇葩的地方都讓你翻出來了,老梁伸大拇哥給你點個贊。咋說呢?這地邪乎的厲害,咱大華夏曆史上鼎鼎大名的三帝王全折這地上了。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沙丘這地在那?”

既然您誠心誠意的問了,那麼老梁就藉助月亮的勇氣,大發慈悲的告訴您,這倒黴地就在河北邢臺市廣宗縣的正中間,你說巧不巧,老漳河就打這沙丘邊上淌過。

現在當地人在官方上把這地叫大平臺,但咱當地老百姓還是喜歡叫這地——疙瘩。

為嘛叫疙瘩呢?因為這地咱老百姓去瞅,他就是一個小土包而已,沒啥稀奇的。解放前這小土包也就是個長一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樣子。這後來當地人老是跑這地挖土,得,這沙丘就縮減成現在一個周長十幾米,高度撐死了也就兩米的小土包。

就這麼點個地不叫他疙瘩,那叫啥?當然這地現在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也沒人敢跑這裡取土了,所以維持現在這樣子也有好幾年了。

哎!老梁沒事就喜歡嘚瑟,這話又扯遠了,咱拉回來繼續聊。

那這三大腦袋是誰呢?一曰商紂王,二曰趙武靈王,三曰始皇帝。

就這三人排排坐,腦袋是一個比一個大,說實在的這三人沒啥交際,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全死這地上,所以您要把沙丘這地,說成是困龍之地他也不為過。

自從這三人死這以後,歷史上那些個大大小小的帝王,瞅見這地基本上繞這走,根本就不敢踏足,連撩一眼的勇氣都沒有,你說這事弄的。

好咱先說這商紂王

三千多年前,那商紂王乾的最沒出息,最有名的事是啥?對嘍!酒池肉林!這事就是這暴君整出來的。

遙想當年,這貨蹲在沙丘這地,拉來民夫搞來勞力,這就修了個大花園,這就是剛剛咱說的那大平臺。

說實在的搞基建,咱大華夏伸胳膊出來,世界上他就沒人敢比劃。那花園咱就不說了,就一個字美,這還不算修那宮殿都連成了片。

那商紂王天天的沒事幹就擱這地吃了喝了,一天天的把自己個灌的醉醺醺的。這有一天,打個哈氣酒氣都從那嘴巴里往外噴,他這迷離馬鐙的瞅見屋簷下那接雨水的溝。

話說咱老百姓叫那接雨水的水渠叫水溝,但這溝落到帝王家裡,這檔次立馬就上去了,粘了龍氣這就叫成了天溝,或者您喜歡叫天池他也成,就是不能叫水溝。

紂王的腦洞可就開了,他就想把這酒灌倒這天池裡。帝王發話了,哪有不執行的道理,一幫人一忙乎,得,這酒池算是有了。

那麼肉林又是咋來的呢?也簡單,就是讓人把熟肉掛在比人個頭稍微高那一點的樹杈上,掛上那麼一大片,得,這肉林他也就出來了。

接著這紂王就找來一百來個帥哥靚妹的,整的光溜溜的,這就圍著這肉林的大樹杈下邊跳,摘下來你就能吃,這摘不下來您就繼續跳。

紂王自己樂不可支的蹲地頭上瞅著幫人跳著摘肉吃,等瞅膩味了,他又讓這些個人,相互追跑打打鬧鬧的,累了就可以爬在酒池,也就是那水渠裡喝酒。

這然後呢?老梁也不扯了,大傢伙也知道這後邊要幹嗎了?

這邊吃,邊玩,還邊瞅,這小日子過的,那叫個奢侈,所以到了點,就被人家周武王給滅了,自己也被燒死了鹿臺之上。

這就是沙丘的酒池肉林,當然那鹿臺離這沙丘他也不遠,據說當年計劃用三十五年搞成的鹿臺,在紂王的嚴厲監督下,用了兩年四個月就完成了,可誰成想這地居然就成了紂王的埋身之地,你說這事弄的。

接著咱在說這趙武靈王

提到他,咱就不得不提他那胡服騎射,就這改革一下子就將趙國的軍力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這趙國的腦袋足足大了那麼兩圈。

他這人是厲害,但作為一個王,乾的事他就不是一個王應該幹出來的事。

自己還年輕力壯,這就把這位子騰出來傳給了兒子趙何,這就是歷史的趙惠文王。他自己個帶著自家的大小子趙章竄到沙丘這地搞養老,把那紂王遺留下來的破銅爛鐵休整休整,這就住到裡邊,捎帶著給自己的腦殼上戴了一頂“主父”的帽子,還把那沙丘的宮殿叫成了所謂的主父宮。

可這趙章不老實,作為老大位子沒摸到,被弟弟摸去了,見了面還得下跪,他這就受不了了,就搞了一場政變,結果這政變沒得逞,被趙惠文王給按下去了。

這趙章眼瞅著就要完蛋了,這就跑到主父宮找老爹說情。

大傢伙都知道,這天下最是無情帝王家啊!這趙武靈王他就不明白這道理,把趙章就給收了,就想憑藉著自己的威望把這事給平了。

這那成啊!最後這趙章被趙惠文王給宰了,了事了以後,這趙惠文王明白自己是當兒子殺父親這活不能幹,於是就想了個缺德帶冒煙的主意,這就把主父宮給封了,不給吃不給喝的把趙武靈王給圈禁了。

把個趙武靈王餓的,前心搭後背的,吃蟲子,抓老鼠,最後還是被活活的餓死了,這就是著名的沙丘之變。

接著咱就講秦始皇

秦始皇和趙武靈王是一個姓,都是贏姓趙氏。結局雖然沒有趙武靈王那麼慘,但他也好不到那裡去。

想當年,秦始皇一統天下,他吸取了商周的教訓,這天下的事啥都親力親為,所以這就搞巡遊,巡遊各地瞅瞅自己腳下的天下是不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在運轉。

這不,到了公元前210年的時候,第五次巡遊全國,這就走到了沙丘這地,結果他就病了。

這一病可就要了命,這旨意是要求扶蘇繼承天下,可結果他沒瞅出來那下邊沒茶壺的趙高起了歪心思,這配合著一輩子都想進一步再進一步的李斯。

倆人聯手這麼一捯飭,得,扶蘇就完蛋了,整了個傻小子胡亥爬了上去。

大傢伙也知道這愣頭青胡亥爬上去,那叫個胡作非為沒多久秦也就完蛋了,當然那助紂為虐的李斯,齜個大板牙準備再進一步的時候,被趙高誅殺判了腰斬,一家老小全齊活跟著李斯排排坐,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走了個精光。

瞅到這,咱應該給這李斯呱唧呱唧——活該。

哎!這一說又扯遠了,咱拉回話頭繼續聊。

趙高聯合李斯弄了個假聖旨逼著扶蘇自殺,大腳丫子玩命的踢,這才把胡亥給踢上了皇位。而秦始皇的屍體要回去,這趙高又想了一主意,用鹹魚把秦始皇的屍體當醃肉給醃了,一路上慢慢悠悠的往會趕。

這事咱就把他叫做沙丘政變。

打秦始皇開始,歷代帝王就感覺這沙丘是個好地方,但架不住是個困龍之地,是條龍走著就得栽了,所以此後這地就慢慢的荒廢了,就成了當地人眼中的疙瘩。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沙丘乃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地名,現為河北邢臺的一個村落。它既不是軍事重鎮,也不是皇朝古都,但沙丘卻讓許多人談之色變,帝王更是在秦漢後不願踏足此處。沙丘被視作史上最邪門的地區,這究竟是為何呢?

商朝時,商紂王自持天資聰穎又氣力過人,閉目塞聽,只顧放蕩作樂。妲己獨得紂王寵愛,為討其歡心,紂王在沙丘大興土木。《史記》中記載,紂王不僅在此地放置鳥獸以取樂,還設置酒池肉林,讓男女裸身遊樂其中。此事雖然聽起來荒誕,卻是千真萬確。在沙丘已經發現供商代帝王娛樂的池苑遺蹟,且規模不小。商紂王雖然最終在鹿臺自焚而死,但他的身死國滅在建造沙丘的酒池肉林時就已經註定。

春秋時期,趙武靈王之死和趙國政變皆與沙丘息息相關。趙武靈王退位後,將國君之位傳給趙惠文王。按照立長立嫡的規矩,趙惠文王本無資格登基,趙武靈王因寵愛其母吳娃而廢掉公子章改立他。但公子章無辜被廢,心中自然不平,趙武靈王也因對他有愧疚之心而重用他。久而久之,有不臣之心的公子章最終造反。但是,由於趙惠文王早有防備,此次造反並未成功。

公子章為免一死,逃往趙武靈王在沙丘的離宮。可惜,趙惠文王的支持者公子成和李兌並不想放他一馬。他們將公子章殺死後,又圍困趙武靈王。公子成雖然對趙武靈王有必殺之心,卻怕被千夫所指,因而只是圍困行宮。此次圍困時間長達一個月,趙武靈王最終餓死。這場政變被稱為“沙丘兵變”。在這場兵變中,趙武靈王殞身,權力皆移於趙惠文王之手,公子成和李兌也因此成為權臣。

沙丘不僅是趙武靈王殞身之處,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殞身之處。秦始皇對東巡一向熱衷,一生曾五次東巡。最後一次東巡時,秦始皇攜丞相李斯與胡亥一同前往東南一帶。在歸途中,秦始皇身患疾病,很快病情便加重。群臣只能擇相對較近的沙丘宮頤養,但是秦始皇病情並未好轉。臨死之前,秦始皇將國家大事託付給公子扶蘇。但是詔書尚未寄出,秦始皇就已經去世。

秦始皇去世乃是震驚朝野的大事,為防國家動亂,李斯暫時壓制了消息。公子扶蘇遠在咸陽,對這些一概不知。官宦趙高因為過去教胡亥斷案而與胡亥感情較深,他藉機勾結李斯篡改遺詔。胡亥被擁立為王,扶蘇反被賜死,這便是赫赫有名的“沙丘政變”。秦始皇殞身,秦二世就此開始秦朝的暴政,並最終葬送秦朝,可以說,沙丘是秦朝覆滅的轉折點。

引發兩場政變,三朝動盪,讓兩代君主殞身於此,沙丘也因此被詬病。讓很多人認為此地與帝王氣場不合,會造成“墜龍”,關於沙丘邪門之說也就愈演愈烈。實際上,沙丘並無獨特之處,歷史大事與其掛鉤只是偶然而已。畢竟相較於多朝古都而言,發生在沙丘的死亡與權勢之爭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鄧海春


沙丘,一個3400多年的古老地名,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小村落,卻成為一代暴君商紂王帝辛、一代英才趙武靈王趙雍、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死亡之所。因此,沙丘被世人稱為邪地、凶地、煞地、“絕龍之地”等。古之帝王路經,無不膽戰心驚,說都不敢說,盡皆繞道而行。

然而,古之文人墨客,卻將此處視為神聖的吉祥寶地,一個個不遠千里萬里,紛紛來到此處,啟迪靈感,吟詩賦詞。

這還真是,思想不同,出發點也就不同,結果自然就更不同了。

沙丘宮遺址,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全村有15個生產小組,843戶,3686人,多為商紂王和趙武靈王死後宮中倖存下來人的後代,分別有王、許、薛、李、靳、邱、張、朱等姓,均系漢族。據《廣宗縣誌》所講,廣宗全境地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兼有鹽鹼土,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

《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曾在此地大興土木,建蓋宮苑,飼養鳥獸,以“酒為池,懸肉為林”, 狂歌濫飲,通宵達旦,荒淫奢侈,兇虐殘暴,駭人聽聞。最終,引發各地諸侯的恐慌與反叛。

當時,周武王率大軍抵達朝歌城下,本以為會有一場慘烈的攻城戰。誰知,守城官兵多有不滿紂王暴政統治,竟然紛紛倒戈相向,攻打朝歌。不久,城池便被周武王輕易攻破。

活著時,紂王表現出了極度“荒淫殘暴”的一面,死後還顯得更加的貪婪成性。臨死之時,他還不忘命人將無數的珍寶搬到自己身邊進行陪葬,然後用綾羅纏身,引燃大火,自焚身亡。

《史記·趙世家》記載:曾經創下“

胡服騎射”傳奇的趙武靈王趙雍,可謂殺伐果斷,盡展一代霸主風範。

然而,這樣的一位英才國君卻在處理家庭問題上,表現的太過兒女情長、優柔寡斷,如同一個慈父。面對新寵與舊愛所生的兩個兒子,感到手心手背都是肉,難以取捨。

他先立長子為儲,自稱主父,居於“沙丘行宮”。不久,他又廢長立幼,再後來又欲實施二王並立。面對如此心靈折磨,兩個兒子感到身心疲憊、心態扭曲。很快,長子公子章與輔相田不禮發動叛亂,次子公子成和李兌殺死公子章,田不禮則逃到了武靈王的“沙丘行宮”。

公子成深怕武靈王治罪,索性來個“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兵將“沙丘行宮”團團包圍,“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數日後,趙雍竟然被兒子活活餓死在沙丘行宮。

史紀·秦始皇本紀》記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前往東南一帶巡視國情。返回途中,一行人來到平原津(山東德州南)時,突發惡疾,而且病情不斷加重。

這時,李斯、趙高等人只好就近將秦始皇安置到沙丘行宮進行治療休養。不曾想,數日後病情惡化,千古一帝就此殞命。停放屍體的地方,被後人稱為“亮屍臺”,如今也是一處旅遊景點。

對於秦始皇之死,許多人心存懷疑,認為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被趙高害死的。但不管怎麼說,還是死在了這裡。

如果,這裡死的只是幾個普通老百姓,誰又會在意呢?只因是三個君王級別的大人物,所以才會引起世人們的諸多猜想,並認為這裡就是一處不祥的邪門煞地。其實,這種猜測沒有一點科學根據。

  • 首先,細思一下,不難看出,商紂王帝辛和趙武靈王趙雍都是死在自己的“家中”。就算沒有被大火燒死和餓死這樣的事件,通常情況下還是會死在這裡的,並沒有什麼稀奇古怪。如果說這種死地都很邪的話,那麼歷朝歷代的皇帝所死的皇宮,難道都變會成“邪煞”之地嗎?

  • 接著,至於秦始皇死在“沙丘”,那隻不過是個巧合罷了。如果,真有第二個、或第三個、或第四個皇帝,先後來到這裡病死或意外死亡,那絕對稱得上“邪煞”之地。但是,巧合死在這裡的僅是秦始皇一人而已。

據《廣宗縣誌》記載,秦朝末年,沙丘宮平臺上的建築盡皆毀於戰亂,只留下了平臺遺址。後來,漳河常常氾濫成災,每遇洪水,村中百姓便會來到沙丘平臺避難。因此,老百姓也將這裡原來的古湮村村名改為了後來的大平臺村,直到今日。同時,百姓們也將沙丘平臺稱為“聖土”。可見,沙丘之地並非不祥之地,而是一處福地聖土。

到了秦漢以後,沙丘宮遺址漸漸成為一方名勝,文人騷客紛至踏來,訪古探幽,吟詩賦詞。如:滿懷感嘆的詩句:“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憂傷悲情的詩句:“魚分龍臭曾茲臺,野寺清鍾入夜哀”等。最被世人所稱道的則是杜甫的《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由此可見,沙丘不但不是邪門之地,反而是一處“聖土”。難怪,沙丘宮遺址能成為後世的一處旅遊名勝,還被命名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祥子談歷史


沙丘位於今天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因土壤概系沙質,堆積成丘而得名。在今天看來此地與其它地方並不特別之處,而且顯得特別荒涼,而在古代,此地卻是皇家行宮,因與三位威武不可一世的帝王的交集,成為了歷史上最邪門的"困龍之地"。下面先看這三位皇王與沙丘的故事。商紂王之死主要原因在於在他父親在位之時階級矛盾就很尖銳,他上臺之後不僅不化解,反而大肆興兵,導致天怒人怨這才有了牧野之戰時奴隸的反叛,最後不得不在鹿臺自焚而死,他之死與地方無關與自身有關。

商朝滅原因在於紂王昏庸無道,寵溺奸妃禍害忠良。刑法殘酷無比,為了取悅妲己還對過路的孕婦活活剖腹取嬰,在商紂王時期,多項刑罰都是為了博美人一笑想出來的玩意。比較著名的有:比干取心,王后自挖雙眼被拋蛇窟,西伯侯被炮烙。

除此之外,他還連年征戰,百姓苦不堪言,他在宮裡的奢華用度都是加重稅賦才有的錢,百姓簡直活在水深火熱中。民心、臣心皆喪,如此暴君無一是處,怎能不敗國?在不到百年的時間裡,沙丘見證了兩位偉大君王的身死,看來這個地方真有點“困龍”的意思,所以大家以後出行要儘量避免路過沙丘啊,哦對了,沙丘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玩笑話歸玩笑話,如果沙丘因為死過兩位君王而邪門的話,那麼我認為歷朝歷代的皇宮才是最邪門的地方,尤其是今天的故宮,前前後後死了不下二十位皇帝,那它又算不算邪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