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曲沃代翼的晉武公,歷史上還有哪些自己滅自己九族的人?

京東李達康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正史上並不存在“晉武公誅滅自己九族”這件事,算是野史。所謂曲沃代翼,指的是是春秋時代晉國長達近70年的內戰,公元前679年晉國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晉都翼城,打敗了晉侯緡,取代了晉國的君主,庶系篡奪嫡系,曲沃以武力下克上謀權奪位成功,還獲得周天子的冊封,形成了較惡質的範例,成為禮樂崩壞的初始指標事件。

我們看一下九族圖譜,就知道為什麼說誅九族很難實現。

我們經常說“誅九族”彷彿在中國古代誅九族是常見的刑罰,然而事實上中國古代正史唯一明確記載的“誅九族”是發生在隋朝末年,大業九年隋煬帝征伐高句麗期間,楊玄感起兵造反。兵敗後楊玄感讓弟弟楊積善殺了自己,楊玄感的屍體被隋軍懸樓示眾,並且“罪及九族”,一人犯罪,親族伏法。

而所謂漢武帝自滅九族更是無稽之談,所謂漢武帝自滅九族說的是徵和二年七月,太子劉據因“巫蠱之禍”舉兵對抗朝廷。經過五天的激戰,太子兵敗逃亡,被漢武帝所廢后自殺,滅族,唯其曾孫劉病已得親信保全。所謂“誅九族”是誅殺太子劉據一家,如果真的是誅九族漢武帝本人不也跟著要被殺死麼?

另外再說一下劉病已,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因為在再民間長大所以關於他的軼事典故非常多,經常被搬上影視屏幕,如電視劇《烏龍闖情關》、《大漢情緣之雲中歌》都講述劉病已的故事,另外漢宣帝還被民間尊為“廚神”,被稱為“餅師神”,麵點行業一定要敬。

最後,再說幾件事:

1、正史記載,荊軻在刺殺秦始皇失敗、燕國被滅之後,荊軻全家被處以誅七族的懲罰;

2、《明史》列傳中的景清,在朱棣攻入南京的時候準備與方孝孺等其他大臣一同赴死,結果看燕軍勢大,景清獨自一人前去拜見朱棣,因為馴服被朱棣委任原職。等到某日前去上朝之時,景清懷揣短刀,準備刺殺朱棣,刺殺失敗後,朱棣就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景清則回答了一句鐵骨錚錚的話:“為故主報仇耳”!憤怒的朱棣下令將景清“磔死,族之”。族之就是將他的親族殺死,但具體誅殺了幾族,卻並無說明。唯一可以證明這個“族”字殘酷的,就是朱棣下令又將“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裡為墟”。

3、方孝孺被“誅十族”在《明史》中沒有具體記載,除了將方孝孺“磔死”以外,只有一個大略的關於方孝孺事件前後有數百人被牽連誅殺的說法,並且在方孝孺被千刀萬剮之後,還是他門人後輩為他收斂的遺骨,如果真的誅滅了十族,也就沒人給他收屍了。


裝腔小組


所謂“九族”,一般說來就是父族、母族和妻族的祖孫三代。在中國古代,“誅及九族”是最為慘重的刑罰。真正受過這種殘酷刑罰的家族也不是很多。但是,在爭奪皇權、穩固帝位的過程中,有那麼幾位殘暴不仁的皇帝還真就做出了這種自戮親族、同室操戈的惡行。雖然不完全算是誅滅九族,但悽慘狀況也令人髮指。三國後期的吳國末帝孫皓就是典型的例子。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其父孫和是孫權的第三子。公元221年,孫權立長子孫登為太子。孫登天性誠孝,但壽命不長,當太子21年後因病去世。孫權次子孫慮也年少夭亡。於是 按繼承順序,公元242年孫和被立為太子。孫和雖然成為太子,但大禍即將臨頭。原來孫和的生母王夫人和孫權的愛女全公主有矛盾。孫和當上儲君後,全公主整天在年老昏庸的孫權面前說孫和母子的的壞話。再加上孫權第四子魯王孫霸覬覦太子之位。於是和全公主連起手來誣陷孫和。孫權在二人的包圍進讒之下,廢掉了孫和,改立幼子孫亮為太子。公元252年,孫權去世,孫亮即位。孫和被封為南陽王,安置在長沙。民間流言孫和將被迎立為帝,為消除謠言。掌握朝政的權臣孫峻派使者賜死了孫和。

親眼看到父親孫和被迫害致死,給年幼的孫皓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恐懼和仇恨。生在帝王家,享受不到親人之間的關愛與呵護,整天面對的只是權位爭奪和無盡的殺戮。沉重的心理陰影使孫皓漸漸變得喜怒無常、冷酷無情。他在默默地等待一個機會,時機一到,他將肆意宣洩鬱積在心中幾十年的宿忿。

公元264年,孫皓的叔父吳景帝孫休去世。值此國難之際,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布想要迎立一位年長的國君。左典軍萬彧極力推薦身為烏程侯的孫皓。不久,23歲的孫皓被推立為吳國的皇帝。他即位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復仇。首先,他追諡自己的父親孫和為文皇帝,尊生母何氏為太后。十月,將吳景帝孫休的太子貶為王爵,然後暗中殺害。濮陽興、張布進言勸諫,也被孫皓毫不留情地處死。次年,孫皓又毒死孫休的皇后朱氏,殺死孫休其餘的四個兒子。265年,山賊施但劫持孫皓的同父異母弟永安侯孫謙,聚眾造反。孫皓不顧母親何氏的哀求,逼迫孫謙自殺,同時將自己的幾個庶弟一起殺害。孫皓廣選後宮,急於漁色,和皇后滕氏感情不睦,於是將皇后之父衛將軍滕牧流放到交阯,中途病死。孫皓親舅舅何植的兒子何都,與孫皓相貌相似,公元274年,民間流言孫皓已死,現在的皇帝其實是何都;又有流言說孫皓的叔叔章安侯孫奮當為天子。於是孫皓立殺其舅之子何都,並殺害叔父孫奮及其五子。

孫皓為帝的後期,性格越來越暴虐。每次宴會群臣的時候,讓群臣都喝得爛醉如泥。宴會完畢後讓黃門郎檢舉群臣言行過失,重者立即處死,輕者記錄為罪,或者活剝人的臉皮,或者剜掉人的眼睛,群臣人人恐懼,朝不保夕。

公元280年,晉武帝派遣五路大軍伐吳,所到之處,吳國官吏迎風歸降,大軍勢如破竹。吳末帝孫皓在眾叛親離之下,只得肉袒牽羊,出建鄴城投降晉軍,到洛陽被晉武帝封為歸命侯。立國六十年的東吳就此覆滅。數年後,惡貫滿盈的孫皓在洛陽暴病身亡。


棒槌襖襖


除了曲沃的晉武公,歷史上滅自己“九族”的人就要數漢武帝了。



這裡的“滅九族”是誇張的說法,但是漢武帝到了晚年,特別是在“巫蠱之亂”中對自己親人大開殺戒。

首先,要從丞相公孫賀說起,他的妻子是皇后衛子夫的姐姐,也就是說漢武帝與公孫賀是連襟。他們有個兒子叫做公孫敬聲。因為犯法被捕入獄。公孫賀想要通過逮捕大俠朱安世替兒子贖罪。雖然,他成功逮捕了朱安世,但卻把自己一家給搭到裡面。朱安世在獄中上書,稱公孫敬聲與武帝女兒陽城公主私通,並且在皇帝專用馳道上埋了很多偶人,詛咒武帝。武帝大怒,派人追查,結果因為此事不僅公孫賀被族誅,武帝親生女兒諸邑公主、陽城公主被武帝處死,因此案被株連的還有大司馬衛青的兒子衛伉,皇后衛子夫的侄兒。所以這一案件,武帝就殺死了自己兩個女兒,自己外甥,自己連襟,自己的大姨子。



當然,事情遠不止於此。當時武帝崇信江充,任命他為繡衣使者,負責京城治安。但江充直指太子劉據。誣陷太子以巫蠱詛咒武帝,並帶兵從太子宮中搜出了偶人。太子百口莫辯,憤而殺死江充,被迫將長安城數萬百姓武裝起來自保,這時丞相劉屈氂帶兵平亂,太子不敵,逃走。最終,太子在追兵逼迫下自縊而死,他的兩個兒子也在與追兵搏鬥中被殺。皇后衛子夫也在事情發生不久被殺。這一事件中,武帝妻子、兒子、孫子都因此而死。後來,武帝后悔了,又把平亂的丞相劉屈氂給滅了族。劉屈氂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也算是血緣頗近的侄子。



武帝的妻子、兒子、女兒、侄兒、外甥、連襟大姨子都被自己殺死了,是不是就此罷休了。答案是否定的,晚年武帝立自己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但是又擔心子弱母壯,干涉朝政,於是就把漢宣帝劉弗陵母親鉤也夫人賜死了。還有早年魏其侯竇嬰,是竇太后侄子,也就是漢武帝的表叔,因為與當時丞相田蚡交惡被殺。

所以,漢武帝一生雖然雄才大略,英武非凡,但是卻對自己至親屢下毒手,不得不令人感嘆,何苦生在帝王家。


一壺清茗品春秋


這些都是被“滅九族”,

秦:李斯,

西漢:韓信,灌夫,主父偃,李陵家人,衛青家人,霍光家人,王莽,

東漢:竇憲,鄧鷺,梁翼,

唐:徐敬業,來俊臣,

明:胡惟庸,李善長,方孝孺,黃子澄,齊泰,連子寧,卓敬,


老爺子愛歷史


唐朝時最多也就是滅三族,即配偶,子女,父母,滅九族是明朝才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