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世界上最輕薄的磁性傳感器系統面世


1,Nat Comm | 潘光錦組揭示H3K27me3去甲基化酶KDM6家族調控人神經發生的關鍵作用

神經發生是一個連續且高度有序的過程,是從多能幹細胞到神經幹細胞及各種各樣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等特化細胞譜系的過程,在人胚胎髮育過程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而表觀遺傳修飾在維持細胞特性及細胞命運決定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2017年9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潘光錦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報道了執行H3K27me3甲基轉移酶功能的多梳蛋白複合物2(PRC2)維持始發態(primed)多能幹細胞的多能性和特化神經外胚層的關鍵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潘光錦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JMJD3 and UTX determine fidelity and lineage specification of human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了H3K27me3去甲基化酶JMJD3和UTX在神經幹細胞的維持及神經亞類細胞命運特化過程中的必要且一致的作用。

閱讀鏈接:

2,Cell背靠背 | 劉志傑團隊等揭示大麻素受體在激活狀態下的信號轉導機制

腦科學日報|世界上最輕薄的磁性傳感器系統面世

大麻素受體CB1和CB2分別處於拮抗狀態、中間態和激活態的結構


G蛋白偶聯受體(GPCR)是人體內數量最多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一類膜蛋白受體超家族,目前約有40%的臨床藥物作用於GPCR及其信號轉導途徑相關蛋白。大麻里的主要精神活性成分四氫大麻酚(THC)作用於大麻素系統中兩個GPCR,大麻素受體CB1和CB2,而發揮作用。CB1主要分佈在中樞神經系統,而CB2則在人的免疫系統中高量表達。大麻素受體參與和調控多種重要的生理活動,是治療神經退行性及情緒類疾病、肥胖、疼痛、肝纖維化、炎症和免疫調節類疾病的重要靶點。

1月30日,劉志傑課題組在Cell雜誌上發表文章“Activation and Signaling Mechanism Revealed by Cannabinoid Receptor-Gi Complex Structures”,成功破解了大麻素受體CB1和CB2分別與下游信號轉導分子G蛋白複合物的兩個冷凍電鏡結構,首次實現同時解析出兩個大麻素受體複合物高分辨率結構的重要突破。

閱讀鏈接:

3,Science:從個人口語到社交世界:人類口語的神經處理

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者在science的語言專刊中發文,回顧了言語、言者(這裡應該是個人的口語感知和產出,為了方便論文,我們將talker統一譯為“言者”)和語言的社會性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如何利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研究的模型和方法,並在人類大腦中計算出這些。作者還將探討領域通用方法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解釋這些神經學發現。最後,文章強調了將這些發現擴展到更好地理解對話中語言的社會使用的重要性。

閱讀鏈接:

4,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

為了更好地瞭解tau纏結和澱粉樣斑塊是否可以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研究人員需要能夠跟蹤tau和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的疾病發展。最近,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分子,可以利用PET成像來測量活體腦組織中澱粉樣斑塊和tau纏結的水平。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的Renaud La Joie博士和Gil Rabinovici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使用這些被稱為示蹤劑的分子,觀察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或tau水平是否可以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腦組織的損失。結果於2020年1月1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

閱讀鏈接:

5,Nat Metab:高蛋白飲食有可能導致動脈栓塞

高蛋白飲食可以幫助人們減輕體重並增強肌肉,但是一項對小鼠的新研究表明,這種飲食方法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它會導致動脈中更多的斑塊形成。此外,新研究還表明,高蛋白飲食會刺激斑塊穩定性下降,容易破裂並引起動脈阻塞。最終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相關結果近日發表在《nature metabolism》雜誌上。

閱讀鏈接:

6,世界上最輕薄的磁性傳感器系統問世!

來源:IntelligentThings

近日,日本大阪大學與德國萊布尼茨固體與材料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世界上最薄且最輕的磁性傳感器矩陣薄片系統。這個磁性傳感器矩陣薄片系統,靈敏度比傳統系統高10倍,不僅可以檢測和放大微弱的磁性信號,也可以通過自動掃描排列成矩陣圖案的磁性傳感器元件,使得磁性的二維分佈變得實時可視。

閱讀鏈接:

前文閱讀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