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与子同裳,日本化用中国古籍,恰是我们所失传的优雅

武汉防控疫情正在危急时刻,全国各省市的物资和祝福源源不断地涌向这土地。

我们的邻国日本也发扬人道精神,为武汉送来了亟需的物资,同时在物资上写上了“加油!中国”等字样。

尤其醒目的是另外两行祝福,一则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则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不得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我们的东邻日本那里生根发芽了。

两国交往无小事,日本人给我们无意中留下的这16个字,也算是一种“教训”。

山川异域与子同裳,日本化用中国古籍,恰是我们所失传的优雅

其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很好理解,基本就是字面意思的直译:谁说没有衣服,我们同穿那战裙(衣服),寓意也是最普通的同甘共苦。

这首《无衣》出自《诗经·秦风》,全诗也很简单: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被用在这里只能说是初级应用了字面含义。

在两国交往时,使用《诗经》源自我国春秋时期,这种技能是“士”的基本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储备。

因为当时人们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或者目的的时候,甚至重大外交场合,都会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把话说的更委婉、更高明、更文雅,让听的人更容易接受。孔子曾教导儿子:“不学诗,无以言。”就是说,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没有材料。

当然,孔夫子追求的是《诗经》中的深层寓意,而不是字面含义。比如他启发学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意思是: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求道,富有还能崇尚礼义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好比象牙经过切磋,正如美玉经过琢磨,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高兴了,说:端木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你能从我的已经讲过的话中个,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出的内涵来。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酒窝一笑多妩媚,秋水微波顾盼明,素白底子绘五彩)。”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好比绘画,先有洁白的质地,然后画彩色。子夏说:那么,礼是后起的事么?孔子说:卜商(子夏的字)啊!你真是个能启发我的人啊,现在可以跟你谈论《诗经》了。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都可以看出,《诗经》作为孔子推崇的经典,其意义在于让人更优雅地表达。

日本商人捐献给武汉的物资上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虽然只用到字面含义,但也是一种优雅的表达方式。

山川异域与子同裳,日本化用中国古籍,恰是我们所失传的优雅

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给武汉高校的支援物资上,也有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个境界就比“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高出很多,如果孔子有一门经典应用学的课程,那HSK事务局基本能拿满分了。

因为这八个字虽然不如诗经久远、有名,但对中日交流更有深切含义。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是隋唐时期日本著名的政治家长屋亲王说的。

山川异域与子同裳,日本化用中国古籍,恰是我们所失传的优雅

遣唐使船

长屋亲王,约生于684年(天武天皇十三年),卒于729年(神龟六年),是天武天皇之孙、高市皇子长子。作为皇族、公卿,长屋亲王是日本奈良时代日本政界的重量级人物,后来死于政治斗争。

众所周知,隋唐宋时期,日本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遣遣隋使、遣唐使、遣宋使来中原学习,其中长屋亲王就是遣唐使有力的推动者。

当时日本经历大化改新(645年)之后,很多人为了躲避苛捐杂税入寺为僧,这就导致了当时日本佛教界鱼龙混杂。如何既利用宗教来强化统治,又能控制宗教的畸形发展,成为了日本统治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当时中国的佛教管理给了日本很好的借鉴,日本遣唐使多次请求唐朝派出僧人到日本传法,不过因为众多原因都被拒绝了。但这并没有影响日本对于唐朝僧人的尊敬崇拜。

山川异域与子同裳,日本化用中国古籍,恰是我们所失传的优雅

鉴真东渡想象图

长屋亲王就曾多次委托遣唐使向唐朝僧侣转赠礼物。当时长屋亲王动用全日本的绣衣工匠制作了一千件袈裟,而上面就绣着这八个表示渴望文化交流的汉字。

全诗共有四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长屋亲王的这首诗被收录到了《全唐诗》,书中题注:

明皇时,长屋尝造千袈裟,绣偈于衣缘,来施中华。真公因泛海至彼国传法焉。

中日友好交流的代表人物鉴真和尚就是见了此诗萌生了东渡传法的愿望。

长屋亲王死后十四年,唐朝天宝二年(743年),鉴真以及他的弟子祥彦、道兴等人和日本遣僧人荣睿、普照开始东渡。

十年之内,鉴真等人五次泛海,历尽艰险,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第五次东渡的时候,鉴真等人遇到恶劣天气,在海上漂流了十四天,漂到了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从海南返回扬州途中,62岁的鉴真突发眼疾,双目失明,他的大弟子祥彦圆寂,邀请他的日本僧人荣睿、普照也病故了。

山川异域与子同裳,日本化用中国古籍,恰是我们所失传的优雅

中日文化交流重镇奈良唐招提寺

但鉴真东渡弘法的意志从未动摇,最终在天宝十二年(753)率弟子40余人第六次东渡成功,在日本萨秋妻屋浦(今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月浦)登岸,经太宰府、大阪等地,于次年入日本首都平城京(现日本奈良),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实现了东渡宏愿。

山川异域与子同裳,日本化用中国古籍,恰是我们所失传的优雅

鉴真圆寂处。

2019年12月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沧海之虹:唐招提寺鉴真文物与东山魁夷隔扇画展”中也展出描绘鉴真弘扬佛法、壮烈人生的《东征传绘卷》。安放鉴真和尚坐龛的正房,四周被被画上了《扬州熏风》,这是鉴真最熟悉的故乡风景,擅用色彩的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特意使用了中国的水墨描绘扬州风貌。

鉴真最后东渡日本时已经失明,他其实看不到日本的风景,但他登岸后能感受到山顶的风、海边的涛声,东山魁夷用这种朦胧而幽远的手法,来表现鉴真到日本后所感觉到的气息。

山川异域与子同裳,日本化用中国古籍,恰是我们所失传的优雅

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和尚坐像和佛龛,佛龛内部是东山魁夷创作的《瑞光》

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捐赠事件之后,上海博物馆也在东山魁夷的画作上写上这句话,进行了发挥,称“这是彼时鉴真法师克服万难,决心东渡日本的重要缘由,也是今日打动我们的患难真情。”

八个字能打动了1300年前的鉴真大师,也打动了我们的心灵,反观我们在表达时,沉醉于“我X”“666”“牛X”,迷恋于谐音的小聪明,局限于“XXXX眼中血丝,已织成了迎春的花卉”,比起邻居日本,已不是俗与雅的比较,更像是心灵上的退化。

这本是从孔子到老庄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屈原、相如、竹林七贤、李白杜甫、关汉卿马致远、曹雪芹一脉相承的古文诗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乃至现代诗、流行歌词,可我们通通弃之如敝屐,拥抱的是“老铁双击”“买买买”……

真没想到日本人用16个字,就给我们的语文教育小小的上了一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