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到2030年,印度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超級大國。你怎麼看?

野馬和尚


這個牛吹得好大啊,就好像澳大利亞本國的山火一樣越吹越大,為什麼會那麼大的山火,原來是澳大利亞媒體太能吹了,所以導致山火那麼大,連消防員都沒有辦法解決澳大利亞媒體吹牛導致的火 ,不得不說澳大利亞媒體還是和以前一樣能吹,印度雖然是開掛的國家 ,但是就算印度開掛了也趕不上澳大利亞吹牛逼的水平。

我們不知道澳大利亞媒體的根據從哪裡來,竟然敢這樣明目張膽的忽悠印度,難道是澳洲山火給的底氣嗎,還是說他們被山火的濃煙燻得毫無底線,要知道美國的經濟是二十萬億美元,而印度的只是兩萬七千多億美元,美國的經濟總量是印度的七倍,現在距離2030年只有十年的時間,就是說印度要在十年的時間經濟翻七倍以上,而美國絲毫不漲。

自從莫迪連任後印度的經濟增長下降得非常快,從百分之七下降到現在的百分之四左右,這個速度再過十年怎麼可能超過美國呢,所以澳洲媒體其實完全不著調,或者說完全再配合印度的大國雄心,從語言表態上去投其所好,印度剛剛發表了要在幾年內成為超級大國的呼籲,難怪澳洲媒體敢這樣說,原來完全是因為印度喜歡這一套說辭。

印度政府喜歡在印度國內畫大餅,經常宣佈一些不切實際的豪言壯語來給國內進行一些刺激,而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鬧出不少笑話,但是印度政府還樂兒不疲,這樣的宣傳基本上成為了印度國民盲目自大的原因,雖然說東北亞某半島國家其實也是自信滿滿,但是並沒有達到狂妄無知的地步,但是印度不一樣在這方面遠超任何國家。

都說印度屬於開掛的國家,而且經常說出來一些遠超現實而且完全不可能的話來,但是印度並沒有因為這樣覺得自己說的有什麼不對,反而覺得理所當然,這種自信或者說自大不知道源自何處,自己是什麼樣的水平什麼樣的能力難道心裡面沒有一點數嗎,澳洲媒體也真的不是什麼好鳥,直接進行了忽悠,讓印度覺得自己真的那麼厲害,不得不說澳洲人真的山火那麼大不是沒有原因的,印度想超越美國五十年內一絲機會都沒有,一百年內的機會都不大,當然如果美國自身出現嚴重的大問題那又另當別論了,但是這個可能性不高。


無法超越的足跡


我認為到2030年,印度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超級大國的可能性很低。

到2018年,美國GDP為20.54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一,佔世界比例為23.91%,印度GDP為2.72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七,佔世界比例3.16%。美國經濟總量是印度7.55倍。

美國2019年GDP預計增長2.4%,那麼將會達到21.03萬億美元,印度2019年GDP預計增長4.9%,將會達到2.85萬億美元。那麼我以2019年的GDP為起點,假設印度在2020年至2030年間,每年GDP都能保持7%的增長(按照前些年最高水平),而美國同期GDP只能保持2.5%的增長(當前為較低水平),那麼在2030年後,印度和美國的GDP情況如下表:

通過數據,可以看到,即便未來印度GDP保持每年增長7%,而美國GDP保持增長2.5%,在2030年的時候,印度的GDP也只能達到6萬億美元,而美國到時可以達到27.59萬億美元,印度經濟總量依然無法超過美國。

再看人均GDP情況,美國2018年人均GDP為6.28萬美元,印度2018年人均GDP為2009美元,美國人均GDP是印度的31.26倍。從現在至2030年,即便是美國的人均GDP再也不增長了,印度的人均GDP也不可能追上美國。

那麼經濟總量與人均GDP在2030年都將與美國存在巨大差距的情況下,又如何說印度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的超級大國呢?

印度經濟存在結構不均衡的問題,走的是先服務業後製造業的路線,以2018年的數據來看,中國工業增加值為5.53萬億美元,美國為3.55萬億美元,而人口達13億之多,人口數僅次於中國的印度,工業增加值只有7271億美元

而且印度還存在持續性的貿易赤字問題,外匯儲備僅有4000億美元,而外債卻高達1.4萬億元,這使得印度的財政負擔很重,當全球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時,對印度造所的衝擊更大,容易造成失業率快速上升,進一步對經濟造成新的拖累。

在2019年這一影響已經顯現,印度在2019年第三季度GDP增速大幅下滑至4.5%,在持續多次降息之下,還出現了明顯的資本外流。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近期指出,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將經濟危機成功轉嫁給日本,2008年又將經濟危機成功轉嫁到歐盟。而這兩次經濟危機的日歐經濟特點都與當前的印度相似,所以他堅信美國的下一個目標會是印度。

因此,現在對印度來說,壓力重重,最主要的是如何解決資金問題,解決就業率大幅上升問題,穩定經濟增長,同時下決心進行經濟結構的優化,否則不要說2030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就算更長時間也很難實現。


財經宋建文


要到2030年印度將超過美國的話,那麼至少印度的經濟體量首先要超過日本和中國,並且超過美國,只有經濟體量足夠龐大,才有資格成為世界的老大。

不過今年印度的經濟增速已經結束了連年迅速增長的態勢,增速迅速腰斬,已經放緩,如果單從數字上來推算的話,這樣的增速持續下去,印度的經濟確實可能出現非常引人注目的增長,但是印度能否能保持現在這個增速呢?我也不太看好。

印度過去維持了較快速度的增長,實際上相當於複製了中國過去十幾年快速增長的同樣模式,那就是利用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快速發展輕工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從而利用出口拉動經濟增速,但是這樣的增長並不可持續,就像中國現在也已經開始了經濟結構的轉型一樣。

印度要想達到經濟的騰飛,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國內的體制問題,印度的種姓制度成為了印度勞動力不能得到解放的最根本原因,其次印度沒有像中國那樣全面的重工業,也沒有中國那樣好的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這兩點都任重道遠,另一方面印度現在教育程度也非常的差,不是所有人都有權利上完完整的基礎教育,高素質人才的缺乏也限制了印度全面經濟轉型的步伐。

所以要說印度在2030年變成一個地區大國甚至世界強國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要超越美國,現在也只能想想而已。


諮詢師天生


這個就是扯淡了,印度雖然在21世紀是世界第三大國家,但是超過美國還是想多了,尤其是在2030年要超越美國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2030年 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是大有可能的,印度是絕對不可能的,印度要超越美國這個世紀都不太可能。

1、印度2030年GDP會達到多少?

2018年印度的GDP是2.73萬億美元,全球排名第7位,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而印度距離法國和英國的差距是非常小的,不出意外的話,2019年印度的GDP就會超越英國和法國,成為全球第5個經濟體。而到2020年是很有可能能夠突破3萬億美元的GDP的。

那麼到2030年能夠達到多少的GDP?我們看一下,印度未來十年的GDP如果保持在5%-6%左右的增速(這個速度並不難,過去的10年印度的GDP增速在5%-8%之間),我們再加上4%%左右的通貨膨脹(印度過去10年的通貨膨脹基本都在5%-10%之間,而最近三年降到了5%以下)。

所以印度的GDP名義增速大概可以維持在10%,但是再換算成美元的話,由於印度的通貨膨脹率過高,名義GDP增速換算成美元后,也沒有那麼高了,那麼10年後,印度的GDP增速按照美元計算的大概會是7%左右(過去10年,印度的美元計價的GDP增速是8.5%,未來11年實現7%不是一個太難的事情),那麼11年後的2030年大概是5.7萬億美元,比2018年要超過1倍多。

5.7萬億美元的規模大概就是印度在2030年的情況,這個規模在全球大概能夠排名到第三名,不過要超越美國是痴人說夢,美國現在的GDP就已經超過20萬億美元了。

2、中國2030年GDP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不過中國GDP在203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是大概率事件,2018年我們的GDP已經達到了13.6萬億美元,而2019年是超過14萬億的,未來的11年我們假設我們的GDP增速只有4%-5%,在加上一定的通貨膨脹率2%,那麼名義增速大概在6%-7%之間。


那麼中國那個時候的GDP規模大搞是26萬億美元到30萬億美元的規模,而過去10年中國GDP按照美元計價的增速大概是11.5%。

總結:在2030年印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國在這一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是大概率事件。


壹號股權


一直以來,西方國家都比較喜歡吹捧印度,把它塑造成與中國競爭的新興經濟體,印度也樂此不疲,但基本上這種預測都會被事實打臉。

如果按照匯率換算,別說是2030年,就算是2060年甚至永遠,印度GDP都趕不上美國。2018年印度GDP只有2.726萬億美元,而美國則高達20.494萬億美元,兩者根本不在一個體量上,未來10年印度GDP能夠趕上日本已經不錯了,如果說趕上美國,那是天方夜譚。



但本次澳媒所說的2030年印度GDP超過美國,指的卻是購買力平價GDP。澳媒報道畢馬威預測,按照消除了貨幣匯率波動的購買力平價計算,到2030年印度購買力GDP是46.3萬億美元,而美國則是31萬億美元。有沒有可能呢?小編認為可能性也不大。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2018年印度GDP是10.5萬億美元左右,2030年達到46.3萬億美元,12年增長4倍多,可能性有多大,想必大家心中有數。這無疑又是一篇吹捧印度的文章。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購買力平價GDP仍存在很多問題,並沒有得到各國的認可,目前世界各國GDP排名,仍然是按照匯率法。

印度向來給人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做出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的印象,而且深受西方國家的吹捧,我們習慣就好。2019年以來,印度經濟持續放緩,第三季其經濟增長僅為4.5%,與往常7%以上的高速增長相比相形見絀,這時又來吹捧印度,真是有點可笑了。


錦繡中源


那倒是相當不靠譜的。別說是2030年,就是2050年,印度的經濟實力都能未必能夠追上美國。因為現在的印度和美國相比經濟實力懸殊太大了,不是一般的大。

2018年的數據,美國GDP大概是20.49萬億美元。而印度呢,GDP僅有2.73萬億美元。人家的GDP佔到了全球的23.89%,而後者只佔3.18%。比較下來,人口排名第二的印度GDP總量僅有美國的13.3%。

印度GDP只有美國的13.3%,10年的時間,你想趕上人家,你說可能嗎?未來10年,印度GDP即使每年增長10%,到2030年也只有8萬億美元左右。那個時候的美國GDP至少也是在27或者28萬億美元吧。屆時,美國的GDP依舊是印度的三倍多。

其實客觀的說到2030年,印度GDP有可能取代的是日本成為全球第三,要想超過美國或者中國,那絕無可能性。

有很多國際金融機構,包括一些研究專家都認為大概在2030年左右,也可能是往後推幾年,會發生兩件經濟大事,一件是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另外一件,就是印度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如果這兩件事同時發生了,那麼亞洲的經濟地位將大大的提升。大航海時代以來,曾經輝煌的亞洲經濟逐漸的衰落。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逐步衰落為在全球沒有經濟影響力的國家。最慘的時候,這兩個國家GDP總量加起來佔全球的比重只有5%左右。而兩個國家的人口占全球的比重,則超過了1/3。

21世紀將是亞洲的世紀。中國、印度、印尼、越南等多個新興經濟體將在全球的經濟版圖上舉足輕重。這一經濟事件,也就意味著亞洲重新繁榮。


財經知識局


這個澳大利亞媒體的作者估計是個印度人,而且可能是寶萊塢的編劇出身,想象力又大膽又鼓舞人心。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看印度電影,印度的戰爭神劇也非常之多,在那個裡面編劇們有著充分的想象力。一人單挑千人是經常會發生的事件。

印度有比較大的國土面積,有人口潛力,又在地域上橫跨兩洋,成為一個區域性強國或者超級大國是有潛力的。但是在目前情況下,想成為美國之類的超級大國,那還是有很長一段時間要去發展,最少現在都預測不出來。

印度將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個會獨佔鰲頭的。目前印度2018年有13.24億人,將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和消費市場。但是成為超級大國不可能只靠人口多,還需要高素質的勞動力。在這一點上印度的教育還需要一二十年才有可能完成。

印度的GDP總量達到2.73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六。到2030年預計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如果能達到這個目標,已經算是很不錯了。但是離美國還相距甚遠。因為按照人均收入計算,印度在世界排名第142位按購買力評價排名第119位。

我要回顧一下美國,美國在1894年經濟總量就已經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但是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確定了超級大國的地位,這中間的追趕和努力達到半個多世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想各項指標達到全球第一,那需要多年的耕耘和努力的。

但是亞洲國家都在發力進步,我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東南亞幾個國家。在經濟發展增速上都領先於全球。如果能繼續在發展上一二十年未來世界的中心可能會轉移到亞洲。但是美國作為有著深厚底蘊的超級大國,還會繼續在世界舞臺上發揮重要影響作用。首先美元霸權就很難被取代。

總結一下,印度的前景是光明的,過程是曲折的,努力是持續的。其實從最現實的角度來看,我國倒有可能未來首先追上美國。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跟隨德先生得到最簡單的答案和最實用的解決之道。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點點下面廣告,讓德先生再賺點錢!


勻楓財技大兜底


印度會成為一個經濟強國,但不太可能超過美國。

印度肯定會成為一個經濟大國。印度擁有成為經濟大國的基本條件。

首先人口上,印度五年內人口總量就會超過我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且印度人口結構年輕,人口紅利巨大。

第二,印度地理位置極好,雖然國土面積並不是很大,但是耕地面積卻全球前列。

第三,印度的教育水平、工業基礎、科技水平都有了較好的積累。


印度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現在已經僅次於中國和美國。未來印度肯定會和中國、美國一起成為世界三大超級強國。

但印度也就只能到達這個水平。印度會成為世界第三大強國,僅次於中美。但卻幾乎不可能超過中美。

超過美國更是沒有可能。美國無論在科技、教育、文化、工農業上都還是絕對世界領先的。論地理條件,美國南北無強敵,東西兩大洋,國土面積比印度大很多,還大多是平原。和美國比起來,印度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上林院


印度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超級大國,你覺得可能嗎?

目前是2020年,2020年到2030年,僅僅只有10年的時間,如果英國印度要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超級大國,首先要保證自己的GDP,維持在7%~10%以上的增幅。

但是目前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其實已經開始下滑了,比我們中國下滑的速度更快。

而且印度的那些經濟主要增長源自於基礎行業的加工,跟我們中國前10年發展的速度是相似的,也就是說以前中國的一些基礎加工的行業全部轉移到印印度,而印度只要處於這種初級的加工階段,是不可能超過美國的經濟的。

有一種情況應該是可以超過美國經濟。就是美國經濟出現大崩潰,印度經濟依舊保持著高速增長,那麼1減1加可能會超過。


複利軌跡


不現實!

從綜合方面來講:民生公共領域有待提高(如公廁、便捷出行交通等)軍事領域:自助研發和生產低下,有待提高(如軍隊武器裝備等);經濟領域:缺乏改革的勇氣!(沒有加入RCEC、制定經濟政策缺乏長期規劃和長期執行等)政治領域:政黨鬥爭惡行循環(政令無法長期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