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通過練習靜坐提高身體素質的朋友?談一談經驗體會?

亦張一亦弛


靜座是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鍛鍊環節,但不是唯一和全部。“靜座”應屬氣功鍛練的不可獲缺的一種功法,其不同於別的功法是因為“座”,而“靜”是全部氣功功法的基礎和前提。氣功的鍛練講究“三調”(調息、調姿、調心)。“座”是調姿,最好的姿式 是坐在椅子上上身挺直,大腿與小腿成直角,“靜”是要調心調息的,做到全身放鬆、排除雜念、意守丹田、呼吸均勻就是“靜”。本人習練“靜座”四十多年,受益匪淺、體會頗深。由於生活的艱辛和種種“不幸”的遭遇,我曾患過嚴重的抑鬱症,時而恐懼、時而狂噪、時而多疑、時而健忘、經常失眠,通過習練靜座氣功上述症狀以完全消失了。大科學家錢學森對氣功的解釋的大意是;氣功並不是一種氣在人體內延著一定路線運動而是經過練習體內產生了化學變化使人們感覺到興奮、愉悅,從而精神飽滿幹勁十足。醫學上也對氣功做過說明,說人體內都有“嗎啡呔”,相當於“興奮劑”,而練氣功就可以誘發出來,所以練氣功的人才會有“幸福”的感覺。人的精神狀態好,那麼身體素質的提高就有了保障。


姜尚古月


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氣功熱的時候愛上練氣功的。那時候買了一本由當時的氣功大師王瑞亭著作《少林內勁一指禪》,就照葫蘆畫瓢練習的,斷斷續續練了幾十年。

坐禪是我最喜歡練的姿勢,因為入靜快,我個人認為,禪功並非需要坐禪,任何環境、任何場所、任何姿勢都可以的,只要腦子產生意念,排出雜念,身體隨時可進入禪的狀況,只不過是坐禪能很快達到渾圓一體的狀態。

開始坐禪會感覺難於入靜,而且感覺腿麻,身體僵硬,不舒適的,待打開些經絡穴位之後才能感覺到奇妙之處,特別是打開某個重要穴位,就會有一種沐浴的感覺,身體部位像流水似的,暖暖的,非常舒服。

現在有時身體累了,或者心情不好時坐禪難入靜,就打開喜歡聽的音樂,慢慢的就進入狀態了。

練氣功及坐禪對身體有很多好處,當兵時兩腳的腳趾頭都凍壞了,每逢冬天都發癢,自練氣功之後,凍傷都養好了。再就是小時候就因貧血,經常四肢麻木,特別是身體累時更嚴重,自從練氣功之後,這些症狀都沒有了。

練氣功、坐禪,不僅對身體有益處,還能開悟,常常進入狀態之後,生活中有些往往解不開的事情,似乎能讓你豁然開朗,一下懂得了很多,所謂的‘禪悟’就是這樣的吧!

我的業餘愛好是:看書、聽音樂,氣功、易經和中醫,因為氣功、易經、中醫它們三者信息是相通的,都是相補相就的。

以上就是對坐禪的淺談認知,錯誤之處希望同行們見諒。


易海拾貝1965


我通過靜坐治好了肝病,治好了嚴重的失眠,也治好了抑鬱症。六年多沒吃藥了,現在一年都不感冒。身體特別好,精氣神都不錯。朋友們都說我氣色很好,而且顯年輕。通過練習雙盤,我年輕時騎摩托造成的老寒腿也得到了治癒,以前一到冬天,腿痛的走路都疼,膝蓋關節咔咔響,上下樓梯特別疼,而且冬天兩條腿冰涼,現在氣血通了,也熱了,再也不疼了。


內蒙古美業


本人50歲,站混元樁5年,每天半小時到一小時,之後按子午流注拍打對應正經,再打一套原傳八段錦。之前身體有很多運動損傷,特別是腰部,現在基本上都正常了。個人感覺在提高整體素質方面,站樁比打坐更有效。打坐主在練氣(如果你懂的話),阻斷下肢,使衝脈帶脈更容易聚擾內氣(如果你跟我講任督兩脈,那就別扯淡了!任督是先天,即在孃胎靠臍帶過活的狀態,你是回不去的)。而站樁更注重整體調理,強健周身經脈,從內到外調整和強壯身體。



葫蘆娃你站住


靜坐對提高身體素質的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有一點值得注意,一定要配合運動或者動功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謂動靜相兼。

我在中學時代,也就是上世界的八十年代,身體不太好,特別腸胃及眼晴健康狀況不太好,所以就進行了一系列的練習。

運動主要是練習其他的功法,叫八大金剛的,一般30分鐘,然後就是靜坐,也是30分鐘。年青時靜坐的方法採用的道家的方法,意守為中丹田,所謂的似守非守,呼吸採用的是逆呼吸,目標也是所謂的大小周天,但確實沒有追求過,順其自然而已,也沒有打通。在靜坐的境界中,達到了意識明明瞭了,但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當時沒有接觸過佛家經典,現在想想倒是和欲界定有些類似,但也不見得。

總之後來的身體確實很好,精力也好,學習成績也隨之提高了。

上世界90年代中期,下海來了深圳,也就沒有靜坐了,這兩年,人到中年身體有一些亞健康的出現。所以就又開始靜坐了,但在方法上不是採用道家的方法了。

因為年齡的緣故,鍛鍊方式也作了調整,首先要運動20分鐘,一般採用慢跑的方式,之後做八段錦,大約15分鐘,再之後就是靜坐,採用的是安那般那的方法,也就是《增一阿含經》中的觀息法。

為何不採用道家的靜坐了呢,一是道家的意守的方法不是不好,而是相對的來說在沒人指點的情況下,還是沒有觀息法來的保險。

這種觀息法效果也不錯,且平穩,我在頭條號的文章《趣味組合甩肉法,甩出健康甩出智慧》裡有相當的介紹,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可以關注我查找相關的文章。


佛學漫話


堅持三年了,把靜坐改成了

加全身按摩一小時左右,加

上倒立幾分鐘,天天堅持,

最難的是冬天,赤身,常溫

下凍的發抖,堅持下來後,

真的很爽。慢性病沒了,頭

也不痛了,血壓也正常了。

以前鍛鍊走了很多誤區,自

己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年齡

又能長期堅持下去,又適合

自己體質的靜坐加全身按摩

鍛鍊身體方法。付出一定一

定會有收穫的!願大家也能

找到適合自己體質的最佳方

法,把身體搞的棒棒的,快

樂永遠!





三界曹


靜坐最厲害的是感受身上的氣,這麼說吧讓呼吸更深更慢,先從身體上半部分胸腔呼吸一步步向下到腹腔呼吸再到最下面的丹田呼吸,當你會了丹田呼吸,你的腎每呼吸一口都在鍛鍊強腎必備,然後到了丹田呼吸再讓大腦與丹田呼吸慢慢契合,這時候你會有一種丹田就是身體另一個大腦的感覺真的就和玄幻小說中的元嬰感覺,丹田用三脈七輪來說算本能輪管的是身體的本能,這時候你會有一種契合潛意識的感覺。有一種意識潛意識身體合一的感覺。怎麼說呢別玄幻它別神化他別超能力他就行,這就是一種身體能力,能給你帶來的唯一好處估計就是讓身體隨時隨地處於舒服的感覺,像什麼緊張啊老是想東想西啊焦慮啊身體一些小毛病啊都沒有。不過還帶來一種就是身體處於乾淨的體會,比如俺可以幾乎都不用洗頭外人可能覺得很髒然而自我感覺頭皮根本就不會發癢。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你也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外人在意的你根本就不會在意,比如俺曾經幹過三天吃一頓飯一天吃一頓飯連續幹了幾個月,哪身體素質雖然自我感覺越來越好然而外人看到的就是身體急劇變瘦,雙刃劍吧會慢慢變為一個怪人又同時變為一個最充實的人。個人體會不是走投無路的時候不建議去開啟身體能力代價太大很大幾率會讓你在外人眼裡變得越來越怪,不過走投無路就無所謂反正就哪樣了


xynamjg


坐禪的境界是非常美好的。只可惜現在事情忙,工作又事情多,很難靜下心來去入定。等我退休了,我得好好的修煉一下。靜坐剛開始總有些耐不住。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入定的程度加深。身體就會轟隆一下,全身進入放鬆和入靜的狀態。身心和泰,氣血流動,似乎與天地融為一體,內心的大平靜與歡喜。伴隨著身體內有莫名的震動。是氣血流動打通關節的感覺。如果身體不適或者某些地方有病,這時候就會明顯的感覺到。身體的能量包圍和衝擊這些不適的地方。逐漸感覺到這些病點就會一點點的融化。到了一定的程度,忽然就會震動一下,全部消散開。這個毛病基本上就已經好了。身體的那些能量是溫暖的,帶有喜樂智慧的感覺。這時你的感知會隨著氣血的流動,往身體的某個深處流去。他們會聚集於後背的下方。影院那裡有兩個出口。似乎通向另外一個世界。那裡幽深遠寂,你會感覺到那是我們生命來源之地。那裡有種撲朔迷離的感覺。我只是站在門口向裡觀望,似乎又不能過於深入,因為我們的能量和智慧還不夠。無法深入那個世界,看清他的面目。


用戶93822195476


靜坐,重在坐,不是靜。坐,重在姿勢的正,調身,含胸拔背,屁股後挫。舌搭鵲橋,垂簾閉目,可微微張開以免昏睡。盤腿,自然盤,銀盤,金盤。收腹提肛。放鬆放鬆放鬆無止境。姿勢對了,呼吸自然緩慢深長細柔勻和。意守丹田,意到氣到,固本培元,最終清明恬靜了。就這些。至於中醫的任督二脈,奇經八脈,大小周天,還有瑜伽的中脈,不要迷信,有所瞭解也可以,僅供參考,還不如閱讀我的長壽三字經,在我頭條空間可以查到。恕我不談義理,儘管相當重要,我知道大家沒有耐心閱讀,所以我純粹提供實用的方法。這是很遺憾的事,我估計大家難以堅持,因為不感悟義理,你很難成為一種信念。靜坐是很深奧微妙的東西,蘊藏大道宇宙的奧秘。

一一補充:要結手印。寬衣解帶。先排便排尿。收功,雙手握固一下在丹田處。全身放鬆再調整一下。浴面搓手。出微汗時可收功。沽澡口水三次嚥下,意到丹田。女性月經期停功。


徐地本


通過練習靜坐來提高身體素質,是可以辦到的,關鍵是兩隻手的姿勢和擺放的位置。身體素質差的人,以及要提高身體健康的人,都應該把意念集中到下丹田部位。

人的丹田部位是儲存生命能量的,人的先天元氣就存放在這裡。當人的先天元氣耗盡時,生命也就終結了。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在消耗這種能量,而吃飯、休息、睡覺,又是在補充這種能量,其實補充生命能量的方法有很多,練習靜坐就是一種直接補充生命能量的方法。

要想練靜坐有明顯的效果,必須要自信,並且相信意念是一種力量,通過長時間的練習,這種力量還會不斷加強,調動宇宙能量為我所用的能力也會逐漸提高,從而身體素質也就越來越好了。

我練習靜坐的方法是借鑑了陽明心學的心即理,調動樹木、山川、河流、太陽、月亮、星辰乃至宇宙的正能量,源源不斷地匯聚於下丹田。雙手開始疊扣在小腹部位,經過一段時間後,小腹會有溫熱的感覺,可以改為雙手重疊,手心朝內,置於小腹前,勞宮穴與下丹田呼應,效果繼續增強後,雙手可以抱於小腹前,兩勞宮穴與下丹田呼應。每個人的體會都不一樣,只有自己知道,言語道斷,去自己體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