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肺炎行情和降息之後的市場?

一、如何看待降息與情緒宣洩後的市場走勢

受疫情影響,今日開市,股票商品等風險資產大跌,債券大漲。隨後,央行宣佈下調7天和14天OMO各10BP,但無論是債券還是股票,都沒有再出現明顯的反應。

對此,我們的評述如下:

1、具有確定性的市場走勢和具有參考意義的歷史,讓這一波債券行情演變的十分迅速,十年國開活躍券190215開盤第一筆成交報價就報在了3.23%,直接將收益率下拉了近20BP。

因為:1)市場的方向已經很明確。所有投資者都知道,春節期間超預期演變的疫情,以及延遲復工的通知,將對短期經濟造成比較大的影響(詳情請參見本文第二部分),貨幣政策會比較友好,加上期限利差已經走闊不少,長端收益率下行有空間,交易機會必然會出現,而且不會小。

2)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十年國開收益率下行超過30BP;春節期間,十年美債下行超過17BP。以這兩者為對比參考,假期結束後,十年國開活躍券開盤下行近20BP,情理之中。

對年前已經上車或已經拉長久期的投資者而言,收益率的大幅下行,受益頗豐,現在糾結的是該加倉,還是出手止盈。

但對踏空者來說,十分難受,類似於“漲停”的開盤將假期內積蓄的情緒幾乎宣洩殆盡,糾結的是再追漲還是等待,是該擔憂被抄底,還是該擔憂再次踏空?

股票投資者則是完全不同的煩惱。已經上車、倉位較重的人需要面對浮虧與淨值的回撤,輕倉者則歡躍,疫情讓風險得到了充分的釋放,市場出現了較好的長期配置機會。

2、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投放流動性與降息,其背後的驅動因素也很明顯。

第一,穩定股票市場,穩定投資者情緒,傳達出政府與金融監管部門有意願也有能力應對疫情衝擊的信號;

第二,應對潛在的信用風險。疫情的衝擊和假期的延長會讓很多企業的生產受到影響,收入、現金流在短期內可能會大幅減少,但債務的利息支出與到期償還壓力仍然存在,部分企業,尤其是違約風險本就偏大的中低評級主體企業,以及融資渠道有限的中小企業可能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

央行投放流動性並降息,一可以保持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充裕,便於銀行加強對企業部門的信貸支持,穩定企業債務(不管銀行的行為與意願如何,釋放基礎貨幣保證銀行的流動性都會是第一步);

二可以引導銀行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在OMO下調後,MLF與LPR將跟隨下調,使企業的債務利息減少,降低企業的還本付息壓力。

3、 開市第一天,各類資產的漲幅或跌幅雖然讓人震驚,但細看其實都能理解,不算意外,多數人在開市前,可能也早就選好了頭寸的方向。

令人困惑的是,在第一天情緒得到初步宣洩後,後面股債會怎麼走?投資層面該怎麼操作?

我們認為:短期內,利率仍然會在低位,建議保持偏長的久期。

原因有二:1)疫情的演變現在仍然是利多債券,新增拐點和峰值拐點都還未顯現,未來仍具有不確定性;

2)考慮到對實體和企業部門的支持,貨幣寬鬆會保持寬鬆,流動性充裕,買買買的力量存在,利率很難出現大幅度的調整。

但需注意:第一,從春節假期前到今日,債券市場已經對疫情做出了反應,長端收益率已經大幅走低,現有價格已經部分反映了疫情的嚴重程度,未來下行空間有多大,比較難把握;

第二,交易行情的階段性拐點何時出現,很大程度取決於疫情何時出現邊際上的拐點。一旦疫情出現邊際上的好轉,前期下行的長端利率可能會快速反彈,但這一時點我們同樣無法做出準確的預測。

因此建議:1)密切跟蹤疫情的消息;2)持倉保持較好流動性,邊走邊看,隨時調整策略與持倉。

信用債宜用高等級信用加槓桿。正如前文所述,假期的延遲與疫情的蔓延使多數企業的生產和收入受到較大沖擊,債務壓力大、現金流週轉本就困難的中低評級主體將雪上加霜,容易出現風險事件,高等級債會更具確定性。

中長期,疫情會隨著氣溫升高和防控措施的持續而結束,被嚴重影響的經濟面臨修復,儘可能完成兩個翻一番的政治目標、逆週期調節會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持倉與策略需要視情況做一定的修正。

一方面,疫情得到控制後,金融條件仍然需要偏松,那時存量貸款定價的錨也已經逐漸轉換為LPR,央行降息降準對企業減負、降低實體融資成本將起到更大的作用,資金利率預計處於低位,槓桿策略可能更具確定性。

長端利率需分情況看待:若政府在疫情得到控制後,迅速展開行動,有明顯的刺激政策,經濟好轉非常迅速,則長端利率的機會非常有限,久期宜縮短;但若政策溫和,財政無強刺激,從逆週期調節到經濟好轉時滯偏長,則可適當博弈經濟好轉前,由貨幣寬鬆錢多帶來的利率下行機會。

另一方面,由政府主導的基建在經濟逆週期調節的過程中將是重要的抓手,城投作為基建項目的主導方之一,其債務風險大概率會被政府妥善處置,城投領域適當下沉資質,謀求高票息也是較好的選擇。

對股票而言,疫情是突發的事件衝擊,可能會在短期內造成較大的衝擊,但從中長期來看,疫情造成的影響是階段性的,一旦疫情過去,被“暫停”的經濟好轉,企業盈利會迎來改善,估值也會修復。

因此,現在A股市場的大跌只是階段性的短期形勢,中長期仍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可以佈局配置基本面較好具有確定性的個股。


二、疫情對經濟和政策的影響簡析

所有的金融資產走勢都建立在宏觀經濟基礎之上,因此理解疫情如何影響經濟,以及未來政策應對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們對今日市場做了簡單的評述後,這部分我們將重點來看這一點。

對疫情影響經濟的判斷,一個很自然的做法是以史為鑑——對比SARS的影響。儘管我們認為簡單對比分析意義不大,但SARS的經驗仍然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確定性的結論。

第一,疫情衝擊更多是短期的。SARS主要影響的是2003年二季度。本次疫情防控採取了嚴厲的區域隔離政策,非湖北地區的新增確診病例數連續3日低於1月31日的761例,意味著隔離政策是有效的。鍾南山院士等專家估計,疫情高峰可能會在未來10到14天出現。在沒有出現病毒變異等尾部風險的情況下,預計本次疫情的影響主要在一季度。

第二,疫情對服務業和消費的衝擊更大。2003年二季度,一到三產的GDP增速分別為1.7%、11.3%和8.7%,相比於2002年四季度增速分別變動-0.7%、+1.1%和-2.6%。疫情結束後,第三產業GDP增速也回升得更慢。分需求來看,SARS時期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受到的影響較小,兩者的增速整體是在上升的,對比之下消費受到較大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從2003年3月的9.3%下滑到5月的4.3%。

如何看待肺炎行情和降息之後的市場?

2019年春節黃金週餐飲、旅遊和電影票房收入15247億元,從高頻指標看,本次疫情對這幾項消費都有明顯衝擊。春運前13天旅客量同比增長2.4%,但武漢封城後旅客量開始銳減,1月24日和25日同比分別為-2.5%和-28.8%。2019年大年初一電影票房收入14.85億,而今年大年初一銳減至181萬。

在上述兩個確定性之外,SARS如何影響經濟的經驗,參考意義可能有限。

一是本次的應對措施更為及時、更為有力,比如湖北各地市都“封城”、全國有20餘個省市延遲一週開工,意味著對經濟的短期衝擊相比於SARS可能更強烈。

二是經濟各主體槓桿率上升後,應對停產、停工和停收的能力,和SARS時期明顯不同。

以房地產投資為例,2003年是商品房市場起步階段,全年投資增速為29.7%。但當前房地產投資處於下行階段,各個融資渠道都較為緊張。1月26日中國房地產協會號召“房地產開發企業應暫時停止售樓處銷售活動,待疫情過後再行恢復”,這無疑會加劇中小房企的現金流壓力,從而改變房企的投資、經營策略。如果疫情發生尾部風險,部分償債壓力大的房企,投資甚至可能會從遲到變為缺席。

對經營依賴收入性現金流的企業、工資收入和工作時長關係較大的人群而言,停產和停工也會影響到投資和消費意願。

三是疫情對中國內需的衝擊,也會對出口形成負反饋。2003年處於加入WTO後外貿紅利釋放的初期,全年出口增速高達34.6%。目前市場對出口的討論集中在WHO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後,是否會納入疫區。我們認為即使是後續納入疫區,對出口的影響也很有限,因為WHO是按省市為單位列入疫區的,而並非以國家為單位。在採取了強力的區域隔離政策後,即使列入疫區,本次大概率也只有湖北省會被列入,而2018年湖北省的出口僅佔全國的1.37%。

對中國出口影響更大的,在於相比2003年,中國經濟體量在全球的佔比快速提升,從2003年的3.61%上升到2018年的15.84%。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增長引擎,疫情衝擊內需的同時,也會通過進口渠道影響到中國主要貿易伙伴增長,進一步又會對中國的出口形成負反饋。

如何看待肺炎行情和降息之後的市場?

今年是決勝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年,考慮到第四次經濟普查的影響,GDP增速仍然需要達到5.6%左右。由於上文提到的和SARS時期幾個不同的因素,疫情結束後,逆週期調控政策需要進一步發力。我們認為,今年季度的GDP增速將呈現前低後高。

需求端加大逆週期調控,一是基建穩增長的必要性進一步提升,可能的措施包括提高專項債投向基建比例、政策性銀行對基建項目配套融資加大貸款支持等;二是在“全面落實因城施策”框架下,預計更多城市將放鬆限購、限售,房企融資監管也會邊際放鬆;三是加大消費刺激,主要圍繞汽車和房地產竣工產業鏈消費兩條線。

財政政策方面,本次疫情發生在兩會之前,為根據疫情發展情況調整相關財政目標預留了時間。由於疫情衝擊,赤字率目標可能提高到甚至突破3%,新增專項債額度大概率會突破30000億,針對疫情衝擊的地區和行業,也有可能實行定向稅收減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